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实践总结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05 07:08: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寒假实践总结

实践短暂,意义深远

电子工程系 微电0702 盛露

这个寒假,与众不同,难以忘记。收银员,我挑战了,并且勉强算是成功做到了。一个月的寒假结束了,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也随之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虽然短暂,但却比较辛苦,但却觉得很值。是庆幸时间的短暂?还是依恋接触社会?居然时时想起那七天的收银员日子。现在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枯燥乏味的工作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也流露出甘甜。

记得在放假后的第二天,我就信心满满地来到了家乡“江都”最大的百货商场“世纪联华”,后来我打寒假工的地方,开始了我的第一次面试的旅程!先后填简历表,交照片,抵押身份证,以及与人力资源处的管理人员有个短短的交谈,这一切的一切,形象而逼真,与真正意义上的面试几乎没什么区别!说实话,当时并没什么压力,因为我并不觉得我非要这份寒假工作,可是看着主任桌上堆积的越来越多的简历表,渐渐的,心里开始不是滋味起来,想到了一年后,或者更短时间后的我,能否在真正面试时有个出色而淡定的表现呢?看着来面试寒假工的孩子都是跟自己一样的大学生,脑海中不禁冒出个念头,人才泛滥,更何况自己还不是人才,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好胜心强的我却离奇地想下定决心争取得到这个工作了,可是想归想,终究没那个勇气也没那个机智能够临时地想出法子让主任给我第二次面试的机会,只能听天由命,回家等待消息。

运气真够好的,下午就有了电话,第二天就去复试了。其实复试就相当于走场,我在那天有了自己的工号,有了自己的工作牌,成为了世纪联华的一名临时工,说实话,心里很高兴却也觉得意外。好奇心作怪,害的我傻傻地跑去问主任为什么留下我,“笑面虎”主任笑了,最后指了指我的家庭住址,瞬间明白了,呵呵,原来家住的离商场近也有这个好处啊!虽不是自己凭真本事留下来,但毕竟自己有了一个实践的机会,所以却也离奇的显得格外高兴!当天下午就开始培训我们这些不笨却做事不灵光的大学生了,看着“师傅们”验钞,装小票,调打印机,对零,数袋子,装袋子,以及对条形码的扫描,一样样看起来都那么的新奇,因为一直以来我并没有注意生活细节的习惯,买东西时只顾着付钱,忽视了看似很渺小的收银工作,这样一来,难免会觉得新奇!

接下来七天的收银工作中,开始几天的激情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很郁闷的不爽心情。收银员不是个轻松的活,在身体上和智力上考验了我们这些没接触过社会的孩子,接触了各式各样的顾客,不禁感慨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七天的日子里,正值购年货的高峰期,每天七小时的工作量不在话下,还有无尽的喧嚣和部分顾客的无知,着实挑战了我的忍耐力。谨记收银员准则,在结算时必须唱收唱付,收顾客钱款时,要唱票“您的商品多少钱”, “收您多少钱”,找零钱时唱票“找您多少钱”,不要将钱扔给顾客,应将钱和小票一起交给顾客。说实话,唱收唱付让我挑战了自我,一向还算低调的我,本很难在公共场合下张开嘴巴大声说话,这次,我征服了自己!

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感觉自己长大不少,终于认识到校园其实还是很小的,虽然它占地千余亩,但它仅仅是社会的一小部分,仅仅是一个引导人步入社会的机构。在学校,我们学的是理论,讲的是道德文化,而走出校门,需要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的真诚与圆滑。

这次实践,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为社会做出了自己微薄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不会应用学过的知识等问题。相信我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人生阅历,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而夯实基础。俗话说“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要学会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第2篇:寒假实践总结

西南科技大学2012-2013年 大学生寒期社会实践个人

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 关注留守儿童实践报告 作者姓名: 彭 颖 学 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工程管理1103班

共青团西南科技大学委员会社会实践部制

二○一一年十二月

关注留守儿童实践报告

作者:彭颖

(单位: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工程管理1103班)

