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妈妈的口福杂文随笔
妈妈的口福杂文随笔
临近清明,陪爸妈回老家扫墓,回来后,妈妈总是叨念姥姥生前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姥姥做的豆面条汤。
妈妈回忆:在她小时候,每当清明过后,正值春耕大忙时节,为不误农时,会请些帮工,那些帮工因为干的都是体力活,所以饭量特别大,再加上一家大小总有二十多口,每天的午饭便是家里头等大事。早晨家里的男人和帮工们下地耕种,姥姥便开始准备午饭。姥姥家的院子里有一个灶台,灶台上有一口大锅,姥姥的午饭就围绕着这口大锅展开。她先用大锅烙出一摞直径约莫一米大的烙饼;备好一盆黄酱,再洗出一捆刚从地里刨来的小葱;大锅烧热,葱花炝锅炖两盆菠菜豆腐,主食和菜就算做好了。接下来,姥姥会用一个大号的搪瓷盆搅一盆豆面糊(豆面也是自家磨盘撵得的),然后烧上一锅开水,静等下地的帮工们进门。
等到日头正中,下地的男人们进门洗手擦脸的功夫,姥姥把盛有面糊的盆放到锅台上,一只手顺着盆沿五指岔开,另一只手将面盆倾斜,面糊顺着五根手指流下,连续不断地流到滚开的锅里,一盆面糊瞬间变成粗细均匀的面条。撒上菠菜碎,盐和一小勺香油,一锅原汁原味的豆面条新鲜出锅。
妈妈每次说到这里,都会吸一下将要流出的口水,好像那味道诱发了她嘴里全部的味蕾。然后叹口气:“几十年过去了,想起那味道,仍然会口有余香。只可惜我那时太小,没有去学,你姥姥的这道美味算是失传了。”
听了妈妈的叨念,我自告奋勇要满足妈妈的心愿。
妈妈对我的承诺深表质疑:“你连见都没见过,怎么做的出来?”
我信誓旦旦表示:“毛主席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您就擎好吧!”
夸下海口,回到家马上进行实物演练,首先用研磨机把红豆和绿豆磨成粉末,然后加少许盐,和一小盆面糊,待水烧开后,按照妈妈的描述,将面糊顺着手指流入锅中,一锅清水立刻变成浓稠的面糊,首战告负。继续进行第二次实验,由于面糊过稠,无法顺着手指流下,又一次以失败告终。俗话说“试不过三”,总结前两次失败的原因,调整面糊的加水量,并加以变通,在面糊中添加了少量淀粉搅匀,当面糊再次顺着手指流到滚开的'水中,借着淀粉的黏性,马上凝结成一根根淡灰色、还泛着浅绿的面条,试验成功。盛上一碗,那豆香气直入心脾,爽滑劲道的面条在胃里暖暖的,满口泛着豆香,难怪妈妈几十年都会念念不忘。
记下整个的操作步骤和用料剂量,去给妈妈现场操作,让妈妈重温一下儿时的快乐。妈妈凑在厨房,专注地看着她女儿帅气地操作,乐得合不拢嘴。虽没有姥姥的大手笔,但是动作还是模仿得有几分神似。
一碗香气十足的豆面条新鲜上桌。姥姥遗传的美味,加上女儿的手艺,成就了妈妈的口福。
看着妈妈吃着面条,脸上溢满的笑容,心里有说不出的愉悦:子欲养,而亲还在,是天下儿女最大的成就!
第2篇:妈妈的口福杂文随笔
临近清明,陪爸妈回老家扫墓,回来后,妈妈总是叨念姥姥生前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姥姥做的豆面条汤。
妈妈回忆:在她小时候,每当清明过后,正值春耕大忙时节,为不误农时,会请些帮工,那些帮工因为干的都是体力活,所以饭量特别大,再加上一家大小总有二十多口,每天的午饭便是家里头等大事。早晨家里的男人和帮工们下地耕种,姥姥便开始准备午饭。姥姥家的院子里有一个灶台,灶台上有一口大锅,姥姥的午饭就围绕着这口大锅展开。她先用大锅烙出一摞直径约莫一米大的烙饼;备好一盆黄酱,再洗出一捆刚从地里刨来的小葱;大锅烧热,葱花炝锅炖两盆菠菜豆腐,主食和菜就算做好了。接下来,姥姥会用一个大号的搪瓷盆搅一盆豆面糊(豆面也是自家磨盘撵得的),然后烧上一锅开水,静等下地的帮工们进门。
等到日头正中,下地的男人们进门洗手擦脸的功夫,姥姥把盛有面糊的盆放到锅台上,一只手顺着盆沿五指岔开,另一只手将面盆倾斜,面糊顺着五根手指流下,连续不断地流到滚开的锅里,一盆面糊瞬间变成粗细均匀的面条。撒上菠菜碎,盐和一小勺香油,一锅原汁原味的豆面条新鲜出锅。
妈妈每次说到这里,都会吸一下将要流出的口水,好像那味道诱发了她嘴里全部的味蕾。然后叹口气:“几十年过去了,想起那味道,仍然会口有余香。只可惜我那时太小,没有去学,你姥姥的这道美味算是失传了。”
听了妈妈的叨念,我自告奋勇要满足妈妈的心愿。
妈妈对我的承诺深表质疑:“你连见都没见过,怎么做的出来?”
