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归零心态的故事
归零心态的故事
归零有彻底、也有相对的。绝对的归零是如禅者打破无始无明、俱生我执,得到彻底透脱的归零,对一般人当然有它的困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归零心态的故事一
老子说过:“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他的意思是说,我们之所以会有忧患,是因为我们有自我的存在。如果我们忘掉自我,我们还有什么忧患的呢?
不要沉溺于过去,要从当下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当“归零”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延续,一种时刻不断要做的事情时,也就完成了心灵的全面超越。
2009年,我在北大见过一个禅者,他是台湾新竹人林谷芳,1950年生。从1988年开始,林先生到过大陆200多次。那一次顺眼看去,一位老者,满头银发,布履白衣,清癯如鹤,淡淡笑容,儒雅睿智。人如其言,清澈淡定,一席话下来,听者心静清凉。
无论冬夏,林先生时常往返两岸,修禅、讲禅、游历、著述,他执着于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当代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智慧。他有着雅静与沉淀,静气凝神地说:“无论冬夏都穿单衣,是我这些年习禅的结果。平常人的身大于心,而修行人的心大于身。习禅,让我的心影响到身。”
我阅读了林先生的几部书,然而最为钦佩他的智慧。作为一位禅者,林谷芳的睿智还表现在观察问题的方式以及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上。有时讲座上,他会带着“问题意识”,谈论一些公共话题。譬如对于“公共知识分子”的反思,特别值得深思。
他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殊胜的道德固可以理教杀人,傲人的学问更常让知识分子自设牢笼,也因此谈生命的安顿,知识分子还常不及黎民,不能自我安顿的生命却夸夸其言于天下大事,虽说言不必因人而废,但其间的吊诡、异化,的确值得我们反思。
这段话是针对什么而说的?其实,只要联系一下知识分子的传统,不难理解。知识分子对外部世界有很大的关怀,好像我们要负担起天下大事,为了这个崇高的目的,话语往往跨越一个界限。
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吗?一片骂声。“知识分子”个个激烈,以启蒙者自居,高高在上指导、规训众生,谩骂祖宗,批判传统文化。如今呢,他们中的一些人忙着变卖祖宗遗产,个个油光满面,充斥在荧屏上,开口“国学”,闭口“文化”。
其实,在我看来,“知识分子”有太多的烦恼、无明和妄想,有太多的贪、嗔、痴、慢、疑等习气,有太多我见我执,有太多的所知障。
在一个剧变的时代,如何安顿自己的生命,也是林谷芳思考的问题。
在如此急遽的变动中,人如何安顿自己。这是一道生命根底的大公案。林先生常常跟大陆的朋友坦言道:放在你们的环境,我不见得表现得比你们好。他表示,修行的人,最该懂得设身处地,这是我很真诚的一句话。但尽管如此,正所谓“魔焰炽盛,亦可全真”,我们还是可以透过观照,让自己活得更纯粹一些。
2007年以后,为了心灵困境的安顿,我曾苦苦寻求。邂逅林谷芳,是在2010年5月16日晚上9点,地点在北大二教309。
这次,林谷芳演讲的内容与我所探求的'问题有关。在他看来,我们不停地给人生做加法,才造成了生命不可负荷之重。当追逐成为一种习惯,生命需要停歇。做减法,就是在修禅。他有时候把禅定义为生命的减法。减法就是有一个归零,看自己要的是什么?看自己的生命状态、自己的身心状态是什么?林谷芳先生提出四种归零:
阶段性归零
我们做一件事情,努力一个阶段,要忘记它。心理学上所谓的高原期,就是有一个阶段你怎么学都不会有增长。例如,曾经有一个画家怎么画都无法突破,于是扔掉画笔出去游历,二三年之后,一挥笔就上了一个层次。这个方法对生命的学习非常重要。
人生的归零
生命是一个类似抛物线的曲线,有人可能30岁之前是学习过程,三四十岁到50岁左右可能在创业,50岁后就要变成减法。你的曲线要往下,所以你如果继续负担那些东西就会造成你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所以孔子才会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当下的归零(随时可以归零)
前念已去,后念未来之际的当下,你是自由的。禅眼观物,从容淡定。禅者不假外求,当下安然。人的有限,正因生命缠绕太多的葛藤,禅的归零,却让生活充满无限的可能。禅不在远,就在当下。
归零心态的故事二
贞观二十三年,病重的唐太宗突然下了一道圣旨:贬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勣为叠州都督,即刻上任。消息传来,中书省的官员都蒙了,因为就在此前的一次宴会上,太宗还信誓旦旦地对李勣说:“我在群臣中寻找可以托孤的人,发现没有人比你更出色。你从前对得起李密,以后也不会对不住我的。”怎么话犹在耳,却突然把一个功臣从宰相贬为都督了呢?
