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智者与傻瓜的区别杂文随笔
一
我很傻,我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成过智者,这并非是我的自知之明,更像是我的自嘲。因为当人到了某种状态,某种境界下,他是分不清智与傻的,因为总会有一些过往的经历在脑海中盘旋。得失,在某些时候会使一个人陷入长考,不是考虑,而是考量,他们会考量,此时得到的,是不是真的比失去的还要多。
对自己要如此考量,那么对别人也要如此考量。然而作为键盘侠,我们每天玩弄电脑,玩弄手机,总会看到关于一些所谓名人的报道,而我们所能做的,不是黑,就是粉,再不就像我似的,既不发表任何言论,也不内心泛起丝毫波澜,俨然一副冷眼看客的姿态,瞧着那些报道中的所谓名人,以及那些为所谓名人而在评论区留下两极分化的,姑且算是言而由衷的评论吧。
我对于这类事情总会有属于自己的考量,并久存于心,所以既不黑,也不粉。但是每当我在穷极无聊之际,却分外喜欢评论区里的诸多评论,甚至觉得这些评论比报道中的内容还要有意思。
简单地说,黑子自有黑的理由,粉子呢,也自有粉的理由,而且理由都很充足,给我感觉那思绪,源源不断的,像极了辩论大会上的对战双方。只是这种“辩论”却令我有种莫名其妙的厌恶感,主要是黑与粉之间的“辩论”,更像是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肆无忌惮的骂街,粉,粉得盲目,粉得无脑;黑,黑得嚣张,黑得连名人,以及粉名人的那些人的祖宗十八代都给骂了个遍,实在太不雅观。难怪网络上的一些网友会把某个名人的忠实的粉丝称之为“脑残粉”,把极其看不怪、不待见某个名人的黑子称之为“无脑黑”呢。
作为看客也好,作为听众也好,我竟然能够在这种评论区里找到些许快乐。由此可见,我得有多么无聊啊。
二
还好,我不是那些“无脑”之团体的一分子,所以我时常感到欣慰,并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频频点头,且还要大声说出一句,“嗯,你还算与众不同,没有泯灭于众生之中。”
所谓考量,无论是对自己的考量,还是对别人的考量,我从来都很客观,只是这种客观总要带有一些悲观或极端的格调。悲观的格调很好解读,有得必有失,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如此,我看到的只是他们得到的,然而我所考量的,却是他们失去的。至于极端的格调嘛,就显得我这个人比较狭隘了。怎么说呢,人嘛,都是有缺点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很善于抓住这些缺点,或者说是错误,古今中外的那些赫赫名人,凡我知道名字的,尽是如此这般。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心中的偶像才会少之又少,毕竟当挖掘了他们的缺点之后,我就再也不会敬佩他们了。或者换言之,他们也只不过是个人,人类最基本的缺点,他们也都有,那他们还有什么值得我敬佩的呢?
诚然,偶像少不意味着没有偶像,只是我的偶像都是优缺点极其鲜明的,这样的人,我认为他真实,至少比那些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自己那所谓的优点,却还要无时无刻不在遮掩着自己的缺点的人强太多了。
三
我记得有人跟我聊过一个问题,他对我说,“你看人不能只看缺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的优点,而他们之中的某些人之所以能够被世界,被历史铭记,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
“譬如爱迪生善于欺骗,是吗?”我淡淡地回了句。
“不是,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他很惊讶,我这么一个对科学毫无认知的人,居然能够讲出爱迪生之所谓科学的真谛。
“那你想要我说什么,嬴政的残暴?成吉思汗的屠城?还是希特勒的集中营?”
