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乌米的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05 07:06: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打乌米的散文

打乌米的散文

小时候,每年放暑假母亲都会带着我们儿女回巴彦县姥姥家住上一些日子,也常能吃到三舅打的乌米。

巴彦人管乌米叫“乌面”(可能是这个字)。其实,乌米有好几种,不仅高粱结乌米,玉米、谷子也结乌米,但都不能吃。真正好吃的乌米,只有高粱乌米,小拇指头粗细,两三寸长,黑黑的,外面挂层白霜,包裹在绿绿的高粱包儿里,特别招人喜爱。打回来几支乌米,放在灶里烧熟,拿上几支,边走边吃,弄得嘴巴黑黑的,别提有多么香,多么甜,多么神气了。

三舅是姨姥的三儿子,那时正在上初中,比我大不了几岁。可在我的心目中,三舅确是个大能人,他不仅会打乌米,还会捉蝈蝈,打羊草。那时,姨姥家生活特别困难,三舅上学的学费和书本费,几乎都是他利用暑假时间到甸子里打羊草挣来的。

尽管每次回到巴彦,都能吃到三舅打来的甜甜乌米,可在城市里长大的我很少下屯,更没打过乌米,因此也想和三舅到乡下去看看。见我执意要下屯和三舅打乌米,姥姥说啥也不让我去,还说:“你吃不了那种辛苦,还是在家等着吧。你三舅打回来乌米,自然有你吃的。”我听不进姥姥的.劝说,还是跟着三舅及大姨家的两个表弟踏上了通往乡下的路。

巴彦县城不大,出了西城门就能望见田野里生长着成片的庄稼。八月初,正是苞米窜缨,高粱孕穗季节,而地里的亚麻和小麦已经泛黄了,只有大豆还是一片碧绿。在那黄绿相间的田野里,显得特别迷人,特别好看。当然,我最希望看见一片高粱地。

天太热了,装在背心里的几根黄瓜半路上就啃光了,可前面仍没看见高粱地,我已经开始有点后悔了,又无法说出来,只能硬着头皮跟在三舅的后面,继续朝前走。

远远地望见,前面有个小屯子。在屯子旁有片倭瓜地,地里开了满金黄色的倭瓜花儿,地头搭间看庄稼的窝棚。三舅说:“那里可能有水井,过去要点水喝。”当时,干得嗓子眼都快冒烟了,听说有水,什么也顾不上了,跟在三舅的后面,往倭瓜地里跑。

地里真的有口井,搅上一柳罐井水,随手掐几根倭瓜叶,空心的叶柄是最好的汲水吸管了。我们四个人围了一圈,把吸管插在柳罐里,灌了一肚子冰凉的井水。喝完水,四处看了一圈,顿时喜出望外:紧挨着倭瓜地的是片荒草甸子,而在草甸子北面便是一大片高粱地。密密的高粱棵子在夏日的微风中轻轻地摆动,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呢!可看地人搭的窝棚就在眼前,让我们一时又没了主意——乌米结在高粱包里,和正在孕育的高粱穗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不会打乌米的人常常误剥高粱穗,而影响产量。这时候看地,主要是不让那些孩子进地去打乌米。

不远处的草甸子里,传来阵阵蝈蝈叫声。三舅顿时来了主意,领着我们朝草甸子里走去——到草甸子逮蝈蝈,谁能管得着呢?!可毕竟还是做贼心虚呀,别看我们脚步迈得挺坚定,可眼睛的余光一直瞟着那间地窝棚。可知道我们走进草甸子,没看见有人从窝棚里出来,赶紧泥鳅般地钻进了高粱地。

八月的高粱地里,密得透不进一丝风,又闷又热。钻进高粱地,三舅再顾不上照顾我了,和两个表弟忙着寻找乌米,把我一个人远远地落在后面。怕一个人找不回家,我只能跟在后面紧着朝前走,两条光裸的胳膊被高粱叶子拉出道道血印子,再被汗水一杀,火辣辣的疼。见三舅他们都打到了乌米,我也剥开几个高粱包,里面露出白白的高粱穗儿,忙又合上了——早知道打乌米这么辛苦,说什么也不会和三舅来打乌米呀!

那天,我空着双手走进院子。见我回来了,姥姥从屋里迎出来,笑眯眯地问我:“你打的乌面呢?”我赶紧低下了头,一声不吭。见我的样子,姥姥也明白了,可还是又问我一句:“一支也没打着吧?”我的头更低了,脸也红了,为姥姥的言中而觉得羞愧万分。

尽管那天我没有打到一支乌米,可是在吃晚饭时,三舅还是送来几支烧熟的乌米。吃着三舅送来的乌米,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种美好感觉了。没有那么香,也没有那么甜了。

事情已经过去40多年了,至今回想起来,仍旧很怀念那次下乡打乌米。尽管我那次是空手而归,一支乌米也没有打到,却使我品尝到了因缺乏意志而失败的羞涩和苦味儿。现在的孩子们,肯定不知道什么是乌米了,更不会顶着烈日去打乌米,当然也体味不到那里面的苦与乐,得与失。

令人难忘的打乌米。

第2篇:糜乌米现代散文

糜乌米现代散文

小时候是买不起零食的,但凡能入口的东西,我们都不会放过——榆钱、莜莜、红菇娘,还有糜乌米。

糜子,即黍,五谷之长,果实叫黄米。糜乌米出自糜子,却比黄米的诱惑力大得多。糜乌米长在糜子穗的位置,圆锥形,长三四厘米,像玉米一样被叶子包裹。吃时,剥开绿叶,便露出白里泛黑的乌米了。