面对这意外的变故,李勣十分淡然,非常平静地接受了诏书。手下人为他鸣不平,劝他面见皇上,辩解一番。李勣摆摆手说:“圣上的旨意,岂能讨价还价?”说完,骑上马就上路了,甚至连家里人都没告诉一声。
不久,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继位,李勣突然被贬的迷底才揭开了。原来太宗临终前一直在考虑托孤人选,李勣是自己打江山所依靠的重臣,但他却担心太子李治驾驭不了。有一天,他对太子说:“李世绩才智有余,但你对他没有什么恩情,恐怕不能让他怀服。我现在把他贬官外放,如果他立刻上路,等我死后,你可以让他当仆射,亲自任命他。这样你对他就有恩德了。如果他徘徊不走,应该杀了他。”
这是一个有意的测试,但却以生死为赌注,李勣幸运地通过考试,被李治召回担任了宰相。
有人将李勣的幸运归结于过人的聪明,其实莫如说他的心态好。当初李勣曾是李密的部下,李密投降唐朝时,他原来所占据的大片地盘实际都在李勣的实际管辖下,但李勣没有就此邀功,而是把所有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都登记好,然后交给了李密,由他献给了朝廷。李勣就是这样,一生立下了许多功劳,但他从来把这些放在心上。
曾国藩说:“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归零心态。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建立功业易,放弃功名难,李勣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他的冲锋陷阵的勇猛无敌,而在于得失自然的良好心态。
第2篇:归零心态
保持归零心态,寻觅更高山峰
前言
为了业务发展的需要,公司即将在6月底搬迁至新址办公。公司在此次搬迁中不仅对办公环境、硬件设施等进行更新升级,同时还将借此次搬迁为契机,逐步对公司的产品及服务进行升级和改善。这也要求我们每一位员工应当树立新的起点,保持归零的心态,抛弃以往成功与挫折的包袱,不被过去的成绩冲昏头脑,不因过去的失败迷失方向,在新的环境中树立新的目标,争取更大的突破与成功。
一、何谓归零的心态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后来老禅师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访客恍然大悟。这就是“归零心态”的起源,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必须定期给自己的内心清零。
归零的心态就是空杯、谦虚的心态,就是重新开始。归零心态要求我们不能沉迷过去的业绩,要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变化,在工作或生活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喜悦还是痛苦,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从“0”开始。归零心态的本质就是挑战自我,永不满足。 归零心态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永不满足
归零心态就是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整,清空过时的,为新知识、新能力的进入留出空间,保证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总是最新的。只有永不自满,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才能永褒身心的活力。
“山高人为峰”。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过程,最让人沉醉,因为这个过程,充满了新奇和挑战,归零心态可以使我们的人生不断渐入佳境。 归零心态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
事物的发展是经过否定实现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外在否定”和“内在否定”协同促成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动过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实践只能是接近真理的过程。昨天正确的东西,今天不见得正确;上一次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可能会成为这一次失败的原因。
人类认识自己就已经很困难,而不断地否定自己则难上加难。否定自我需要胸襟、需要坦诚、需要胆魄,需要真正的归零心态。
归零心态就是忘却成功,学习变化
