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07 07:07:0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栗树山小学杨璞玉

面对社会的变化,学生思想、心理的变化以及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工作。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施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这就要求各学科老师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工作,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适时、科学地渗透在教学中。现结合本人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几方面体会。

一、文道结合教育,强化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何谓人格?人格的概念既属于心理学范畴,又具有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意义,它包括了人的认知系统、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因此,可以说人格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健全的人格是指人格的健康和全面的发展,亦即是指人格的四个要素--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与外界社会发展的完美结合。可是,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首先一环就是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而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主渠道的重要阵地。学生对一种思想、一种观念的接受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把语言文字训练与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格、科学的思维方式融洽起来传授是十分重要的。即所谓文以载道,文道结合,潺潺细水,长流不懈,滋润学生的心田,长此以往,便可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共鸣,使教育效果在学生身上扎根、滋养、生长。如教学《古井》一文,教育学生懂得奉献,懂得关爱他人。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教育学生培养热爱科学、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教学《大森林的主人》一文,教育学生敢于挑战自然,学会生存等等。

二、激发学生情感,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的积极情感是一切活动强有力的鼓舞者和发动者。孩子们的心灵,恰如一池明亮清静的湖水,需要我们去投上一个激情的石子,已荡起他们情感的波浪,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然后引导他们在情趣盎然中去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激发有多种形式,比如,可以“创设意境”激发情感。小学生特别好新好奇,我们可利用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追根求源,推动他们攀高涉险,催开他们智慧的蓓蕾。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我们可以设问开头:“同学们,你们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吗?”(有的答好玩,有的答好大,有的答好美。)老师可以接着说:“是的,天堂是一个幸福美好的地方,那里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快乐自由。不过,这样的天堂仅仅是人们所想象的一个地方,并不存在。而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真实的天堂去看看,大家想不想去?”(接着多媒体课件展示《鸟的天堂》)。由教师设问激情到直观生动画面创设意境,立即激起了学生的强烈认知欲望。鸟的天堂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鸟的天堂美吗?大吗?有些什么样的鸟?探索的热情十分高涨。除此以外,挖掘教材内涵,变序讲读课文,制造悬念,渲染气氛,均可激发学生情感。特别是把“激将法”用于教学,学生在“看谁答得精彩”。“看谁最聪明”的强烈情绪鼓舞下,则会更竭尽全力去思考,教学中会取得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针对个性特征,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所谓自制力,即人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行动的能力。在学习中,学生自控力一方面表现为克服外部困难或某种内部动机的干扰,强迫自己学习,抑制自己的某种行动;另一方面表现为在内部干扰下,发动和维持某种行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方法之一。如在教学《麻雀》一课,在突破课文重点,理解“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时,我们可以安排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操作(自学--个别活动、分组讨论--小组活动、集体评议--集体活动),多层次的操练(控制性操练--半控制性--非控制性)及多种媒体辅助(音像、肢体语言),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在自我控制的状态下主动学习,不觉得枯燥。这样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了正诱因,帮助他们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一旦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变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控能力。

此外,还要训练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对一些个性特征强的学生,则要多下功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可与他们交朋友,搞“约法三章”,并进行周边提醒监督,开展“比比谁能战胜自己”等活动,逐步完成由管到放,由他控到自控的转变。

四、调剂听说读写,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缺乏长期持久集中精力的能力,这是自然现象。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科学设计40分钟教学活动,合理调剂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以消除学生疲劳厌学心理,始终保持情趣盎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变单一的“讲授课”为“语言文字训练课”、“语文活动课”,40分钟里,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听说读写穿插进行,有机结合,眼耳口手多种感官交替使用。在智能训练的同时,又伴随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并根据学生反映,及时调整教法、学法,一旦发现学生有了厌学情绪,立即要变换方式方法。如开展一些小比武、小表演、课堂游戏、评比竞赛等,在这些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在积极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又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第2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年级要求“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语文的学科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从下面几方面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树立自信,提高学习能力。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心态决定成败。学习的自信源于正确的认知,敢于藐视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才能不懒惰不颓废,才能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敢于挑战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首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摆事实讲道理,使他们明白学生生活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生不过百年,应该趁着青春好韶光,刻苦读书、多学本领,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改变命运,建设祖国。其次,结合具体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树立学习自信心。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再塑生命》《孙权劝学》等,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通过文本的熏陶渐染,感受贝多芬、海伦•凯勒挑战命运学习,实现人生价值;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强化为学不晚意识。

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要通过方法指导,强化训练完成。在教学中,我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用工具书能力、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等。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勤于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发现,勇于创新。通过长期训练,养成习惯,学生学习能力得以生成。

