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下雨了教案
下 雨 了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短线、长线表现小雨和大雨,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培养学生手的控制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方法和绘画姿势。
活动准备:
1、绘画纸、油画棒、范例等。
2、已观察过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题。
1引导同学讨论:请同学们回答今天是什么天气?除了晴天还有那些天气呢? 2请同学跟随老师看动画片,看完以后说一说动画片里面是什么天气?是太阳公公出来了,还是雨娃娃来了呢?(出示标题)3讲一讲雨的形成。
4听听雨声,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小雨和大雨的声音。
二、小游戏
1小手拍拍。锻炼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
三、画一画 同学们,雨娃娃和我们一起玩了小手拍拍的游戏,你们喜欢它吗?大家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么画“雨”
1、引导幼儿讨论:请小朋友说说小雨是什么样子的?大雨又是什么样子?
它们一样吗?
2、小结:下小雨时,雨是一滴一滴掉下来的,下大雨时,雨就像一根根线一样,落下来,刮大风时,雨就像一根根的斜线落下来。
3、分大雨和小雨讲解它们的不同,用长线和短线来描绘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并且,请同学在黑板上练习。
四、教师:下面请小朋友用笔在纸上画下雨。同学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学生:
(1)雨落下的方向
(2)要画两种线;
(3)要画满整张纸;
(4)正确的绘画姿势与握笔方法。
四、教师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第2篇:教案:下雨了
下雨了 音乐教案 公开课 江黎群 10·9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唱出大雨、小雨时的强弱力度。
难点:能够大胆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四、活动过程:
1、上课准备:拍手坐好、互相问候
2、引起兴趣:1)“轰隆隆,雷公公发怒了,打雷了,下雨了!”(教师随即播放打雷下雨录音)
2)哗啦啦······,这是下什么雨的声音?(下大雨)
滴滴答答······,这是下什么雨的声音?(下小雨)
3、学习歌词
大雨大雨,哗啦啦,哗啦啦。小雨小雨滴滴滴滴答,滴滴滴滴答。
4、大雨、小雨高高兴兴地从天上落下来,听,它们还在唱着好听的歌呢!(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
5、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
6、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
7、哇,小朋友们唱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们做个游戏,听好游戏规则哦:
当江老师说下大雨了,你们就用大的声音来唱,并且拍手,当江老师说下小雨了,你们就用小小的声音来唱,并且拍肩,明白吗?重复一遍 示范一遍
小朋友游戏若干遍
五、结束语
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告诉江老师,下大雨是什么声音?(哗啦啦)下小雨呢?(滴滴滴滴答)好,呱呱叫!
谢谢老师们来听我的公开课,谢谢!下课了,小朋友们请休息!
第3篇:《下雨了》教案
《下雨了》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认识生活中的美。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仔细观察雨中的人与景,注意细节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播放器等。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雨中》
(2)提问这首歌曲描述了怎样的景象?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江南是多雨的地方,下雨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2、播放视频。
(1)雨中的自然景象:树干摇动(风向)、电闪雷鸣、雨滴下落。
(2)雨中的人物形象:路上的行人匆匆逃避,撑起雨伞,披上雨衣;路旁摊贩匆忙收
第4篇:下雨了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 图谱“x”“x”“X” 小花、小窗、小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观察大屏幕,看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了 师:听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的声音
2、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 附故事:
雨天的声音
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到大门外有声音。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夏雨”了,那是夏天的雨。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
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小鼹鼠听到:“沙沙沙,小草,是你吗?” 小鼹鼠有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
第5篇:下雨了教案
下雨了教案(精选19篇)由网友 “ffee”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下雨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下雨了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下雨了》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享受自然的思想。在记忆和表现雨中场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学习和大胆表现下雨这一情境中的人物动态,了解组织画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雨中人物的特点,运用绘画的语言,以“下雨了”为主题创作一幅有层次、有动态的绘画作品,锻炼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2、通过表现雨中情趣,初步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创作一幅画面有
第6篇:《下雨了》教案
《下雨了》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下雨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下雨了》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的认字能力差,通过字卡,图片,下雨时小朋友需要打伞等。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
2.愿意尝试小段文字的阅读。
3.认识“顶、蘑菇、伞、芭蕉、荷叶、折、手帕”等字词。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想像。
2.巩固认字识字。
活动准备
1、故事相关的图片四幅,字卡若干。
2、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放录音)“听,是什么声音?”(打雷、下雨)
“放学的时候,突然下雨了,如果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