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06 07:08: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一、试题分析

1、课标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生了一些变化,删减了一些繁、难、旧的内容,增加了知识应用和合情推理等要求,同时也强化知识应用的灵活性。试题突出双基考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充分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新课程的双基是什么。

2、试题着重评价学生感受事物,体现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的思想方法,试题内容源于教材,有效地引导教师和学生注重教材的基础示范作用,引导教师重视课堂、重视学生参与、重视过程、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3、本次试题的难度设计恰当,从考试情况来看,基本与预期的目标一致。试卷力求做到难度分布均衡合理,尽量减少了过难和过易的试题,因为题目的难度要求比以往有所降低,故此次统测成绩师生基本上是皆大欢喜。

二、考试的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试卷起点低,覆盖面广,难易适中。通过本次考试,不但对前阶段的教学复习作了全面的检查,而且能有效地找出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三、答卷分析.学生答卷的主要特点

(1)从卷面分析反馈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书写认真、干净整齐,而且计算题有步骤,分析题有充分的理由。

(2)大多数学生答卷的心态良好,目的明确,能够正确对待考试,极大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把失分率降到最低限度。

(3)大部分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程度较好,对基础知识理解透彻,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知识,会解决问题。

(4)大部分学生的运算能力过关,训练到位,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并能合理安排解题步骤。

(5)探索结果明确,推理过程较严密。在证明探索题中,学生能正确的探索、猜想题目的结论,并能说出理由,在证明过程中,因果关系明确,推论严密,逻辑性强,从答题情况看,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这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答卷的突出问题

(1)少数学生由于基础差,不会做题,试卷空白多,整洁性差,准确性不高,得分率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答题格式混乱,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充分说明学生对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

(2)少数学生缺乏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能力,对知识理解不到位,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计算能力较差,造成失分较多。

(3)少数学生对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答的不理想,缺乏探究意识,不能大胆猜想。

四、对今后教与学的建议

1、深入学习课程理论,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通过学习强化课程意识,进一步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向具有现代特征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从演绎式教学转向归纳式教学,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概念,得到定理、公式、法则等--解释、应用、拓展。

2、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应仅仅教数学结论,而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探索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意义建构,进而到达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注意揭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提炼和总结蕴含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应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能变成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并不发展意义,重复并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

3、重视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加强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意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探究发现能力,数学语言能力、数学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反思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运算能力的培养,既要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思考与训练,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理等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4、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二)一、试卷分析

1.今年的数学试卷在平稳过渡的同时,凸显“新”和“变”,“稳”主要表现在试卷的题型结构、赋分比例、难度要求以及试题难易梯度等方面,均严格遵照《考试说明》的相关规定。“新”与“变”主要表现在规避命题的“模式化”以及试题设计上。如理9以四个数关于乘法运算构成的循环群为背景,以复数、集合、方程为载体,考查学生学习潜能;文20(Ⅱ)、理18(Ⅱ)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几何概型;理20以三次函数为背景考查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2.试卷注重数学的学科本质,关注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既考查了数学知识在学科内的应用,如文

10、文

12、文20、文

22、理

8、理

9、理

18、理20等题都突出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的考查,又考查了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文

9、文

21、理

13、理19等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实际,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3.试卷重点考查了支撑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它们在文、理科卷中的占分比例分别为87.3%和79.3%。试卷将检测考生是否具备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进行熟练的转化和思考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查目标。如理

19、文21取材于考生熟悉的背景,要求考生能够将“相遇”、“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等自然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语言,进而抽象出体现“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方程语言,奠定解决问题的基础。

此外,试题合理依托知识的交汇,在基本保证考试内容抽样的合理性和典型性的同时,检测了考生是否具备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

4.试卷中设计了适量的创新性问题,考查考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文12以集合、不等式为载体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理

10、理15,考生需要经历对所给概念或关系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抓住问题本质后方可利用函数图像与性质等知识经历推理论证等探究过程;文16,考生要在观察所提供的三角函数式系数关系的基础上,经历尝试、归纳、猜想与推证的过程。这些创新性问题的设计都源于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新”而不怪、“新”而不难。试卷以探究性问题为载体,强调高考对考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潜能的关注,力图使得试卷的选拔功能得以全面体现。如文

