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苏轼词二首:定**、水调歌头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2、 了解词人苏轼及其作品
3、 了解苏轼词的特点和成就
4、 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2、 了解苏轼词的特点和成就
3、 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三、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多读法,讨论法,多媒体
五、教时安排及教学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了解苏轼及其作品,赏析《定**》
一、导入
同学们,宋人有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俞文豹《吹剑续录》)的说法。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对苏轼的为人和才情都有一点的了解了。如今我们对他的词做深入一点的探讨。
二、苏轼简介
苏轼(一零三七━一一零一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 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 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 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 县,追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 受民众拥戴。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 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 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 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 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三.赏析《水调歌头》
1、指名学生背诵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2、齐读《水调歌头》,整体感知
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凛然的正气充满全篇。
3、自由读,分析字词
4、艺术手法
(1)全篇贯注着超旷达观的博大襟怀
(2)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赏析《定**》,小结
一、赏析《定**》
1、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名睿、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蔑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
2、自由读,分析字词
3、艺术手法
(1)从小题材中提炼出重大主题
(2)理解此词所表现的旷达情怀
4、齐读《定**》
二、苏轼词特点
广阔的社会视野,渊博的学识,旷达的情怀,浓郁的生活情趣
第2篇:苏轼词二首:定**、水调歌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2、了解词人苏轼及其作品
3、了解苏轼词的特点和成就
4、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2、了解苏轼词的特点和成就
3、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三、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多读法,讨论法,多媒体
五、教时安排及教学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了解苏轼及其作品,赏析《定**》
一、导入
同学们,宋人有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俞文豹《吹剑续录》)的说法。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对苏轼的为人和才情都有一点的了解了。如今我们对他的词做深入一点的探讨。
二、苏轼简介
苏轼(一零三七━一一零一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 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 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 县,追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 受民众拥戴。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 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 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 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 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三.赏析《水调歌头》
1、指名学生背诵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2、齐读《水调歌头》,整体感知
第3篇:苏轼词二首 教案教学设计
14 苏轼词二首
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钟卫国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重点:
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第4篇:苏轼词二首教学设计
苏轼词二首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词二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轼词二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重点:
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第5篇:14.苏轼词二首 教案教学设计
苏轼词二首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3.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教学重点:
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 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 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
第6篇:《苏轼词二首》教案
《苏轼词二首》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2,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3,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重难点:
1、重点在于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
2、难点在于以定**为例了解文人在人生低谷时的心灵指向与文化成因。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没有人敢否认,苏轼是一个天才,是文学史上的一代天骄。他的文学成就甚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但命运对这位旷世天才太不公平了。仕途不顺,几度贬谪,颠沛流离,坎坷多难。所以,提起苏轼,我们除了崇拜与仰慕,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苏轼本人的不幸恰恰是文学的幸事。如果没有这些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