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沪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03 07:14: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清塘荷韵》(沪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读、朗读以及圈点批注相结合的方法来鉴赏散文

2、 在理解本文“荷之韵”的主题上,认识生命的力量

3、 进一步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提点,体会本文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设计的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没有任何预习的情况下自读课文,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去品味文章的内涵,在朗读讨论质疑的过程中得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在学生自己品味散文的基础之上加以引导从而理解文章所蕴含的“荷之韵”。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于散文中的“荷之韵”及文中对荷花的顽强的生命力的赞颂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荷花是国人最为喜爱的花卉之一,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诗文当中有哪些描述荷花的语句,从这些诗文中我们能看出诗文作者对荷花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所写的散文《清塘荷韵》,看看在季老笔下的荷花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作者对荷花寄予了怎样的感情呢?

一、

幻灯片展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旖旎睥睨,旮旮旯旯,参悟(黑板出示,同学注音)请同学们简单说说这篇散文所写的内容。

二、自读思考:文中从哪里开始写荷韵的呢?

仔细阅读课文,把阅读中认为有所感悟的句子请用两条横线标注出来,同时在旁写出你对这个句子品味后的心得体会。把阅读中有疑问的句子用一条横线标注出来。用方框圈出表现力强的词语。

提示:同学们在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把握:先写恋荷再写盼荷,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来品味欣赏文中荷韵。请同学们来说说在品味荷韵这一部分你所划出的句子。

三、

学生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如有疑问的句子请其他同学帮助回答,教师给与评价。对于学生找到的文章中的主旨句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学生的分析过程中,注重朗读与分析相结合,朗读可由学生来读,也可以由老师来读)

教师把握文中的主旨句的引导:

文中几个关键性的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1、“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教师引导:如何理解两个“极其惊人”,在上下文当中那些语句中体现的:

第7自然段“不到十几天的工夫”“在深水的淤泥中走动”“每天要走半尺距离”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荷叶生长速度之快,写出它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

2、“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这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教师引导只有有生命的东西才会有“梦”,虽然荷花没有开放但是梦想从未停止过,冬眠只是为再次孕育做准备,显示出荷花强大的生命力。与文章中的第七段中的赞荷相呼应。

对于荷花的描写很生动的段落,注重引导:

第9、10自然段动静结合,感受到荷塘的丰富的意蕴

第11自然段借邻居之口传达出大家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成为大家观赏的对象,通过正面和侧面的烘托把荷花的美描绘的淋漓尽致。

恋荷

盼荷

赏荷→荷之韵

↓↓

形散神聚

总结:文章借荷抒情,以荷言志,一篇清塘荷韵,是一首心灵之曲,一曲生命的赞歌,给予了作者对生命的生活的体悟。

作业:讨论本文的第4、5、6自然段是否可以删掉呢?

第2篇:《清塘荷韵》教学设计

《清塘荷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品读精美语言,赏析荷韵之美。

3、理解作者借荷寄托的人生感悟。情感态度:

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热爱生命,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与热情。教学重点

品读精美语言,赏析荷韵之美。教学难点

理解荷花高雅洒脱、乐观豁达的神韵,借以理解作者的人生境界。教学方法

通读赏读、启发点拨、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投影片展示几幅荷花图片)千娇百媚,万种风情,相信这些荷的图片一定带给你绝美的享受。看到它们,你联想到了哪些赏荷、咏荷的古诗文名句?

千百年来,荷花以它的美丽圣洁受到历代文人的钟爱。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在他86岁高龄时写了一篇散文《清塘荷韵》。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清塘荷韵的世界,去闻一闻荷香,品一品荷韵。

二、展示目标 明确任务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品读精美语言,赏析荷韵之美。

3、理解作者借荷寄托的人生感悟。

三、积累整合 夯实基础

课前预习课文时,同学们对作者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老师又补充了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坎坷的人生。

1、走近作者 大屏幕展示:

他,曾是一个生在贫困至极家庭的农村少年。他,曾是一个置身战争硝烟饱尝饥馑难眠的留学青年。他,曾是一个深遭**受残酷迫害的知识分子。他,曾一度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

他,最终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成为一代国学大师。

2、预习检查 读一读,写一写:

旖旎 翘盼 睥睨 蓇葖 脍炙人口 接踵而至 旮旮旯旯

四、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以“荷”为线索展开,叙写了作者____荷、____荷、____荷的事情。明确:种荷 — 盼荷 — 赏荷

五、局部探究 把握情感

在作者挥洒自如的笔下,一塘荷花带着它的清香秀雅,带着它的勃勃生机扑面而来。请同学们再次走近课文,和这位八旬老人一起去体会种荷、盼荷的忧与乐吧。

默读课文3——7段,思考:季老在四年的漫长等待后,面对蓬勃生长的荷,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六、个性赏读 品味荷韵

季老的这篇《清塘荷韵》,堪称是咏荷佳作。作者赏荷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为我们展现了荷的风姿神韵。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美的两个片段,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进行赏析.学法指导:可从修辞、用词、内容、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要求学生在文中进行圈点批注)

(小组赏读交流、教师分组指导。如学生多把着眼点放在荷叶荷花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有关荷瓣、冬日残荷的描写)