乌米只有外面薄薄的一层是白的,包裹着一群不安分的黑色粉末。千万别等它们冲破白皮。那比胭脂还细的粉末,要是被阳光蒸干了水分,再被微风吹得倾巢而出,吃下去都糊嗓子,那就毫无美味可言了。要吃,就得趁着白皮还未破裂,黑粉还微微湿着,咬下去,白皮脆韧、黑粉细润,微微的甘甜,淡淡的清香,挑逗着味蕾,诱惑着唇舌,催着你不停地寻找下一个乌米入口。

称它为零食,是因为它小。那小小的'玉米形状的穗穗,还没有小白菜角大,一口下去,没等咂摸出味来,就咽进肚子里。所以哪,小馋猫们要钻进糜子地里不停地寻找。

乌米不会扎了堆儿等着你去摘,也不会给你留下任何记号,通常要走好半天,才能找到一小把。若赶上哪一年糜乌米多了,才能可劲儿地吃上一阵子,可那样大人们又不高兴了,糜子上结了乌米,就不会结糜穗了,势必要造成糜子减产。小孩子可不管那些,吃啥不是吃呢?况且,摘乌米、吃乌米,可比吃黄米有趣多了。

田垄被庄稼遮得密不透风,猫在糜子地里是很热的,孩子又天生好动,哪个肯好好走路?都是跑着跳着的。一会子功夫,脸上就爬满了黑泥道道,吃了乌米的嘴巴更黑,牙缝是黑的,嘴角是黑的,小手是黑的,衣服大襟儿也蹭得黑黑的,活脱脱一群小黑猴。孩子总是有着旺盛的精力,得容他们消耗不是?

记得有一次,跟邻居家孩子去摘乌米,找着寻着,竟发现了玉米地中间的一块小秧歌地。不知是那时的人能吃,还是那时果蔬的产量低,房前屋后的菜园都不够用,总要在大田里种些,这些瓜果蔬菜统称小秧歌儿。

几个孩子见吃起意,商量着去偷摘几个瓜果。我从小家教甚严,这种事情本来是不敢做的。或许本来意志也不坚定,在他们的几番游说之下,就跟着他们走进了秧歌儿地。谁知还没等动手,就被主人逮个正着。几个孩子四散逃开,我丢了手里的一小把乌米,顺着玉米地没命地跑,裸露着的胳膊、脖颈,被玉米薄薄的玉米叶划出了一道道小口,经盐分极高的汗液一浸,生疼。

我吓得一天没敢回家,就怕挨骂。尽管在外面躲着,心还是从大清早提到了天擦黑,晚饭时,看爸妈和颜悦色的,知道是人家没来告状,这才放下心来。这一放松,又想起那一小把乌米了,这心啊,可比胳膊疼多了。暗暗后悔:早知道就边摘边吃了。

伙伴们摘乌米都是边摘边吃的,嘴里的乌米还没吃完,就忙着找下一个目标了。再好吃的东西,不细细品嚼,怎么能吃出味来呢?我总是喜欢攒到一块儿吃。等伙伴们空着手回家了,我就在他们面前慢条斯理地吃,细嚼慢咽地秀,时不时还叭叽几下,表示我吃得香,虚荣心便在他们的馋涎欲滴和白眼频翻里得到极大满足。这番炫耀有时也免不了招来灾祸,被哪个坏小子从手里抠出乌米,鼻涕哭得老长也是有的。哭过了,再摘乌米,还是这种吃法,孩子的心思总是千奇百怪的,怎么做都正常,孩子嘛。

种糜子是很费工时的,间苗、锄草、收割,都得人工完成,糜子产量又低,糜子对土地的征伐,渐渐地被玉米代替。如今,寻上几十里路,都不一定找得到一片糜子,更别说糜乌米了。想重温那种快乐,也只能借助网络了。百度一下才发现,糜乌米是糜子感染了病菌所致的黑穗病,不禁愕然,心心念念的美味,竟然是病菌。

那么好吃的东西,怎么能是病菌呢?

第3篇:乌米阅读答案

乌米阅读答案

做每一篇阅读题之后,大家是不是都想知道答案呢?来看看吧,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乌米阅读答案,欢迎参考借鉴。

乌米阅读题

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乌米》阅读理解答案

《乌米》阅读理解答案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乌米》阅读理解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米

〔俄〕阿·马·高尔基

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学习打米粿作文

学习打米粿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打米粿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嘿咻,嘿咻……”今年春节,回奶奶家过年的我,和大姑丈学打米粿。

打米粿可是我们闽南家乡的习俗之一,凡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打米粿吃。除了自家享用外,有客人上门拜访,主人总要端上几个热腾腾的米粿招待客人。

大姑丈告诉我,制作米粿需要先将香喷喷的蒸熟的米饭弄松软,接着将揉好的饭倒入石臼里,再用木制的大锤敲打,力度掌握得越好,打得越久,米粿的皮就越有韧劲。只见大姑丈两腿前后站立,双手举着大木锤,有节奏地敲打着饭团。旁边帮忙的人则趁木锤离开饭团的间隙,手沾清水,揉两下饭团,将其翻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乌米阅读练习及答案

乌米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③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打乌米的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乌米的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