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心得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心得
邓志云
根据“三好满意”及“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要求,并结合本科特点,我科全体护理人员逐渐转变了服务观念,积极行动起来,制定了可行的实施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享效果报告如下:
转变护理观念,规范操作流程:为配合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实施,我科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充分认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落实护士岗位责任制,细化工作流程,保证每位护理人员熟悉各班流程,并严格按流程完成各项工作,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实行责任制护士整体护理模式:对护士实行分组管理,责任到人,根据本科56张床位分成两个护理责任组,每个组由综合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组长,责任组长全面负责本组工作,实行24小时责任制,保证每个班次都有责任护士在岗,为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既增添了护士的责任感,又取得了患者的信任。
加强基础护理:科室专门为患者提供了针线包、指甲剪、一次性怀子等。
加强健康教育:儿科的走廊里挂满了儿科常见疾病宣传栏,每个病房也都挂满了健康宣教手册,每天下午由各组责任护士下病房做健康宣教,包括患儿的疾病相关知识、病情发展过程、疾病的好转及预后事等、语言通俗易懂。让家长了解患儿病情进展。同时就合理喂养,科学育儿等常识予以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宣教,不仅帮助了患者,同时也拓展了护士的业务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5、细节服务: ①儿科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单次用药量少,液体组数多,医嘱更改频繁等特点,我科总结以往的教训,现建立了登记本,更换液体签名配药签名及时间,填写规范、字迹工整,如有临时医嘱及时执行,确保患儿各项治疗及护理能准确及时现我院各种条件良好,每个病房有中央空调、24小时热水、贮物柜及手消毒液。
②个性化服务理念:针对小儿静脉穿刺困难,小儿恐惧哭闹,家长焦虑等状况,既要求护理人员提高穿刺技术,同时也要对家长进行心理安抚,对患儿操作动作轻柔,细心呵护,以取得家长信任和配合。
6、建立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由每位患者在出院前填写住院期间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对所接受的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意见或建议,每月对满意度进行一次统讨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总之,护理人员转变护理观念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人性化服务,近距离沟通,宣教能增加患儿家长信任度,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规范的操作是保证优质服务的根本。通过3个月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我们的护理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基础护理得到了有效落实,护理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护理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道法:儿科护士现有压力分析和应对措施使用误诊杂志J.2012。
2、王淑艳: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体会(实用医科杂志J.2012)。
第2篇:儿科优质护理服务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
儿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做好细节管理是规避护理风险的关键,是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科护理需求已成为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我科始终把细节管理放在第一位,体现在工作中方方面面,使儿科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现报告如下。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监督考评机制,强化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1.1 细化规章制度 结合我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儿科护理管理手册”、“儿科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儿科护理质量标准”、“儿科护理工作流程”等多种护理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为护理质量管理和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管理依据。有效的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1.2 实施动态质量监控 建立严谨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使医护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是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规章制度是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保障的前提。而在保证管理制度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基础上,紧接着实行对整个护理工作的动态监控也是保障儿科护理工作关键。在对儿科护理工作实行动态监控的过程中,要培养细节管理的思想,要随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出
现的纰漏,不能忽视任何细节,并及时地处理问题
1.3 强化服务意识 转变护理模式,体现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因此,在儿科护理中要多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护理需求,主动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以患者的满意为最高护
理目标,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完善护理服务。强化护
理人员安全意识,培养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
2.1 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定期安排护理人员学习《儿科护理质量标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做到警钟长鸣。对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尤其是对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在正式的上岗之前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并根据制度对新护士进行知识考核,确保每位护士都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2 培养风险意识 在整个儿科护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风险,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带来重大的伤害,因而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儿科风险管理制度,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减少风险的办法,并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引导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注意控制风险,关注患儿家长的意见,及早发现隐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补救,将
伤害降低到最小。
2.3 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 护士的职业素质在护理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名合格优秀的护士,不仅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一颗为患儿无私奉献的爱心。科室加强了对护理礼仪、护理伦理的学习,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护理人员在对待患儿及家属时,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有真诚。多为护理人员营造各种学习机会,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开阔视野,不断完善和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文化素养,树立赶超的信心。
2.4 加强护士正确是非观的培养 引导护士正确对待领导和同事的善意批评与指正,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如是护理工作的共性问题,应在护士例会上提出,强调改正方法;如是个别的问题,采取个别谈话,共同分析;同时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协作,使整个医疗流程形成一条牢不可破的链,一环扣一环,紧密连接,避免和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切实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3 细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服务内涵
