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04 21:55: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

《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1

哈哈,到今天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会那么讨厌看书,一拿起书,翻不了三页,上下眼皮就不能和睦相处,打得厉害。原来,我从小就没有训练好这方面的能力,哎,怪谁呢,好像不能怪我,哈哈。

今天下午,杭州天长小学的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为我们作了“与孩子聊书吧”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专题讲座。在阐述读书的好处时,蒋军晶老师提出,四年级前必须让孩子练习阅读整本的书,否则,孩子将很难真正的爱上阅读。这一点好像从我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我好像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去阅读一本书,读完一本书对我来说真的有点困难。哈哈哈,估计这一辈子爱上读书是不可能了。

在谈到怎样让孩子爱上书时,有两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一点是通过影响友伴,让孩子爱上阅读,这是群体动力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当你想让自己的孩子爱上阅读时,在给孩子买书的时候,不妨给孩子的好朋友也买上一本。第二点是“读后讨论”,蒋老师指出“没有讨论的阅读是无趣的”。孩子读书时,我们必须积极参与,与他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收获,这样才能有效巩固孩子读书的动机。作为父亲,作为一个一年级孩子的父亲,在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爱上阅读这一方面,好像做的真的很不够。希望听听讲座时的激动、想想讲座时的感动能够化作与女儿相处时的真正行动。

在谈到引导孩子读什么样的书时,蒋老师提出只要不是暴力,色情的,孩子只要乐于去阅读,作为家长,作为老师都应该支持并鼓励,孩子只有不断的阅读,才有可能激发出他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一二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推荐他们读一些简单易懂,故事有趣,主题正面,富于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书。三四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推荐他们读一些写现实英雄,友情,冒险,同情心的书。五六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推荐他们读一些知识类、科幻类、侦探推理类,抒情文学及描写人类命运的.书籍。

在谈到与孩子怎样聊书时,蒋老师详细阐述了四个方面:提稍微“大一点”的问题;提稍微“开放一点”的问题;提稍微“生活一点”的问题;提稍微“美感一点”的问题。这也为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对学生阅读效果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曾经听过闫学老师的一句话,“让读书变得象呼吸一样自然”让我感到无比的汗颜。作为语文教师,我深刻地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却很少读书,总是借口太忙没有时间去读书。不能身体力行,如何让所教的孩子们爱上阅读呢?

《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2

这学期,组里发了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老师写的《和孩子聊书吧》。如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趋势也越来越重视阅读。一学期二三十本书文章,这样的阅读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充实我们的教学,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力。而蒋老师的这本关于群文阅读的书恰恰为我指明了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注重环境布置,营造阅读氛围。

阅读是需要时间和环境的。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不得不承认,学校是惟一能够使学生安静阅读的理想场所。在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的家人是没有阅读习惯的。麻将声、扑克声以及电视、电脑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平心静气地面对纸质阅读,需要很大的定力,一般学生往往做不到。

因此提供良好的环境,充裕的时间,帮助孩子阅读入情入境,促进脑图的形成。在平时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看课外书,并且要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边阅读,边在脑海中出现想象的画面。如果学生脑海里出现了一个个画面,并把它连起来,那就是形成一组动画片。学生在看书时,能在脑海中绘制动画片,那可是开心事。只要让他们尝到这甜头,马上会对阅读产生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被激发,习惯就很容易被养成。

那么我们得出结论:习惯的养成源于脑图的形成。真可谓脑图产生兴趣,兴趣养成习惯。所以在学校里,老师每天坚持安排特定的时间陪着学生看书。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尽快地培养每个孩子看书的习惯,

二、引领共同阅读,形成阅读仪式。

孩子在刚开始看课外书的时候,教师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孩子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贴近孩子生活,和他们生活经验相吻合的书籍。教师推荐课外书时,也要用儿童的眼睛去看过那本书。只有老师亲自看过,才更具吸引力。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都很崇拜老师。老师都喜欢的书,都看过的书,那一定精彩。孩子看了自己喜欢的书,才会和书产生共鸣,才会有兴趣。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如果一个老师喜欢阅读,那么他所带的班级学生一定会被他感染和熏焘,一定也会对书籍产生浓浓的兴趣。假如老师在学生看书的时候,也和孩子们一起,拿着一本书看看,静静地看着,边看边划,那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老师能选择适合本班学生年龄段阅读的书籍,能在课余向学生和学生分享书中的故事,或是选其中的几个章节,在阅读课中读给孩子们听。

三、加强读书指导,提高想象能力。

学生只有遵循老师传授的方法,去试着做一做,就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应用。渐渐的才能养成教师要求孩子看书时应该注意力集中,眼睛看着文字,并产生联想。学会边看边想,尝试着在脑海中呈现书中描写的画面。那样学生就能够根据文字,想象自己需要的画面。那么他就能长时间的看书了,因为看书就像看电视一样有趣,甚至比看电视快的多,画面丰富的多。

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是一个糟糕的民族。想象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如果没有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退缩,乃至枯竭。最能培养想象力的文学作品,莫过于幻想文学了,我们读《绿野仙踪》,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中国神话故事》,读《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神奇的宝贝、神奇的魔法、神奇的境地,接通了学生从现实世界走向理想世界的管道,可以刺激学生萌生源源不断的想象力。

四、经营班级读书会,提升阅读品质。

班级应该经常开办读书会。可以每月提倡学生同读一本书。就可以针对一本书,开展读书研讨课。让那些已经学会看书,已经尝到读书甜头的同学,把自己看到好的美文,朗读给同学听。还可以针对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用书中优美的文字,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情节吸引着同学。也许这样的吸引,更具魅力。

