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观潮》公开课教学实录
《观潮》公开课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
生:潮来了!
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生:大潮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它的声音非常大,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大潮给我的印象是它气势非常的雄伟。
师:那你所说的气势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呢?
生:是我看到的!
师:能看到气势吗?
生1:我觉得气势是想到的。
生2:我觉得气势是感觉到的。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真不错。
生:我不明白的地方是课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前面说白线很快地移来,后面又说它拉长变粗是逐渐的,我不明白这里前后是不是有点矛盾呢?
师:她真会动脑筋!
生:我不懂的地方是课文中为什么用白色战马,而不用别的什么马来形容大潮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来时这一部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勾画。)
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嗯,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师板书:闷雷滚动、白线)
师:那么大的潮为什么会是一条白线呢?
生: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就是人们在地平线上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所以这时的潮头看起来像一条白线。
师:原来是这个原因,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才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
生:喊!
师:怎么喊?
生:快看呀!大潮真的来了!
师: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就是沸腾的场面。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
生:我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写了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这句话也就是在写潮来前,人们已是人声鼎沸,所以在这里他用了一个又字。
生:先听到隆隆的响声,人们就议论纷纷,现在既听到声音,又看到形状,所以是又沸腾了。
生:前面已经喊了一次潮来了!这里是真的潮来了,所以又喊了起来。
师:课文既写出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和样子,还写出了观潮人的情绪,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让我们带着观潮人的情绪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不仅听到了大潮在远方的声音,看到了大潮在远处的样子,更难得的是你们还体会到了观潮人的情绪,真是不简单。
师:大潮在远处时其声如闷雷滚动,其形似一条白线,难道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仅仅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个句子,想一想这条白线是怎样变化的?(提示学生重点理解横贯一词。与同桌讨论刚才同学提到的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慢慢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生自由读,并与同桌讨论。)
生1:我认为刚才这个问题并不矛盾,课文中它逐渐拉长变粗,我们在美术课学过远小近大的道理,那是一种视觉效果,所以我认为这里并不矛盾。生2:我想这里是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很大。因为江面很宽,那么宽的江面全都是潮水,所以我从这里体会到它气势雄伟,而并不矛盾。
师:你体会得真好,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师播放大潮由远及近的画面。)
生:(不由自主)真美啊!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这个句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读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生:我们脑海中出现了那条白线慢慢拉长变粗,向我们涌来,最后整个江面满是潮水。
师:咱们一起再体会着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浪头越来越近的时候,大潮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生:大潮越来越近,就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个句子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再自己多读几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指导学生个别赛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去感受了大潮汹涌而来的气势,现在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师播放大潮通过时的电脑画面,学生看着,不由自主地惊讶、赞叹。)
师:谁能谈谈你刚才的感受?
生1:我想到书上飞奔而来这个词。
生2:我感到潮水真是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师板书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生3:我觉得浪潮就象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气势非常雄伟,声音非常巨大,大潮好象千万辆坦克发动的声音。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生3:我怕读不好。
师:你刚才体会得这么好,一定能读好!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教室一片鼓励的掌声)
(生3读句子)
师: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地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该轮到我为你们喝彩了,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读得棒极了!我都被大家的朗读给震撼了,学到这儿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大潮的样子?
生:想!
师:现在你们就站在海塘大堤上,每位同学就是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中的一员,你们现在观潮是什么心情?
生:激动!
生:着急!
生:兴奋!
师:大家看了画面后,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此时的感受。
(师播放大潮来时全景画面,学生发出惊呼。)
生1:大潮真是雄伟。
生2:我觉得钱塘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真是名副其实!
师:你们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一天下奇观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们听呢?
生:想!
师:那大家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生自述)
生1:我讲给我邻居姐姐听:姐姐,今年暑假我到钱塘江去了一趟,我们很早就到了那儿,直到午后一点左右,才听到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一样
(三名学生分别依据课文和画面,加上自己的想像进行了复述。)
师: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放画面,请大家当小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大家高不高兴啊?
