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写作标点符号的运用
写作标点符号的运用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在标点符号的运用方面,大家会怎么使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写作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点符号的考查有两个特点:
1.本用法的考查较多地集中于顿号、冒号、括号、书名号、问号和引号的易混、易错之处;
2.把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和正确表达文意结合起来考查。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标点符号16种,这是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重新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的最新数字。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接号、书名号、专名号。
二、重点掌握
1.问号:
①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后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②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③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④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
⑤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2.冒号:
①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②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③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
④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3.引号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突出强调。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④表示特定称谓。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④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未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4、括号
括号里的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叫句内括号。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这叫句外括号,注释若有标点,可照样不动,也可不用。
三、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书写时都要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用一个格。
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占一个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用两个格。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末尾用一格,后行开头用一格的情况。
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格,处于格中部。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时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四、标点练
我以为我早已经忘记了一切,忘记了他;他说:你错了,她会落到我的身旁,陪我看日落斜阳。标点符号专项讲解及练习4年,他没有再回小城。我们爱花草,就把它们强行剪枝掐叉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生活中。五公死后,五婆就把我们那时候借钱买房的五万多块的欠条当着我妈的面撕了。这趟 车是5:08分的,所以我们仨可以稍事休息一下。
第2篇:标点符号的运用
标点符号的运用
1.(2010·曲靖)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答案:B解析:A句引用的话是作为句子的一部分,逗号应在引号外;C句中虽然有疑问代词,但整句话是陈述句,句末应用句号;D句中表推测的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2.(2010·荆门)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只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有比这更惬意的消遣吗?
B.18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和遭遇。
C.网络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露出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答案:B
解析:A项读书后应用句号;C沉沦后应用逗号;D项把顿号去掉。
3.(2010·桂林)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和谐、和睦、和顺、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B.2009年6月6日的《新闻晚报》上,有一篇介绍“国嘴”罗京的文章。C.现代汉语的通用语——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D.“过来。”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 答案:D解析:说的后面用逗号。
4.(2010·遵义)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答案:D
解析:A把顿号去掉;B问号应为逗号;C把省略号去掉。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B.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C.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D.“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答案:D
解析:把冒号改为逗号。
6.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某地刷出一条标语:“有粮不卖给解放军
吃!”后来我党地下工作者只在这条标语中加了一个标点,就把意思变得完全相反了。其实,对原有这条标语,在中间加一个标点使其意思变得相反,有两种加法。请你在下面分别加出这两种标点。
(1)有 粮 不 卖 给 解 放 军 吃!(2)有 粮 不 卖 给 解 放 军 吃!答案:(1)有粮不?卖给解放军吃!(2)有粮不卖,给解放军吃!
7.(2010·杭州)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答案:A
解析:B把顿号改为逗号;C把前两个问号改为逗号;D把问号去掉,在引号后面加逗号。
8.(2010·普洱)下列文段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 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 没有胖老人 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 大海中多的是鱼 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 大海有漫长的历史 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
A.。。,,? B.,?,?,。C.,?,?。。D.,;,;,?,?答案:B
解析:根据两个问句应用问号,可排除A、D;后面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应用分号,排除C。
9.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句①②有语病,③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改正。(写明改法即可)近年来,我校①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来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采用以案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②还经常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③
2008年我校获得了德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改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删掉“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或“和法律工作者”。或把“和”改为“等”。
②在“慰问”前加上“参加”。
③在“德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上加上双引号。没有“德州市”也可。
10.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答案:B
解析:A句号应放在引号内部;C“充实”后面应为顿号;D分号应为逗号。
11.(2009·遵义)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B.“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立意?怎样开头„„ D.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答案:B
解析:A“以人为本”后应为顿号;C问号应为逗号;D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12.(2009·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你读过篇幅短小却蕴涵丰富的短诗吗?这种诗被称为 小诗,五四运动后 它曾盛行一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冰心的《繁星》和《春水》 这两部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而著称。
A.“ ”、,B.“ ”。C.《 》。D.《 》、,答案:B
解析:小诗,应加引号,而不是书名号;“五四运动后”后面,没有并列项,不能用顿号
13.(2009·宁波)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趾头,后面露出脚后跟。
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答案:D
解析:问号应为句号。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七种点号都占一个字的位置,一般点在紧靠文字右边偏下。
()
(2)点号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行末放不下时,才可以把标点点在一行之首。
()
(3)引号、括号、书名号都标在文字的前后,各占两个字的位置。
()
(4)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也标在文字的右边偏下。
()
答案:(1)√(2)×(3)√(4)×
15.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一文中的标点符号很耐人寻味,值得我们揣摩。请简析下面句中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头是陈述学生放暑假的事实,然后提出设问,所以第一、二句之间用逗号,第二句后用问号,然后连用两个感叹号,表达作者(演讲者)对国民党特务的无比激愤与痛恨,感情激越而愤怒。
16.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新农村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的一次重大调整。
B.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岳飞、文天祥、邓世昌„„等无数的民族英雄。C.“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D.“尽管我的家族很富有,但我们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比尔·盖茨说。答案:B解析:把省略号去掉。
1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但是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呢?
B.他喊了一声:“跟我来!”就向前冲锋。C.去上海,还是去南京,我们暂时还没有决定。
D.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答案:C
解析:A是连续问而非选择问,“存在呢”之后逗号应改成问号;B句子很短,很紧凑,没有必要用表示较长停顿的冒号;D引号之间不用顿号隔开。
18.为“你欢迎我不欢迎”加上标点后,表意不明确的一项是
A.你欢迎,我不欢迎。B.你欢迎我?不欢迎。C.你欢迎我不?欢迎。
D.你欢迎我,不欢迎。
答案:D
1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何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已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代命题。
B.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C.京沪高速铁路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六个小时。
D.歌曲“吉祥三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答案:A
解析:B.分号应改为逗号;C.应去掉顿号;D.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20.依次填入下文括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A.,? : “„„。” B.。? : “——。” C.。!,——。D.,!,„„。答案:B解析:“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是设问句,应该使用问号。“他能够说”后面是直接引用,应该使用冒号、引号。“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是对“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解释说明,中间应该使用破折号。
第3篇:标点符号运用分析论文
标点符号运用分析论文
标点符号中的一些疑难点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大都是因为标点的活用引起的。比如,分号的最基本的用法是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如果分句内没有逗号,分句间就用逗号,这一点考生都能掌握。但是,在分句内有逗号的前提下,分句间也可以用逗号,学生就不易把握了,学生解题时很容易出错。下面一个例子学生就容易判为标点符号使用有错。
在南京,游玄武湖,到了无锡,当然要望望太湖,到了杭州,不用说,四天的盘桓离不了西湖。
实际上,这个例句中,玄武湖太湖后都可用分号。但为什么用了逗号而不算错呢?原来,我们发现这个例句层次清晰、结构简单,用逗号后,阅读起来不会产生误解,这样也就可以不用分号了。
所以,在复习时光靠死记硬背一些理论肯定是不行的,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下面结合几组实例介绍一种方法对比法,也就是将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