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我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的基础上,侧重感悟、体验,开拓视野,发展想象力;在进行第2、3小节教学时,可进行迁移性的语言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时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观察图画,激趣引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 图,并引导学生用填空的形式说图意:()的蝴蝶,()的小鱼,()白鹅,()的公鸡,()的猫咪,()的小猪,()的溪水,()的野花。
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用直观形象的乡村画面给学生以视觉冲突,让学生感受到乡下孩子的生活环境是如此优美,生活是如此丰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诗歌,检查自读情况。
3合作学习并交流:每一节诗歌写了乡下孩子的什么有趣事情?
(设计意图: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进行想象,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创设意境,读中感悟
1、导读第一小节。
师叙述:“我”是一个乡下孩子,你们觉得我漂亮吗?(学生观察画面后回答)“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特别喜欢我。你们知道我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干什么吗? 为什么说我是“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这一小节作者用了两个比喻。把乡下孩子小时候在妈妈怀里“撒娇”“淘气”,在爸爸背上“顽皮”、“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体会后,心灵碰撞、感悟,要让他们读出那份愉悦之情。)
2、导读第二小节
师叙述:“我”慢慢长大了,爸爸妈妈把我带到田野里,那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好玩的东西可多呢。我很聪明,你们知道我在田野里玩什么呢?
让学生边读边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想象:“我”怎样捉蝴蝶,会编个什么样的故事?“我”选用什么样的草叶,会吹出什么动听的曲子?学生感悟后,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这一段。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那美好的瞬间,激
发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爱生命,享受这幸福生活。)
3、导读第三小节
师叙述:“我不仅聪明、灵巧,我也很能干,我常常帮爸爸妈妈干活,你们知道我会干什么呢? 学生自己阅读,观察画面想象:撑圆了肚皮后的小猪是什么样的?馋嘴的猫咪见到小鱼后又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这一小节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虽然年龄很小,但也能帮助家里做些事情了,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提问:乡下孩子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指导学生用愉快、风趣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这一小节。迁移练习:
乡下孩子除了会挖野菜、逮小鱼,看图想象一下他们还会干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例:割一把青草,馋坏了美丽的白鹅。拾一串稻穗,乐坏了骄傲的公鸡。采一束鲜花,把“我”打扮打扮。„„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老师用第一人称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到乡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乡下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同时感受乡下孩子生活在如此环境中是幸福快乐的。激起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4、导读第四小节
师叙述:你们觉得我幸福吗?你们觉得我快乐吗?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快乐、幸福?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然后带着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农村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但这里有充足的阳光,开阔的空间,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父母亲的呵护,所以乡下孩子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老师要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四、生活实践,课堂展现
(城乡孩子才艺大比赛)
师:乡下孩子童年生活是幸福快乐的,我们城里孩子童年生活也是幸福快乐的。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本事多。
例:城里孩子会上网。乡下孩子会放牛。
城里孩子会滑冰。乡下孩子会捉鱼。
小结:不管城里孩子,还是乡下孩子,他们都很棒。他们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难忘的童趣,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美好的童年,让美好的童年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一块长大。
板书设计:
乡 下 孩 子
像“黄鹂”“野菊”(可爱)
捉蝴蝶 吹小曲(聪明)
挖野菜 逮小鱼(能干)
阳光下 旷野里(成长)
第2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4、《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执教:张乐艳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第四课《乡下孩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地书写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解释课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四、学习第一小节
五、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儿童诗歌《乡下孩子》,还认识了几个生字朋友,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小节,知道了乡下孩子曾是……曾是…… 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从小也是在爸爸妈妈爱的怀抱中幸福成长的,而且他们生活的天地也是广阔的……
二、理解体会、迁移训练
1、这节课,我们就跟这些孩子一起感受这快乐有趣的生活好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二、三小节。看看乡下孩子都做了哪些事?
2、指名说。
3、找朋友。
4、请同学们读一读2、3小节,说说你最喜欢跟他们一起干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展开(1)捉蝴蝶: 读读捉蝴蝶的句子。
捉到了一只蝴蝶,乡下孩子会编织美丽的故事,你会编个怎样的故事呢?
(想象美丽的童话故事)(2)含草叶:
捉到蝴蝶,乡下孩子给美丽的蝴蝶姑娘吹首歌曲!他们用什么吹?(草叶),听!你会吹吗?你佩服吗?再读读看。
(3)挖野菜: 挖野菜做什么? 瞧,小猪的肚子怎样?
(肚子很大、很圆。小猪吃的很饱。撑)饱的把肚子都……(引读)
撑圆了的肚子像什么样子?(生演示)
这么多野菜,把小猪的肚皮都撑圆了。看着小猪吃得这么饱,乡下孩子心里很高兴。你觉得他们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劳)乡下孩子不仅能挖野菜,还会下水逮小鱼呢!
(4)逮小鱼
指名读出逮小鱼的句子。看到小鱼,小猫乐得(喵喵叫)好吧,给你一条,够吗?不够,再来一条,还不够,这小猫真够馋的,整串都给你吧!小猫乐坏了,乡下孩子也乐坏了。一起读出他们的乐吧!
5、刚才我们知道了乡下孩子会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其实在自由自在的乡村世界里,他们可以做的事,可以玩的游戏还远不止这些。好多好玩有趣的事等着你去读去想象:指导说话练习。
读诗歌也是一件特别美的事,来,一起读第二、三节。
6、学习第四小节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都感受到了乡下孩子的幸福快乐,那么你们知道乡下孩子为什么这么快乐吗?(出示第4小节)
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三、再读诗歌
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把你经历的或了解到的有趣的故事和同学们交流。【板书设计】
4、乡下孩子
捉蝴蝶
幸福
含草叶
阳光下生 快乐
挖野菜
旷野里长
逮小鱼
第3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滦县榛子镇狼窝铺小学 方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生对诗歌很感兴趣,在上课前已有不少同学能熟练朗读这首诗歌。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在朗读、想象中体验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课文录像)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看谁看得最仔细,最认真!等会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放录像,学生欣赏)。
生:交流
第4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4课《乡下孩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通过想象来理解课文。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第二、三小节的诗意。教学难点:文中第一小节。
课前准备:回想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快乐、有趣的事。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本课设计意图:本文是诗歌,根据诗歌特点的跳跃性、诗意的不连贯性,教学中,创设大量的情景,将诗变成文,从而让学生达到真正理解诗意,仿写诗歌的目的。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宝宝,并把他们送回了课文,理解了与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大致了解了农村孩子的生活的多姿多彩、丰富有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些农村孩子的生活。细细
第5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第二课时)赵红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像,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乡下孩子)生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字词,咱们再来认识一下它们: 盛开的故事
挖
小鱼 动听的歌曲
捉
蝴蝶 欢唱的黄鹂
逮
故事 美丽的野菊
编
野菜 将可以搭配的词用线连起来。齐读 二、学习第一小节
1、谁来读一读课文第一小节?
2、这一小节写的是乡下孩子以前,还是现在呢?从哪个字看出? 理解“曾”就是“曾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