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考材料作文怎样才能不偏题
高考材料作文怎样才能不偏题
当下,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之风正盛。据统计,在2011年-2015五年间的全国和各省市85次作文命题中,材料作文就占74次,话题作文4次,命题半命题作文7次。尤其是近两年的全国和各省市作文命题中,除了仅有的一次命题作文外,材料作文已是一统天下。这五年间的全国I卷II卷的作文命题,更无一例外地全是材料作文。
1.只有一句议论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穆罕默德有句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穆罕默德的原话是:“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这是一个比喻。“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水仙花”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
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在拥有两块面包的前提下,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有两层意思:1.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用一块去换而不是用两块去换,就是说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2.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就是说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2.有多句议论材料,观点相同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③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这三条材料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读书的好处和重要意义,勉励人们多读书。你奔着这个目标去写绝对不跑题。你从三句话中任意抽取一句话当作你文章的题目或者中心来写,也绝对不会跑题。应该说这种观点一致的材料作文的审题是最容易的。
3.有多句议论,观点又不同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
广西桂北一所中学为了激励学生高考,教室里挂出了霸气的标语: ①“宁吃百日苦,不留终生憾”②“提高一分,干掉千人”③“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④“脚踏实地,戒骄戒躁”。看到这些标语之后,你有何感受?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在这四条标语中,①③④积极健康,昂扬向上,应该肯定的;第②条,“干掉千人”,却是狭隘不健康的,理应否定。所以,审题时要从全局出发,有肯定,也要有否定。只是肯定,或是否定,都是片面的,都不是最佳的写作角度。如果不认真分析材料,不从全局出发,只是从材料当中任意抽取一句话做观点来作文,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很可能作文会跑题。
4.有叙述有议论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本则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鱼以思想和情感,让鱼人格化,需要在把握寓言寓意的基础上立意。
首先,要弄清童话形象所对应的人类形象。
老鱼——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智慧长者;(两条)小鱼——缺乏认知能力(活跃在水中,却不知水是何东西,更不要说与水有关的其他内容)的年轻人
其次,需要弄清童话的象征意蕴。
我们可以看见老鱼问得看似寻常却饱含关切之情,小鱼却茫然不知,懵懂而稚拙。材料中的提示语提示我们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提示语与童话的相关点上:“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对应的是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对应的是鱼见水识水的事。
寓言是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还需要回到生活、回到心灵的层面去思考立意。
简而言之,叙述之后的议论文字,概括了叙事中蕴含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从材料中提取的观点。审题时抓住这个观点写文章就不会跑题了。
5.单一叙述性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
“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老鹰到达塔顶毫无悬念,而蜗牛到达塔顶才令人感叹!所以立意的亮点也就在这里。我们提倡从蜗牛的角度作文。
1、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参考标题:
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6.复杂的叙事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夫有一片菜园,长势煞是喜人,但每到夏天,经常有麻雀乌鸦等一些害鸟前来偷吃,导致产量大减。农夫忙于其他生计又无暇顾及,因此他常常为此发愁。农夫有一头踏实能干的驴子,它自告奋勇愿意前去看管菜园。
于是,农夫打算让驴子看守菜园,驱赶害鸟。他的妻子却不赞同,但农夫没有理会,仍然决定让驴子看管菜园。
驴子来到菜园后忠于职守,既不偷吃,又不偷懒。只要有鸟飞过来吃菜,它就奔过去把鸟赶跑。秋天到了,农夫的菜园收获却很少。原来,驴子在赶鸟的时候,横冲直撞,把菜都践踏死了。农夫很生气,对驴子又骂又打。农夫的妻子说:“驴子虽然有过失,然而你为什么要叫它来看守菜园呢?要知道它本来就不胜任这项工作啊!”