“我……”他便不再言语了。
“我不知道我适才说的这些,究竟应该算是优点,还是应该算作缺点。我呢,只想表达我对于真理的理解,你想听吗?”我问他。
“想,你说吧。”
我干咳两声,免得一会儿说到动情处,会变声或失声。“我的话,其实也应该算是老生常谈了。正义也好,真理也罢,谁赢,谁说的算。趴着的,蹲着的,跪着的,没资格讲正义,没资格讲真理,只有站着的才有资格。”
“你……”他又不想再言语了。
“这个道理谁都懂,可大都讳莫如深,着实可恶,你说呢。”我苦笑说。
“我……我无话可说。”
四
气跑了那个朋友,我才知道自己真的很傻。书读了很多,总结起来无非郑板桥先生的那四个字——难得糊涂。可我偏偏假装聪明,把不该说的话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以致令人生厌,令人讨嫌。而我又得到什么好处了吗?很遗憾,除了“碎嘴子”、“神经病”、“极端主义者”这几个不算文雅,但却很贴切的诨号之外,再无其它。
由此,我的考量也开始变质了,像众生一样,只是相比较于他们的聪明,我显得很是愚钝,因为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恶臭的嘴巴可以紧闭,但抖动的双手却不能停止。不说,但却可以写下来,写一些人类一生下来就极度渴求的种种欲望,没有内敛,没有斡旋,没有卑躬,有的只是作为“神经病”的特征,一切举动和文字都是最原始的,最粗暴的,不必耗费思想予以控制,不必花费心思予以措辞。
这是最真实的我吗?应该是。
天然的,纯粹的,原始的,早已经被进化这两个字给束缚起来了,捂得严严实实,无论身体上,还是思想上,抑或精神上。
这是人类的进程吗?应该是。
由于有了很多层这样或那样的修饰和修葺,从而导致人类最为真实的本性也被掩盖了。
至此,我才明白智者与傻瓜之间的区别。掩盖得越多,甚而全部掩盖,连眼耳口鼻都被捂得不透气的,必是智者。掩盖得越少,甚而一点儿也没盖住,全都裸露在外的,定是傻瓜。
第2篇:智者与傻瓜的区别杂文随笔
智者与傻瓜的区别杂文随笔
一
我很傻,我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成过智者,这并非是我的自知之明,更像是我的自嘲。因为当人到了某种状态,某种境界下,他是分不清智与傻的,因为总会有一些过往的经历在脑海中盘旋。得失,在某些时候会使一个人陷入长考,不是考虑,而是考量,他们会考量,此时得到的,是不是真的比失去的还要多。
对自己要如此考量,那么对别人也要如此考量。然而作为键盘侠,我们每天玩弄电脑,玩弄手机,总会看到关于一些所谓名人的报道,而我们所能做的,不是黑,就是粉,再不就像我似的,既不发表任何言论,也不内心泛起丝毫波澜,俨然一副冷眼看客的姿态,瞧着那些报道中的所谓名人,以及那些为所谓名人而在评论区留下两极分化的,姑且算是言而由衷的评论吧。
我对于这类事情总会有属于自己的考量,并久存于心,所以既不黑,也不粉。但是每当我在穷极无聊之际,却分外喜欢评论区里的诸多评论,甚至觉得这些评论比报道中的内容还要有意思。
简单地说,黑子自有黑的理由,粉子呢,也自有粉的理由,而且理由都很充足,给我感觉那思绪,源源不断的,像极了辩论大会上的对战双方。只是这种“辩论”却令我有种莫名其妙的厌恶感,主要是黑与粉之间的“辩论”,更像是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肆无忌惮的骂街,粉,粉得盲目,粉得无脑;黑,黑得嚣张,黑得连名人,以及粉名人的那些人的祖宗十八代都给骂了个遍,实在太不雅观。难怪网络上的一些网友会把某个名人的忠实的粉丝称之为“脑残粉”,把极其看不怪、不待见某个名人的黑子称之为“无脑黑”呢。
作为看客也好,作为听众也好,我竟然能够在这种评论区里找到些许快乐。由此可见,我得有多么无聊啊。
二
还好,我不是那些“无脑”之团体的一分子,所以我时常感到欣慰,并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频频点头,且还要大声说出一句,“嗯,你还算与众不同,没有泯灭于众生之中。”
所谓考量,无论是对自己的考量,还是对别人的考量,我从来都很客观,只是这种客观总要带有一些悲观或极端的格调。悲观的格调很好解读,有得必有失,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如此,我看到的只是他们得到的,然而我所考量的,却是他们失去的。至于极端的格调嘛,就显得我这个人比较狭隘了。怎么说呢,人嘛,都是有缺点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很善于抓住这些缺点,或者说是错误,古今中外的那些赫赫名人,凡我知道名字的,尽是如此这般。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心中的偶像才会少之又少,毕竟当挖掘了他们的缺点之后,我就再也不会敬佩他们了。或者换言之,他们也只不过是个人,人类最基本的缺点,他们也都有,那他们还有什么值得我敬佩的呢?
