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一舞蹈课说课稿 软开度组合
高一舞蹈课说课稿 软开度组合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舞蹈课说课稿 软开度组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软开度组合是针对高一年级新生学习舞蹈课程所准备的地面基本功练习组合,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学习了头部、肩部基本动作,并完成1—16×8拍的动作连接。在学习软开度组合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站姿,基本手位、手型及压腿、压肩等组合,软开度组合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腿部、肩部、腰部柔韧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头颈部,肩部动作的名称及动作要领,并进行颈部、肩部、手指的柔韧练习。同时通过配合音乐的练习,训练学生对音乐节奏及韵律的把握,引导学生练习在舞蹈中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的初步能力。
2、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头部、肩部基本动作的名称及要领(低头、仰头、转头、倾头、环动、单肩、双肩、环肩)
(2)、学习压指、推指、拉肩、转腰的动作及要领。
(3)、学习软开度组合17—32×8拍的动作连接。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练习增加颈部、肩部、手指及腰部的柔韧性。
(2)、通过听辨音乐节奏及合节奏进行动作练习,培养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三)情感教育目标: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旋律之美,用舞蹈体现音乐思想之美。
(2)、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确,可以运用表情和眼神将音乐之美,舞蹈之美表现出来,给予他人以美的享受。
3、重难点的确定
(1)重点:学习压指、推指、拉肩、转腰的动作及要领,学习软开度组合17—32×8拍的动作连接,能够完整地合着音乐完成组合。
(2)难点:在练习中准确掌握动作与节奏、音乐的配合,通过动作、面部表情、眼神使组合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说教法
1、在复习上节课内容及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提问、讲授动作名称、要领,示范正确动作及示范错误动作,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纠正等方法突破重点。
2、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情绪带动,示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与面无表情,眼神涣散的对比,让学生感受表情与眼神对于舞蹈表现力构成的重要性,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因为受条件限制,我们没有镜子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动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跟随教师的讲述和动作进行练习,通过观察教师表情和眼神的变化,初步学习表情和眼神的运用,通过进行面对面练习,互相评价纠正,加深体会。
四、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1)讲明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进行课前热身及基本功练习,为学习组合做好准备。
注:由于舞蹈课程的特殊性,为了避免舞蹈过程中肌肉、韧带的拉伤,课前热身及基训必不可少。
2、基本部分
(1)复习上节课内容,合节奏练习1—16×8拍的动作。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帮助学生回忆动作并及时纠正学生动作中的不足,强调表情、眼神的'运用。
(2)学习新内容
1、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学习新动作并掌握动作名称及要领。
2、合节奏串联17—32×8拍动作并要求学生快速记忆动作。
3、合节奏整体完成动作。
4、合音乐整体练习。
3、结束部分
放松练习,评价本课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五、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够独立的合节奏及合音乐完成软开度组合。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比较好的方面是:学生对上节课内容巩固的比较好,在学习新动作时,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动作及节奏。
不足之处:
1、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听辨能力不足,在教师不提醒节奏时,容易出现节奏不稳,需要课下多听,多练习,加强自身节奏感。
2、学生虽然能够明白表情和眼神的重要性,但在舞蹈过程中,还是不能持续地保持愉悦的表情,眼神也容易飘。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提醒及训练。
第2篇:论软开度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