审题: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教师在学生动笔作文前进行写作指导,对作文审题进行了如下的点拨:
1、这是一则寓言型新材料作文,这类作文审题重在对寓言寓意的准确把握。
2、这道试题提供了一则“驴子看菜园”的故事,要求考生必须“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整合含意,但允许考生“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并可“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那么,这个故事包括那些侧面(或者说那些角度)呢?一般来说,寓言中有几个角色,就有几个侧面。农夫显然是主要角色,他的妻子也贯穿情节的始终,而闯祸的驴子,也要负上几份责任。所以可以选择这三个角色中的任何一个,然后采取以果溯因法,提炼出作文要表达的观点。
首先来看农夫
农夫在驴子的主动要求下,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和研究,贸然决定要驴子看管菜园,他全然不去考虑驴子的体大身重,在种满娇嫩菜苗的地里,怎样腾挪辗转,以至酿成严重后果,这是何等的鲁莽武断和用人不当。
确实,驴子有勤劳踏实的优点,但却不适合看菜园的岗位,农夫仅凭对方的一腔热情和平时的良好印象就拍脑袋决定,这和诸葛亮安排马谡守街亭的历史教训何其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提炼出:
立意一:领导要知人善任,对人才应该合理使用,只有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人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为一家之主,农夫在家庭中的地位自然是位高权重,这就好比单位领导,有关单位的重大事宜当然要他们主动决定,但既然牵扯到单位发展的重大利益,是否也应该虚心听取一下成员们的意见?独裁必然导致腐败,专制也必然导致重大失误,民主决策的最大好处也就在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过错。但农妇对妻子的正确意见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从而酿成后果。由此,我们又可提炼出:
立意二:在做决定时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部门领导更应该加强民主管理,避免刚愎自用,才能使组织正常健康的发展。
农夫任用驴子本来就有争议,结果任用期间,整个夏天都过去了,他对驴子的工作情况竟然没有进行任何考察,使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最终还是发生了,联系到最近发生的矿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深圳歌舞厅火灾事件等等,显然,“农夫们”的不作为,官僚主义,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立意三:作为领导干部,应该负起领导责任,勤于政事,严格管理,加强监督,防微杜渐。
其次,再看农夫的妻子
农夫的妻子在整个事件中有两次表现,一次是事前曾对丈夫的决定表示反对,一次是在事后对丈夫的批评。应该说这两次他的看法都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可以正面得出:
立意四: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发出自己的声音。
立意五:应勇于和不合理现象做斗争。
农夫的妻子虽能于事前提出合理意见,但不能坚持说服丈夫,且事中没采取任何主动措施及时纠正丈夫的错误做法,在明知驴子不能胜任的情况下,在长达一个夏天的时间,任由事态发展,直到严重后果出现,才用一切皆在意料之中的智者口吻对丈夫提出批评意见,难道她非等到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时,才能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吗?所以,我们又可以反面得出:
立意六:要有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的精神。
立意七:看法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最后,来看看驴子
驴子在主人碰到难题时,能主动分忧,勇挑重担,还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这种态度还是要加以肯定。所以可以从正面得出:
立意八:要有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精神。
但常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驴子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它虽然有勤劳踏实,忠于职守的优点,但并不是适合任何岗位,而驴子却自我膨胀,最终所用非所长,好心办了坏事。由此,我们可以反面得出:
立意九:人贵有自知之明。
立意十: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经过审题指导,学生明确了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要诀,就是“有几个陈述对象(或人物)就有几个立意的角度”。从众多的立意角度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观点作“命题”或者“话题”,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去写作就可以了。
第2篇:高考材料作文怎样才能不偏题
当下,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之风正盛。据统计,在2011年-2015五年间的全国和各省市85次作文命题中,材料作文就占74次,话题作文4次,命题半命题作文7次。尤其是近两年的全国和各省市作文命题中,除了仅有的一次命题作文外,材料作文已是一统天下。这五年间的全国I卷II卷的作文命题,更无一例外地全是材料作文。
一、只有一句议论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穆罕默德有句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穆罕默德的原话是:“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这是一个比喻。“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水仙花”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
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在拥有两块面包的前提下,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有两层意思:1.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用一块去换而不是用两块去换,就是说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2.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就是说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二、有多句议论材料,观点相同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③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这三条材料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读书的好处和重要意义,勉励人们多读书。你奔着这个目标去写绝对不跑题。你从三句话中任意抽取一句话当作你文章的题目或者中心来写,也绝对不会跑题。应该说这种观点一致的材料作文的审题是最容易的。
三、有多句议论,观点又不同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
