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祖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15 12:41: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华夏之祖教案

第三课 :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基本状况,培养学生手机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想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型:新课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生一起欣赏歌曲《中国人》,我们中国人又被称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炎”和“黄”指的是谁,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从何时兴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节课。学习新课

师: 在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生活的原始居民,他们过着部落群居的生活。在这时有三个著名的部落,他们是?(出示课件)

生: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以及蚩尤部落

师:其中黄帝部落的首领是黄帝,他字轩辕,后来被认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也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创始人,他领导的部落居住在今天的陕西省的北部。还有一个部落居住的他们的东南部,这就是炎帝部落,炎帝:字轩辕,是我国农业文明的创始人。这两个部落力量较小,在这两部落的东部有一个力量较大的部落,就是蚩尤部落,传说蚩尤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他铜头铁额,作战骁勇。在距离这三个部落不远的中原地区,这块地区土壤肥沃适合耕作,草木茂盛适合放牧。这三个部落为了争夺这块地方就在涿鹿展开一场激烈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涿鹿之战”。涿鹿之战的结果如何? 生: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师:涿鹿之战以后,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后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就形成了如今的华夏族。因此,黄帝和炎帝又被称为我们华夏族的祖先,我们又被成为“炎黄子孙”。其中黄帝又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这时为什么呢?

生:黄帝建造了宫殿,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制作了舟车,他的妻子发明养蝉缫丝,部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发明乐谱

师:正是黄帝的这些发明创造才使我们中华民族从文明的初署走向文明繁荣,因此后人称他为“人文初祖”。黄帝以后再我国的黄河流域又出现三个有名的部落首领,他们是? 生:尧 舜 禹

师:说说你们收集的有关他们的资料? 生:回答

师:这些资料中你们从尧舜禹身上学到什么优秀的品质? 生:爱国爱民,勤劳,勇敢等 师:从同学们收集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次选新的部落首领都是通过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决定的,这种形式就叫作“禅让制”,禅让制的实质就是原始社会的一种民主推选制度。在禹做部落首领的后期,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贫富分化的局面,这就产生了阶级,富人变成了奴隶主,穷人变成奴隶,从此我国进入奴隶制的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师: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原始社会的生活,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奴隶制社会。小结:

现在跟随老师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炎黄战蚩尤

1、涿鹿之战

2、华夏族的形成二、黄帝—“人文初祖”

1、黄帝的主要发明

三、尧 舜 禹

1、尧舜禹的故事

2、禅让制

3、夏朝的建立

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老师编了一个顺口溜,大家一起读一遍: 长江黄河有部落,黄河流域有炎黄。炎黄联合战蚩尤,涿鹿一战少胜多。

“人文初祖”是皇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作业设计:完成历史填充图册 本课板书:

一、炎黄战蚩尤

1、涿鹿之战

2、华夏族的形成二、皇帝——“人文初祖”

1、皇帝的发明创造

三、尧舜禹的“禅让制”

1、禅让制的实质:一种民主推选部落制度。

2、夏朝建立

第2篇:《华夏之祖》教案

《华夏之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合作学习,归纳共同点,寻找历史线索,提高抽象归纳能力,逐步学会从历史表象看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共同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2.通过互相讨论、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炎黄子孙”的源头和由来,加深民族认同和自豪感。

2.通过比较思考传说与史实的区别,提高分辨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二是禅让制,要注意引导学生禅让制与世袭制的不同;三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结果以及评价。

教学难点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流域、人文初祖、王朝、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等历史名词在本课出现很多。作为刚接触历史的初一学生来说,正确理解非常困难。

教学方法

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在教师讲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加深认识,教师及时指导,提纲挈领并适时归纳升华。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出示图片以及相关网页)2007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和他的夫人在河南参加了一个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而与他同时参加的,共有4万人之多。而近来又有一份报纸用了很大的篇幅,探讨寻根祭祖活动盛行,甚至上升到国家级别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受重视?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新课学习

1.炎黄战蚩尤

[教师讲述]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出示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

[学生回答] 涿鹿

[教师讲述](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一度落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

[板书]

一、炎黄战蚩尤

著名战役:涿鹿之战 [教师提问]你怎么看涿鹿之战?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师讲述](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在长期的发展中,华夏民族形成了。因此,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也自豪的自称为“炎黄子孙”。

[教师过渡]而其中,黄帝更是被称为“人文初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板书]

二、黄帝——“人文初祖” [教师提问]黄帝和他身边的人有哪些发明? [学生回答]„„

[板书]黄帝:宫室、衣裳、挖井、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文字

伶伦:乐谱

[教师提问]看完了黄帝的贡献,请大家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呢?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2.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过渡]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称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学生回答]禅让 [板书]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讲述]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学生回答]„„

[教师概括](出示图片)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据《史记》记载,舜非常孝顺,宽厚待人,有以身作则谦让的品德,对周围人产生了好的影响。而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见他们都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

3.夏朝建立——原始社会的终结

[教师过渡]禅让制固然不错,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结束,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禅让制最终也被世袭制所取代。我们首先来看看社会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教师讲述](出示图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部落里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产品平均分配,这也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由于各人的能力不同,所获得的财产多少也不同,于是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一部分人成为了部落里的贵族,一部分人成为了平民。贵族就是早期奴隶主,而平民和罪犯,以及部落战争中产生的战俘,则成为了早期奴隶的来源。在公元前大约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国王,在他死后,国王由他的儿子继承。因此我们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夏朝的建立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从网上搜集相关涿鹿之战的图片,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全班同学共享。

三、结论总结

[教师讲述]本课讲述了炎黄部落联盟形成以及“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而在黄帝之后相继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领袖——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领袖的。在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

四、课堂练习

“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指的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而历史事实则是指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远古传说固然存在着夸张和理想化的成分,但是也包含着一些真实的历史情况。我们不能把传说等同于史实,但也要学会从传说中分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从而获得对历史更客观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

材料解析: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吕氏春秋》 请回答:

(1)文中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2)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华夏之祖》 1. 炎黄战蚩尤 2.尧舜禹的“禅让”

3.夏朝建立——原始社会的终结

第3篇:华夏之祖教案

第 3 课 《

华 夏 之 祖 》 的 教 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初一历史课程第一单元第三课,主要讲述华夏族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黄帝及其他人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而此时,初一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历史这门学科,还比较缺乏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及其他人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了解尧舜禹的“禅让”是原始时代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共同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2)通过互相讨论、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3.情感态度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华夏之祖教案

课题:华夏之祖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日期:2013年9月11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较清楚地了解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史实

2、能力目标: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 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结案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准备:预习能力培养与测试的自主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华夏之祖教案

华夏之祖教案

华夏之祖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第一,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华夏之祖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

一、根据新课标要求,突出教学目标设计的多层次要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完成预定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在仅仅局限在以往的认知性目标,更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对每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作认真分析和解读,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等,力求确立有深度、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新型教学目标。如《华夏之祖》一课,按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应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及相关远古传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同时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全面、系统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并通过课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为达到上述不同层次的目标,我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在上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获取远古文明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华夏之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夏之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