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课堂需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散文
课堂需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散文
每逢周四,是我上课最多的一天,初一、初三各两节课,再加上初三的一节作业整理课,前前后后一共就有五节课,中间还要穿插批改作业和备课,基本上这一天是本周最繁忙的一天。昨天凌晨3点多看了一场欧冠比赛(巴萨----凯尔特人),上午还很有精神,感觉还好,但一到中午批改初一学生作业时,感觉有点想睡。
下午上课,初一学生给他们分析期中考试卷,在讲试卷和练习时,我现在也有所创新了,一份试卷或是练习我是按学生的需求来讲解,讲之前让每个学生自已提出一些问题来,他最需要我讲解的是什么题目,提出来之后我再进行讲解,可能有的老师这样做会有所担心,会不会每个题目都要讲解,实际上这种顾虑是多余的,本学期我在初一实行这样一种讲解方式来,基本上每份试卷或练习重点讲解6、7个问题就行了,因为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大多具有典型性,并且提出问题的学生不同层次的都有,这样也可以保证代表性。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再和他们进行交流,学生感觉很有亲切感,也培养了他们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看似课堂上放开让他们来问,但实际上题目的讲解还是在我的掌控之内。初三是给他们讲解导学上的练习,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在讲,学生在下面有气无力的听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我已深感厌恶,因为课堂中的话语权完全被老师所掌控,学生只是很被动的校对一下答案,没有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下午第三节课和作业整理课的前半时间,我在改初一期中试卷,作业整理课我是让学生在做今天所上新课的导学配套练习。一天下来,感觉非常疲劳,作业整理课真的一点都不想讲了。作业整理课本来是想让学生做完今天的导学配套练习,多的时间自已安排就可以了。可学生做完之后,提出要讲,我实在不想讲,但又不好拒绝学生,这时我突发灵感,既然这节课任务已完成,还有多的时间,何不找一个学生来讲解试一下。于是我请倪同学(总分最好的同学,但平时并不是很会讲)上台讲解,讲之前,先让她做好准备工作,把相关的几个图形画上去,画好之后,就开始讲解了。本来我对她的讲解没报多大希望,只是想给她一次锻炼的`机会,实在不行,我就来讲。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倪同学今天状态非常好,讲解起来得心应手,边分析边板书,而且板演很得要点,讲解很有范,当然在讲解时还不是很有激情,还不能完全面对学生,没有完全放开,但今天她的表现已经很惊艳,令我眼前一亮。如果以后多给她一些讲题的机会,我相信经过10多次磨练之后,她一定会更为出色,一定会成为我心目中的理想学生。
讲完之后,我向她伸出大拇指,并号召全班同学鼓掌对她表示感谢和鼓励,看得出她脸上的表情,真的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下课之后,我和她简单交流了几分钟,她讲:“初一、初二,从来没有上台讲解过题目,这还是第一次上台讲解”。听她这样讲,我心里感到很酸,这么好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能力上台讲解,而是缺少展示的机会,如果我们的老师多给她们展示的机会,这样的学生一定会更自信,更会表达。而这种能力一直是我所看重的,我认为比分数更重要。在和她的交流中我还同她讲,作为成绩这么好的学生,应该多为班级作贡献,多帮助其他同学提高成绩,要有一种大的胸怀,在学会帮助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已,而且还要学会主动的和老师、同学交流,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总之要全面发展,提高自已的综合实力,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分数上。她听我讲时,频频点头,看得出,她非常赞同我的观点,已有所触动。
第2篇:课堂需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课堂需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每逢周四,是我上课最多的一天,初
一、初三各两节课,再加上初三的一节作业整理课,前前后后一共就有五节课,中间还要穿插批改作业和备课,基本上这一天是本周最繁忙的一天。昨天凌晨3点多看了一场欧冠比赛(巴萨----凯尔特人),上午还很有精神,感觉还好,但一到中午批改初一学生作业时,感觉有点想睡。
下午上课,初一学生给他们分析期中考试卷,在讲试卷和练习时,我现在也有所创新了,一份试卷或是练习我是按学生的需求来讲解,讲之前让每个学生自已提出一些问题来,他最需要我讲解的是什么题目,提出来之后我再进行讲解,可能有的老师这样做会有所担心,会不会每个题目都要讲解,实际上这种顾虑是多余的,本学期我在初一实行这样一种讲解方式来,基本上每份试卷或练习重点讲解6、7个问题就行了,因为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大多具有典型性,并且提出问题的学生不同层次的都有,这样也可以保证代表性。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再和他们进行交流,学生感觉很有亲切感,也培养了他们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看似课堂上放开让他们来问,但实际上题目的讲解还是在我的掌控之内。初三是给他们讲解导学上的练习,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在讲,学生在下面有气无力的听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我已深感厌恶,因为课堂中的话语权完全被老师所掌控,学生只是很被动的校对一下答案,没有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下午第三节课和作业整理课的前半时间,我在改初一期中试卷,作业整理课我是让学生在做今天所上新课的导学配套练习。