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暑假测试题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12 07:04: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语文暑假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暑假测试题及答案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彭蠡(lǐ) 郦元(l) 钟磬(qng) 枹(bāo)

B.铿然(kēng) 硿硿(kōng) 莫夜(m) 栖鹘(h)

C.磔磔(zh) 鹳鹤(gun) 穴罅(xi) 噌吰(chng hng):

D.窾坎(kuǎn) 镗鞳 (tāngt)识之(zh) 澎湃(pi)

二、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始访其遗踪 访,寻访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尤,更加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坐船 适,到

C.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暮 汝识之乎 识,记得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几乎 余固笑而不信也 固,本来

三、写出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1.鼓

(1)微风鼓浪( )

(2)噌吰如钟鼓不绝( )

(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2.当

(1)有大石当中流( )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3)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

(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5)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

四、写出下列虚词的不同义项。

1.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 )

(2)徐公何能及君也( )

(3)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 )

(4)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5)豫州今欲何至( )

2.而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2)余固笑而不信也( )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4)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

(5)吾恂恂而起( )

(6)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

五、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至莫夜月明

B.汝识之乎

C.周景王之无射也

D.长乐王回深父

六、以下各句中虽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4.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A.1、2、6/3、4、5 B.1、2、3/4、5、6

C.1、2/3、4、5、6 D.1、3/2、4、5、6

七、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

1.大石倒立千尺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

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6.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

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8.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0.天下云集响应

A.1、3、5、7、9、10 B.l、2、3、5、8、10

C.1、2、4、5、8、10 D.2、4、6、8、9、10

八、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其一犬坐于前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卒廷见相如

九、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十、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十一、用原文的语句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世人不能准确说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结尾段,作者对郦道元和李渤所持的各是什么态度?

十二、略

十三、阅读唐代李渤《辨石钟山记》,完成文后各题。

《水经》云:彭貂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隐居的人,即李渤自称),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临时住宿)于南隅,忽遇双石,漱(倾斜)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子?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濒临)流(水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李渤的号)记。

1.解释加点的词。

(1)山涵其英 涵:

(2)山仍石名 仍:

(3)安能产兹奇石乎 兹;

(4)濒流庶峰 庶:

2.写出《石钟山记》中与本段中下列语句意思相应的句子。

(1)枹止响腾余歇

(2)如善长论

3.与乃知山仍石名中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

A.有仙则名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名微而众寡 D.而此独以钟名

4.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1)询诸水滨

(2)聊刊前谬,留遗将来

(3)有铜铁之异焉

5.用上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问题

(1)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

(2)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什么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的?

6.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对李渤的观点是怎样评价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

一、A

二、D

三、1.鼓 (1)振动 (2)鼓 (3)弹奏 (4)击鼓 (5)击鼓

2.当 (1)挡住 (2)应当 (3)在 (4)抵挡 (5)对着

四、1.何 (1)什么 (2)怎么 (3)多么 (4)为什么 (5)哪里

2.而 (1)表承接 (2)表并列 (3)表转折 可是 (4)因而 (5)表修饰 地 (6)表假设 如果

五、C

六、A

七、B

八、C

九、C

十、1.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2.鼓槌停止敲击,余音还在传扬,就以为得到(名为石钟)的缘由了。

3.被敲打时发出响亮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4.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

十一、1.郦元之所见闻虽知而不能言。

2.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十二、1.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

2.解疑,实地考察去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由,记叙;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议论 记叙、描写、抒情,记叙、描写 议论,议论。因事。

十三、1.(1)蕴含 (2)沿袭 (3)这 (4)众多

2.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3.D

4.(1)向住在水滨的人询问原因

(2)姑且修订前人的错误说法,以留给将来的人

(3)有铜铁那样的特异声音

5.(1)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山仍石名,旧矣。

(2)否定。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

6.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何哉?笑李渤之陋。

第2篇:八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7题,共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栖xī 脊椎jí 褶皱zhě 遗骸hái

B翩然piān 匀称chèng 藻井zǎo 矗立chù

C娴熟xián 祈祷qǐ 连翘qiáo 载途zài

D取缔dì 纤细xiān 地窖jiào 面颊jiá

2.下列句子中所标重音与提供的情景最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小陆参加全国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好朋友小海得知比赛结果后,兴冲冲地跑来告诉他:

A你荣获全国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第一名啦!

