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10 07:08: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课稿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课稿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重在启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本课教材是“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中第十五节《贝多芬》。这个单元主要探究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一共有两首,分别是《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重点是通过学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及内涵,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感知能力,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会唱《欢乐颂》的音乐主题;并能看懂4拍子的指挥图示。

(3)情感目标: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加强学生对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及贝多芬精神的认识。

要达到这些目标,单靠教材是完不成的,必须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必须通过教材引导学生组织学习,构建比较全面扎实的知识结构。

二、说教法

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是音乐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而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要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不但要听辨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手段,培养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体验。为此,本课教学将结合运用调查法、启发法、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法等授课的基本方法。

三、说学法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在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时,运用体验、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像与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充分展开想象,建立一定的音乐思维空间。

2.在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面,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避免枯燥的知识灌输和单一的讲解。

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到会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善解决问题,增强与他人间的`协作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进行。

1.课题引入:

⑴.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并选出内容表达正确选项:

a、又名《热情奏鸣曲》

b、该曲表达的是一种含蓄、优美的情感。

C、以歌颂为主题,曲调庄重舒缓,辉煌灿烂。

d、此曲如莎士比亚的名篇《暴风雨》一样,也是表现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谓精神的。

⑵请同学选出《第23钢琴奏鸣曲》的作者:

a、莫扎特

b、海顿

C、贝多芬

d、巴赫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音乐和选择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2.讲授新课:

⑴讲新课之前,先请几位同学把我们上节课要求大家针对以下问题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a、贝多芬的生平简介;

b、贝多芬创作的作品分类;

c、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主题;

d、试举例,说说贝多芬创作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各组代表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不仅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而且可以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其学习音乐、喜爱音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⑵刚才在“贝多芬创作的作品分类”这个问题里面,我们说他一共写了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等等。那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把什么是奏鸣曲、奏鸣曲式、交响曲这三个问题,集体探讨一下并掌握概念。

[设计意图]:采用共同学习、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单一的知识灌输和讲解。

⑶完整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回答该作品体现了贝多芬怎样的伟大思想?

[设计意图]:有了以上的音乐知识做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

⑷分段鉴赏,听辨后列出各段的演唱形式、人声音色的变化,在表达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中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及情感的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

⑸学唱《欢乐颂》主题,体验合唱情绪与表达的感情。说说它对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方面有什么启迪?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合唱情绪,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及内涵,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合唱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⑹课堂实践:引导学生在学唱的同时,感受4拍子的节奏特点,能看懂4拍子的指挥图示,并尝试指挥合唱《欢乐颂》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达到迁移知识,延续创新的目的。

3.拓展与研究

对比聆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未完成交响曲》、《小步舞曲》、《命运交响曲》片段。说说有何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片段,认识古典主义音乐的共同特征及三位作曲家的个性特征。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并对“乐圣”贝多芬的生平和坎坷遭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相信大家也都有不同的收获。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挫折与困难,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些挫折、困难?或许你已经从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当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与挑战。

第2篇: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专题

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07级师范班 陈丝丝

教学目标:

1、聆听贝多芬《献给爱丽丝》、《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欢乐颂》,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以及音乐风格,理解其音乐内容。

2、懂得奏鸣曲式,能听出《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的音乐主题。

3、了解贝多芬生平,初步懂得音乐风格特征与作曲家自身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有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对贝多芬《献给爱丽丝》、《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音乐情绪、作品内容、音响色彩的分析、感受和体验,能懂得区分自然大小调、奏鸣曲式的构成、了解交响曲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懂得奏鸣曲式,能听出《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以及《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通过音响色彩的对比能分辨自然大小调,了解交响曲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进入今天的学习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对于一名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学生回答)教师:嗓子。对于画家呢?(学生回答)

教师:对于音乐家而言呢?(学生回答)

教师:如果一位音乐家,他失去了听觉的能力,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但天妒英才,命运常常捉弄人,偏偏要夺去一些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这位被称为“乐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旧不断作曲,用心去听,用心去创作出一首首伟大的音乐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大师贝多芬。