受到批评要警惕、警醒,得到赞扬更要警惕、警醒。在鲜花和掌声面前,看到差距;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失信心。这便是成熟和进步,这便是归零心态。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也许你在某个行业已经满腹经纶并十分成功,也许你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技能,但是对于新的环境,新的政策,新的对手,你仍然没有任何特别。你需要用归零的心态去重新整理自己的智慧,去吸收现在的、别人的、正确的、优秀的东西。如果你不去领悟,不去感受,不去学习,仍然高枕无忧地躺在过去成功的经验之上,那将是很可怕的结局。
归零心态就是不断清洗自己的大脑和心灵
归零就是经常给自己的心智洗澡。文韬武略的商汤王在他的洗澡盆上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后“身
心舒畅”。我们现在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真正的洗澡,应该是外洗身,内洗心,把外在和内在的过时的东西、心灵的杂草、大脑的垃圾等等,通通一洗了之,把身心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归零心态就是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企业花钱培训员工,有的员工学到了东西,而有的员工则抱怨没的学。其实,关键在于自己想不想学,是否有“空杯心态”。还有的人,对学习怀有很重的功利目的,学习是为了混文凭;混上了文凭,评职称;评上了职称,往上爬。学习,成了工具和手段,别说“空杯心态”,连起码的学习心态都没有,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吗?
其实,在职场上真正经得起风雨的人,是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有空杯、归零心态的人。我们有的时候认为自己在某个行业里做了很多年,就认为是这个行业里的行家里手,没有我不懂的东西。于是别人在自己眼里都是外行,别人讲的东西都听不进去,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如果不虚心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即使你原来的专业知识很扎实,也一样会被社会的进步潮流所淘汰,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
二、保持归零心态的必要性
取得成功时要有归零心态
成功对任何人都是值得高兴和庆幸的,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一味沉浸在喜悦里,就会被胜利冲昏头脑而不能自拔,故步自封,从而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
归零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找准人生的坐标。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可是仔细分析,其中也有心态问题。有些大学生自恃本领大,“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以为学了一些知识就能很好适应实际工作了,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归零心态能够帮助我们工作取得更大成就。当工作取得成绩时,绝不能沾沾自喜居功自傲,要充分认识到你还是你,今后还得踏踏实实地干好一切,学会抛却经验,立足于本职工作,在更高的起点上,做一名优秀员工。
归零心态能够促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技术创新时,归零的心态就是空杯,谦虚的心态就是重新开始,在更高的起点上,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具体环节的细致工作。因为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第二次却不容易了,原因是不能归零。将过去归零可以不受固有的环境影响和思维的束缚,工作起来可以更大胆、更放手、更容易创新。
遭受挫折时归零心态更为必要
心态的归零,可以让一件曾经因为心态失衡导致失败的事情重新、从头再来,不抛弃不放弃,为今后避免失败铺平道路。
遭受挫折后,归零心态要求我们将自己心中那杯已长满青苔的死水倒掉,来承接人生过程中新注入的清泉。要认识到只有归零地去对整个状况做通盘了解,才能避免挫折。
当心态归零之后,不再和自己较真了,不再和别人计较了,或许会被认为“中庸”,但其实这才是“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时刻让自己的心态归零,就可以看到另一番景象,就不会被过去的成绩冲昏头脑,也不会被过去的失败迷失方向。丢掉一切烦恼,心情自然就会舒畅。把心态归零就有知足感,就能领略到长乐的真谛。过于看中自己的过去,过去就可能成为包袱,一旦包袱在身,就会增添不必要的负担。
