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洪水的危急、肆虐。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教学重点: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引入:孩子们,请静下心来,静静地看老师写,板书《桥》。读读课题。
师:有一个小村庄,曾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它陪着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这样平静地过了许多年。可是有一天黎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一切都改变了。这究竟是一场什么灾难呢?孩子们,你们都预习了课文,能告诉我吗?(山洪暴发了。)
二、 教学新课:
(一)、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危急
师:是啊,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全村人都陷入了恐慌,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山洪的可怕?
生读课文后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女生读读这个句子,想一想,“咆哮”这个词在这里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大家看看这两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口”字旁),看着这两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
(2)、男生读读这个句子,想想:山洪像什么?山洪像怎样的野马?山洪像一匹受惊的野马吗?(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山洪的可怕)。
师:这样一群受惊的野马,它们桀骜不驯,力大无穷。读读这句话,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让学生想象,感受万马奔腾、浩荡而来的场面,从而感受洪水的可怕。)
(3)、齐读这个句子,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师: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山洪的可怕,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山洪的可怕?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师:一米高有多高?大家比一比,估计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生纷纷用手在自已的身上比划后得出结论。)
(2)、师:“跳舞”这个词多美!但在这里,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可怕,恐怖),因为洪水跳得是“死亡之舞”啊!
(3)、指名读这个句子,相机指导朗读。将“一米高”和“跳舞”这两个词略重读。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可怕?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读这个句子,师: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谁在笑?在怎样的笑?(得意、猖狂、)
课件出示这三个句子,自由读读这三个句子,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应该怎样读?可以讨论。(洪水越来越近,情况越来越危急。在朗读时语气要由轻到重,语速要由慢到快。)学生汇报后,指导朗读。
过渡:死神狞笑着向人们逼近,此时此刻,只有那座桥是生的唯一希望。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如果就这样拥去,大家想一想,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二)、品读课文,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在旁边。可以写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短句。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1)、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你读出了什么?(镇静、从容)
(2)、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老汉的从容、镇静?(不说话、盯着)
(3)、创设情境朗读:
a:师:倾盆大雨中,面对你拥我挤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b:师:山洪咆哮,死神一步步逼近,面对疯了似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c:师:窄窄的木桥,跌跌撞撞蜂拥而来的人群,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师:此时此刻,我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这样一位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他是一座什么山?(人们的靠山)
过渡:是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汉就是村子里一百多号人生命的靠山,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老汉是人们的靠山呢?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然后我请你们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生汇报。
(2)、孩子们,看看这句话,短短十几个字用了三个感叹号!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却是铿锵有力的!想想,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指导学生读时语速可稍慢一点,语气要有力!)
师:孩子们,你们可真会读书,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老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了党员,留给了自己,他的确是人们的靠山!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觉到他是人们的靠山?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C: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孩子们,咱们来猜一猜,老汉为什么要单单把小伙子揪出来呢?
生汇报:A:因为他是老汉的儿子。师:你从哪儿知道的?孩子,你可真会读书,你真正读懂了这篇课文。
B: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师:对,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他可能排在了什么地方?
(2)、师:小伙子不光是老汉的儿子,他更是一位共产党员。所以老汉把他揪了出来,让他排到了后面!就这样,村子里的其它人都安全地撤离了,只剩下了老汉和小伙子。此时此刻,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大公无私、顾全大局、不徇私情……)
过渡:在群众的心中,他是一位不徇私情的老汉,是他们的靠山。那么,在儿子的心中,他又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
生汇报:狠心的父亲。
生汇报:不称职的父亲。
……
师:是啊,曾经我也这样认为,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自由读读19、20自然段。想一想老汉是位怎样的父亲?你从哪能里感受到的?
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师:当儿子被洪水吞没的那一瞬间,老汉似乎想喊什么,孩子们,想一想,老汉会喊什么?谁能帮他喊出来?
师:是啊,当村子里的其他人都安全了,只有老汉和儿子时,他就是一位普通的、平凡的父亲。他和我们每个人的父亲都一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他比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下来。这就是“父爱如山”。
过渡:村民安全地撤离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也在洪水中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三)、感受“桥”的深刻含义
(1)、音乐响起,孩子配乐读最后几段。
过渡;看不到美丽的小村庄,看不到窄窄的小木桥,看不到健壮的小伙子,也看不到如山的老汉,假如你就是这被救的村民中的一员,你会对老汉说些什么?你会为老汉做些什么?