诚然,偶像少不意味着没有偶像,只是我的偶像都是优缺点极其鲜明的,这样的人,我认为他真实,至少比那些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自己那所谓的优点,却还要无时无刻不在遮掩着自己的缺点的人强太多了。
三
我记得有人跟我聊过一个问题,他对我说,“你看人不能只看缺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的优点,而他们之中的某些人之所以能够被世界,被历史铭记,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
“譬如爱迪生善于欺骗,是吗?”我淡淡地回了句。
“不是,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他很惊讶,我这么一个对科学毫无认知的人,居然能够讲出爱迪生之所谓科学的真谛。
“那你想要我说什么,嬴政的残暴?成吉思汗的屠城?还是希特勒的集中营?”
“我……”他便不再言语了。
“我不知道我适才说的'这些,究竟应该算是优点,还是应该算作缺点。我呢,只想表达我对于真理的理解,你想听吗?”我问他。
“想,你说吧。”
我干咳两声,免得一会儿说到动情处,会变声或失声。“我的话,其实也应该算是老生常谈了。正义也好,真理也罢,谁赢,谁说的算。趴着的,蹲着的,跪着的,没资格讲正义,没资格讲真理,只有站着的才有资格。”
“你……”他又不想再言语了。
“这个道理谁都懂,可大都讳莫如深,着实可恶,你说呢。”我苦笑说。
“我……我无话可说。”
四
气跑了那个朋友,我才知道自己真的很傻。书读了很多,总结起来无非郑板桥先生的那四个字——难得糊涂。可我偏偏假装聪明,把不该说的话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以致令人生厌,令人讨嫌。而我又得到什么好处了吗?很遗憾,除了“碎嘴子”、“神经病”、“极端主义者”这几个不算文雅,但却很贴切的诨号之外,再无其它。
由此,我的考量也开始变质了,像众生一样,只是相比较于他们的聪明,我显得很是愚钝,因为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恶臭的嘴巴可以紧闭,但抖动的双手却不能停止。不说,但却可以写下来,写一些人类一生下来就极度渴求的种种欲望,没有内敛,没有斡旋,没有卑躬,有的只是作为“神经病”的特征,一切举动和文字都是最原始的,最粗暴的,不必耗费思想予以控制,不必花费心思予以措辞。
这是最真实的我吗?应该是。
天然的,纯粹的,原始的,早已经被进化这两个字给束缚起来了,捂得严严实实,无论身体上,还是思想上,抑或精神上。
这是人类的进程吗?应该是。
由于有了很多层这样或那样的修饰和修葺,从而导致人类最为真实的本性也被掩盖了。
至此,我才明白智者与傻瓜之间的区别。掩盖得越多,甚而全部掩盖,连眼耳口鼻都被捂得不透气的,必是智者。掩盖得越少,甚而一点儿也没盖住,全都裸露在外的,定是傻瓜。
第3篇:智者与弱者的区别
朱德海诞辰100周年纪念展览
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上午好!首先对各位领导和来宾参加《朱德海诞辰100周年纪念展》的首展式,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朱德海同志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早期领导人,是中国朝鲜族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几十年来,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次展览共分7部分,请随我进入第一部分,先来了解一下朱德海同志的生平。
第一部分:
朱德海,原名吴基涉。1911年3月5日,出生在俄罗斯东双城子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虽然父母每年都在辛苦劳作,但交完地租后粮食却所剩无几。1918年8月,他的父亲被当地土匪杀害,朱德海一家被迫重返朝鲜会宁。但当时的会宁已被日本侵占,无容身之地。1920年3月,朱德海一家迁移到延边地区和龙县勇新社水洞沟定居。
照片为朱德
第4篇:我心里住着一个傻瓜杂文随笔
我心里住着一个傻瓜杂文随笔
