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赢了》优秀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08 07:06: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我们赢了说课稿

我们赢了说课稿

第一部分:背景因素分析

1.教材分析

《我们赢了》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时、分、秒”的内容,从内容编排上看是按照:“认识钟面时刻”、“体验时分秒长短”、 “实践应用”来安排的。本节课“我们赢了”第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它承前启后,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表上的时、分。也是学生后两节课学习的基础,也是三年级进一步学习12时和24时两种记时法的基础。整个教材的编排特点如下:

(1)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钟表 。如 教材通过情景图“我们赢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引导学生认识钟面。(2)注重让学生感受1分、1秒、1时的实际意义。如教材专门设一节“一分能干什么”。通过数心跳、读书、写字、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分、秒有多长。(3)联系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经过时间,培养时间观念。如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校生活天天使用的“作息时间表”初步地计算经过时间(整时或半时)。教材的编排能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教学目标是: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并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2)用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真正正体会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从目的要求上看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时、分,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大钟面模型,时钟。

学生:钟面模型; 预习“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班级及学生背景分析

执教者参加县学科带头人展示课活动,在永春县四所不同小学的二年级执教了《我们赢了》这课。从教以来,执教者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勇于大胆改革课堂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自主建构,经常把课上得 “新”“趣”、“活”,深受学生欢迎。

1号班级是永春县实验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全班50人,本地居民家庭的占50%,干部家庭的占10%左右,40%是邻镇石鼓农村家庭的孩子。2号班级是

在一年级时,学生已通过学习,知道钟面有12大格,也学会认读、认写整时或半时。二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特点决定了这节课的设计必须从学生实践活动入手,借助具体地操作,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分概念,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第二部分:教学片断及分析思考

一、熟悉生动 引发共鸣

案例一:(一)激趣导入

1、在1号班级教学: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播放申奥成功庆祝视频)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平静):我看到了申奥成功,人们在欢呼。

师:举办奥运会,这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是中华民族百年的期盼。2001年7月13日晚10时08分,这是一个重大历史时刻,我们赢得了2008奥运会的主办权。也就在去年2008年8月8日8时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也开得很圆满。世界震惊了,中国强大了,(板书课题:我们赢了)让我们充满自豪地说:我们赢了。

生语气平静跟读“我们赢了”

师:是呀。时钟为我们记录下许许多多重要时刻,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时钟的有关知识

(补充课题:——认识钟面及表示的时间。)

2、在2号班级教学:

播放“神州七号发射”片断。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取得成功!

生2:我知道神舟七号飞船是2008年9月25日9时10分成功发射。

生3:神舟七号飞船宇航员是……

师:太空行走,这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是中华民族百年的期盼。在2008我们国家还发生了哪些大事?

生1:2008年8月8日8时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也开得很圆满。

生2:5月12 日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

师:是呀。时钟为我们记录下许许多多重要时刻,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时钟的有关知识——认识钟面及表示的时间

师:现在是几时?(8:25)小朋友在上课,老师正在给小朋友讲述“神州七号”成功发射的故事呢。

……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只有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的情景,学生才能老师、与同学产生认知共鸣,学生才能大胆地、滔滔不绝,源源不断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积极交流、互动。

《我们赢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主题图是北京2001年申办奥委会成功的庆祝场面,可对于2009年的二年级学生,当时他们才一两岁,陌生而遥远。教学时,我与时俱进,把它更新为2008年的神州七号发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看着动态的画面,神州七号发射、着陆、宇航员出舱行走等各个重要情景,仿佛就发生在他们眼前,他们感到既熟悉又亲切,兴奋不已,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再联系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师生交流顺畅,互动热烈。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时间与现代科学、现代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我国在航天事业、体育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而自豪,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浓浓的爱国情感。同时利用神州七号各个时间段有效复习了时间的认读、书写,顺理成章唤起旧知(4:30和9时刚过)的回忆,引入新知(精确认读发射时间9:10和着陆时间5:37等几时几分)的学习,取得一石二鸟的作用。

二、问题引领 充分互动

案例二:

A、 指名说:从钟面你看到了什么?

