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评课稿范文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评课稿范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轻轻悄悄地又来了。小朋友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
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
生:5片
(板书:5)
师:老师再来摆几朵!
(2)师在第二行摆2朵
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
生:2朵。
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
生:10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
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
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
生:2倍
师: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个)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
(板书:10是5的2倍)
(请3~4个学生回答)
(3)学生摆花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
生:3朵
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
生:3朵。
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个5片,就是15片。
(板书:3个5)
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
生:15是5的3倍。
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请个学生回答)(齐说)
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
(4)练习
师:15和5比,15是5的3倍。35和7比,35里面有( )个7,35是 7 的( )倍;
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 )个4,28是4的( )倍。
(5)学生摆花
师:如果我有20片花瓣摆花,说说这样的花我能摆几朵呢?
生:4朵。
师:你是怎么想的啊?
预测1:
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是4朵。
(板书:4个5)
预测2: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师:现在20和5 比,求20是5的几倍,你能列算式吗?在草纸上写一写。
(5)教学除法算式
20÷5=4
师:我请一位同学说说算式是怎么写的。
师:你们都是这么写的吗?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0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真行!谁能把这两句话完整又流利地说一说!
(3~4个)
师小结:求20是5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这里汪老师还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写。
师: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写在草稿纸上)
生:15÷5=3
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2个人)
师:真不错!看来求10是5的几倍没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列算式!
(板书:10÷5=2)
师:同桌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想听听你们怎么说的,可以吗?
(5)小结
师:同学们,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倍数问题,我们通常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下面跟随汪老师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尝试运用,解决数学问题
(1)师:春天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电脑出示运动图片
师:瞧!这里可真热闹!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生:拔河,跑步
师:跑步有几人呢?拔河的有几人?
师:那么拔河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呢?谁来说一说?
生:4倍
师: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16÷4=4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生: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
师:越说越好了!
(2)师:操场的这里也很热闹,你都看见了什么啊?
师:数一数,丢手绢的有几人,唱歌的有几人呢?
师: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
师: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师:异口同声告诉我算式
师:这里有两个8,除号前的8表示什么?除号后的8表示什么?
师:解释得很清楚,求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列式时就得是丢手绢的人数去除以唱歌的人数。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身边的倍数问题还有很多,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了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吗?
师:听清楚了吗?好,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在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2、统计图中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吗?认识吗?
生: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大家可能都认识,上学期学习统计的时候就出现过!当时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发现了这些数学信息。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能发现什么新的数学信息呢?
师:我也发现了,你们看!
小结:同样一张统计图,但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发现统计图中还有倍数关系。
3、师:好,下面咱们走出校园到郊外去看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数学问题呢?
师:同学们不仅问题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错,所以送你们几个灿烂的笑脸。
4、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师:白色的笑脸有几个?
师:下面拿出准备好的两支水彩笔,在笑脸上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学生涂色
师:红色的笑脸有几个?绿色的笑脸有几个?他们存在什么倍数关系呢?
四、拓展延伸
1、师: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
2、 师:最后我再来考你们一道题目,小朋友今年6岁了,妈妈36岁了,你知道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吗?
生:4倍。
师:这么快怎么知道的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呢?
生:7倍
师:你怎么算出来的呢?
3、师:在美好的春天,听着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我感到特别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趁着好季节多出去走走,去发现更多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2篇:《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刘小弘 2017年10月13日
听了王老师的课受益匪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一、时间把握到位,每个环节的分配时间都恰到好处,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很好。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从复习旧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再到课堂小结,整个过程非常流畅,没有过多的赘述。
二、实物投影。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拿三个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投影对比,将错误的解答方法进行了当堂改正,也纠正了下面大部分学生的共同错误,加深了印象,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将正确的解答方法进行了讲解,用投影的方式将这节课新知进行了传授,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三、有效提问。像是“最多”什么意思?这道题里给出的数学信息是什么?问题又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法进行解决?都对学生的正确思考进行了引导,同时对新知识的探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联系生活实际。在例1中,研究需要几个瓶子的问题时,有的学生将结果写成了小数,王老师当场提问瓶子可以用小数表达吗?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说是几个瓶子,有说几点几个瓶子吗?好比一个人,我们会说几个人,能说几点几个人吗?方便学生理解。
五、有效利用PPT资源,挑选有用的重要的几张再与板书相结合,简单明了,不繁琐。
第3篇: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十一册中的内容,是整个阶段应用题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上的一些尝试,详细评析如下: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介绍该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
第4篇: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听了陈老师执教的《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有几点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陈老师就通过“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旧知——用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这一过程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纷纷参与计算,又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旧知。这样既巧妙地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旧知。“如果是已知体内所含的水分,你能求体重吗?”此时,陈老师又不露声色地将学生带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题的呈现自然,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就是一直在
第5篇:《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听了 陈老师执教的《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有几点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陈老师就通过“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旧知——用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这一过程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纷纷参与计算,又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旧知。这样既巧妙地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旧知。“如果是已知体内所含的.水分,你能求体重吗?”此时,陈老师又不露声色地将学生带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题的呈现自然,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