论软开度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
摘要:舞蹈都是以人体为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体运动表演形式,不仅需要演员具有一般性的身体运动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特殊能力和素质,这是由其动作和技巧的需求所决定的,软开度就是舞蹈中的一种基本素质。在舞蹈训练中软开度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舞蹈不是简易的手舞足蹈,而是用身体作为一种工具大幅度并夸张的去诠释某一个角色,如何去表现完全取决于被诠释的对象。作为一个业余的舞蹈演员,并不能像专业演员那样可以游刃有余,随心所欲的去表演,我们没有他们那样过硬的基本功,所以大学这四年为了让自己达到一个高层次的标准,努力的扎实基本功,首要的就是从软开度着手。文章从四个方面来解析软开度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软开度舞蹈训练技术技巧剧目
软开度是舞蹈中对人体柔韧性的专业术语的俗称,它是舞蹈艺术对表演者的一种特有要求。一个舞蹈演员如果不具备过硬的基本功,是无法形象的去表演一个角色,我是一个普通的舞蹈学习者,通过一段时间对舞蹈的学习及了解,深刻体会到没有软开度是无法让身体在舞蹈中得到释放,更谈不上生动形象的去诠释各种角色。我学舞蹈起步比较晚,身体各部位的机能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成熟(身体僵硬),而软开度对我来说是对身体局限性的一种挑战,练习软开度既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配合老师的指导,一点一滴的积累并巩固。过程难免会痛苦,所以我们要比一般人付出的汗水多,承受的能力大,才会有所成就。
软开度不是指一般的软和硬,主要是指演员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训练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日积月累,尤其年龄的增长,必须保证每天坚持训练软开度一个小时以上,来延长我们的艺术生命,停止软开度的训练不仅更早的结束自己的艺术生命,而且也会给身体带来伤痛,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所以在这里告诉大家,练习软开度需要科学的方法,不是过激的强度练习,而是根据自身条件循序渐进的扩大身体的活动范围,从而让自己达到某一程度。
笔者认为,舞蹈演员就是用自己的肢体来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练好软开度,不仅能保证动作的质量,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扩大表演范围,丰富动作的表现力和表现手段。不仅如此,演员还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随心所欲的结合音乐舞蹈,更高层次的加深所要表现的形象和情感。
一、软开度与跳跃能力的相辅相成从舞蹈训练上看,无论是完成翻转动作的关节幅度、弹跳的空变换、还是舞姿旋转动作中所运用的关节运动幅度都与软开度有关。因此,软开度训练与教材中的舞姿、转、跳、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舞蹈中,跳、转、翻的特点都很突出,除了吸取戏曲的有效练习外,还吸收了武术中的强度练习,例如加强垂直重心的训练,动作舒展的训练,小腿部分的训练,技术技巧中腾空爆发力的训练,空中舞姿造型的基础训练以及旋转中的平衡重心训练等。
舞蹈中的技术技巧在弹跳方面的特殊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将原来的民族技巧加以出新,其难度越来越大。在舞蹈“跳”中呈现了“拧”“倾”“翻”“闪”“展”“腾”——高低对比、起伏跌宕、对比鲜明的弹跳特点。例如,舞蹈剧目中常见到男女演员做“倒踢紫金冠跳”。这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一个技术技巧动作,它造型优美很能抒发人物的内在情感。“倒踢紫金冠跳”与整个空中舞姿的腰、肩、髋关节的软开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做好这一瞬间的舞姿,要运用大腰、胸腰、肩关节、髋关节的开、牵拉后伸,才能形成反弓开状,使空中舞姿更加准确、优美。在发展空中舞姿方面,小跳部分有“扭身掖腿跳”“磨手拧身跳”;中跳部分有“飞燕”“摆腿”“腾空望月”等。其次,舞蹈中的跳跃还常常具有快速凝聚、渐渐延伸的方式为特点,如大射燕跳、踢吸腿跳、摆腿跳等。这些舞姿动作的完成拉长了韧带,需要借助关节的开及腰背肌肉的能力,才能形成空中令欣赏者叹为观止的速度和高度。所以,想要身体腾空跃起的一瞬间体现舞姿,就需要舞姿形成的速度快,就需要身体各部位快速的配合。可见软开度对于体现舞蹈跳跃的轻盈感,技术的完整性和艺术的表现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动态表现上来看,软开度是民族舞姿、跳跃技巧、爆发力等一系列能力的基础。一方面它不但能体现民族性的审美表现力和技术技巧,另一方面它还能加强人体运动的律动性,使得表演语言有弱、有强、有柔、有刚、有弛、有张、有涩、有畅。以软开度为基础才能充分运用和开掘人体美的千姿百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表现力。由此可见,软开度在舞蹈的律动中不再是一种纯粹的动作,而是一种令人享受的艺术语言。
二 软开度与转翻有着密切联系