生讨论后汇报。
(2)、这篇课文以《桥》为题,你认为“桥”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小木桥吗?
小结:是啊,桥不仅仅是那座小木桥,它更是老汉用自己的生命为村民搭建的生命桥、希望桥。
三、 板书设计:
老汉
村民桥小伙子
第2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果园机器人》教案设计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语文下册《果园机器人》教案设
计人教新课标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科技比较感兴趣,想象力丰富,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由于学生可利用资源少,在前置性学习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让学生阅读《走进机器人》、《科学好好玩系列》,还播放了当今已经发明的一些机器人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现有的奇思妙想,自己再去创造和发明想发明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名称、发明原因、样子和本领”四个方面组织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
3、让学生乐于参与口语交际,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也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价,提高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通过上网、阅读书籍等方式查找有关机器人的资料,了解一些机器人的一些知识。
2、学生课前准备好交流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温故知新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听好了:“名字叫人不是人,不吃不喝手脚勤。能开机器能下棋,干活听话负责任。”是什么?
(板书:机器人)
2、出示图片:看,他们是谁?(果园机器人),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谁来说一说果园机器人能干什么?(能帮果农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箱,运到指定的地点。)
3、(出示图片)对呀,机器人越来越聪明能干了!因为它们能做人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需要创造和发明了很多种类的机器人。这是……这是……
4、(出示句子)有需要才会有创造,如果我们开动脑筋我们也能发明出更神奇的机器人。这节课我们就来展开丰富的想像,说一说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
(1)谁能按照上面的句式先来说一说?
(2)开火车说:我想发明()机器人。
二、示范引路,明确要求
1、示范引路:听了同学们的构想,老师我也很想发明一个机器人,你们想知道吗?(出示图片)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叫瓦力,它是一个清扫机器人。因为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机器人的帮忙,而瓦力就能帮助人们清扫地球上的垃圾。
瓦力水滴似的眼眶里嵌着一双锐利的眼睛,用来扫描和发现可回收垃圾。它的身体是四方形的,最上面是一个录音机,它会一边工作一边听录音。黄色部分是它的肚子,它的肚子用来压缩不可回收垃圾。当它开始工作时,它会用扫帚似的双手把不可回收垃圾扫进肚子,然后压扁它们,再运到垃圾站。它的双脚像坦克履带,可以快速地在任何路面上行走。它的能量是太阳能,在录音机的顶上有几块太阳能板,能吸收太阳能。
有了清扫机器人瓦力,我们清理地球垃圾就可以方便快捷很多,而且压缩以后的垃圾可以堆积起来,节省空间。这样,我们的家园也可以恢复原来的美丽。
2、明确要求:以老师的介绍为例,说说我们在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的时候应该说些什么?
机器人:名称、原因、样子、本领
(说清楚讲明白,想象奇特合理)
三、交流展示,评价激励
1、小组内交流。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结合自己课前设计好的作品,相互说一下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它的样子和本领。然后每大组推荐出一名介绍得好的同学代表本组参加比赛。
2、听评要求:认真听、评一评、问一问。
老师其余的同学一起当评委,我们一定要认真听,然后按要求评一评他发明的机器人,说说优点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还要评选最佳评委奖和最佳创意奖。
3、学生代表上台讲,全班学生进行评议。
5、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评委奖”,并表示祝贺。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造福于全人类!
板书设计: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说:名称样子原因本领
评:想象奇特合理说清楚讲明白
第3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实用23篇)
教案的编写应结合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要求,逐步提高教学效果。编写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育的方向和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篇一
(1)读小数。
师: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情预设:先放手让学生根据经验自己读一读,再指名读,读的同时,展示读法。
师:谁来读一读。
(学生指名读,再读的同时指导要注意的地方)。
多媒体展示:即时展示三个小数的读法。
(2)写小数。
师: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小数了,那这些小数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动手来试一试。
学情预设:这里,老师先书写一个示范,再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应及时巡视指导写法。
板书:5.98元、0.85元、2.60元。
设计意图: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是比较简单的,这里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第4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优质19篇)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适应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确保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
第5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模板20篇)
编写教案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案应该设计适当的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反馈。以下是一些优秀教案的分享,供各位教师参考和学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
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
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收集雷锋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雷锋照片及毛泽东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