我信誓旦旦表示:“毛主席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您就擎好吧!”
夸下海口,回到家马上进行实物演练,首先用研磨机把红豆和绿豆磨成粉末,然后加少许盐,和一小盆面糊,待水烧开后,按照妈妈的描述,将面糊顺着手指流入锅中,一锅清水立刻变成浓稠的面糊,首战告负。继续进行第二次实验,由于面糊过稠,无法顺着手指流下,又一次以失败告终。俗话说“试不过三”,总结前两次失败的原因,调整面糊的加水量,并加以变通,在面糊中添加了少量淀粉搅匀,当面糊再次顺着手指流到滚开的水中,借着淀粉的黏性,马上凝结成一根根淡灰色、还泛着浅绿的面条,试验成功。盛上一碗,那豆香气直入心脾,爽滑劲道的面条在胃里暖暖的,满口泛着豆香,难怪妈妈几十年都会念念不忘。
记下整个的操作步骤和用料剂量,去给妈妈现场操作,让妈妈重温一下儿时的快乐。妈妈凑在厨房,专注地看着她女儿帅气地操作,乐得合不拢嘴。虽没有姥姥的大手笔,但是动作还是模仿得有几分神似。
一碗香气十足的豆面条新鲜上桌。姥姥遗传的美味,加上女儿的手艺,成就了妈妈的口福。
看着妈妈吃着面条,脸上溢满的笑容,心里有说不出的愉悦:子欲养,而亲还在,是天下儿女最大的成就!
第3篇:妈妈杂文随笔
无法修饰的一双手,
布满了皱纹和老茧,曾几何时,它也是柔润光滑。
妈妈,这是你留给我最深的记忆。
儿时的夏夜,它为摇起蒲扇,驱走蚊虫,带来凉爽。
躺在你身旁,抚摸着我的头,让我感到踏实。
为了撑起这个家,日夜的劳作,熬白了青丝。
皱纹悄悄爬上了你的额头,你毫无怨言。
妈妈,离开了那么久,你在那里可安好?
你最疼爱的小女儿想你啦,想念你的怀抱,想念你做的饭,想念你的微笑,想念你的责备。
每次听到妈妈这个称呼,忍不住思念的泪水,妈妈,女儿想你!
第4篇:妈妈杂文随笔
妈妈杂文随笔
妈妈杂文随笔1
无法修饰的一双手,
布满了皱纹和老茧,
曾几何时,
它也是柔润光滑。
妈妈,
这是你留给我最深的记忆。
儿时的夏夜,
它为摇起蒲扇,
驱走蚊虫,
带来凉爽。
躺在你身旁,
抚摸着我的头,
让我感到踏实。
为了撑起这个家,
日夜的劳作,
熬白了青丝。
皱纹悄悄爬上了你的额头,
你毫无怨言。
妈妈,
离开了那么久,
你在那里可安好?
你最疼爱的小女儿想你啦,
想念你的怀抱,
想念你做的饭,
想念你的微笑,
想念你的责备。
每次听到妈妈这个称呼,
忍不住思念的泪水,
妈妈,女儿想你!
妈妈杂文随笔2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印象中,丈母娘疼女婿,而婆媳之间永远都不是那么和谐。
01
在我的朋友圈里,大都是年轻人,当婆婆的自然少,但是有不少已经结婚生娃了,甚至有的都有了二胎宝宝。跟她们交流起来,反馈回来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
有的庆幸嫁了个好老公,有
第5篇:狗妈妈杂文随笔
是孩子的妈,也是两条狗的妈妈。
她有一个女儿,在前夫身边(湖南衡阳)。开学前几天,女儿打电话哭着说,没学费,读不了书。性子急的她边转钱过去边抱怨着:男人不是人。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男人不学好,犯罪进监狱七年,而她在外等候七年。待男人出来,接他一起做事。反遭对方的讽刺:什么看不起之类的话语。最后分手,但对女儿和男方老人的关心从未间断过。
一个人,总要有一点寄托,宠物的兴行,她也走入其中。小的母狗叫豆豆,稍大一点的名小白。她走到哪,狗就在哪。宠物,我不反感也不认同,但从她身上,明白了为何有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最爱。你难过时,可骂它,它乖乖地在你面前受着,让你释放;你高兴,唤一声,马上跳你身上,让抱让玩。其实,善待生命就是一种美德,自己无父无母,一个相依相伴的唯一亲人,姐姐,她有自己的爱人自己的生活。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