五、课堂阅读是阵地,品读课文是实践。

脑图的形成不但和环境、方法息息相关,还和学生的理解,阅读能力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尝试着让孩子在朗读课文,品读课文的时候,试着想一想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并试着在脑海进行联想,想想出现的画面。并在课堂中,用生动的语言把所想到的画面描绘一番。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首先感受到文字和脑图的联系,脑图可以很好的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

因为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想象,继而在脑海中出现画面。那么学生就会喜欢看书,看书时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因为注意力集中,所以做作业动作快,成绩好,就有更多的时间看书。书看多了,写作水平提高了,表达能力加强了,成绩进步了。这就是阅读给学习带来的良性循环。这种循环对学生来说很需要,更重要。

因此我们一定要倡导:每个孩子都应该从小养成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在脑海中能绘制脑图。只有脑海中能出现脑图,才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才能养成这伴随终身的好习惯。这一习惯对孩子,对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重要。愿每位教师都能努力做一个点灯的人,让孩子们也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享受阅读的乐趣,让迷人的书香飘溢校园,让孩子们在书香中成长。

第2篇: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

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聊书”这个词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就是在蒋老师的这本书里。第一次看感觉很新颖。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去年,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就是意犹未尽,它如磁铁一般吸引我去反复阅读。蒋军晶老师的文笔让我有学习的动力,他提出的阅读方法让我有实践的动力,聊书场景让我有继续当学生的念头。我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意识到了阅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现在我就《和孩子聊书吧》这本书和大家聊一聊。

和大家聊的第一点就是:这本书提出“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阅读不是假性的爱阅读,有些是因为爸爸、妈妈不让玩电脑手机,不让看电视,相比较作业来说,还不如看书呢,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发自内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座的师傅们对于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小妙招,我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建一个书架”“捐两本,看百本”“大声朗读——由听爱上读”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蒋老师提出的方法大部分我都试过,“建一个书架”我在家里试过,“捐两本,看百本”“大声朗读——由听爱上读”我在班级里试过,效果都还挺明显的。另外,蒋军晶老师提出老师自己买书充实到班级书库中,这样带动效果非常好,我要学习一下这个方法。

和大家聊的第二点就是:蒋老师提出“一次完整‘聊书’的大概样子”。聊书没有绝对固定的程式,有的只是一般流程:导读,阅读,讨论,延伸。让我收获最大的是讨论环节,看到讨论,我不禁有些望而却步了,单想这种场景就感觉压抑,无趣,想一个个孩子端正地坐着,然后问题从我嘴里接二连三地抛出,在想想他们故作冥思苦想态,就不寒而栗。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发现自己虽拥有这年轻的面貌,但观点却陈旧,观点也很落后。

不得不佩服蒋老师,他的观点冲击着我的大脑,这一部分可以和第三章节“让孩子聊起来,是一门技术活”联系在一起,在他的课堂上,问题很开放,孩子们总是一直处于思考讨论的状态,整节课给人以“有深度”、“思辨”之感,而这正是我们目前课堂所缺乏的。“聊书”不能总是聊老师的话题,而应该多聊孩子们的问题。这样他们才感兴趣,最理想的读书会就是应该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讨论。读后感聊书过程中鼓励学生“说来听听”,但绝不是“随便说说”,孩子们自己有观点远比文采重要,而后老师也要适时、切中要害地串场、点拨、引导,让整个聊书过程井然有序,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其次,蒋老师讨论关于“开放性”所举事例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从来没有为孩子们设计过“孔子是不是伟人”“你相信这些故事都是真的吗?”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让我明白了孩子的思考力是需要唤醒和培养的,我们老师没有开拓思维,孩子们又怎会有呢?最后就是延伸,延伸这一部分也是达成任务核心—提升语文素养,把课堂语文变为“生活语文”,让孩子在阅读中开拓视野。

读完这本书,我不由得深思:自己在阅读中都做了些什么?蒋老师的这本书总的来说特别适合老师,可操作性很强,但在操作之前,我要努力给自己充电,向我师傅靠近,希望这本书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有所改变,希望我的学生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再由“我要读”变为“我爱读”,希望我坚持捧起一本书细细品味,认真研读,努力让自己成为和师傅一样的人,做一名才华与美貌集一身的女子!

第3篇: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3篇

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3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心得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心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3篇1

这学期,组里发了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老师写的《和孩子聊书吧》。如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趋势也越来越重视阅读。一学期二三十本书文章,这样的阅读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充实我们的教学,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力。而蒋老师的这本关于群文阅读的书恰恰为我指明了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注重环境布置,营造阅读氛围。

阅读是需要时间和环境的。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

《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 篇1

“聊书”这个词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就是在蒋老师的这本书里。第一次看感觉很新颖。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去年,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就是意犹未尽,它如磁铁一般吸引我去反复阅读。蒋军晶老师的文笔让我有学习的动力,他提出的阅读方法让我有实践的动力,聊书场景让我有继续当学生的念头。我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意识到了阅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现在我就《和孩子聊书吧》这本书和大家聊一聊。

和大家聊的第一点就是:这本书提出“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阅读不是假性的爱阅读,有些是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和孩子聊书吧的读书心得

和孩子聊书吧的读书心得(精选8篇)由网友 “离子态失败小狗”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和孩子聊书吧的读书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

《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是蒋军晶写的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书,对于老师们来说也很有指导意义。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教室里,我都尽量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班级图书角的借阅规则:1、每次只能借一本;2、每次借书最多只能借阅两星期;3、每隔一个月,借阅归零,每一位同学都把书归还到图书角;4、每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好书推荐会,介绍得好的同学可以优先借阅书籍。

“大声朗读”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大声朗读的书。第一,情节发展的节奏快。第二,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好人”与“坏人”容易区分。第三,对话明快、易读。第四,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