一天下来,感觉非常疲劳,作业整理课真的一点都不想讲了。作业整理课本来是想让学生做完今天的导学配套练习,多的时间自已安排就可以了。可学生做完之后,提出要讲,我实在不想讲,但又不好拒绝学生,这时我突发灵感,既然这节课任务已完成,还有多的时间,何不找一个学生来讲解试一下。于是我请倪同学(总分最好的同学,但平时并不是很会讲)上台讲解,讲之前,先让她做好准备工作,把相关的几个图形画上去,画好之后,就开始讲解了。本来我对她的讲解没报多大希望,只是想给她一次锻炼的机会,实在不行,我就来讲。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倪同学今天状态非常好,讲解起来得心应手,边分析边板书,而且板演很得要点,讲解很有范,当然在讲解时还不是很有激情,还不能完全面对学生,没有完全放开,但今天她的表现已经很惊艳,令我眼前一亮。如果以后多给她一些讲题的机会,我相信经过10多次磨练之后,她一定会更为出色,一定会成为我心目中的理想学生。
讲完之后,我向她伸出大拇指,并号召全班同学鼓掌对她表示感谢和鼓励,看得出她脸上的表情,真的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下课之后,我和她简单交流了几分钟,她讲:“初
一、初二,从来没有上台讲解过题目,这还是第一次上台讲解”。听她这样讲,我心里感到很酸,这么好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能力上台讲解,而是缺少展示的机会,如果我们的老师多给她们展示的机会,这样的学生一定会更自信,更会表达。而这种能力一直是我所看重的,我认为比分数更重要。在和她的交流中我还同她讲,作为成绩这么好的学生,应该多为班级作贡献,多帮助其他同学提高成绩,要有一种大的胸怀,在学会帮助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已,而且还要学会主动的和老师、同学交流,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总之要全面发展,提高自已的综合实力,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分数上。她听我讲时,频频点头,看得出,她非常赞同我的观点,已有所触动。
第3篇:你需要给自己一个机会
你需要给自己一个机会
给自己一个决定未来的机会。记得在入学教育会上,老师们说大学里收获最多的人一定是对自己有规划的人。提前给自己的将来做好规划,可以参考家长、老师、朋友的意见,但是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自己。提早规划就可以提早执行,脚下的路也会越来越坚实。
给自己一个增长见识的机会。大学里增长见识的机会很多,参与学生组织、进行科研立项、做兼职、实习等等都是特别好的方式,按照自己的规划,如果毕业想上研究生那就多去跟导师学习,多参与科研项目;如果毕业准备保研,那就在努力提升绩点的基础上多参与学校活动获得奖励;如果准备工作,就多去接触社会,去实习去拓宽人脉。总之,就是要跳出自己的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给自己一个体味艰辛的机会。你体验过独自一人去陌生的城市实习吗?一个人找房子,和不认识的人合租;做着一份工资微薄甚
第4篇:学生课堂展示歌
学生课堂展示歌
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
腰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
普通话,要用上,自然大方脱稿讲。吐字清,音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来帮忙。面朝前,身侧旁,千万莫把黑板挡。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第5篇:要给学生一棵
要给学生一棵“小树”,教师必须先有一棵“大树”。
苏霍姆林斯基说: “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任何老师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不仅把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看做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线”和“方法线”贯穿始终。“知识线”是“明线”,“方法线”是“暗线”,教师始终用“暗线”引导“明线”。通过教师的引导,“知识线”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方法线”让学生形成了能力,老师教法转化为学生学法。而对于这一方法和规律,教师须成竹在胸,才能引导学生去寻。这是对教师整体把握学科知识的考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照本宣科,教教参
第6篇: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文档
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研读了李吉林老师创设的情景教学,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悟颇深,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显的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及各省课改经验对自己的启示。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学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职、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孩子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比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