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孔子》有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11 07:07: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观孔子有感

观孔子有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孔子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孔子有感1

《孔子》将在一月二十二号全国公映。今天有幸得以提前看到这部影片,实属巧合。其实在这部影片开拍之时,宣传的如火如荼。早已在心中有所期待,但又害怕失望。这也是最近几年中国所谓的大片使我产生的恐惧后遗症。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伴着王菲空灵的《幽兰诗》画上了句号,可是我的内心却澎湃不息。胡玫没有让我们观众失望,她将新历史主义在电视剧创作中的运用较为完美的呈现在了大银幕上,为它披上了更为华丽的外衣。这部影片确实感动了在座的我们。

《阿凡达》还没有看到,准备过几天看。美国电影喜欢将影片触角伸向外太空,而中国电影向来喜欢回顾历史。美国电影喜欢在小人物上赋予我们难以想象的重大责任,而近几年的中国影视则往往将英雄人物平民化。胡玫导演的《孔子》正是沿袭了这一套路。这部影片的卖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力派演员的强强联合:周润发、周迅、陈建斌的演技是得到观众认可的,这里的实力除了指演员的表演实力以外,还涉及到演员的观众群和票房号召力。周润发无疑是国际市场最好的招牌。而陈建斌的加入无疑会吸引一大批喜爱他电视剧的观众。周迅一直以来灵动的演出也是我们所欣赏的。这些演员在这方面有着一定得优势,可能这也是从商业角度来考虑,而这无疑是成功的。

二、出人意料的虚构情节:这部电影最明显的虚构有两处,一是子见南子,二是颜回之死。这两个情节设置是在孔子开始周游之时。这部分给我们观众带来了极大地新鲜感和震慑力,但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论。在这个圣人身上我们能否虚构,是否应该完全依照史实。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孔子的研究者们必将提出质疑。但电影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科教书,毕竟它们在诞生之初就要面对残酷的市场考验。这是个无法调和的矛盾体。电影的前半部分“拯救小奴”、“夹谷之盟”、“堕三都”三件事衔接紧密,丝丝入扣,叙事的节奏张弛有度。后半部分如果没有这些虚构的情节,单讲其流浪经历之地,未眠太过单调、拖沓。于是,在绵绵无期的流浪途中,插入了暧昧却不失调剂的“子见南子”,但导演也只是让这种暧昧不明的气息“发乎情止于礼”,并未大肆渲染、夸张出格。其次是颜回之死,漫漫白雪之地,拳拳赤子之情,丧失爱徒之痛。

三、凡人孔子,圣人孔子:孔子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地位及其崇高之人,但我们对其的印象总是模糊不确定的。脑子里残存的只是学生时代的记忆。电影版《孔子》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未曾被我们所知道的孔子。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学者,文人,但在电影中却通过“夹谷之盟”、“堕三都”等给我们观众呈现了一个满腹抱负的`政治家、谋略家。孔子的形象更为丰满化。这部电影是从孔子壮年时期开始讲述,前半部分通过三件典型的事例反映了孔子壮年时期的激情满怀,斗志昂扬的出世情结。这和周游列国时期落魄如丧家之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电影结尾曲《幽兰诗》更是直接的契合地表达出了孔子如幽兰一样高洁品质。无论是小奴隶,还是南子、颜回,都是在侧面的烘托出他的智慧、师德。同时,后半部分灰暗阴冷的色调与前半部分较为明朗、大气的草绿、土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给整部影片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出世思想无疑是后半部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个圣人的身上我们不禁有了悲天悯人同情。

四、赵氏招牌:赵季平的音乐魅力我们在《大宅门》以及老谋子的影片已经见识过了。在这部有着人物传记性质的影片中也没有让我们失望。音乐时而激情昂扬、时而磅礴大气、时而轻快活泼、时而压抑忧伤。

当然,把孔子后半生的成就通过一部电影来表达,有时难免力不从心。除此之外,这部电影交战时的特技让我们想起了《英雄》、《赤壁之战》。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难免会招致观众话柄。

最后用孔子在电影中总结陈词的一句话“因为《春秋》,后人了解了我;也因为《春秋》,后人误解了我”因为电影《孔子》,我们了解了孔子;也因为电影《孔子》,我们误解了孔子。

观孔子有感2

观看影片是学生喜爱的环节。《孔子》自上映以来褒贬不一,所以一直想要看也没有花时间去找。这次因着专题学习的要求,跟学生们一起看了两遍,片子拍的有诟病的地方,但也有触动人心的场面。也许,是两千年前的这种精神打动了我们。撷取学生的只言片语,望所有人都能更深入地去读《论语》,读孔子。