生:高兴!
师:当主持人可不容易,你们知道解说词在哪儿吗?对了,就在书上的三、四自然段,咱们就来个《话说钱塘大潮》的第二集《潮来时》。
生:好!
(两名学生配解说词)
师:作者围绕着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具体地描写出来,我们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这种细致的观察方法,平时多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想、去体验,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2篇: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
师:“奇观”是什么意思?
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师:我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
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
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
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
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
(生不断发出赞叹)
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非常壮观。
生:我认为钱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观”。
生:我真想亲自去看看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生默读课文)
生: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师:你真会读书。请大家轻声自由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我知道了这段课文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很大,像“山崩地裂”;还写了潮水的样子很壮观。(板书:声、形)
生:我知道了来观潮的人很多,很热闹。
生:我发现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潮水的。
师:你们真聪明,读书真仔细!这两个自然段里有很多精彩的语句,同学生们自由地读吧,特别是你喜欢的语句,可以画一画,多读几遍。待一会读给大家听听,看谁读得最好?
生:“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读得这么好,看得出你的确很喜欢这句话,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吗?
生:这句话写出了潮水的气势很雄伟,潮水的声音巨大,浪涌起来就像是白色战马。(板书:战马)
师:哪个词写出了潮水的.声音巨大?
生:“山崩地裂”(板书:山崩地裂)
生:“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还没看到江潮就听到潮水的声音,说明潮水的声音很大,很大气势。
师:最能表现潮水声音的词是……
生:“闷雷滚动”。(板书:闷雷滚动)
生:“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这时候潮水来了,人们很激动,高兴得沸腾起来。
师:从哪儿知道潮水来了?
生:因为人们已经看到了“一条白线”了。(板书:白线)
生:“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时候的浪潮涌得很快,很高,就像高高的城墙。潮水的颜色是白色的,很壮观。(板书:城墙)
师:读得不错,挺有感受的。你们再自由地读读课文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我们一块儿讨论。
(学生自由读文、组内自由讨论)
师: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生:老师,“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为什么说它“横贯江面”?“横贯”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来做个看图填词的练习,你就明白了。请同学们仔细看图(CAI课件图片:1、钱塘江潮水横贯江面图;2、钱塘江横卧江面图),两个词分别应该填入哪幅图中呢?
生:“横贯”填到图1中,“横卧”填到图2中。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图2中,江面很平静,就像躺着睡觉似的,所以我填“横卧”;而图1中潮水是动的,我觉得应该填“横贯”。
师:你很会思考,填得不错,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横贯”就是横着通过去的意思。
生:老师,我想听听闷雷滚动的声音。
(师CAI课件音频:闷雷的声音)
生:老师,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潮水的声音真有那么大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CAI课件显示:战马奔腾逐渐切换到潮水奔涌,并作有巨大的响声)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体会呢?
生:我发现潮水向前涌和战马向前奔很像。战马马不停蹄地向前,江水也是后浪推前浪,不断地流去。
生;我觉得战马跑得很快,潮水向前涌得也很快,都很有气势。
生:我听到战马奔跑时的声音和潮水奔腾的声音都是滚滚而来,震动大地的。
师:你们有这么深的感受,我想你也有把潮水的这种气势读出来,谁来试试?
(指名读,齐读)
师:下面请女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看谁读得更好?(生分男、女齐读)
师:女同学的声音清脆悦耳,男同学的声音抑扬顿挫,都读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学生填写两个自然段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句)
生:“午后一点左右”、“顿时”、“过了一会儿”,这些是表示时间的词;“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是说潮水是由远到近的词。
师:那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词的提示来背一背课文呢?
生:能!