今天晚上有点忙,在跟部门的人讨论活动方案。你微信我说等我好了有事跟我商量。我的心突了一下。想着可能是我原本打算清明放假三天过去找你的计划有什么变动了吧。
异地恋,本来想见个面就要计划一下,什么时候过来,用什么交通工具,车票买好了没,回程票也别忘记了,住的酒店定了吗,到时候去哪里玩,要吃些什么好吃的'。如果出了什么变动,你来的时间推迟或者呆的时间缩短了,我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失落。
尽管心里告诉自己不要难受,我还是坚定的认为那个计划要黄了吧。我保持理智认真地跟部门的人商量,讨论了好久终于结束了才平静下来问你怎么了。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我 : 你刚刚不是说有事和我商量吗?
xx : 等你回宿舍先
我 : 现在也可以说的,那么紧张的吗?
xx: 没事,反正我也不抱希望
我 : 好了我知道
第5篇:傻瓜日志随笔
傻瓜日志随笔
烟雨濛濛,独自一人,站在楼阁,眺望远方的青山。
山水重重,只身一人,行于山间,寻觅心中的倩影。
傻瓜,你昨天为什么没来上课啊?她充满疑问的问道。我有点生气的回答道:“我昨天感冒了,你才是傻瓜呢!”她看到我有点生气就没有继续问下去了,然后又像往常一样拿起一本故事会看了起来。她是我的同桌,平时喜欢看书。看书认真的样子让我着迷,一副呆萌的表情真是惹人爱。
这位同桌真是让我爱恨不得,平时她找我的时候会说:“傻瓜,你过来一下。”有一次在历史课的时候老师竟然让我起来回答问题。像我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老师一般都不会怎样管的,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我心中暗想着。我缓缓地起身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此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我要讲什么。老师看到我发呆的表情,就将问题重复了一遍:“同学,请问戊戌变法是什么时
第6篇:智者与弱者的区别哲理美文
智者与弱者的区别哲理美文
智者总是长袖善舞,弱者总是自怨自艾。智者总是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获,而弱者总是庸庸碌碌收获甚微,你知道其中的差别吗?为你总结出智者之道,看你能做到多少。
一:善于把握人性,赢得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即天命所归。要想赢得人心,必须善于把握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点。人性如天,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二:语言的.力量,足以倾倒世人
千万不要忽视语言的重要性,有些时候语言可以起到呼风唤雨的作用。它启示我们,语言就是力量,它足以征服人心乃至一切。
三:做大事不可拘小节
远行的人不能让蔓藤缠住双脚,做大事的人不能因小节而停步。拘于小节,必坏大事。当整体与局部、利益与道德、理智与情感发生冲突时,不仅要识大体,明主次,还要有壮士断腕那样的果断和坚韧。
四:工作专注与事业之成功成正
第7篇:杂文和随笔的区别介绍
杂文和随笔的区别介绍
杂文是硬性“随笔”;随笔是软性“杂文”。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杂文和随笔的区别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杂文和随笔的区别:
首先,表现在题材选取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区别上:杂文犀利,常常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总之,杂文和随笔是十分亲近的两姊妹,在思想启蒙上曾并肩作战,而在阶级搏杀中又两相生分。实际上,随笔顺理成章地只能归属于杂文,它们的共同性(如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等)远远大于差异性。甚至不妨这样认为: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