1、找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或补充。

重点片段: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

明确:这飘落的荷瓣,曾经饱尝过孕育的艰辛,感受过生命的快乐,此时要悄然离去,那就顺应自然吧,它走得如此飘逸,如此洒脱。其实这荷正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他经历过苦 2 难的颠沛流离,体验过成功的欢欣愉悦,已至耄耋之年的他,面对必然来临的死亡,就像这荷一样超然洒脱。

老师也选取了其中精彩的一段,我们找几个同学起来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谁能够读出其中的美。

2、找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大屏幕展示精彩片段,并播放背景音乐)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

七、解读文本 感悟人生 在这位八旬老人的笔下:

荷是顽强的,深埋四年、不曾言弃; 荷是秀雅的,迎风弄姿、睥睨一切; 荷是洒脱的,生命陨落、乐观豁达。

1、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要歌颂荷花吗?那作者写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不仅仅是为写荷,更是借荷咏怀,借荷抒情,借荷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2、从全文看,作者借荷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悟? 明确: 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

追求高洁 追求宁静

乐观面对人生

点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漫漫人生路,愿同学们与季荷同行——守住一份宁静之美,追求一种淡泊之境。

八、拓展延伸 跳出文本

除了荷花之外,我们还可以借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来抒情言志,比如说,可以借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特点,来赞美哪一类人?还可以借松树坚强不屈、不畏风寒、四季常青的特点,来赞美哪一类人?

红烛:借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特点,来赞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教师们。松树:借松树坚强不屈、不畏风寒、四季常青的特点,来赞美驻守边疆的解放军战士。

九、课堂小结 与你共勉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愿大家都能从季先生的文章中汲取生的力量,感受旷达之气,让我们的人生也因此而豁然开朗。下面以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请同学们齐读!(播放背景音乐 汪峰的《怒放的生命》)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 玄之又玄

——节选自 泰戈尔的《生如夏花》

十、布置作业

1、阅读: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在语言和主旨方面求同辨异。

2、写作:选取生活中你喜欢的一种事物,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清塘荷韵

季羡林

种荷 → 盼荷 → 赏荷

第3篇:《清塘荷韵》教案

《清塘荷韵》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美文美读

教学重点:美文美读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语。由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引入荷花,再引导学生回忆文人墨客描写的佳句。(用幻灯片展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和文人墨客描写的佳句)

二、作者介绍(用幻灯片展示相关资料)

季羡林:出生年月:1911,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三、扫清字词障碍(幻灯片展示:为加横线的字注音)

脍炙人口 接踵而至

细弱单薄

旮旮旯旯

耄耋

旖旎

睥睨

四、美文美读

老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相结合,同时播放音乐,并展示关于荷花的图片,尽量把学生带入境界。

五、析题:

清塘荷韵:中心语是荷韵,地点是清塘

荷韵:指荷花的风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清塘荷韵》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4、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荷之韵

2、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教法:阅读——讨论——体悟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师提示: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清塘荷韵 教案

《清塘荷韵》教案

国海英

导入:

“荷叶田田,莲花迎风”,“荷”,作为中国文人精神的一种寄托,她实在承载着太多美丽的向往,周敦颐爱莲花的高洁,王维钟情于 “莲动下渔舟”的诗意,朱自清沉浸于月夜荷塘里的那份飘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心中也一直开满荷花,他,就是著名学者——季羡林。这是一位多情的老人,他把对世间万物的一份深情,融入到许多优美的散文中。(PPT展示他的几部散文集)

他在86岁高龄时写下了散文《清塘荷韵》,那么,季老心中的荷花到底有着怎样的风韵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篇佳作。

授课:

一、整体感悟,师:当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冀跃入了清塘,数亩清塘因为这几颗莲子,景致有了怎样的变化呢?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随之起伏的?请你在预习的基础上说一说。

生:第一年,第二年没有什么变化,(灰心)第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清塘荷韵》教案

《清塘荷韵》教案

《清塘荷韵》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4、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学习重点

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对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反复诵读和感受具体的文字,理解作者对荷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学习方法

阅读——讨论——体悟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感知

1、初读课文,扫除“拦路虎”。

①脍 炙人口 ②( )泥 ③旖 旎 ④翘 盼 ⑤接 踵 而至 ⑥睥 睨 ⑦堕 ⑧擎 ⑨蓇 葖

三、交流研讨

(一)合作探究

1、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翼和怜爱跃入了池塘,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从此老人的心为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清塘荷韵教案

《清塘荷韵》教案 胡红娟

教学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2、朗读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对荷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3、体会文中哲理性的句子。4、理解清塘荷韵的内涵。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文中哲理性的句子。2、理解清塘荷韵的内涵。

一、导入

今天是2009年12月15日。这即将结束的一年,对中国的学术文化界来说就像窗外的天气一样湿漉漉的。历史学家、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走了,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走了,还有“学界泰斗”、“国宝”之称北大教授季羡林也走了。让我们带着对季老的缅怀之情一起走进他的散文名篇《清塘荷韵》。

二、作者简介

学案上有详细的解释,请同学脱离学案大概介绍季羡林。

三、文本解析

1、文章以荷为线索,写了哪几件事?用一个字能否概括出来? 明确:恋、种、盼、赏、祝。

2、作者的友人从洪湖带来几颗莲子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清塘荷韵》(沪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塘荷韵》(沪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