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主要以中国古典舞和民族舞为主,而最初的练习就是基本素质的练习——简易的芭蕾。芭蕾舞学习过程两年,两年觉得枯燥乏味,日复一日重复相同的动作,一个舞蹈演员如果没有好的基础,是无法完成漂亮的舞姿和完美的技巧。先从简单的把上开始,立脚尖,小转,空中大跳,完全借助于把竿的力量体会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然后渐渐脱离把竿到中间练习。舞蹈中有很多转和翻的动作,例如最常用的是四位转、大跳和倒踢紫金冠,这些动作能有效的表达舞者的感情,如果髋部的打开幅度不过大,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也会让欣赏着失去看表演的兴致;如果软开度不好,原本一个180度甚至更大幅度的大跳都会让人以为是随性的小跳;如果腰部没有一定的软度和力度,更谈不上去完美的完成紫金冠的技巧动作。不仅仅是这些,身体各部位的软开度不是为了让舞者本身下叉弯腰,而是为舞者以后更高层次的表演有着更坚实的基础。小腿没有力度,髋部打不开,腰部不够软,再加上能力跟不上,根本就无法完成基本技巧,使舞者在舞蹈中不能随心所欲的去表现剧中的各种形象。
转和翻是舞蹈最具鲜明的民族技巧,它的变化丰富,种类样式之多,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如“探海翻身” “串翻身”“点翻”和“前软翻”等大幅度的翻身动作连绵、圆润,形成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优美弧线。这种舞台效果就是以舞者的软开度为基础的,因为只有身体具有很好的软开度翻身动作才能在完成时表现出一种缠绵悱恻的情绪型内涵,才能使快速翻身的动作具有干净利落、英武刚健的铿锵之势,才能使演员发挥最大极限的完成每一个转、翻动作。
三 软开度在课堂训练的方式方法
作为一个初级的舞蹈演员,基础训练是最重要的,采用合理的方法,科学的训练,为自己定制适合的训练模式。下面我为大家介绍通过长时间训练自己总结的一套训练方法:首先就是热身运动,人在运动之前,身体是僵硬的,直接压腿压腰,会拉伤软组织肌肉导致受伤,热身准备之前把自己的手腕脚腕活动开,然后做些小跳或是围绕教室慢跑,使身体尽量放开去跑、跳,身体慢慢发热后到中间做伸展运动,拉长腿部的腰部的肌肉,使之放松;然后是把上压腿压腰(初学者可以在地面练习),不能用力过猛,放些轻音乐,合着音乐节奏放松身体,随着呼吸进行,不仅能条理气息,还能使身体在呼吸的过程中慢慢的拉开。基础较好的,直接可以借助墙壁耗腿或者借助别人的力量撕腿。软开度的练习最忌讳的就是僵持闭气,这样很容易受伤,结合自己的呼吸,慢慢的来,在音乐中享受开功的乐趣。
腰部对于一个舞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很多舞蹈组合中都会用到腰部,所以腰的训练很重要。练习腰功,不是一味的练习它有多么的软,下腰一下就能抓住脚,现在的舞蹈演员要求很严格,从小就开始练习一些高难度的软度技巧,而孩子正处于生长期,谷歌发育不成熟,所以软开度的练习对他们来说举手之劳,但是一般的小孩子没有较好的能力来控制自己,而成人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所以练习软度是有相当大的难度。腰部主要分为大腰和胸腰,个人而言胸腰要比大腰好的多,大腰主要是指北部中断,中断的练习可以使我们完成一般演员所不能完成的高度搬腿技巧,而胸腰一般都是在表演舞蹈作品中运用较多,胸腰不开,舞蹈动作表演看起生硬,没有美感,所以胸腰的练习则是在古典身韵中的一呼一吸,一收一放中,配合古典舞音乐的韵律逐渐开发的,胸腰的表现力很强,例如一个展翅飞翔的动作,双臂张开抬头挺胸,身体向后,展现飞的动作,如果胸腰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有力的表现这一动作,所以胸腰的练习很重要。腰不是一个整体,全烧哪一个部分的软开度都不可以,所以要针对性的练习,相对不好的地方而言,就要多花出一倍的功夫去练习。
我曾经带过课,学生都是一些3——12岁的幼、少儿,对它们而言,北京舞蹈学院的教授编制了一套针对幼、少儿接触舞蹈的教材,每一个小小组合都有一首儿童歌曲,这样她们练习的同时可以边唱歌便练习,不仅让她们在音乐中体会舞蹈,还能锻炼她们的节奏感,同时让她们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孩子的身体正在发育,成熟期离她们还遥远,她们的软度不用花太长的时间去练习就比一般成人的软度好,所以我的课程安排就是练习一个课时的软开度。虽然她们的身体很柔软,但是有些小孩子也会疼,忍不住哭出来,我会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她们,他们很棒,优秀的孩子是不会哭的,坚持5分钟就好,她们就会坚持到底,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而我们就不需要这样的方法,因为我们思想成熟,有自己的想法,只能拼命的死练习才会出效果,这就是练习软开度,成人与儿童的差别,所以我们付出的辛苦与汗水要多,付出的女努力要大。成人要比孩子的力气大,不需要练习更多的能力,在自己的能力之余多开发软开度,针对练习,哪里不好练习哪里,达到软度与能力协调发展。没有不好的软度,只有懒人不付出努力而练不好软度。
四 软开度在舞蹈剧目中的具体呈现
高考时,我的软开度不好,所以选择剧目上也要有所考虑,不能选择技巧太多的,只能选择表现性强的。而对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技巧性的舞蹈,对技巧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古典舞的技巧。所以我的老师给了我很多剧目的选择,我看上了《善舞丹青》。这个舞蹈作品难度相当的大,不仅要有古典神韵中的提沉气息,还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完成,作品演员把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那神韵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还有她的控制是那么的不留余地的完美,所以我要挑战自己,依然选择了它。剧目中的一些控制还有技巧,都是以软度为基础加上自己的能力完成的,我的腿功不够好,我就练习腿功,我的腰功不好就练习腰功,我的弹跳不好就练习弹跳,我的能力不好,就练能力素质,虽然考试时间还有半年,但是对我一个普通高中生来说总的时间还有两个月,不能每日每夜的呆在练功房里去揣摩剧目中的每一个动作,所以在学习文化之余多看,多听音乐,多感受舞蹈演员在表演时的体会,每天利用早读时间在练功房里压腿,耗腿,每一次的重复着小跳,大跳,这样日复一日的累计终于有所进步。