生活就是不断的重新再来。不归零,就不能进入新的生活;不归零,就不会持续性进步。
三、如何以归零心态去不断提升自我 以己为镜,不断超越
《向解放军学习》的书中提到以“归零心态”创业。解放军内部,“我是一个兵”,不仅适于士兵,而且适于所有人。下级在上级面前,我是一个兵;军人在政府面前,我是一个兵;将军在党的领导面前,我是一个兵。这就是一种“归零心态”。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他人为镜,从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进步的空间,但如果身边很多都是新同事,而你身为导师,是辅导和帮助的角色,以他人为镜的谦虚心态往往就抛之脑后,一点点自满、骄傲或许就会小小的占据高地,归零心态就无从谈起。这个时候,不妨以己为镜,正视自我。自己给自己定下目标,不需要很遥远,不需要很渺茫,为自己小小的目标而奋起挑战。每个季度会有个人的KPI,每个月份也会有制定详细而完整的月度计划,但或许能真正激励自己的是眼前工作的目标,例如今天定下2件工作任务的目标,明天定下拜访5家客户的目标。目标达成,收获的不仅是一份工作产出的喜悦,更是一份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以己为镜,让自己不断前进,就是一种归零心态的体现;让昨天的我成为过去,让明天的我成为目标,而让今天的我张开翅膀,为明天的目标而奋起拼搏。
正视成绩和挫折
很多人总是抱怨世界太小,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其实并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们将自己看得太大。当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很小。太过于沉浸以往的成功、荣誉、辉煌、掌声或成绩时,必定会使人迷失自我。反之,太过于计较昔日的失败、平庸或污点的话,也会至人于裹步不前。工作中,对于绩效产出的肯定有很多,执行的产出、设计的产出等等,很多同事都会得到阶段性的鼓舞和肯定,对于这些成绩,值得高兴,但沉溺在其中,眼前满是过去的成绩和荣誉,就遮盖了继续前进的路标。对于挫折,遭遇一次,相信大家不少都会坚强的站起,但这样的挫折工作中遇到了多次,退缩的人相信也不会少。这个时候不妨以归零心态应对,视困难为第一次所遇,冷静分析、积极寻求帮助,即使困难暂时无法解决,也要有所总结,并正视挫折,不能让阻路的石头在前进的道路上越积越多。昨日的成就,不代表明日的辉煌;过去的失败,也不代表将来不能成功,这就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归零心态。
学无止境
不论在生活、学业、事业任何方面,谁都有权利拒绝学习与进步,但是我们的对手绝对不会。所以,学无止境,也是一种归零心态,特别是工作中,这样的心态最不可或缺。人才领域博大精深,且服务方式层面的东西日新月异,别人在奋起疾步,自己却在原地踏步,这是安于现状的最大不幸,也是不进则退的浅显道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明白、都理解,但却有很少的人能真正看到前面浩瀚如海的知识在招手,看到旁边一刻不停的对手在奔跑。于是乎,散步者有之、绕圈者有之、倒退者有之,长此以往最终落伍。让自己看到广袤无边的知识海洋,让自己看到身边同事的努力,给自己一点压力,给自己一点动力,不断学习知识、深化技能,也是简单而朴实的归零心态。工作中时刻保持学无止境的归零心态,充实的是自己,提升的也是自己,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第3篇:读《归零心态》有感
读《归零心态》有感
贾宏雁
前段时间,一个自己倾注了很多心血,工作了近30多年的岗位因工作关系调整换岗,面对自己熟悉的环境,特别是面对自己热爱并倾注了30多年热情的工作,30多年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都成为了过去。调整岗位并不是自已的选择和决定,虽然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安慰无时不在,但依然难控内心的纠结与挣扎,些许的失落与难过还是满满在胸。
记得曾有人说过:千年的习惯可怕的势力。是的,你已习惯了一份工作,久之就变成了一份依赖,你已习惯了一种情感,久之也变成了一种寄托。人之常情吧,人是情感动物,我也不是圣人。人们常说:经历过的就是财富,体验过的就是幸福。可当过去的经历,曾经的事业,装满了你的心胸时,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释怀的,忘却过去的自己,摆脱以往的惯性,放下心中应该放下的事情,让心归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