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 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 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 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
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
【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
2Fe3O42Mg+O2
2MgO 4Al+3O2
2Al2O3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
【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解说】这就解答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铁的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铁制品被腐蚀地比较严重。
铜活动性较弱,被腐蚀的程度比较轻。而金的活动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蚀。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
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也是铝的产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的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活动与探究】
将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 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 A组:Mg+2HCl==MgCl2+H2↑ Zn+2HCl == ZnCl2+H2↑Fe+2HCl==FeCl2+ H2↑ B组:Mg+H2SO4==MgSO4+H2↑ Zn +H2SO4== ZnSO4+ H2↑ Fe+ H2SO4==FeSO4 + H2↑
【交流】
(1)镁、锌、铁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
(2)镁、锌、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
锌,然后是铁。
(3)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
(4)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
【投影】 “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过渡】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如何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呢?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 设计探究方案
2、 预测实验现象
3、 作出合理判断
观看图片,对照自己的探究反思
【展示】铜与硝酸银反应图片——银树,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图片——铜树。(若有条件,演示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导入】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零碎的,请同学们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
【介绍】“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扬光大。
【过渡】下面,是我们本节课探究时所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
【讨论】
回忆第五单元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猜想:可用这种方法解决铜、银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确定的困难。
【设计探究方案】
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设计,也可以自己创新设计,但记录必须真实。
(当学生提出用Ag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可否认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条件,教师应事先作好准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Al+3CuSO4==Al2(SO4)3+3Cu Cu+2AgNO3==Cu(NO3)2+2Ag
【讨论】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习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学生各抒己见,思考,回答】
这些反应的特点是: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特点:A + BC = B + AC
【课堂练习】
有X、Y、Z三种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Z无变化;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Z放入Y的化合物溶液中有Y析出:则X、Y、Z的活动性顺序如何?
【布置作业】
1、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 Zn > Fe > Cu 2、课后习题3、6、8
【板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2、与酸的反应
3、与盐溶液的反应
二、金属的活动性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三、置换反应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 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 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 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2 ==== Fe3O4高温2Cu + O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高温
金属 镁 锌 铁 铜
现象 (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 + 2HCl ==== MgCl 2 + H2 Zn + 2HCl ==== ZnCl2+ 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 + 2HCl ====FeCl2+ 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结论:金属活动性 Mg > Zn > Fe > Cu 〔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
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铁 > 铜 > 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分解反应 AB……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置换反应?
回答:不是,例如:
S + 2KNO3 + 3C == K2S + 3CO2 + 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 稀硫酸中的氢
3、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习: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 银和稀盐酸
(2) 锌和硫酸铜
(3) 铜和硫酸锌
(4) 铝和硝酸银
2、黄铜(含锌和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采用两种方法来鉴别它们吗?
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2Cu + O2 ===2CuO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Zn + 2HCl == ZnCl2 + H2 ↑ 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Zn+2AgNO3=== 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高温
第2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书写Na、Al与O2反应化学方程式;理解金属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学会在化学反应现象的过程中推导物质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钠的切割、钠的燃烧等奇妙的化学实验操作和精彩的化学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
【难点】
通过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产物的比较分析,深化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金属吗?它们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学习过铁、铜等金属,具有的性质:固体、有金属光泽、不透明,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能够以氧气、酸等反应……
【教师总结】那么像是钠、铝等金属有没有不同于铁、铜等金属的性质呢?这节课一起来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钠与O2的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保存在煤油中的`钠,提供小刀、滤纸等实验用品。
【学生实验】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用刀切开,观察新切面的颜色及变化。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与实验,能够总结出钠的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隔绝空气,也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小;②可以用小刀切开说明柔软;③断面的颜色很快发生改变,说明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说明钠比铁等金属活泼很多;……
【教师提问】银白色的光泽变暗是为什么呢?性质发生了变化是不是生成了新的物质?那我们可以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有白色物质生成,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
【多媒体展示】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并加热,请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钠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教师讲解】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的物质不同。在加热的情况下,会与O2剧烈反应,生成过氧化钠(Na2O2)。
【教师提问】能否书写钠与氧气在加热时的反应方程式?
【学生书写】
2.铝与O2的反应
【教师引导】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了一层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等表面的氧化膜。
【教师提问】在做镁条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时,在点燃镁条之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加容易一些,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教师提问】铝的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实验】分别加热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观察有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加热未打磨的铝箔,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加热已打磨的铝箔,铝箔也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这是因为打磨后的铝箔表面也很快形成氧化膜,因此与未打磨过的铝箔现象一致。
【教师提问】我们观察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是什么原因?阅读教材回答。
【学生回答】铝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铝(Al2O3),形成一层薄膜保护铝,构成薄膜的Al2O3的熔点高于Al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因此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教师总结】铝表面的氧化膜比较致密,阻止了铝的燃烧,我们平时用的铝制品就是因为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才得以广泛的应用,同时这也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下面大家可以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
3.金属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为什么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请同学们结合金属的原子结构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最外层的电子容易失去,单质往往表现出还原性,当遇到氧化剂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讲解】常见的这些金属,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环节三:巩固提高
小明家中有一只20世纪50年代初的铝锅,至今仍保存完好。该铝锅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铝易被氧化,但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答案】D。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①课后习题;②课下认真阅读教材或其它关于铝的氧化膜的资料。
四、板书设计
第3篇: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新课导入3分钟 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你能说
第4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3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3篇
篇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
第5篇:金属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学时重点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学时难点
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教学活动
【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有什么优良性能?
【讲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
【讨论】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办法吗? 【回答】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
【设问】那么, 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过
第6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对于金属的化学性质,要求了解一些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据此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进一步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