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少年闰土(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教学设计)
课题 17、少年闰土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分析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析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随机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组织分段朗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启发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4、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5、引发思考,启发谈话
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提出思考问题,并出示重点理解的句子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疑问
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3、组织学生做游戏
1、随着教师的导入进入本课的学习
2、全班齐读课题。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学生自读圈画,
5、质疑。(学生自读后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全班交流解决)
6、完成练习: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7、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8、思考:“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9、思考并回答: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0、思考并回答: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1、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1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13、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教学反思
第2篇: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教学设计)
课题 17、少年闰土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分析 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难点分析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
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1、组织读文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
3、启发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闰土说话时的语气、神态
4、指导朗读。提出思考问题: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1、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描绘的情景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思考问题
4、引导背诵
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引发思考,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3、提出思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4、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观看插图,想象表演
1、用语言创设情景
2、组织默读17自然段,引导想象话别场景
3、组织分角色表演,板书:难舍难分
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布置课外拓展任务 1、复习旧课,进入今天的课文学习
2、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3、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师生交流: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5、想象出闰土说话时的语气、神态!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等)
6、用自己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7、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说一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8、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9、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1、思考: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12、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
13、朗读这一部分,重点是“啊”的读法
14、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15、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16、读一读17自然段。想一想:他们会怎样话别呢?
17、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
18、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19、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教学反思
第3篇:人教新课标六上少年闰土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上少年闰土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上少年闰土优秀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第1自然段。
3.能在教师帮助下理解并写出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4.摘录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神态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学着去仿写外貌、互相神态并交流。
5.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6.引导学生去课外阅读鲁迅作品《故乡》,了解“我”回来之后和闰土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并试着去探究原因。
在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中,依据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五大板块”的目标。通过安排学生识字词、有感情朗读、理解句子、仿写、感受作者的感情、安排课外阅读和自主探索等,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4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二、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初步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
2、在朗读中理解(可以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词语。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
3、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根据所提示的问题快速思考,做到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
(1)闰土为什么要到“我”家来?闰土长得什么样?
(2)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
(3)闰土的性格有什么特点?“我”在哪些方面不如闰土?
第5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一、泛读分段,直奔中心。
通过泛读,根据课文后第2题分段。明确第四段是本文重点段,其中最后一小段是全文的中心段。
二、绕心画圆,系列设问。
围绕中心段提问:闰土心里有哪些稀奇事?文章是怎样生动地写这些事物的?着重写了哪件事?这件事在第一段里也作了描述,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些事反映了什么?“我”为什么对这些事感到稀奇新鲜?“我”和“我往常的朋友”为什么不知道这些事?“他们都和一样……”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用闰土的生活同“我”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尝试讨论,点拔指导。
先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文,思考,尝试解答,再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点拔、指导。
四、心圆相照,文道统一。
由道返回,因道学文:读了这课,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为什么?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