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简介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01 07:16: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计算机系统简介说课稿

计算机系统简介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系统简介》,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思想和思路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章基础知识部分中的一节,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涉及的电脑知识和术语很多,在整个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在讲授这节课时打算用二课时的时间来完成。

二、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三个方面:

1. 知识目标: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常用的计算机软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 良好的基础。

3. 情感目标: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介绍 难点:形象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四、 说学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动手”活动进行学习,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肯定。他们在小学接触过信息技术,已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是太长,学法指导较为重要。

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法。

这节课的'内容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知识,因为学生从来没有看见过主机箱内部都有什么部件,所以对这些部件很感兴趣,在这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老师提供的的多种途径,自主学习这部分知识。

另外我把学生分成小组,采取抢答、竟赛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兴致,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 说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讲解点拨法”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内部的部件,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计算机部件,例如:主机、内存条和一些软件程序。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个计算机系统究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有何作用?相互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计算机系统简介。”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布置任务、探索新知

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把学生自由分成五组,我设计了相应的自学思考题目打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要求每组由学生推选出组长,由组长来组织本组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要结合着计算机硬件实物来解答本组相应的自学思考题目。附问题设计:

(1) 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有哪些?

(2) 计算机的输出设备有哪些? 分别起什么作用?

(3) 主机内有哪些部件?计算机的心脏是什么?RAM和ROM都在内存条上,它们有什么不同?

(4) 一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哪几部分?在这里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如下的学习的资源:

(1).自制的介绍计算机组成的课件。

(2).计算机硬件实物——包括打印机、扫描仪、硬盘、光驱、主板U盘以及每组一台可供拆装计算机和部分板卡。

(3).Internet网及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

2.认识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让学生仔细看课件中的界面图。师提出“该图的界面上包含了哪些软件?哪些软件是基础?你还知道哪些软件?”小组展开讨论,并尝试将这些软件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分类,将结果写在纸上。等小组汇报时选一位同学发表本组的意见。

(三)小组抢答,汇报交流

学生完成任务以后,我采取知识竟赛的方式,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并给各小组记分。教师和其他同学对答错的题目给与纠正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检验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争议的问题师生一起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点拨总结,拓展创新

本节知识点更多,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以板书的形式,将所学内容更加清晰、条理化。 学完新知识后,在剩余的时间里,我推荐一些站,自由学习,让那些对电脑知识情有独钟的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提高,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第2篇:计算机系统组成说课稿

计算机系统组成说课稿

《计算机系统组成》是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高中版第十二章的内容。本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计算机系统组成》是教材第十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结构原理、硬件知识、软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

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存储器的容量换算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回顾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了解存储器的容量换算;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模拟学习、探究学习、竞赛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亲历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合作竞争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

(2)、小组合作竞赛,鼓励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行为与创新

(1)、科学地解答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2)、积极参与各种创新设计活动。

三、教法阐述

依据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运用课件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基础上,通过类比带领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思考、总结。通过实践操作和随堂测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总结巩固”。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看书、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请学生欣赏四幅图片引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是显示器、键盘、鼠标、主机。

那么大家知道最早的计算机是什么吗?计算机发展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二)分配任务,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是?

计算机经历了几次历史变革?分别是哪几次?我们使用的计算机属于第几代计算机?

现代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台计算机属于第几代计算机?

(三)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哪年?

A、1957B、1946C、1964D、1945

(2)、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是()计算机

A、电子管B、晶体管C、集成电路D、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是由于()的出现。

A、集成电路B、晶体管电路

C、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D、电子管电路

(四)分配任务自主学习

计算机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主机主要由哪几个部件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主要有哪几个部件组成?计算机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设备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种?

ROM和RAM的区别是什么?

存储器的容量以什么为基本单位。计算:

(15MB=KB, 10G=MB,1024B=KB)下面哪些设备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

(显示器,键盘,打印机,手写板,扫描仪,话筒,音响,鼠标)

(五)综合练习。巩固新知

利用认一认、填一填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机系统的知识。

(六)综合实践

利用网上在线装机平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第3篇:计算机系统简介教学设计

计算机系统简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章基础知识部分中的一节,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涉及的电脑知识和术语很多,在整个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在讲授这节课时打算用二课时的时间来完成。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常用的计算机软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目标: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说教材)

《》出自于的内容。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三个

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计算机简介

计算机简介

本文内容

 您熟悉计算机吗?您想知道计算机的功能以及使用它们的原因吗?欢迎您,您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本文将对计算机进行概述:计算机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类型,以及用它们可以干什么。

计算机是什么?

计算机是一台机器,它可以根据一组指令或“程序”执行任务或进行计算。在 20 世纪 40 年代诞生的第一种完全电子化的计算机是需要许多人进行操作的巨型机器。与早期的那些机器相比,今天的计算机令人惊异。不仅速度快了成千上万倍,它们还可以放在桌子上、膝盖上,甚至口袋中。

计算机通过硬件与软件的交互进行工作。“硬件”指的是计算机中可以看到和触摸到的部件,包括机箱和其内部的一切。硬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计算机内的一个小矩形芯片,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器”。它是计算机的“大脑”,即翻译指令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计算机系统简介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系统简介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