摘要: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这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严重不相符合的。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初中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数量达到198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为了掌握这些状况的现状,寻求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我利用寒假在进入留守儿童中心对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实践。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学业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特别时期心态异常,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厌学思想比较的突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留守儿童表示都不想读高中,或者到职业学校学习。他们都表示比较讨厌学校的生活。究其原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六、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有敌对心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比较害怕老师的占87.4%,害怕家长询问自己成绩的43.3%,对老师或者家长找自己谈论学业问题表示紧张或者讨厌的占89.2%,讨厌父母给老师打电话的占27.6%。对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不满意的占36.9%,表示和老师与家长发生过冲突的占20%。其中就有三个男孩因为在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辍学。

七、学习习惯差

通过对20名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访谈调查,了解到在这20名留守儿童当中,有2名儿童晚上能自觉的复习功课,占10%,有8名孩子能在别人的催促下才能勉强复习一会儿,且不太认真,占40%,有10个孩子干脆不学习,饭一吃完就到外面上网,回来就看电视,早晨迟迟不起床,占50%。在过年期间能坚持学习的只有4人,占整个调查人数的20%。

二、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无法在学业上给孩子帮助,无法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任务。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

(二)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三)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

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增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一般较高,随时关心着子女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会经常与教师或监护人取得联系。他们的思想和情绪也会引起其“留守孩子”积极要求进步,勤奋学习,这种影响是良性互动的。另一种情况却是,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四)学校教育困难重重。

学校教育对现行的留守儿童教育也有不少影响,首先学生的负担处于两个极端,一是“放羊式”,这点在农村小学比较的普遍,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在家又缺少规范和监督,时间一长,就产生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的难题,当这些孩子升到初中后,学生感到学习强度前所未有的难度。二是“填鸭式”,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但问题同样也比较的突出,这样的学生,缺少一种灵性,缺少自主创造知识的能力。在学到后面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很糟糕,容易形成挫败感。虽然现在全国都在喊素质教育,但真正的素质教育我想需要时间、实践。需要探索。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其次、学生心理得不到疏导。学生,特别是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堆积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些列的创伤,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动力、兴趣和主动性。

四、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影响着部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最为关注的是有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留守儿童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关爱。

(一)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文规定:“暂时或永久脱离家庭环境的儿童,或为其最大利益不得在这种环境中继续生活的儿童,应有权得到国家的特别保护和协助。”当前,要想真正有效地解决关爱“留守儿童”的这样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要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主导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1、各级党委、政府要完善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

2、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特定的职能机构,负责关爱“留守儿童”的具体工作;

3、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综治、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单位应定期通报交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

(二)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作为学校,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负责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

2、要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考核班主任工作中,有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思想交流、学习和在校安全情况的监管,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沟通。

3、要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为农村学校配齐心理教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4、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差,很多甚至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功能无法有效发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体投入,要尽量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四)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迫在眉睫。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老教师、老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等群体构成一张补缺拾遗的监护网络。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要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在农村的作用,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社会的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育他们健全人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发现,目前留守儿童的各种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委、政府能够真正的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关护、关心,就能够达到真正关心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一定可以得到保障。

(五)对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倡议

当代大学生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社会道德了解不深。在辽阳,能够参与的社会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以后我们上网看报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了解社会,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我们从童年走过,烂漫的人生季节他们也应该享有。我们今后更应关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们。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我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民盟涪陵区委课题组调研报告.【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第一期调研报告.【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4】、四川统计局.四川调查:消除体制障碍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信息网.

第3篇:寒假实践总结

寒假实践总结感想——为家乡做一份贡献

沈阳市是我的故乡,我对沈阳市有着很深的情感,回族是我的民族,我对回族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和关心。这次的寒假实践是认识自己家乡和民族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说实话,我自从初中来到北京上学之后,老家只是在假期匆匆一回,看过了家乡的亲人之后,又匆匆的回到了北京继续读书。就这样忽近忽远了7年的时光,我对家乡的变化已经不太了解。以前熟稔的道路,如今有了新的柏油;以前常去的广场放上了新的雕塑。甚至连回家路上的小店,也都不是当年的样子了。我知道,我生在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是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感情。借着这次实践,我得以从全新的视角,更理性的调查,更富有建设性的思考来彻底了解我的家乡,我的民族。让自己的灵魂彻底回归一次这片土地。我的队友们都是很优秀的同学,所以我们的旅途一路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寒假实践总结

我的寒假生活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抱着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的愿望,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积累多点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来个零距离接触,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人交流,团结合作等等。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

寒风呼啸,雪花劈天盖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寒假实践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寒假实践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