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三国志·郭嘉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三国志·郭嘉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志·郭嘉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畏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 :“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大破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则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
阅读题目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B.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C.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D.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文中指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谥号太祖。
B.乌丸:又称“乌桓”,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嫔妃去世。
D.邑:古代常用来指诸侯的封地或大夫的采地。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嘉知人善鉴,慧眼识主。他看出袁绍优柔寡断,难成大业;经荀彧引荐,他认为曹操才是自己要侍奉的君主。
B.郭嘉多谋善断,料事如神。太祖准备远征袁尚和乌丸,部下多人担心刘表会趁机袭击许昌,郭嘉缜密分析,消除太祖顾虑。
C.郭嘉遇事通达,君臣相知。郭嘉生前曹操多次亲自问疾。他去世以后,曹操评价他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D.郭嘉英年早逝,令人遗憾。他的死为曹操留下很大的遗憾。《三国演义》中写到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叹息不已: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11.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2)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参考答案
8.C
9.A
10.C
11.(1)明智的人对考察核选君主一事,十分谨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
(2)现在我军行军千里攻击敌人,军用物资很多,难以取得有利时机,况且敌人听到消息,必定有所戒备。
(3)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但它向上能吃到地面上的泥土,向下能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分析】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才不足以御备”意思是才能不足以驾驭刘备,作“知”的宾语,应在“备”后断开,排除AD项;“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是对仗句式,排除B项。句意是:刘表这人,不过是个清淡虚夸的空谈家罢了。他自知其才力不足以驾驭刘备,若是重用刘备,又担心不能控制;轻任刘备,那么刘备不会为他效力。因此,即便我们倾全力远征乌丸,曹公您也用不着担忧什么了。故选C。
9.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谥号太祖”错误,“太祖”应为庙号。故选A。
10.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郭嘉生前曹操多次亲自问疾”错误,原文中 “问疾者交错”是指派去看望的人多,无亲自去之意。故选C。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
(1)“审”,对……谨慎;“量主”,考察,考量;“百举百全”,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立”,成就。
(2)“袭”,攻击,攻打;“辎重”,军用物资;“趣”,通“趋”,取得,获得;“彼”,他们,指敌人;“为备”,为之备,有所戒备,或有所准备。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起初,郭嘉到北方去拜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对考察核选自己为之效命的'君主一事,十分审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袁公只想效法当年周公礼贤下士之举,但却不知晓用人的奥秘。做事头绪太多,把握不住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要想和这样的人共同拯济天下大难,成就王霸大业,太难了!”郭嘉在这时随即离开了袁绍。荀彧便推荐郭嘉。曹操召见郭嘉,纵论天下大事。曹操说:“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这个人了。”郭嘉从曹操那里退出后,也高兴地说:“他真的是我能为之效命的主上啊!”曹操表荐郭嘉为司空军祭酒。曹操将要去征讨袁尚及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的乌丸。部属中许多人担心,刘表会派刘备乘机袭击许县,以讨伐曹操为名相号召。郭嘉说:“操公虽然威震天下,但那乌丸依仗其地处僻远,必定没作防备。可趁其没有防备,我军突然袭击,定可取胜。况且袁绍对汉人和乌丸人都有恩德,而袁尚兄弟还在那里。现在魏对青、冀、幽、并四州的百姓,只是用威势使他们归附,还没有加施恩德。舍弃这四州而南征刘表,那袁尚必然凭借乌丸的资助,招纳为其主拼死效命的人;乌丸一动起来,汉胡百姓都将回应。这会使蹋顿产生入侵的野心,成就他非分贪图的计谋,只恐青、冀二州就不是我们所有的了。刘表这人,不过是个清淡虚夸的空谈家罢了。他自知其才力不足以驾驭刘备,若是重用刘备,又担心不能控制;轻任刘备,那么刘备不会为他效力。因此,即便我们倾全力远征乌丸,曹公您也用不着担忧什么了。”曹操于是率军出发。来到易县时,郭嘉说道:“兵贵神速。现在我军行军千里攻击敌人,辎重很多,难以迅速得到有利的时机,况且敌人听到消息,必定有所戒备;不如留下辎重,轻装兼程进发,出其不意。”曹操于是悄悄出了庐龙塞,直捣单于的大本营。敌人听说曹操到来,惊恐不已,仓促应战。曹军大破敌人,斩杀蹋顿以及名王以下许多将领。袁绍和他的哥哥袁熙逃往辽东。
郭嘉谋略过人,善于处理事情。曹操说:“难得有一个郭奉孝能理解孤的内心。”郭嘉38岁,从柳城回来,得病,派去看望的人多。后来郭嘉病死,曹操来亲自为郭嘉吊丧,悲痛万分,对荀攸等人说:“各位皆与孤年龄相近,只有奉孝最年轻。以后到了孤快不行的时候,本想将后世托付给郭嘉,郭嘉却中年夭折,命中注定吗?”曹操上表朝廷说:“军师祭酒郭嘉,从与孤征战开始,已经11年了。每当有大会议,敌军兵临城下,其他人都没有拿定主意,只有郭嘉敢于决定。要想平定天下,郭嘉的谋略最高。郭嘉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郭嘉的功勋,是确确实实不能够忘记的。建议给郭嘉增户800,与以前的加起来一共上千户。”追授郭嘉贞侯。郭嘉之子郭奕继承。
第2篇:《三国志菁华郭嘉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三国志菁华郭嘉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士辛评、郭图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遂去之-或荐嘉。太祖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日:“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租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牝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i皇盔王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嫡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u’’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太祖将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日:“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
