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席慕容散文《金丝雀》
席慕容散文《金丝雀》
席慕容散文《金丝雀》
原来是为了怕妹妹寂寞,所以才买了一只金丝雀来陪伴她的。
那几年,在布鲁塞尔,我们姊妹俩在同一个学院上课,她修美术设计,我学油画,两个人平常总是同进同出。一我们住在一幢十楼公寓的顶层,公寓很老旧;电梯是装着要自己拉开和关上的那种两层铁栅门,摇摇晃晃的,每次上下,都有一种三十年代恐怖片的气氛。加上公寓的门锁又很单薄,也没看到有什么防火梯,所以,我们在衣柜里,藏了一条用穿破了的丝袜所结起来的长绳子,想着万一发生了什么事,可以用这一条绳子从窗口吊下去。因此半夜里突然醒来的时候,心里也比较有一点安全感。
那个时候我已经认识大卫。一到周末他就会来找我。两个人一起出去的时候,虽然都玩得很高兴,可是我心里总是会惦记者在家里的妹妹,一个人在顶楼的小公寓里埋头赶作业的妹妹,对她总有一点担忧和抱歉。
金丝雀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心态里买下来的,我还在鸟店里挑了一个特别漂亮的鸟笼把它带回家去。
有了这只金丝雀以后,我们小公寓的气氛就真的不一样子。只要早上的阳光一射进来,这只小金丝雀就开始唱起歌来,又清朗又婉转,有时候一口气可以变好几个调子,越拔越高,越高越亮,让还在床上的我们也跟着振奋起来,把毯子一踢,一天就这样跟着它的歌声快快乐乐地开始了,我们就给它取了个名字叫 “喜喜”。
喜喜是个男生,有极柔软的黄毛、极亮的黑眼睛,吃得不多,很爱洗澡,并且,好像也听得懂我们两个人说的话。有时候,我们会在把所有的门窗都关好之后,再把它放出来,它会高兴得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但是,只要我们两人之中任何一个人伸出手,并且呼唤它的名字,它就会应声飞过来。有时候停在我们的手上,有时候会停在我们的肩膀上;我微侧过脸去的时候,几乎可以感觉到它的体温,它的微弱的呼吸、在柔软的羽毛下小小的心的跳动。它的浅黄色的趾爪很有礼貌很知道轻重地放在我的肩上,对它的这一份温柔的信任,我实在是又感激又欢喜。
我们都很宠爱它;我结婚的时候,妹妹搬到女生宿舍去住,就很慷慨地又把它转送给我。在我和大卫新找到的家徒四壁的公寓里,有个比较大的客厅,我就开始用钢架和铁丝网做了个一公尺见方的大鸟笼,到森林里面去捡了几束弯弯的.小枝子来给喜喜做秋千;因为怕它寂寞,又去鸟店买了两对小鸟来陪它。大卫送我的那只安哥拉猫,没事就爱蹲在鸟笼的顶上,喜喜和它们也相安无事,朋友来的时候都会觉得很迷惑,走的时候总会发表一些感言:
“你们家很奇怪,猫不像猫,鸟不像鸟,不过,我倒是满喜欢的。”
这样奇怪和欢喜的日子过了两年,要回国了,只好商量着把猫和小鸟分送给朋友。这时候妹妹早已毕业并且到加拿大去做事了,我真庆幸她没有亲眼看到喜喜又被装回狭小的鸟笼,被人带走的场面。我自己做的鸟笼太大,根本出不了门,只好又一根一根地把它拆掉。那天晚上,小鸟都送走了,鸟笼也拆干净了,只剩下一块空空的地板,我们的还没被送走的猫就一直在这块角落上转来转去,并且还一直抬起头来轻声的呼唤着,好像在呼唤着它平日的伴侣。它来到我们家时还是一个小小黑黑的毛球,所有的小鸟年龄都比它大,也都容忍它。而两年以后,它已变成一只庞然巨物。可是,那天晚上,它的呼唤声里藏着一种很软弱很彷徨的感觉,粗笨的大尾巴在地板上拖来拖去,却始终不肯离开客厅的那个角落,我只好假装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把卧室的门紧紧地关了一夜。
过了几天,朋友告诉我,喜喜在到他家的第一天,就在他换食的时候从打开的门里飞走了。
从那次以后,我没再养过鸟。
第2篇:林清玄散文 金丝雀与果蝇
林清玄散文 金丝雀与果蝇
从前到矿坑去采访时,发现坑道隔不远处就会挂着一个装金丝雀的笼子,问了矿工,才知道金丝雀是用来检测瓦斯的。
由于金丝雀对瓦斯敏感,只要有一点点瓦斯,它就会躁动不安,惊慌叫喊,因为它的叫声洪亮,可以提醒坑内的人注意,万一看到金丝雀倒地不起,就要准备逃生了。
那美丽可人、啼声僚亮的`金丝雀不知道多少次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出在矿坑里的人呢?站在笼子下,我这样想着。
最近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日本警方搜索奥姆真理教的总部,每一个小队都带着一只金丝雀,用来检测毒气,又使我想起从前在矿坑的情景,感觉到“众生”正是“共生”,与我们一起存活生长,只是很多人不能体会了解罢。
不只是金丝雀,台湾的农政单位养了许多的果蝇,用来检测蔬果残留的农药,即使在农药验剂非常科学化的今天,果蝇依然是最方便、最经济。最准确的检测方法。
因此,当我们吃着安全的蔬果时,应该感谢一只小小的果蝇。
存在于世间的众生,不论大小、形貌、好坏,都有生存于地球的权利,也各有不同的功能,都应得到人的尊重。
如果以佛教“众生平等,皆有佛性”‘有情无情,同圆种智”的观点,我们和众生的佛性根本无别,只是形貌上不断的转换,那些有情有义的“畜牲”与无情无义的“人面”,会在某一个时空中转换面貌,只可惜,很少人能这样深沉的思维呀!
第3篇:席慕容散文
席慕容散文(共11篇)由网友 “天街踏尽公卿骨”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席慕容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席慕容散文
有那么多事逼在眼前,有那么多工作要做的我,却差不多花了整个早上的时间来看一朵荷花。
去年从朋友那里拿来的荷,这几天开出了两朵。一朵比较小的先开了,一朵极大的这一、两天才开,莲叶田田,红荷出水,迎风有香气,小小的院落竟然古意盎然,芬芳有致起来。
涉江采芙蓉的时代,荷叶与荷花应该就是这个模样了吧。荷真是我的乡愁,对一个古远的时代与古远的爱情的乡愁。那样单纯厚实的造形,却给我以那样动心的感受,只觉得它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片色彩都是有渊源,有来处的。
不知道是看多了书中的荷,还是在古远的日子里曾多次涉江采芙蓉,总有一个很奇怪的感觉,总觉得荷花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友人,并且,
第4篇:席慕容散文
席慕容散文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问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