12、文

16、理9以及理15关注了推理与证明;文15给出了“凸集”的概念、理10给出了“分渐近线”的概念,通过学习和理解概念,进而解决相关问题;文19(Ⅱ)、文21(Ⅲ)、文22(Ⅱ)(ⅱ)、理17(Ⅱ)、理19(Ⅱ)都设置了探究性问题;理20由特殊到一般地解决了三次函数的有关问题,展示了数学发现的一般过程。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基础题部分学生做的比较好,得分率较高,而对于试卷中的创新题还是有些不适应,对题目的意思不能完全领会,而导致分数不高。

三、今后教学建议

1、高度重视课本,切实夯实基础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定理﹑性质以及它们的限制条件等等要仔细地推敲,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在每一模块﹑每一章节的内容结束时,要将各个知识点,根据其发生的过程和内在联系,通过对知识的分类﹑整合,使之系统化,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此外对于教材中一些典型的例题﹑习题要注意把它们梳理出来,并将这些例题﹑习题进一步提炼,从而延伸出“二手结论”,让学生熟悉这些结论,这对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是大有好处的。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不盲目拓展教学内容,对要求降低了的内容绝不人为地拔高,对一些在新体系下并不重要的方法要大胆舍去。

3.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的教育潜质,把数学中的函数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猜想﹑类比﹑特殊与一般等思想和方法由渗透层面提升到应用的层面,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此外,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答题规范性,让学生做到“懂要会,会要对,对要全”。

4.把成功带给学生

数学课堂的教学起点要放低,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正确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制定好辅优补差的计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多给学生正向意见,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让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三)按照区小教学教研室的安排,我校于2014年6月25日举行了期末考试。本人所教学科为二年级数学。现将这次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生知识能力现状:

这次我们班30名同学参加考试,总分为xx,平均分为xx,及格率为xx%,优秀率为xx%。本次考试试卷,注重基础,题型多样,涵盖面广,全面考察了“四基四能”。从卷面来看,学生的字迹比较工整,书写非常认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二、问题成因的分析:

一、“我会填”,出现错误集中在第5题“买一盒彩笔需花6元,23元最多能买()盒。除法算式是()”。学生没有把余数写上而导致丢分。第12题“9005的近似数是(),7908的近似数是()”丢分也比较严重,客观上试题没有明确说明近似数是到“十位级、百位级、千位级”,主观上阅卷时老师给出的答案也只给了保留千位级的“9000”,而没有给出另一个答案“9010”,导致部分学生丢分。

二、“我会辨”,出现了部分学生在审题方面不认真而导致丢分的现象。如用第2题“棉花比石头轻”许多学生光凭已有的经验,而不加思考的想当然作答导致丢分。这是平时的拓展训练较少所致。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认真审题的训练,争取在不该丢分的地方一分不丢。

三、“我会选”,在第1题,“计算77-26+24时,先算()”,学生没有掌握好混合运算的顺序,加上没有认真审题,丢了不应该丢的分。但从整体上看此题学生答题比较理想,学生掌握得较好,教师平时应多做,多练。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丢分较多的是第1小题中的“22÷7”,学生只写了商,而没有写余数。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认为横式只写商,不用写余,加之平时训练偏少所致。

五、“我能解决问题”。考察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错误是最后一题“根据右图提出乘法问题,再解答”,学生在看图方面没有问题,关键是没有很好地理解“解答”的含义:既要列式子,又要答!很多学生只答了,而把式子留在了草稿纸上而导致失分。

三、今后的改进设想: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多采取一些游戏式、故事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加强对看题、审题的训练,对于易混、易错的题,让学生先看,再说,然后再做,反复加强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做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给学生创造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更好的发挥合作的潜能,使得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他们。

(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这次考试我有1名学生有及格,及格率上次是100%,现在又倒退到了96.7%,这在提醒我,在学困生的辅导问题上一分钟也不能放松。所以,上课应该多提问,对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总是让他们先回答,下课多辅导,多表扬,少批评,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阅,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对比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多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读题,审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要及时取得联系,知道学生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必要时还可以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8)加强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实践中,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对命题的建议

