白居易《一叶落》与《红线毯》的古诗原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16 07:13: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白居易《一叶落》与《红线毯》的古诗原文

白居易《一叶落》与《红线毯》的古诗原文

古诗《一叶落》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红线毯,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古诗《红线毯》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红线毯,

择茧缫丝清水煮,

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

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

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

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踏上歌舞来,

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

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

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

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

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

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作地衣。

第2篇:白居易《红线毯》

白居易《红线毯》

《红线毯》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简析:

《红线毯》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诗中的一首。这首诗通过宣州进贡红线毯的.事,对宣州太守一类官员讨好皇帝的行为加以讽刺,又着重暴露最高统治者为了自己荒淫享乐,毫不顾惜织工的辛勤劳动而任意浪费人力物力的罪恶。从结尾两句,可以清楚看出浪费那么多的丝和劳力去织地毯,势必导致许多人穿不上衣服。作者在诗中对这种现象进行直接谴责,感情强烈。

第3篇:一叶落·一叶落原文及赏析

一叶落·一叶落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一叶落·一叶落

[唐代]李存勖

一叶落,搴珠箔。

此时景物正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赏析:

秋风落叶,景物萧索。触景怀人,能不勾起往事的回忆!“思量着”,余味无限,耐人寻思。这首小词借景抒情,睹物思人。“画楼月影”,“落叶西风”,意境优美,情韵绵长。

这首词的作年、本事均无考。从词中所写的景物来看,当属悲秋怀旧之作。

首句“一叶落”被用作调名,可见在全词中地位之重要。《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原是,见微知着、以近论远之意。由此而来的“一叶知秋”的成语,则包含着人们对于时序变换的特殊敏感。李存勖是武夫,对哲理未必有兴趣,但对时序的变换是有感触的。透过珠帘,他看到一叶飘零,立即引起了严重的关注,以至要掀起珠帘,看看帘外的.萧索景象。戎昱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白居易《一叶落》与《红线毯》的古诗原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居易《一叶落》与《红线毯》的古诗原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