师: “从钟面你看到了什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

生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有12个数字。

师:引导学生以12为起点,一格格数到12格。(在大钟面模型贴上小圆点)

生2:钟面上有60个小格。

师:引导学生以12为起点,一小格一小格数到8小格。停下追问:数到这里(数字3、4、5、——12)是几个小格?怎么算得这么快?(5的口诀)(用红笔在大钟面模型边写5、10、15、-——60)

课件:时针走到这是几时?(5、10、2、过9、快7时)小结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

B、通过看一看、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钟表,动手拨一拨,让时钟走过一小时。观察时针、分针怎么走?指名说。

生3:时针和分针同时走,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往右绕圆圈走(这也叫顺时针方向)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是呀它们同时起步,同时停下,表示的时间是相同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

生4: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师:如果走一大格是几分(5分)走一圈呢?(60分)。

师生边拨时钟,边数数到60。

课件:分针走到这是几分?(08、20、45、30、23、04分)

小结:分针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生5: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生6: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板书:1时=60分

课件再演示一遍。

问题是互动的桥梁。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讲究加强交流、互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提出来的让互动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即实际起点上,而不是逻辑起点上。因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高速发展,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实际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只有问题切入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才能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焦虑,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主动学习,促进课堂有效的交流,充分的互动,最终实现有效的教学。

第一个问题“从钟面你看到了什么?”这问题直观形象、实物(时针、分针、钞针、大格、小格、数字)真实地摆在学生的面前,看见什么就说什么。第二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挖掘隐藏在钟面上的其他秘密,即规律性的东西,如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把学生感性的初浅的物性的认识进行数学化与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更是从动态上才能观察到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看、拨、想等视觉、空间想象、分析推理思维得出的较深层次的东西,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螺旋上升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与老师、与其他学生及教学资源(时钟)产生充分的互动。

三、赏识鼓励 激活思维

案例三:

师:为什么在9时08分中间要写个 “0”?

骁阳:以前学过9时写作9:00,所以9时08分中间要写个“0”写作9:08。

师:哇,你才读二年级就懂得联系学过的知识来推理,真了不起!

师把期盼的眼光投向其他同学。

奕桢:我知道啦,是骁阳提醒了我。10分以下的都要添0,补够两位数。

师:比如说——

生齐:9时01分、9时02分直到9时09分。

这样,在老师的赏识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主体,把要我学习的要求变为我要学习的需要,学生思维活跃,大开智慧之门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真正的赏识者。教师不能忽略课堂中的每一件“小事”。 一个温柔的笑脸,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鼓励与祝福,饱含浓浓的人文关怀,让学生亲近,让他们欢欣鼓舞;对学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信心百倍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保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和课程资源有效的互动。

教师要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更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总之,有效互动就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互动”起来,既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有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互动。“互动”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充满了意外和精彩,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开启心智著名,提高能力、发展情感的平台。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有效教学特点之一。

在新课程中,通过广泛交流、充分的互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部分:存在问题及启示

课堂教学中,教学与学生的交流大部分借助于语言。语言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所以老师注意教学语言,字斟句酌,做到通俗易懂,用词用语准确无误。

首先把数学语言通俗化,比如说“请你观察钟面,认读出这个时刻”要让学生明白“观察”就是“仔细看”,“认读”就是 “看清楚并说出来”。否则对低年级出学生,特别是农村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就谈不上与你交流、互动。

其次,注意数学语言与日常生活用语的区别与联系,及时替学生揭开它们之间的“窗户纸”。俗语说,“捅破不值钱”。例如日常生活中我们说的几“点”几分就是数学学习中的几“时”几分;“几个字”的 “字”就是钟面上的“大格”,所以分针走一个“字”是一个大格就是5分。“分钟”一般只说“分”等等。只有及时勾通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扫除师生交流的障碍,更好地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2篇:北师大版《我们赢了》优秀说课稿