二、热爱生命,真诚友爱诚信。

热爱生命,正确对待人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语文课本编选了很

多有关“生命”话题的文章。所有的生命都该受到礼遇和尊重,从虫蚁、花草,到山水自然,从自己的生命到他人的生命,都不可以轻慢践踏剥夺。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学中,我结合美文美读,阅读分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学习冰心的《谈生命》,通过朗读欣赏研读分析,对人生的理解感悟和思考深刻了,不同人不同程度的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到文学审美的乐趣,在学生感悟交谈辩论“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颗小树”、“生命像蜡烛”、“生命如四季”、“生命如同一首歌”、“生命如同一部戏剧”中心智的成长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在阅读指导与训练中,学生还获得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认识生命的意义,明白了对待生命要持乐观进取的态度。人生的道路总会有挫折,谁都会经历风雨,要让学生明白,风雨过后有彩虹,只有敢于面对困难挫折,才能享受风和日丽美好无比。

真诚友爱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和发扬,教师不但要以身示范,还要引导学生从点点滴滴做起。“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出者,爱返”,人情应该是温暖的,世界应该是充满爱的。课堂上学习《羚羊木雕》学生懂得了友情无价;学习《老王》明白了真诚友善同情贫弱,会让人情更温暖;课下,鼓励他们去关爱家人,帮助同学,帮助弱小。学习《信客》建立诚信意识,从测验考试,到人际交往、为人处世,要求学生努力做到最好。

三、追求理想,积极进取。

没有理想容易失去人生方向,现在的初中生,缺少人生规划。使学生树立人生理想是语文教育的内容,也是健康心理教育的内容。结合语文教育教学及课程资源开发,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树立人生目标,敢于执着追求,目的使学生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有用之才。

课上,我常用典型事例讲解,结合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学习《邓稼先》《我的信念》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制定目标,从设定短期目标的考高中升学方向,到未来的职业打算,到更长远的为民为国效力,要求他们要做不懈的打拼。要从现在做起,刻苦勤奋学习,不懈执着追求,敢于面对艰难困苦、挫折失败,做百折不回的搏击。

课外,结合课程资源开发,指导学生从课外阅读《鲁宾孙漂流记》《老人与海》

等作品中,获得心智的成长;从影视、网络上学习张海迪、史铁生、洪战辉等事迹,用典范引导,从而培养积极进取的品格。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措施很多,以上点滴,是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几个侧面。今后,我会在教学研究中继续探索,努力方向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长大后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第3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材料)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

【摘 要】中国的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但中国却没有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中国的留美学生在课程学习上学得很好,但一提到做一些研究性的项目,就比不上美国的学生。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很强烈地提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培养。本文就这一问题,从学会自主学习,启发创新思维;学会合作学习,激发创新情感;学会探究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归纳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一些见解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心理品质

中国没有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国的制造业出口量世界第一,却因尖端科技含量不高,导致经济效益也不高。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中国人不聪明吗?不是的,只因为我们缺乏创造力。为什么我们缺乏创造力?主要是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作者:吴桂莲电话:***邮编:810300地址:青海省门源县一中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1世纪,又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功,而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健康的成功心理,但健康成功的心理是要靠培养出来的。特别是中学生,他们虽然享受到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生活,但面临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语文教学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培养的优势(版)

语文教学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培养的优势

------创设良好心理环境叙事

宁安一中 沙鸿雁

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肩负着及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因为语文学科是作为‚多重属性、多种关系、多向互为作用而构成的复杂的统一体‛。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就中学语文教学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培养的优势做粗浅的探讨。

一、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康的人格---得天独厚

我们知道,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中学阶段无疑是个人发展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狂飙时期‛、‚危机时期‛。而中学生在学习上和生理上的多方面的变化既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动力,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矛盾和困惑。因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圆满地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国著名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特别强调“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方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石;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保证。就我校现状语文科来分析,三至六年级里同一级不同班的语文成绩都相差很大,升到高年级就算是同一老师所担任同一级也存在同样情况,给人留下分快慢班的现象。追究原因,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学校是均衡分班,而不同老师的任教和培养则形成了不同的局面。成绩好的班级大部分学生都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中心学校陈玉琴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心理素质

中小学时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成年人的心理疾患,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隐患。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专家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科学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素质等看作一个整体来抓。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沟通,让他们获取信心,以克服异常心态的发展,从而建立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学的更快乐,生活的更幸福。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都涉及到人性、人格、意志品质等。因此,联系实际去分析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