二、聆听《献给爱丽丝》

教师:贝多芬从小生活在一个缺乏温暖的家庭,他的父亲嗜酒如命,常常拿鞭子残暴地抽打5岁的小贝多芬逼他练琴,期望他能成为自己的摇钱树。冷酷的童年生活、贫困的家庭情况使贝多芬早早为了生存养家奔波,并且慢慢形成了我行我素充满棱角、刚毅不羁的性格。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演奏一首在全世界都广为流传的名曲。这是贝多芬献给恋人的生日礼物。但出于阶级、社会地位等各种因素,两人都知道不可能在一起。现在老师来给大家演奏这首《献给爱丽丝》。(教师演奏)教师:《献给爱丽丝》中不断重复的主题旋律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这个主题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特雷泽通过这段旋律的描绘在你心中形成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回答)

教师:主题音乐纯朴、亲切,总结性地刻画了特雷泽温柔美丽的形象。教师:大家觉得曲子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回答)

教师:不停变化的音乐情绪也体现了贝多芬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贝多芬是一个非常桀骜不驯的人,情绪化,甚至有点神经质。这一点在他的音乐中也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二、聆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

教师:大家是否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月光曲》。写的是贝多芬为一位贫穷的盲人姑娘演奏并借着皎洁的月光创作出《月光奏鸣曲》。事实上,这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它是出版商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的故事。教师:《月光奏鸣曲》谱子上有贝多芬的题词:献给茱莉叶塔。茱莉叶塔也是贝多芬的学生。这首曲子写于1801年,那一年他曾在给好友的信中透露出对耳疾的恐忧,他还写道:“她爱我,也为我所爱......不幸的是,她不是我这个阶级的人,而且目前我还不能结婚。信中所说的女孩就是十七岁的朱丽叶塔。但是贝多芬所爱的这位姑娘,终究还是自私地离开了他,移情别恋嫁给了有钱的伯爵。

教师:接下来我们要欣赏的《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中,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贝多芬对于封建等级制度、阶级矛盾的暴怒和申诉。第三乐章为奏鸣曲式。奏鸣曲式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有的还有“引子”和“尾声“。首先我们要听到的是呈示部的部分。(聆听呈示部)

教师:乐曲一开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速度如何?音是不是十分的密集?(学生回答)

教师: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有着疾风骤雨般的气势。力度上的变化怎样?(教师示范第一句,学生回答)

教师:由弱到强。仿佛愈演愈烈的感情上升到最高处却被炸裂得支离破碎。教师:整个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教师:尖锐、激进、矛盾的。

教师:以下哪一幅图片代表主部主题的音乐情绪? A、B

教师:越来越深炽热的红色,主部主题给整个乐章定下了一个激愤的基调。

教师:副部主题紧接着在主部主题出现不久后响起。大家听一下副部主题的主要旋律。(播放)

教师:副部主题的节奏有变化吗?是不是仍旧是急速的?

(学生回答)

教师:但在高音部出现了旋律性的主题。(示范右手旋律)低音部仍旧是紧凑的音型。(示范左手旋律)高音部如同有人语速很快地指责控诉。低音部则依旧用紧凑的音型表现出说话的人愤怒的内心。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哼唱一下副部主题的主要旋律。(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教师:副部主题之后有出现一个巩固副部主题的乐段。

(播放乐段)

教师:连续规则的八分音符,高低声部突然都合并在一起,斩钉截铁有力的节奏。表现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学生回答)

教师:贝多芬热烈的情感以及坚定的意志通过不断重复的八分音符仿佛在进行一个庄严的宣告,宣告不管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都不会放弃。

教师:好,我们现在再来重复听一下呈示部的部分。把两个主题和巩固乐段都连在一起。请同学们听到主部主题的时候比1的手势,副部主题比2,巩固乐段比3(播放)

教师:呈示部结束之后是展开部。请同学们在展开部里仔细听听副部主题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播放展开部)

教师:副部主题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在展开部的部分,副部主题先由原来的高音部转到低音部,高音部进行密集音型的伴奏(教师示范)。之后副部主题开始慢慢发展成其他不同的旋律,在展开部中消失。教师:展开部结束的时候的力度是怎样的?速度呢?(教师示范)(学生回答)