《扇舞丹青》表现的是山水画墨,舞者在行云流水的音乐里展现了我们中华古代的人的传统文化。剧目中有很多转的动作,舞者所表现的是那么的完美,感觉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之中,所以一定要身临其境才能有这样的作为。剧中的一些动作都是以太极的身法步法为基础,加以美化,变成舞蹈动作,动作柔中带刚,道具在舞者手中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一个云里加冠的技巧,又展现了武术中的一些动作,在柔美中又不缺乏巾帼气概,堪称完美。在具体分析之后就是实际联系,每一个动作都清楚仔细的模仿,秘方之余加上自己的一些味道,把她的变成我自己的,这样就不会让别人以为是完全照抄照搬上去的。剧中还有一些大幅度的跳越技巧,如果说技术化技巧的运用是为了增强其舞蹈的观赏性。那软开度的观赏性便在于它是动静相结合的人体运动形式。它的静态表现为造型之美,这时的软开度与舞蹈塑造的形象融在一起,在舞台造型的存在和变化中去凸显肢体在运动过程中美的形态。软开度还会让人体动作更加舒展、灵活,让舞蹈者在风采各异的剧目中自由抒发与表现。由此可见,只要把软开度合理地与舞台剧目表现内容及塑造形象融为一体,便有利于人去表现完整的艺术语言。
通过上述分析来看,具有软开度的基础,能使舞蹈动作更富有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能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独具风格的舞蹈作品。特别是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无论从力学、美学、风格性与表现力等方面,对它都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应不懈努力、继续研究,去发展完整的民族训练体系,采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加强软开度能力的训练,为学生身体各部分的控制能力及各类技术技巧打造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在课堂训练与舞台剧目中的运用上架起桥梁。
第3篇:舞蹈课说课稿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凉山民族师范学校的教师:胡瑀珊!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我本次课程的设计理念,下面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我的说课课堂。
一、教材分析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维吾尔族舞蹈则是舞蹈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本课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舞蹈》(基础版)(第二版)第三章民族民间舞蹈的第四节。这是一本专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学生的书籍。这门课程实施,可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培养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标
要制定目标,就要全面、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此我首先进行的是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越发
第4篇:幼儿园舞蹈课说课稿
幼儿园舞蹈课说课稿
舞蹈是一种集多种语言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然而想把舞蹈学好又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对于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幼儿园小朋友园舞蹈课说课稿怎么写吧。
说教材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幼儿园小朋友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幼儿园小朋友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幼儿园小朋友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幼儿园小朋友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园小朋友的艺术
第5篇:5.第五周教案.压腿及软度组合
中国舞少儿一级教案
第五周 压腿及软度组合一. 教学内容 1. 2. 压腿及软度组合继续学习《水清鱼儿乐》的基本舞步
二. 教学目的 1、加强基本功训练
2、掌握动作的要领 三. 教学要点 1. 注意跪下要的时候顶胯。
四. 教学方法
教——学——练习——纠正——练习五. 教学时间
4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压腿的基本动作
1、原地勾绷脚姿势做好往前压腿两个八拍(做辅助练习)
2、原地讲双脚横打开打成横一字,左手在前右手手心朝上成弧形放好,后背挺直脚背绷好,1-4右手带动往左腿压下去后背立直,5-8还原成横压腿坐姿,连续4个八拍之后变成2拍一动,1-2压下去3-4还原。
3、原地将左脚收回于跨跟及膝盖贴地,右脚在后伸直脚背贴地绷好,双手兰花指轻轻点地、身体后背挺直朝左脚的方向做好。1-4由头部带动身体往后压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