电影中的孔子,对我来说,形象丰满了许多。孔子也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但他与常人不同的是,他有着呢跌宕起伏的.一生,而这也造就了他丰满的思想。

春秋时期,各诸侯王自立称王,割据混战,虽说动荡不安,却也气势恢宏。电影中的孔子,在百分钟的影片中,经历却也称得上是大起大落。鲁国执政时的文才武略,鲁国庙堂之上讨论“堕三都”的明枪暗箭,“夹谷会盟”中的金戈铁马,还有孔子与他弟子们的师生之情。

孔子的政治生涯大起大落,在鲁国,因受季桓子等人的排挤,一枚破碎的玉珏,便使他背井离乡,远走他国,与他的弟子们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征途,而这次征途,注定了是充满艰辛与苦难的。孔子师徒行经冰河,冰面爆裂,书籍全数落入河中。孔子最疼爱的门生颜回不忍老师的书册毁于一旦,奋不顾身跳入冰河救书终因体力不支而离孔子和师兄弟们而去。门生子路为实现孔子的理想,前往卫国为官,不幸卫国发生政变,为了保卫自己的主公而舍生取义,直到战死的那一刻还未忘记孔子的教诲,君子就是死也要正衣帽。令人叹息,为之泪流。

在外流亡多年,孔子是否也在日夜思念着鲁国,也是一只玉珏,完整的玉珏,把孔子带回了思念的家乡。这时的孔子,也许再也无心于政治,回到鲁国后便一心教学着书,直到死去的那一刹那。

孔子的一生,埋藏了春秋混战的一个时代,颠沛流离的一生,早已淡褪了他没落贵族的气质,他就是一个人,一个触手可及的普通人。

第2篇:观孔子有感

观孔子有感

今天,我看了孔子这部电影,内容是主讲孔子的一生由鲁国兴盛的国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衰弱到一个四处传教的乞丐,最终又回到鲁国的人生经历,令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曲折路程,又使人惋惜如此一位高尚的人,生命路途的悲惨。

孔子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学习孔子高尚,让人深有所思,是的,在当时那个战乱的时代,孔子的儒家道法被各个国家重用,但他没有被别的.国家用重聘金所动,依然效首鲁国,但最终被叛人挑拨而被赶出鲁国四处传教乞讨,如果;是现在这个社会,一定是一个被视为尊重的人,但是那个战乱的时代,竟然像一个乞丐流落街头,连口饭都吃不上!使人不禁叹息人生的不公,竟然让如此一位圣人堕落……

看到孔子在那种黑暗的年代依然正直的身影,我不禁有所感动,在我们这个没有战乱,和平的年代里,拥有孔子这种品行的人几乎已经见不到了,要想学会孔子的修行不容易,但也很简单,简单是因为只是扞卫了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其实孔子也只是做到了这一点,但难是因为这一点,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就要抛弃功名,财物,地位等等,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孔子这样伟大,但我们起码不能在人生路上做恶事,在别人看来,我们远没有孔子伟大,但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这一生是正直的,是不邪的!

孔子文采奕奕,说话出口成章,面对敌人的威胁仍从容不迫。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车,吓退了齐国的500乘兵马。孔子语言条理顺畅,说的话大都被世人谨记,如在影片中出现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手下3000多名弟子有72人名扬天下。

第3篇:观《孔子》有感

观《孔子》有感

也许是教育的原因,我们都是从语文课本的那一段段“子曰”里,从历史课本的诸子百家的发展历程中了解孔子,他渐渐就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圣人。我们学习他的思想、了解他的生平,却忘了他也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人。

大学里选修了宋颖老师的《中国现代文学鉴赏》和孔老师的《国学概论》,渐渐让我重新认识孔子及他的弟子们,他们的形象也渐渐鲜活了起来。

看到有很多人批评《孔子》这部电影,老实说在周四的课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之前,我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觉得伟人的电影不好拍,尤其是这样一位两千多年前的伟人,当时知道这部电影也更多的是从一些娱乐节目的新闻中了解,记忆深刻的是主持人兴致勃勃的为观众们介绍“发哥”和周迅在拍摄孔子与他的“红颜知己”南子的对手戏的种种,一下就对这部电影失去了兴趣。

这次终于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观孔子有感

观孔子有感(精选多篇)