这次试卷主要针对二年级孩子的特点,注重基础,全面系统的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又突出能力,强调学生审题能力的考察,以后这方面的题应该占的比例大些为好,还要多联系生活。

第2篇: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3年长安区第二次中考模拟数学试卷在立足教材,依据>的前提下,既注重初中数学的基础作用,又重视从知识考查到能力立意的转变;既注重试题情境的公平设置,又力求呈现方式的丰富多彩;既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注重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既坚持面对全体学生,又体现出合理的区分度,充分发挥了试卷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评价与导向作用。

一、试题简析

本次数学试题保留了传统的命题结构,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部分组成。从试题难易程度看,所有试题无繁、难、偏的现象,以基础、常规题为主。能力要求有所增强。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注重考查双基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双基,才有探索和创新的基础。试卷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结合了实际背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意识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核心内容知识点的同时,保持了适度的覆盖面。

2.突出数学的应用

关注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教材与大纲的要求,也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试卷突出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加大了考查力度,注意从学生熟知的生产、生活与学习中寻找鲜活的实际素材,然后提炼加工,使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浑然一体。

3、关注学生发展

4、强化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阶段是伴随着平时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深入而出现的。

二.试卷成绩与结果的分析

试卷题目起点低,入口宽,层层递进,绝大多数学生可做、能做、会做,但要获得满分却不那么轻松。针对试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班 均分70.74 优秀率4.13 及格率83.19 过差率 0 二班 均分68.91 优秀率4.17 及格率8o.oo 过差率4.35 三班 均分73.95 优秀率2.35 及格率87.39 过差率2.17 四班 均分77.17 优秀率4.52 及格率82.17 过差率6.87 五班 均分71.53 优秀率5.00 及格率88.33 过差率2.08 六班 均分78.76 优秀率6.13 及格率94.68 过差率4.26

三、答卷情况分析.学生答卷的主要特点

(1)从抽查的试卷和卷面分析反馈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书写认真、干净整齐,而且计算题有步骤,分析题有充分的理由。

(2)大多数学生答卷的心态良好,目的明确,能够正确对待考试,极大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把失分率降到最低限度。

(3)大部分学生的运算能力过关,训练到位,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并能合理安排解题步骤。

(4)探索结果明确,推理过程较严密。.学生答卷的突出问题

(1)少数学生由于基础差,不会做题,试卷空白多,整洁性差,准确性不高,得分率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答题格式混乱,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充分说明学生对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本次考试最高分111,最低分19分。

(2)少数学生缺乏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能力,对知识理解不到位,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计算能力较差,造成失分较多。

(3)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答的不理想,缺乏探究意识,不能大胆猜测,并进行深入探究。

四、对教与学的建议

1.注重实际,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优化教法 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3.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鼓励探索创新,培养学生能力;

5.张扬个性培养学生

马王街办初级中学 2013-5-14

2013年长安区第二次中考模拟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马王街办初级中学

2013-5-14

第3篇:八年级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黔西县第七学区2017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铁石中学八年级 数学学科

质 量 分 析 报 告

2018年1月15日

时间:

黔西县第七学区2017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铁石中学八年级数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引言

2017年秋季学期于2018年1月8日至10日全县统考,1月14日教育局发布成绩。针对我校学生成绩信息,作如下分析。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本学期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共有七章内容。《勾股定理》《实数》《位置与坐标》《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数据分析》《平行线的证明》。学生有了七年级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内容有了信心。但有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办法把这些知识学好。

二、试题分析

本次全县统考试题由教育局提供,八年级数学试题结构:选择题15小题,共45分;填空题共5小题,共25分;解答题共7小题,共80分。试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5篇)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5篇)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质量分析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

一、内容分析

本次测试为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一至五单元内容,本试卷的测试点覆盖面广,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概括了第一至五单元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有数据数据与整理、除法、认识图形、解决问题等,难易分配恰当,重点检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共分七大题: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我班有49人参加考试,90分以上22人,80—90分有13人,优分率71。4%;及格46人,及格率93。8%,不及格3人。总体情况良好。

1、基础知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数学质量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质量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