广西桂北一所中学为了激励学生高考,教室里挂出了霸气的标语:①“宁吃百日苦,不留终生憾”②“提高一分,干掉千人”③“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④“脚踏实地,戒骄戒躁”。看到这些标语之后,你有何感受?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在这四条标语中,①③④积极健康,昂扬向上,应该肯定的;第②条,“干掉千人”,却是狭隘不健康的,理应否定。所以,审题时要从全局出发,有肯定,也要有否定。只是肯定,或是否定,都是片面的,都不是最佳的写作角度。如果不认真分析材料,不从全局出发,只是从材料当中任意抽取一句话做观点来作文,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很可能作文会跑题。
四、有叙述有议论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本则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鱼以思想和情感,让鱼人格化,需要在把握寓言寓意的基础上立意。
首先,要弄清童话形象所对应的人类形象。
老鱼--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智慧长者;(两条)小鱼--缺乏认知能力(活跃在水中,却不知水是何东西,更不要说与水有关的其他内容)的年轻人
其次,需要弄清童话的象征意蕴。
我们可以看见老鱼问得看似寻常却饱含关切之情,小鱼却茫然不知,懵懂而稚拙。材料中的提示语提示我们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提示语与童话的相关点上:“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对应的是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对应的是鱼见水识水的事。
寓言是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还需要回到生活、回到心灵的层面去思考立意。
简而言之,叙述之后的议论文字,概括了叙事中蕴含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从材料中提取的观点。审题时抓住这个观点写文章就不会跑题了。
五、单一叙述性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
“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老鹰到达塔顶毫无悬念,而蜗牛到达塔顶才令人感叹!所以立意的亮点也就在这里。我们提倡从蜗牛的角度作文。
1.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参考标题:
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六、复杂的叙事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夫有一片菜园,长势煞是喜人,但每到夏天,经常有麻雀乌鸦等一些害鸟前来偷吃,导致产量大减。农夫忙于其他生计又无暇顾及,因此他常常为此发愁。农夫有一头踏实能干的驴子,它自告奋勇愿意前去看管菜园。
于是,农夫打算让驴子看守菜园,驱赶害鸟。他的妻子却不赞同,但农夫没有理会,仍然决定让驴子看管菜园。
驴子来到菜园后忠于职守,既不偷吃,又不偷懒。只要有鸟飞过来吃菜,它就奔过去把鸟赶跑。秋天到了,农夫的菜园收获却很少。原来,驴子在赶鸟的时候,横冲直撞,把菜都践踏死了。农夫很生气,对驴子又骂又打。农夫的妻子说:“驴子虽然有过失,然而你为什么要叫它来看守菜园呢?要知道它本来就不胜任这项工作啊!”
审题: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教师在学生动笔作文前进行写作指导,对作文审题进行了如下的点拨:
1.这是一则寓言型新材料作文,这类作文审题重在对寓言寓意的准确把握。
2.这道试题提供了一则“驴子看菜园”的故事,要求考生必须“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整合含意,但允许考生“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并可“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那么,这个故事包括那些侧面(或者说那些角度)呢?一般来说,寓言中有几个角色,就有几个侧面。农夫显然是主要角色,他的妻子也贯穿情节的始终,而闯祸的驴子,也要负上几份责任。所以可以选择这三个角色中的任何一个,然后采取以果溯因法,提炼出作文要表达的观点。
首先来看农夫
农夫在驴子的主动要求下,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和研究,贸然决定要驴子看管菜园,他全然不去考虑驴子的体大身重,在种满娇嫩菜苗的地里,怎样腾挪辗转,以至酿成严重后果,这是何等的鲁莽武断和用人不当。
确实,驴子有勤劳踏实的优点,但却不适合看菜园的岗位,农夫仅凭对方的一腔热情和平时的良好印象就拍脑袋决定,这和诸葛亮安排马谡守街亭的历史教训何其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提炼出:
立意一:领导要知人善任,对人才应该合理使用,只有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人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为一家之主,农夫在家庭中的地位自然是位高权重,这就好比单位领导,有关单位的重大事宜当然要他们主动决定,但既然牵扯到单位发展的重大利益,是否也应该虚心听取一下成员们的意见?独裁必然导致腐败,专制也必然导致重大失误,民主决策的最大好处也就在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过错。但农妇对妻子的正确意见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从而酿成后果。由此,我们又可提炼出:
立意二:在做决定时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部门领导更应该加强民主管理,避免刚愎自用,才能使组织正常健康的发展。
农夫任用驴子本来就有争议,结果任用期间,整个夏天都过去了,他对驴子的工作情况竟然没有进行任何考察,使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最终还是发生了,联系到最近发生的矿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深圳歌舞厅火灾事件等等,显然,“农夫们”的不作为,官僚主义,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立意三:作为领导干部,应该负起领导责任,勤于政事,严格管理,加强监督,防微杜渐。
其次,再看农夫的妻子
农夫的妻子在整个事件中有两次表现,一次是事前曾对丈夫的决定表示反对,一次是在事后对丈夫的批评。应该说这两次他的看法都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可以正面得出:
立意四: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发出自己的声音。
立意五:应勇于和不合理现象做斗争。
农夫的妻子虽能于事前提出合理意见,但不能坚持说服丈夫,且事中没采取任何主动措施及时纠正丈夫的错误做法,在明知驴子不能胜任的情况下,在长达一个夏天的时间,任由事态发展,直到严重后果出现,才用一切皆在意料之中的智者口吻对丈夫提出批评意见,难道她非等到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时,才能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吗?所以,我们又可以反面得出:
立意六:要有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的精神。
立意七:看法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最后,来看看驴子
驴子在主人碰到难题时,能主动分忧,勇挑重担,还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这种态度还是要加以肯定。所以可以从正面得出:
立意八:要有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精神。
但常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驴子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它虽然有勤劳踏实,忠于职守的优点,但并不是适合任何岗位,而驴子却自我膨胀,最终所用非所长,好心办了坏事。由此,我们可以反面得出:
立意九:人贵有自知之明。
立意十: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经过审题指导,学生明确了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要诀,就是“有几个陈述对象(或人物)就有几个立意的角度”。从众多的立意角度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观点作“命题”或者“话题”,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去写作就可以了。
晶
第3篇:2017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做到不偏题
2017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做到不偏题
写作文偏题是经常有的事,那如何做到不偏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做到不偏题,欢迎阅读。
关注一个细而不微的变化
2011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要求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告诉我们,如果仅仅根据材料所提炼的观点作文,即使文章的立意与作文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做到“意合”,而不提及或适当引用题目所供材料,那么这样的文章也有偏题之嫌。比较稳妥的做法是:既根据材料蕴含的观点作文,做到“意合”,又在行文中根据文章的立意恰当地转述材料,做到“明合”。如果“暗合”与“明合”两兼顾,那就无偏题、套题之忧了。
这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方式大体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三种题型。话题作文开放程度高。材料作文往往只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立意,至于在考试
第4篇:怎样才能写好高考作文
怎样才能写好高考作文
语文水平是一个人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分值一直占很大比例,因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在作文上下一番功夫。然而,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却一直是个令许多学生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水平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即可成功,而重在日积月累地不断锤炼。那种不重视平时练笔,临考前胡乱背几篇范文以应付考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做到“四多”,即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坚持作文训练三部曲,摘抄、积材、仿写三结合。
一、坚持摘抄,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大量的阅读训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古人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学生在写作中
第5篇:怎样才能写好高考作文
怎样才能写出高分作文
【选取好角度】
考场作文由于时间有限,选取角度时宜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化大为小,即采用小角度、小切口的方法入题,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用小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这样,往往能化难为易。以小见大,即所写的小事应该能够反映重大的主题,“从一滴水中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例如,在今年的高考中,一位考生以“剌秦”为题,描写了荆轲剌秦王时的心理活动,极写了荆轲在牺牲自我与统一中国之间作出的可贵选择。由于入口小,自己对这个故事熟悉,写起来挥洒自如,并反映了人民渴望统一的重大主题,赢得了高分。又如,另一位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从昭君出塞这个故事入手,刻画了中国古代女性王昭君在民族关系紧张时深明大义、舍小我顾大我的高贵品质。由于入口小,既能使自己写起来得心应手,又能反映珍视民族团结的重大
第6篇:高考作文指导:如何避免作文偏题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避免作文偏题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指导:如何避免作文偏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避免作文偏题
走题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是审题不准,重点把握不当,所以在动笔之前,实际上就注定了文章要走题,而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的话,文章走题偏题就在所难免了。所以动笔之前的审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纠偏的话,审清题目要求、审清题意就是最可靠的纠偏,也是最有效的纠偏。
不过,考试毕竟是考试,尤其是高考,事关重大,心理紧张自不必说,在短时间内就能把题目要求理解得全面透彻,确实是件很难的事。即使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挂一漏万的事也会发生。所以会有不少考生在基本理解题目要求
第7篇:高考作文指导:如何避免作文偏题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避免作文偏题
导语: 说到高考作文,切合题意恐怕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偏离题意,也就是我们惯说的走题、偏题了,那么,不管文章的语言是多么优美、内容多么充实、感情多么真挚、见解多么深刻、形式多么新颖,都不能说是一篇好的文章,都会降低文章的等级给分。
可见切题的重要,它是前提,是基础,是所有评分标准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所谓纠正偏颇,就是在文章写到一定篇幅的时候发现有不对题意的可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挽救措施,努力使文章走上正确的道路上来。
走题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是审题不准,重点把握不当,所以在动笔之前,实际上就注定了文章要走题,而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的话,文章走题偏题就在所难免了。所以动笔之前的审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纠偏的话,审清题目要求、审清题意就是最可靠的纠偏,也是最有效的纠偏。
不过,考试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