看、读中华史诗《孔子》有感

今天一个机会有幸观看了本部影片,在这之前对该影片只能称之为听说,并没对其了解。在较为宏大的场面背后,可见导演的功底。起初想可能只有像“胡玫、张艺谋”这样的导演才能较为全面的诠释《孔子》给予国人的意义,后来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我是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的,也是在别人不可思议的眼光下看完的这部电影。下面让我带你走近圣人,走入一个平凡人,走进感动之中。电影主要讲述了:孔子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一直到其73岁病逝这段经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陈蔡被毁等

重要历史经历。我从中感受了一番圣贤孔子的悲壮之情,每一个故事里的感人情节:孔子被逐行走于泥泞之中;一碗马肉汤被大家让来让去;颜回跳入冰河中打捞书简;南子被射穿胸膛;孔子像是感应到的那一幕幕。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观 孔子 有感

看、读中华史诗《孔子》有感

今天一个机会有幸观看了本部影片,在这之前对该影片只能称之为听说,并没对其了解。在较为宏大的场面背后,可见导演的功底。起初想可能只有像“胡玫、张艺谋”这样的导演才能较为全面的诠释《孔子》给予国人的意义,后来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我是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的,也是在别人不可思议的眼光下看完的这部电影。下面让我带你走近圣人,走入一个平凡人,走进感动之中。电影主要讲述了:孔子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一直到其73岁病逝这段经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陈蔡被毁等重要历史经历。我从中感受了一番圣贤孔子的悲壮之情,每一个故事里的感人情节:孔子被逐行走于泥泞之中;一碗马肉汤被大家让来让去;颜回跳入冰河中打捞书简;南子被射穿胸膛;孔子像是感应到的那一幕幕。还原了一个布衣孔子,一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观孔子有感

观孔子有感

《孔子》将在一月二十二号全国公映。今天有幸得以提前看到这部影片,实属巧合。其实在这部影片开拍之时,宣传的如火如荼。早已在心中有所期待,但又害怕失望。这也是最近几年中国所谓的大片使我产生的恐惧后遗症。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伴着王菲空灵的《幽兰诗》画上了句号,可是我的内心却澎湃不息。胡玫没有让我们观众失望,她将新历史主义在电视剧创作中的运用较为完美的呈现在了大银幕上,为它披上了更为华丽的外衣。这部影片确实感动了在座的我们。

《阿凡达》还没有看到,准备过几天看。美国电影喜欢将影片触角伸向外太空,而中国电影向来喜欢回顾历史。美国电影喜欢在小人物上赋予我们难以想象的重大责任,而近几年的中国影视则往往将英雄人物平民化。胡玫导演的《孔子》正是沿袭了这一套路。这部影片的卖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观孔子有感

1002511110交通运输朱胜兰观《孔子》有感

电影由孔子51岁时仕官于鲁国开始,把孔子在鲁国的坎坷仕途、周游列国时种种的不幸遭遇,以及他晚年返乡祖国,直至与世长辞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这部电影就像一阕悠远的古筝曲,把孔子跌宕起伏的一生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你被迫离开鲁国时,磅礴大雨敲打你的身躯时,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怨恨吗?你似乎知道这是大司徒的阴谋,可又似乎不知道。看着手中的„决玉‟,你是否心酸不已?大雨中的大笑声,是你的心声么?努力,不让眼泪流下,你的心,也变的沉沦了么?是否后悔当初说的那句:“我的道,在人间。”……

望着茫茫无尽的沙漠,你额前的几缕发丝轻轻的在飞舞。此时的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么?是在诅咒那姓季的么?还是在担忧自己的未来……颜回来了,你却不愿他跟随与你,你望着无垠的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观《孔子》有感

前不久,真正完整的看了一遍电影《孔子》。给我留下的感觉是:不华丽,却很真挚。于是,就在刚才,我又重新细细观赏了一遍,而这一次,真正让我重新正视这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他对我国深厚文化根基所做出的不可磨灭与取代的贡献。

电影开篇就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大家昭示孔子毕生所追求的儒家经典思想:礼乐仁和。孔子生于公园前551年,故事开始的时代背景是公园前501年孔子约五十岁之时,孔子时任鲁国中都宰。在当时的鲁国,鲁定公执政,但是,政权却掌控在季氏、叔氏、孟氏“三桓”贵族的手中。

当时,大司徒季平子刚死去,用活人陪葬。孔子弟子子路救下季氏家奴漆思弓。面对鲁国的法理制度,面对季氏家臣轻蔑挑衅面对“三桓”的压力,用智慧舌战群臣,用“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及“天地间人为贵”的思想,表达了对残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观《孔子》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孔子》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