(选自《三国志菁华,郭嘉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欲引军还 引:率颔
B.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 趣:追求
C.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敌:敌人
D.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济:渡河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嘉有战略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太祖召见,论天下事
②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③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④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⑤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
⑥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嘉之所以离开袁绍,是他认为袁绍只是学了周公一点皮毛,诡计多端而做事抓 不住要害,喜欢谋划而缺乏决断,想与他拯救天下大难,太难了。
B.孙策准备乘曹操官渡作战时袭击曹操后方的许昌。郭嘉判断孙策树敌众多而又为人轻敌,缺少戒备,一定死在刺客手里。孙策果然被许贡的宾客刺死。
C.郭嘉善于分析敌人内部矛盾。大破袁绍之后,他分析袁绍由于爱这两个儿子,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所以必定发生内讧。曹操静观其变,很快就平定了邺。
D.曹操准备远征袁尚及三郡乌丸,部下大都担心刘备袭击许昌。郭嘉分析了刘表和刘备之间的矛盾,认为即使倾全国的兵力远征,也用不着忧虑。果如其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2)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参考答案
4.C
5.D
6.A
7.(10分)(1)孙策新近吞并江东,诛杀的都是能得到别人死心效力的豪杰。(大意2分,“并”“死”“力”各1分)
(2)有郭图、逢纪给他们做谋臣,(他们)必定在这期间互相争斗,急攻他们,(他们)就会相互救援;缓攻他们,(他们)内部就会产生争斗。(大意2分,“交斗”“持”“缓”各1分)
参考译文: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起初,往北求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袁绍只是想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而不知用人的关键所在。事情头绪多的时候很难抓住要害,喜欢谋划但是没有决断,想与他拯救天下大难,成就霸王的基业.难啊!”于是就离开了他。荀或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议论天下的事情。曹操说:“使我成就大功业的,必定是郭嘉啊。”郭嘉出来,也高兴地说:“曹公真是我的主人啊。”刘表担任司空军祭酒。曹操征战吕布,三战三胜,吕布入城固守。当时曹操的士卒疲倦不堪,曹操想率领军队退还,郭嘉劝说曹操对吕布发起急攻,于是活捉了吕布。孙策辗转征战,行程千里,终于完全占领江东,听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准备渡江向北袭击许昌。曹操的部下听了都害怕,郭嘉判断说:“孙策刚刚吞并江东,诛杀的都是英雄豪杰,(这些人都)是些能得到别人死心效力的人。但是孙策轻敌而无戒备,虽然拥有百万之众,与单身在田野中行走没有什么不同。如果埋伏的刺客一跃而起,一个人就可以与孙策匹敌了。以我看,他必定死于匹夫之手。”孙策兵临长江,尚未北渡,果然被许贡的门客杀死。郭嘉随从曹操打败袁绍,袁绍死后,又跟从曹操在黎阳击讨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连续作战,多次取胜。诸将想乘胜追击,郭嘉说:“袁绍爱这两个儿子,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现在有郭图、逢纪做他们的谋臣,他们必定内讧,不久就会分崩离析。急攻,他们就会相互支持;缓攻,他们便会争权夺利,不如南向荆州装做征讨刘表,以待其变;事变发生后再进攻他们,可一举而定。”曹操说:“好。”于是南征。军队到达西平的时候,袁谭、衰尚果然争夺冀州。袁谭被袁尚的军队打败,逃到平原据守,派辛毗向曹操投降。曹操回军救援袁谭,郭嘉又跟从曹操平定了邺。后来又跟从曹操到南皮攻打袁谭,冀州平定了。太祖(曹操)将要征讨袁尚(袁绍之子)以及拥有三个郡的乌丸(少数民族国家),部下大多都担心刘表会派刘备偷袭许昌来讨伐太祖,郭嘉说:“刘表,是个坐谈空话的人,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比上刘备,重用他担心不能控制住他,不重用他那么刘备就不会为他效力,就算您带全部兵力远征乌丸,也没有值得忧虑的。”太祖于是出发了。到了易地,郭嘉说:“兵贵神速。现在我们奔赴千里袭击敌人,军需物品太多,难以很快到达,而且敌人听说以后,一定会做防备;不如留下军需物品,派轻装军队日夜赶路,出其不意的袭击。”太祖于是悄悄地出了卢龙塞,直击单于(匈奴首领)的总部.敌人突然听说太祖到了,仓皇迎战。大败敌人。
第3篇:三国志·华佗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三国志·华佗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志·华佗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①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
第4篇:《三国志·关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三国志·关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志·关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国志·关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
第5篇:三国志·华佗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三国志·华佗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志·华佗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志·华佗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①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
第6篇:《三国志·费祎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三国志·费祎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 、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①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凝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滑稽,诸葛恪、羊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