北师大版《我们赢了》优秀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凌河区洛阳小学的参赛教师王微,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中的起始课《我们赢了》。

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三年级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钟表,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处处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会正确的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理解1时=60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研讨、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拨表的过程中,发现钟表的运作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概念,二年级的学生对此比较模糊,不容易理解,很难建立起量化的时间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1时=60分,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了FLASH课件,利用它的形象直观这一特点来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教材以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考虑到这一情境离学生的学习需要比较远,学生对于这一情境也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我设计了用玩自制的圆盘跳格棋这一游戏导入新课。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玩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平时需要反复强调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自制的教具。通过玩跳格棋认识了大格、小格。知道了棋盘中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正是由于组织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学生在玩棋中经历了时针与分针的行走过程,因此对钟面上大格与小格的关系体会十分深刻,在学习关于钟面的知识的时候,学生已经会把刚刚体会到的知识迁移过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每次走棋的提示均是有一定目的的。在实际教学时如果采用投骰子则无法控制每次走棋的提示,只能通过课件的预先设计才能实现。游戏结束后利用棋盘和钟面的相似点,用课件演示出由棋盘转化来的钟面引导学生观察,上面还缺少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依次出示钟面上的数字、时针、分针。

时与分的关系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设计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呈现动态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形象直观的优势,利用Flash课件演示1时=60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获得感性认识。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由于flash动画直观形象的将分针和时针行走的轨迹显示出来,更便于学生观察出时针与分针的走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在教学“准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这一环节时,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与真实的钟表结合使用,学生通过“看一看”、“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拨一拨”等操作活动突破了教学难点。

本节课,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多操作、多活动,将学习的自主权充分放手给学生,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争先恐后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使知识教育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真正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实践中获得厚实的感性经验。实现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动态的体验、感悟和思考之上。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第3篇:二年级数学上《我们赢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我们赢了》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凌河区洛阳小学的参赛教师王微,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中的起始课《我们赢了》。

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三年级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钟表,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处处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会正确的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理解1时=60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研讨、交流的能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我们赢了作文

我们赢了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赢了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赢了作文1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3——5年级的拔河比赛和角斗士比赛。

老师领我们下去后,看别的班正在角斗士比赛,就让我们在一旁看。我看三年级一班的李小何一出场就很猛,她的眼神里充满了信心和勇气,不粗我们所料,她赢了。正当我们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王英泽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坏消息:“我们班男子角斗士一局都没赢!全败给了二班!”。这个消息给我们泼了一头凉水!我以为我们班的男生都能轻轻松松的赢了二班,可没想到会大败而归!但我觉得他们也确实在场上拼搏了,有可能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我们赢了日记

我们赢了日记

20xx年xx月xx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由于体育老师没有来,是其他老师帮我们上课。

那位老师让我们全班来玩接力赛,规则是一个同学跑到对面然后又跑过来与后面的同学击掌,被击掌的同学又迅速跑,这样翻来覆去直到最后一位同学,哪一组快哪一组就赢。我们迅速的站好,随着一声令下,各组的第一位同学飞快的冲出了队伍,由于我们这组有副班长,副班长就给后面的'同学加油鼓劲,渐渐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终于马上就到我了,副班长说:“姚琪琦,加油一会儿跑快一点”。我顿时感到心里有一股暖流。嘭,我以自己最快的速度飞奔了出去,我一直在加快速度,心里一直念着我不能拖后腿,加油加油你行的,我又奔了回来。终于不一会儿,我们组的最后一位同学跑了回了。耶,我们赢了。一阵欢呼声响彻操场,我们组的成员没有一个不欢呼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我们赢了》优秀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赢了》优秀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