3.1 细化服务措施 在住院期间,护士长、责任护士给患者宣传安全措施,为患儿增加有防滑、防坠床措施,病房的开水锅炉有安全防护措施与警示标志等更具人性化的服务措施,努力为患儿提供便捷、优质、满意的服务。
3.2 营造人性化的环境 儿科护理工作具有护患沟通
难度大、家属情绪波动大,科室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和舒适的环境,从细节服务上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爱。工作中要做到“七声”,即患儿进科室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与患儿合作有谢声,遇到患儿家属询问有应声,接到电话有问候声,患者出院有送声,一切本着方便患儿出发,从细微之处入手。
3.3 强化过程管理 儿科护理管理不是一种目标管理、而是强调过程管理,因此必须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检查管理体制、工作程序的科学性,以及工作落实的每一个细节是否达到标准。为了强化过程管理必须细化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并给每人发放工作手册,每项工作都要落实到位。对于医疗器械、护理药品等物品要具体划分摆放位置,并注意交接工作登记。小结
实施细节管理后,避免了科室出现的严重护理差错事故,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增强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差错,确保了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为患儿安全、方便、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证。细节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途径,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根本,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是创建护理品牌的关键。
儿科2013年1月
第3篇: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心得范文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心得范文
优质护理服务是当今护理的新模式, 将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服务源于用心, 精于技艺。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 只有精益求精的护理人员, 才会有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目前, 我院先后开展了多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落实责任包干, 明确工作职责, 加强护理管理, 改善护理服务, 加强绩效考核, 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加深思想认识, 加强沟通交流, 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 在儿科工作中发挥了积极有效地作用。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 营造温馨的护理文化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 也是保障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环节。进行医院文化建设, 院领导高度重视护理文化建设, 明确“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激发全院职工的工作热情, 进行了绩效考核工作。领略文化
第4篇: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
2014年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
按照护理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考核的要求,以《优质服务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及考核细则 》为标准,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为患儿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更贴心的照顾”为目标,特制订相应的实施措施。
一、成立三个护理服务小组,由三名有护师职称的护士担任小组长,全体护士积极参与,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组长:吴卫红
1、基础护理组 组长 刘小红
组员 刘苗苗 李丹丹 实习护生
职责 :负责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
措施 :每天更换床单元,保证床单元干净整洁。每天常规整理两次病房,保证病房环境整洁卫生。指导患儿家长卫生知识,确保患儿卫生舒适。及时更换消毒物品,正确消毒空气及环境,保证不发生院内感染。
2、健康教育组 组长 钞燕
组员 王莉 马慧丽
职责 :负责护理病历质控、健康宣教、护理
第5篇:儿科优质护理服务总结
2012年儿科优质护理服务总结
做为全院第二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病房,我们儿科全体护理人员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
为了顺应二级医院评审要求,为了很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2012年10月12日起,护士分工、排班进行了相应的变动,排班取消各班次的名称,统称为责班。根据科室护士职称、工作能力等情况将全科护士分两组。责任总组长:努汗(副主任护师),负责解决科室护理中出现的各类疑问,两责任组具体分工如下:责任一组 组长:吴媛媛(负责八、九病室)成员:阿娜尔(负责五、六病室)李亚红(负责三、四病室)陈雨婕(负责二十一、二十二病室)徐婷婷(负责一病室)包美娇(负责二病室):责任二组 组长:王建梅(负责七、十病室)成员:李小玲(负责十一、十二病室)张梅(负责十三、十四病室)郭湘(
第6篇: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2017年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我科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积极响应卫生部确定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根据卫生部“推广优质服务工程实施方案”及护理部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全科护理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目标不断前进,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行弹性排班
1、根据护士的层级,能力合理排班,危重患者分配给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
2、责任护士包干病人,全程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
3、弹性排班,增加薄弱时间段的护理人员,如加强门诊上午值班人员,减少输液患儿的等待时间。
二、夯实基础护理
1、为每一位新入院的患者做好清洁护理,按需给患儿剪指甲、洗澡、洗头、拍背、协助排痰等,做到家属陪
第7篇: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服务
一、加强护士执业素养的培训,强调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开展沟通、审美的培训。
二、对常见疾病的护理通过和家长进行沟通,宣教、回访与检查,做好有图文并茂的卡通为主的健康教育特色,强化健康教育的有效率。
三、强化三基训练,提高新生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拟定全年培训计划,内容涵盖三基知识培训、核心制度培训、新生儿专科护理知识培训、新生儿科护理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做到每次培训均有考核。
四、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增加护士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五、加强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培训,提高对危重患儿的评估和紧急处理能力。
六、科室安全管理设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七、进一步落实护理核心制度,通过情景模拟演绎,提高护士警惕性,加强对高危时段、高危环节、高危人群的管
第8篇:儿科优质护理服务总结
2013年儿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工作总结作为全院第三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病房,我们儿科全体护理人员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
为了顺应二级医院评审要求,为了很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2013年8月起,护士分工、排班进行了相应的变动。根据科室护士职称、工作能力等情况将全科护士分为两组。责任总组长:于美枝(主管护师),负责解决科室护理中出现的各类疑问。付组长;刘娟【主管护师】,负责查费、物品管理。两责任组具体分工如下:责任一组 组长王娜娜2(负责1到6病室)成员:翁娟(负责1、2、3病室)白婷婷(负责4、5、6病室)。责任二组 组长:胡倩茹(负责7到12病室)成员:王娜娜1(负责7、8、9病室)周婧芳(负责10、11、12病室)。其他护士分别倒班。雾化、灌肠专人管理。责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