(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我来读这些词,你们来接,我们小声地背一背,不记得的可以看看书。
(生齐声背诵)
师:学到这儿,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来给钱塘江观潮的客人当导游,我们先来设计一个开场白。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就要来了,请跟我来,我会带你看个仔细。
生:游客朋友们,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是观潮最好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哟。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威力无比,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靠近江边。
师:相信你们都是合格的导游。现在就请你们给画面配上解说词,注意用上设计好的开场白。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下,一会看看哪个组说得最精彩。(CAI课件视频:潮来时的过程)
(生在组内练说)
师:请大家推荐一个同学来当导游。
生:游客朋友们,欢迎您来钱塘江观潮。你听到了吗?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可江面还是风平浪静。你看,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了。那条白线移动得很快,越来越粗,横贯江面。潮水已经涌起两丈多高了,就像是一堵白色城墙。潮水越来越近了,就像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你听,那声音快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游客朋友们,你们认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吗?
师:这位同学介绍得不错,用上了很多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就更好了。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就要来了,要摄像的,请大家做好准备。你听,大潮离我们很近了,你听到了隆隆的声音了吗?那是潮水的声音。快看啊,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声音越来越大了。潮水越来越近了,请大家退后一点,注意安全。你看,江水就要向我们扑来了,好像要把我们吞没了,那浪潮多高啊!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现在,我们脚下的大地都颤动起来了。相信你们一定会终生难忘!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真让人感到震惊,难怪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生齐说)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3、4自然段,感受到了钱塘江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都学得不错。那么课文2、5自然段还写了些什么呢?老师想交给大家自学。你们可以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说说你的感想,还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学,自由讨论)
生:我喜欢读“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层蒙蒙的薄雾”。这句话写得很美,钱塘江就像是一位身披白纱的少女。
生:我读了“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这句话后,觉得钱塘江大潮的余波也非常的有气势。
生:老师,我想知道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知识锦囊,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自己在电脑里查找资料。
(学生自己在每组的电脑中查找自己所需的文字、图片资料)
观潮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1.观潮教学实录
2.观潮 教案
3.观潮的 翻译
4.观潮节
5.2015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试卷(二)(2)
6.答谢中书书
7.圆明园的毁灭
8.记承天寺夜游
9.答谢中书书
第3篇:《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
第4篇: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1
1.观潮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好,从这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四年级的学习了,在四年级的上学期,我们要学习八组课文,此刻,先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目录,看一看,第一组课文都写了些什么呢?
生1:第一组一共有四篇课文,有写潮水的,有写火烧云的。还有写大峡谷的,好像都写自然景观的。
师:你说的十分准备,这组课文就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这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一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观潮
师:同学们,请看这张地形图,谁能找一找,钱塘江的入海口是什么地方
多媒体出示钱塘江入口地形图
生1:钱塘江的入口是杭州湾
师:谁能找到盐官镇的位置呢?
生2:我找到海宁市盐官镇的位置在杭州湾的西面。
师:你找的十分准备,盐官镇呢,但是观潮的好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先初读课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同
第5篇:《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 1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是那么雄伟、壮丽,让人读来赞叹不已。然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2《观潮》,里面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更可称为天下奇观(板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钱塘江大潮那雄浑、磅礴的气势。好不好?(齐读课题:《观潮》)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理解得很到位。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昨天,大家回家预习了课文还查阅了有关资
第6篇:《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
生:潮来了!
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生:大潮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它的声音非常大,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大潮给我的印象是它气势非常的雄伟。
师:那你所说的气势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呢?
生:是我看到的!
师:能看到气势吗?
生1:我觉得气势是想到的。
生2:我觉得气势
第7篇:语文《观潮》教学实录
语文《观潮》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一流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
2、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能够表现来潮时的壮观画面的录像带;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是那么雄伟、壮丽,让人读来赞叹不已。然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2《观潮》,里面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更可称为“天下奇观”(板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钱塘江大潮那雄浑、磅礴的气势。好不好?(齐读课题:《观潮》)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