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音乐《春天》评课稿范文
小学音乐《春天》评课稿范文
今天在研修班听了一节印象很深的课就是陈青老师执教的《春天》,现想对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陈老师给我的第一应觉就是她的语言能力很强。首先她人很和蔼、亲切,特别的适合教低年级的孩子,她在课堂中语言很童真,直接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里,如:对学生的称呼都是用“孩子们”。第二,她的衔接语也很自然,如:在这首歌里藏这春天的声音,是什么呢?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她想做的风声、雨声、小鸟等的声势;还有她说“这么可爱的小雨,我要问候它一下”引到了演唱乐谱;还如,在处理唱的声音时老实说“种子喝着甜甜的水,大口大口的感觉再表现出来一些”,指示学生要唱的更欢快一些等等。有了这么强的语言能力,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自然也很好,这样才能做到对于每个环节的掌控和落实。
再精彩的课也会有一点点的不足,如陈老师的课整个设计的很好,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我觉得容量稍微大了一些,还有在说到旋律的时候,是不是直接唱一下乐谱,这样会让学生对旋律有着更加准确的理解。
第2篇:小学音乐评课稿
小学音乐评课稿:《小乌鸦爱妈妈》评课稿
2009-04-02 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 [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去年参加了市里的教研活动。其中,听了一节三年级音乐课中的一课《小乌鸦爱妈妈》,让我受益非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一、以故事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例:
1、律动之后,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和一片草地,播放乌鸦的叫声,让孩子产生联想。
2、分别用鸟啄虫和乌鸦的叫声来模唱歌曲。
3、活动中,聆听、观看动画感受全曲。
4、最后带领学生表演,分小组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美术、模仿、律动、游戏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本课教师将乌鸦妈妈出去为小乌鸦们找虫吃„„到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找虫子喂妈妈的故事情节先后顺序贯穿始终。构思新颖,衔接自然,使教学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三、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本课的高潮就在创编活动这一环节。“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分组创编并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
1、观看动画片次数过多,有些分散儿童的注意力。
2、结尾处还应对学生巩固思想教育,教师却只字未提。
第3篇:小学音乐评课稿
小学音乐评课稿
小学音乐评课稿1
首先肯定这是一节比较好的音乐课,具有课改意识,无论从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把握,教具的设计,教师的语言神态,都体现了音乐教学的美感。总的感觉是王老师把这首乐曲挖的很细,不管从乐器的认识、乐器的声音特点、民族乐器的分类,还是乐曲片段欣赏,都能时时刻刻以学生的认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在第一部分的聆听鼓声,这个片段上,可能王老师说了一句误导的话:“敲击的乐器”,所以同学们千猜万猜,猜不到大提琴上去。我们学生与市里学校的差距,其实也就在这里,知识面不够宽,关于民族乐器、管弦乐等的介绍,四年级的时候,为了迎接市里的检查,我特意对这些孩子进行过整理和讲解,但是从学生的发言情况来看,却还是说不出大部分的乐器来,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的孩子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多让
第4篇:音乐评课稿
音乐评课稿
这节课一开始,郭老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轻松的音乐活动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学得较轻松,学得愉快。今天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
一、老师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中,老师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快乐美。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通过“唱一唱”环节充分地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美;“跳一跳”环节充分地感受到快乐美。
三、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四、“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