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感人故事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
8月21日我校观看了根据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改编的同名电影《郭明义》,观影过程中我们逐步走入郭明义同志的现实生活,他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们。
郭明义,辽宁鞍山人,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一名普通的采场公路管理员,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影片开头,伴着隆隆的机车声,主人公郭明义出场了,一身典型的施工现场工作服,用英文与一位外国工程师力争一个技术问题。没人会注意到一辆大型重机车的一个小裂痕,外国工程师对其监督下的机车质量之好深信不疑。在一片漠视中,郭明义坚持上报机车的质量问题,多次与外国工程师据理力争,最终他的坚持与认真为企业挽回了损失…
这是郭明义同志给我的最初印象,耿直、认真、坚持,他就好像生活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老一辈人,那么执着、无私,和现代社会的放任、逃避、漠视格格不入。
随着影片的进程,我又了解到他热心奉献的一面。他帮助身患重病的小女孩筹集医药费,到航空公司乞求负责人帮助小女孩完成当空姐的梦想;他不辞辛苦,历经3年时间为身患白血病急需换肾的小男孩找肾源;三次将家里的彩电送给村小学的孩子们;几次将单位分房的机会让给他人。郭明义他是妻子眼中的“郭傻子”因为他义务献工、献钱、献血,15年来累计献工15000个小时,先后资助180多名贫困学生读书,参加了54次义务献血和捐献血小板;他是女儿口中的“千里眼”,因为他总能看到比自己家人更需要帮助的人,总能尽其所能帮助别人;他是铁矿职工澡堂里的搓澡工,因为下班后总要在澡堂里忙活着帮工友们搓背,嘴里还不停讲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鼓励大家捐献;他更是我们眼中的好党员,因为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影片的每一个场景都感动着我、触动着我,让我思索… 我们生活在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而所谓英雄并非指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见义勇为的“武林高手”,或是为国防科技建设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我们也呼唤在平凡岗位中默默奉献、在服务群众中书写辉煌的普通人。甘于清贫、安贫乐道是中华民族最为推崇的美德,舍己为人、甘于奉献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标尺。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家,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教师这一名称,从根本上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郭明义同志学习”绝不只是一句空话,应当把它念在嘴上、做在手上、印在心里。
作为教师我们应将教师的道德信念与人生的充实、快乐统一起来,将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变为使命、变为习惯性的生活方式,用我们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去诠释 “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个看似简单实则绝不简单的问题。让我们争做播种者,将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社会作出贡献的精神种子传播下去,让一代代人收获、让一代代人继承。
第2篇:感人故事
姐姐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他们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一次姐姐为了买女孩子们都有的花手绢,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5毛钱。
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就让姐弟俩跪在墙边,拿著一根竹竿,让姐弟俩承认到底是谁偷的。