B你荣获全国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第一名啦!

C你荣获全国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第一名啦!

D你荣获全国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第一名啦!

3.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2分)

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花朵, ,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古代诗歌与季节有关的,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然而也有感受独特、与众不同的,例如在刘禹锡的《秋词》里,秋高气爽,鹤冲云霄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 , 。”而在杜甫《春望》中,春天的开花,鸟鸣无疑引发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 , 。”

(2)《黄鹤楼》一诗中作者在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是:“ , 。”

(3)《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外奇特优美的自然景观的两句是: , 。

(4)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5)山随平野尽, 。(《渡荆门送别》)

5.请你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2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6就下面的话题谈谈你的理解。(不超过30个字)(2分)

“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争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眼下,第二次海湾战争又使伊拉克再次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战争犹如一把利剑,总是在人类的头顶上晃悠着,晃悠着……

7.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介绍了三本名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本?为什么?(3分)

二、阅读(8―25题,共47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3题,共1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的好在哪里。请写出一句与其立意相反的送别诗。(3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这句话的描写对象是 ,“藻、荇”是指 。(2分)

13.对文中的“闲人”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二)(完成14―19题,共16分)

信息高速公路

①“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电子信息网络。它能把某个区域乃至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使“公路”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能享用信息资源。

②铺成信息高速公路的材料,不是钢筋混凝土和沥青,而是光导纤维。一条典型的光导纤维,直径不足13毫米,其中却包容着32根用塑胶皮包裹的玻璃纤维。

③信息高速公路以光导纤维为媒介、激光脉冲束为数据载体来传输信息。光导纤维柔软而坚韧,传导能力特别强。经过处理的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变成强弱不同的光信号,通过光导纤维传输到远方。信息高速公路每秒钟可以传输30亿比特的信息――相当于在1秒钟内传输整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而且,在传递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信息的失真。

④信息高速公路是以交互方式来传递信息的。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信息高速公路的“入网”十分便捷。用户( )把电脑的专用接口卡接到电话线上,( )可进入信息高速公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用户还可将电脑、电视、电话连成一体,以多种通信方式与外界取得联系。

⑤有了高速传输功能的光导纤维,又有了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再加上卫星通信的配合,信息高速公路的优越性便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⑥信息高速公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不久前,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诊所的医生,根据电视屏幕上显示的病人肝脏图像,指导远在2000千米外的医生进行手术操作。肝脏的图像是从那里通过卫星传送过来的。这是使用信息高速公路进行的远距离医疗。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使远隔重洋的通信双方,彼此看得清清楚楚;可以让学生在电视屏幕上请最优秀的教师为自己上课,而且能够互相对答;可以使人们足不出户,随时翻阅世界各地的图书资料……

⑦信息高速公路 。办公会义可在各自的家里进行;天南地北的贸易伙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商谈;复杂的研究可在电脑屏幕上进行,最新研究成果能及时进行交流……

⑧信息高速公路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提高幅度预计可达20%~40%。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预测,美国12年内每投入1美元的资金将增加6美元的产值。

⑨信息高速公路这一全球性的跨世纪宏伟工程,自1993年起步至今,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它的发展却是惊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开始改变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缩短地域之间的距离,形成频繁交往的新型社会。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

14.第③段画线部分说明了信息高速公路传输信息具有 、 、 的特点。(3分)

15.第④段中与“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说明“交互方式”的语句是 。(2分)

根据上下文,第④段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2分)

A.不仅……也…… B.只要……就……

C.虽然……但…… D.只有……才……

16.本文第②段介绍了信息高速公路的铺成材料;第③段介绍了 ;第④段介绍了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7.第⑥段中加点词“那里”指的是 的地方。从上文看,要进行“远距离医疗”, 信息高速公路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多媒体的先进技术,二是 。(2分)

18.第⑥⑦⑧段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了信息高速公路的优越性,概括第⑦段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文字。(2分)

“信息高速公路 。”

19.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写出2种),具体说明了 。(3分)

(三)(完成20―25题,共16分)

画家和他的孙女

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6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欢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还粗呢?”

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婷婷说:“不是树您怎么说是树呢?”

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小兔子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

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

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

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

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

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马有翅膀吗?”

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

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您怎么说是马呢?”