教师:变慢变弱了。如同对这个难以改变的社会以及命运的造弄发出无奈的叹息声。同学们觉得叹息之后音乐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请同学来猜猜看后面的音乐情绪会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教师:那我们来听听再现部究竟是怎样的。

(播放再现部)

教师:再现部是不是又重复了主部主题的旋律和副部主题的旋律?(学生回答)

教师:再现部是对呈示部的一个呼应。贝多芬在短暂的展开部以后,并没有让展开部的思绪绵延不尽,也没有在那声微弱的叹息后进入拖沓抱怨的慢板,而是再现了呈示部中激进的两个主题,依旧是斗争性的急板。如同我们文学写作中头尾呼应,紧扣主题。教师:最后要欣赏的是尾声的部分。

(播放尾声)教师:在尾声中我们听到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后突然沉寂了下来,但是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层层推进,最后干净利落地收尾。贝多芬有一句名言叫做: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即使是在音乐中,他也未曾透露出屈就和软弱。

三、聆听《欢乐颂》

教师:虽然贝多芬一生不幸,未曾得到爱神的眷顾,但是音乐却从未离开过他。在他双耳失聪以后,他仍旧积极地进行音乐创作。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年代里,他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的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据说首演的那天,贝多芬的耳朵已经全聋无法担任指挥了,他手里拿着总谱,试图跟着音乐进行,却怎么也找不到音乐进行的地方。演出结束以后,掌声雷动,他却什么也听不到,还是站在那里,背对着观众。直到场上的人把他转过身来,他才看到了人们在用双手使劲地鼓掌表达着自己的欢乐。我们现在来一个电影片段,讲的就是这个故事。(播放片段)

教师:大家刚刚在电影中听到的那首合唱叫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中,贝多芬用人声歌唱席勒《欢乐颂》中的部分诗句,《第九交响曲》也被称作合唱交响曲。大家看看欢乐颂的歌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

教师:友爱,和平,团结。人们团结成兄弟的大爱。节奏复杂吗?(学生回答)

教师:节奏大量运用了XXXX的节奏型。这样的节奏型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回答)

教师:非常的庄重、有力。速度快吗?(学生回答)

教师:中速。平稳的。音有很大跳跃吗?(学生回答)

教师:没有。音的跳进就像踩台阶一样,一级一级上升或下降,是级进的。也没有花哨的装饰音曲折的旋律。这样的节奏、旋律和速度给我们什么样的音乐体会?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欢乐颂》从题目就能看出整个曲子是怎样的?我们刚刚在视屏中也看到了是用交响乐队来进行主奏的,交响乐给人什么感觉?)教师:最后我们一起带着感情唱一下这首《欢乐颂》。

四、拓展

萧闳仁 《连贝多芬都告诉你》

教师:大家注意这首歌里面出现的《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的主题音乐。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了伟大的古典作曲家贝多芬,贝多芬虽然早已离去,一生并没有享受过欢乐,但是他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所有的人们。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像贝多芬一样,不管遭受多大的打击和挫折,仍旧不放弃心中最初的梦想和信念!

第3篇: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及《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

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2.了解贝多芬的简单生平,认识维也纳古典主义后期的音乐文化特征。教学重点

聆听《第九交响曲》和《热情》,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认识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教学难点

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致爱丽丝》

《欢乐颂》

同学们听过这两首乐曲吗?知道乐曲的作者是谁吗? 这两首乐曲的作者是一位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贝多芬是一位性情古怪,身患耳疾,但最终用意志战胜命运的音乐家,并且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音乐大师。被人们誉为“乐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感受贝多芬的强大的意志品格及其作品所散发的精神之光。二.新课教学

以《致爱丽丝》为背景音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教学设计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以及《热情奏鸣曲》的音乐片段,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2、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情感——体会作曲家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 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参与鉴赏的积极性,理解作品的音乐风格。教学方法: 归纳法

引导法

讨论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出勤

二、导入

请同学说出上课之前播放音乐的名称,并感受音乐表现的是强烈的还是轻柔的,(说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大家可以想象的到,一位音乐家失去听觉几乎就是致命的打击,可是有一位失聪的作曲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