姐姐被当时的情景吓傻了,低著头不敢说话。父亲见姐弟俩都不承认,说那两个一起挨打。说完就扬起手里的竹竿,忽然弟弟抓住父亲的手大声说:“爸,是我偷的,不是姐干的,你打我吧!”父亲手里的竹竿无情地落在弟弟的背上、肩上,父亲气得喘不过气来,打完了坐在炕上骂道:“你现在就知道偷家里的,将来长大了还了得?我打死你这个不争气的。”当天晚上,姐姐和母亲搂著满身是伤痕的弟弟,弟弟一滴眼泪都没掉。
半夜里,姐姐突然号啕大哭,弟弟用小手捂住姐姐的嘴说:“姐,你别哭,反正姐姐也挨完打了。”姐姐一直在恨自己当时没有勇气承认,事过多年,弟弟替了姐姐挡竹竿的样子,姐姐仍然记忆犹新。那一年,弟弟8岁,姐姐11岁。
弟弟中学毕业那年,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同时姐姐也接到了省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天晚上,父亲蹲在院子里一袋一袋地抽著旱烟,嘴里还叨咕著,俩娃都这么争气,真争气。母亲偷偷地抹著眼泪说争气有啥用啊?拿什么供啊?弟弟走到父亲面前说:“爸,我不想念了,反正也念够了。”父亲一巴掌打在弟弟的脸上:“你怎就这么没出息?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们姐弟俩供出来。”说完转身出去挨家借钱。姐姐抚摸著弟弟红肿的脸说,你得念下去,男娃不念书就一辈子走不出这穷山沟了。弟弟看著姐姐,点点头。当时姐姐已经决定放弃上学的机会了。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弟弟就偷偷带著几件破衣服走了,在姐姐枕边留下一个纸条:“姐,你别愁了,考上大学不容易,我出去打工供你。”姐姐握著那张字条,趴在炕上,失声痛哭。那一年,弟弟17岁,姐姐20岁。
姐姐用父亲满村子借的钱和弟弟在工地里搬水泥挣的钱终于读到了大三。一天姐姐正在寝室里看书,同学跑进来喊姐姐,说是有个老乡在找你。怎么会有老乡找姐姐呢?姐姐走出去,远远地看见弟弟,穿著满身是水泥和沙子的工作服等着。姐姐说:“你怎和我同学说你是我老乡啊? ”他笑著说:“你看我穿的这样,说是你弟,你同学还不笑话你?”姐姐鼻子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姐姐给弟弟拍打身上的尘土,哽咽著说你本来就是姐的弟,这辈子不管穿成啥样,姐都不怕别人笑话。弟弟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手绢包著的蝴蝶发夹,在姐姐头上比量著,说:“我看城里的姑娘都戴这个,就给你也买一个。”姐姐再也没有忍住,在大街上就抱著弟弟哭起来。那一年,弟弟20岁,姐姐23岁。
姐姐第一次领男朋友回家,看到家里碎了多年的玻璃重新装上了,屋子里也收拾得一尘不染。男朋友走了以后姐姐向母亲撒娇,姐姐说:“妈,怎么把家收拾得这么干净啊?”母亲笑了,笑起来脸上像一朵菊花,说这是你弟提早回来收拾的,你看他手上的口子没?是装玻璃时划的。姐姐进弟弟的小屋里,看到弟弟日渐消瘦的脸,心里很难过。弟弟还是笑着说,:“你第一次带朋友回家,还是城里的大学生,不能让人家笑话咱家。”姐姐给他的伤口上药,问他疼不?他说:“不疼,我在工地上,石头把脚砸得肿得穿不了鞋,还干活儿呢!”说到一半就把嘴闭上不说了。姐姐把脸转过去,哭了出来。那一年,弟弟23岁,姐姐26岁。
姐姐结婚以后,住在城里,几次和丈夫要把父母接来一起住,他们都不肯,说离开那村子就不知道干啥了。弟弟也不同意,说:“姐,你就全心照顾姐夫的爸妈吧!咱爸妈有我呢。”后来丈夫升上厂里的厂长,姐姐和他商量把弟弟调上来管理修理部,没想到弟弟不肯,执意做了一个修理工。一次弟弟登梯子修理电线,被电击了住进医院。姐姐和丈夫去看他。姐姐抚著他打著石膏的腿埋怨他:“早让你当干部你不干,现在,摔成这样,要是不当工人能让你去干那活儿吗?”他一脸严肃地说:“你怎么不替我姐夫着想着想呢?他刚上来,我又没文化,直接就当官,给他造成什么影响啊?”丈夫感动得热泪盈眶,姐姐也哭著说:“弟啊,你没文化都是姐给你耽误了。”他拉过姐姐的手说:“都过去了,还提它干啥?”那一年,弟弟26岁,姐姐29岁。
弟弟30岁那年,才和一个本分的农村姑娘结了婚。在婚礼上,主持人问他,你最敬爱的人是谁,他想都没想就回答:“我姐姐。”弟弟讲起了一个姐姐都记不得的故事:“姐姐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在邻村,每天我和我姐姐都得走上一个小时才到家。有一天,姐姐的手套丢了一只,我姐姐就把她的给我一只,她自己就戴一只手套走了那么远的路。回家以后,我姐姐的那只手冻得都拿不起筷子了。从那时候,我就发誓我这辈子一定要对我姐姐好。”台下一片掌声,宾客们都把目光转向姐姐。姐姐说:“我这一辈子最感谢的人是我弟。”在姐姐最应该高兴的时刻,姐姐却止不住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