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那蛋比老母鸡还大。婷婷就拿那画去参加西班牙的一个国际儿童画展。结果,婷婷得了一等奖。

20.请概括出文章前三个情节的共同点。(3分)

婷婷 画画→爷爷 □□→祖孙 □□→爷爷 □□□□

21.如果将画家的“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一名话改成“树枝与树干应该哪个粗呢?”或“树枝是不能比树干粗的”,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22. 婷婷性格中最突出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一句能表现这一性格特点的语言描写的句子。(3分)

答:

23.联系实际,说说你对文中“画家”这一人物的看法。(3分)

答:

24.从深化主题的角度为文章选择一个最好的结尾。( )(2分)

A.画家望着孙女的获奖证书,傻了。

B.画家心里就犯嘀咕:“这洋人,怎么跟小孩子没二样呢?”

C.画家望着获奖证书,勃然大怒:“这不是把孩子引入歧途吗?”

D.画家拿着获奖的画去问婷婷:“蛋怎么会比鸡大呢?”

25.读完本文你想对你的老师、父母说什么呢?(2分)

三、作文(50分)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 改变了我的生活

要求与提示:

①请根据写作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字数600字左右。

2.也许你曾于“稻花香”中“听取蛙声一片”,领略夏季独有的风景;也许你曾攀登过“一览众山小”的泰山,感受登临绝顶的风景;或许你曾在无意间目睹那动人的瞬间,品尝真情绘制的风景;或许你也曾在一次一次活动中,邂逅用合作编织的风景……你心中那美丽的风景是什么呢?

请你以“风景”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参考答案:

1.D

2.D

3.A

4.(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苔痕上阶绿(5)江入大荒流。

5.略。

6.言之成理即可。字数超过扣1分。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略。 8.B

9.自古写离别的诗作多是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诗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

10.(1)考虑,想到;(2)共同,一起;(3)只是

11.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2.月光;竹柏影 13.答题要点:闲人(1)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哀心境。(酌情给分)

14.速度快;容量大(信息量大);质量高(不失真)

15.“入网”;“ 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B

16.信息传输的特点;使用方式。

17.距美国尼苏达州2000千米外;卫星通信的配合。

18.使人们的工作方式发生重大的变革(或给人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19.举例子、列数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0.否定(批评);争辩(辩论、讨论);哑口无言(无话可说、没话可说)

21.不好。原句是反问句,语气强硬,突出爷爷的自以为是,改句是一般疑问句和陈述句,语气叫弱,不能突出人物形象。

22.想象大胆丰富,她的一些反常的想法和做法,实际上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句子有:(1)“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还粗呢?”(2)“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3)“没见过的就没有吗?”(4)“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23.“画家”这一形象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他们要求孩子走“正道”,即在学习上要循规蹈矩,按固定的套路去思考,解决问题,不能异想天开,他们对孩子、对学生的教育,是以扼杀人的创新精神为代价的。我们反思: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发展。(酌情给分)

24.B

25.略

作文 略

第3篇:小升初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全国小升初是小学生升入初中生的简称。按照中国义务教育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小学升入初中就读是不需要升学考试的,大多为免试就近入学,但是民办初中和部分公办重点初中依然举办小升初的升学选拔性考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升初语文测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基础(46分)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10分)

祭祀( ) 五行( ) 脚踝( ) 陨( )落 胆怯( ) 宿( )愿 解( )元 忐( )忑 狡黠( ) 嬉( )闹

2、根据拼音补全词语。(10分)

穿suō( ) 端xiáng( ) 歌sng( ) 和xi( ) 鞠gōng( ) 倔jiàng( ) mi( )力 乞gài( ) xi( )气 夜mù( )

3、按要求写成语。

A、写近义成语(4分)

水落石出( ) 相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初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沉湎(miǎn) 倒坍(tā) 袅(niǎo)袅烟云 臆(yì)测

B.羸(léi)弱 馈(kuì)赠 浩瀚无银(yín) 一泻(xiè)千里

C.攫(jué)取 休憩(qì) 精力充沛(pèi) 万籁(lài)俱寂

D.徘徊(huái) 荫庇(bì) 有条不紊(wěn) 咄(duǒ)咄逼人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将正确的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

A.锐不可挡 大爱无疆 无人问津 气宇轩昂

B.进退维谷 相形见绌 莫衷一事 语无伦次

C.草长莺飞 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 消声匿迹

D.断章取意 深恶痛绝 持之以恒 同舟共济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莫言从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语文暑假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暑假测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