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鲁迅故里简介
鲁迅故里简介
绍兴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占地50公顷,总投资10亿元。
鲁迅故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由鲁迅纪念馆演化而来.
绍兴鲁迅纪念馆于1953年1月成立,它是建国后浙江省最早建立的纪念性人物博物馆。它以鲁迅生平事迹的宣传教育、鲁迅文物资料的征集保护、鲁迅思想作品的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已发展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对外宣传教育的一个“窗口”和著名的人文景观,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2002年,绍兴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在鲁迅纪念馆原有基础上,慎重决策实施《鲁迅故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经过几年来的保护建设和修缮,鲁迅故里已初具规模。不仅保持着鲁迅当年生活过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还恢复了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对存在于整个故里区域范围内的一般传统民居建筑,大都修旧如旧。2004年5月,一座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建造的富有绍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展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在鲁迅故里落成。
在鲁迅故里内可以看到昔日鲁迅嬉戏、游玩的周家新台门、周家老台门和朱家台门,追寻鲁迅成长中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追忆鲁迅作品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故乡情结,感受那似乎依然回荡于屋内似水流年的纯真时代,亲眼目睹这一中国南方独一无二的居民住宅风格——“绍兴台门”。斑驳的历史一一再现,庭院深深的老台门内,一路汇集了多少古老的故事。
现在的鲁迅故里已经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成为一个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1988年,鲁迅故居(含三味书屋、周家老台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纪念馆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6年,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示范博物馆, 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历史
1994年,纪念馆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
1996年,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示范博物馆;
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绍兴鲁迅纪念馆一直来注重业务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优质服务,为宣传鲁迅精神和弘扬历史文化作出积极贡献,赢得了广大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纪念馆全年对外开放,每年都有数十万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瞻仰。、、李鹏、朱镕基等党和曾先后莅馆视察、指导;
2002年,绍兴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在鲁迅纪念馆原有基础上,慎重决策实施 《鲁迅故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经过几年来的保护建设和修缮,鲁迅故里已初具规模。不仅保持着鲁迅当年生活过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还恢复了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
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对存在于整个故里区域范围内的一般传统民居建筑,大都修旧如旧。
2004年5月,一座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建造的富有绍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展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在鲁迅故里落成。
主要景点
鲁迅祖居
周家老台门系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为绍兴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台门建筑。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由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组成,东西各有厢楼。鲁迅在绍时期,每当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拜访。
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老台门占地 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树。
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鲁迅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故乡度过,1918年新台门易主后,大部分房屋被改建,但鲁迅家主要建筑幸得保存。现室内按原状陈列,不少家什系当年原物。新台门位于东昌坊口西侧,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其规模和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共分六进,共有大小房屋80余间,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在内,共占地4000余平方米。当时,新台门内共居住着覆盆桥周氏中的六个房族,而鲁迅故居则位于新台门的西面。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
百草园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百草园连同周家新台门的房产易主之后,园地的南北两端虽已改变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样。鲁迅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 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现大部分园地保持原貌。“短短的泥墙根”则系原物。
风情园
鲁迅笔下风情园在绍兴鲁迅纪念馆西北侧,有一朱家台门,又称“老磐庐”,它西接周家新台门,东邻周家老台门,北临东咸欢河。朱家台门环境幽雅,且寓古迹,为古城绍兴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花园台门建筑。朱家台门的主人叫朱阆仙,即买下周家新台门的“朱文公的子孙”。朱家台门原为越王望花宫故址,系明初名将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
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秋官第,临街朝南。酒店东侧,竖立着一座四柱塔形照牌。塔高二丈许,顶有瓦,有檐,檐下外侧悬一大“酒”字。四柱似竹,塔体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书“咸亨酒店”四个金字。店内摆设格局,悉如鲁迅小说《孔乙己》所状。因此处老酒地道,“过酒坯”(下酒菜)风味纯正,闲暇之时,于此自斟独酌,或约三二酒友品“三酉”而负暄闲聊,均极自在。咸亨酒店有绍兴酒俗博物馆之戏称。
鲁迅纪念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复为周家新台门。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它东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
长庆寺
位于绍兴城南塔子桥南堍。寺院坐西朝东,赭墙黑瓦。红色山门上悬挂一块红底烫金的“长庆寺”匾额。寺院分前后两殿,前殿供一尊如来佛和十八罗汉,后殿供一尊木雕的千手观音像。为保平安,幼年鲁迅曾拜寺里一个和尚为师,有时也去寺里游玩。
土谷祠
土谷祠 ,即土地庙,位于长庆寺斜对面。鲁迅幼时,祠里常有无家可归的乞丐、游民栖身。鲁迅不朽名篇《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即以祠中一个名叫谢阿桂的游民作为“模特儿”。
安桥头村
安桥头村,即鲁迅外婆家,在绍兴昌安门外,是一个靠近曹娥江边的小村庄。鲁迅幼时常随母亲来外婆家,与村里的农民孩子结下了深厚友谊。农村的所见所闻,成为他今后写作的生活基础。
第2篇: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
在骄阳似火的一天里,我和妈妈怀着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我们沿着窄窄的石板路来到了位于东昌坊口西侧的周家新台门。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踪迹。新台门坐北朝南,青瓦粉墙。从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列着桥和檐。
从台门斗侧门进去,有一口水井,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凉。把手一伸进井里,你就会感到浑身十分凉爽,仿佛来到了冰凉的世界。井边有棵小树,像是一顶撑开的绿伞为井遮风挡雨。
穿过长廊,就来到了桂花明堂。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所以得名为桂花明堂。桂花树下有一张大圆桌,据说鲁迅小时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经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桌子上乘凉,听继祖母给他讲故事过了桂花明堂,便来到了鲁迅的卧室兼书房。里面有铁梨木床、桌子椅子
穿过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两楼两底。那儿有间会客室,鲁迅常在那儿接待朋友、同学。会客室里除了桌椅外,还陈列着一张皮躺椅,听说是鲁迅的父亲在生病时用来休息的原物。除了会客厅,那儿还有他母亲的卧室、夫人的卧室
忽然,我想起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做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我多么想一睹为快,于是我漫步来到百草园。百草园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子,可鲁迅却能将一个如此普通的菜园写成一个有着许多昆虫和种着许多瓜类的瓜园。导游姐姐介绍道:鲁迅先生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百草园里嬉戏玩耍,他们还时常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儿,看蚂蚁搬粮食,冬天还常常在雪地里捕鸟呢!听了介绍,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小伙伴们在此玩耍的情景,也仿佛听到了他们的欢声笑语。
经过百草园,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曾经读书过的地方。我发现鲁迅书桌右下角有一个早字,觉得奇怪。后来,听了导游姐姐的讲述才知道:原来鲁迅有一次上学时因故迟到,受到了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悄悄地用小刀在书桌右下角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
我深深地佩服鲁迅的这种精神。瞻仰,更激起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稽山常青,静水常绿。鲁迅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永留人间,将激励我们发奋学习,长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