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落叶》词作鉴赏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01 07:14: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水龙吟·落叶》词作鉴赏

《水龙吟·落叶》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水龙吟·落叶》是南宋词人王沂孙的作品。词的上片着力于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词人运用娴熟的笔法,使主观和客观融洽,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使其故国之思表达得自然而深刻,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原文】

水龙吟1·落叶

晓霜初著青林2,望中故国凄凉早3。萧萧渐积4,纷纷犹坠5,门荒径悄6。渭水风生7,洞庭波起8,几番秋杪9。想重崖半没10,千峰尽出11,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12,溯宫沟、暗流空绕13。啼螀未歇14,飞鸿欲过15,此时怀抱。乱影翻窗16,碎声敲砌17,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18,只应今夜19,满庭谁扫20?

【注释】

1水龙吟:词牌名,姜夔词注“无射商”,俗名越调。双调一百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2晓霜:早上的霜露。著:附着。

3望中:视野之中。故国:指南宋故地。

4萧萧渐积: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之句。萧萧:草木摇落之声。

5纷纷犹坠:意谓落叶片片飘坠。化用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之句。

6门荒径悄:意谓落叶掩埋了门庭路径,一片荒凉寂静。

7渭水风生:化用贾岛、周邦彦诗词写落叶。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婉转。”

8洞庭波起:化用屈原《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描写落叶。

9秋杪(miǎo):暮秋,秋末。杪,树梢。引申为时月的末尾。

10重(chóng)崖半没(mò):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

11尽出:全是。

12题红:指红叶题诗事。范摅《云溪友议》:“中书舍人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独获所退宫人。宫人睹红叶而呈叹久之,曰:‘当时偶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迹无不讶焉。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杳杳(yǎo):幽远貌。

13宫沟:皇宫之逆沟。

14螀(jiāng):蝉的一种。

15飞鸿:指鸿雁。

16乱影翻窗:树叶乱落于窗前。

17碎声:此指落叶之声。砌:台阶。

18吾庐:我的家。甚:何。

19只应:只是。

20满庭谁扫:意谓无人扫落叶。白居易《长恨歌》有“落叶满阶红不扫”之句。

【白话译文】

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处。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

【赏析】

暮秋天气,严霜始降,草木黄落。在诸多文人笔下,落叶与时移物换、荣枯摇落同存长在,故而睹落叶而悲秋,因悲秋而伤情。通过描写这种境界,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望中故国凄凉早”,无限心事,隐藏其中。“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纷纷犹坠”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诗意。这几个典故是独立的,因紧扣落叶,便有了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接下来,笔锋一转,用“想”作领字,领“重崖”以下四句。“半没”是因落叶堆积。“无人到”则是落叶阻挡了行程。这四句从词意上又进一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片着力于写景,下片转而抒情。“前度题红杳杳”,借用红叶题诗的故事,暗示故宫的`冷落。《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这一典故运用得十分巧妙。“前度”说明象从前那样宫女题红之事已不再见,借故宫的冷落暗寓朝代更迭。前两句为虚写,“啼螀未歇”以下六句则是实写。寒蝉凄切哀鸣,飞鸿欲过身影,正衬出词人难耐之痛楚。词人此时心绪烦乱哀感涌流,但词人却以“此时怀抱”四字一笔带过,言有尽而意无穷。“乱影”返回写眼前之秋景秋情。回步屋内,独坐客舍,秋夜寂静,又见无数黄叶乱落窗前,听见落叶之声敲打台阶。无尽无休,词人已无计可以避开秋声。和上片“纷纷”二字相呼应,以“碎”字形容落叶之声,意新句秀。“愁人”不单指词人自己,也包括了与他一样经历苦难的人们。《四溟诗话》说:“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句到位,确能产生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此词结尾“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提出问题,而不作回答,留下“空白”,词人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想象加以补充。“满庭谁扫”字浅意深,悲愁中掺杂着惆怅,哀怨中挟带着孤独,复杂的情感,也难以卒言。

此篇咏落叶之词,以落叶为契机,“以故国凄凉早”为意脉,驰骋神思,虚境实写,融景入情,故而句句写落叶,却句句是故国之情,收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词人运用娴熟的笔法,使主观和客观融洽,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其故国之思表达得自然而深刻。

名家点评

清代词论家陈廷焯《词则》:笔意幽冷,寒芒刺骨。其有慨于崖山乎?结语寂寞。

近代词论家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见落叶而伤秋,词人每有此感。但碧山忠爱于忱,出于不容己,故词中“宫沟”、“故国”,触处生悲。“渭水”、“洞庭”句引乱愁于无次,“山路无人”句叹劫后之萧条。下阕因落叶而动乡思,断燕残螀,同其凄韵。此词“洞庭”七句及“前度”以下五句颇警动。

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理事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起从未落叶说,是题前著笔。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水龙吟·落叶》,构思与其他咏物词有所不同……这首咏落叶的《水龙吟》则是从整个国家的灭亡来抒写这万叶萧疏,飘摇零落的现实。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常国武《读〈花外集〉卮言》:例如《水龙吟·落叶》,上片先写自北向南的广大地域中秋末之凄凉景象,由此引发故乡之思,然后再具体描写入夜之后旅寓“乱影翻窗,碎声敲砌”的孤苦情景,而以“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作结,点出怀乡之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筱芸《碧山词研究》:从此词的时间脉络看,词人客舍怀乡(故国又有故乡之指)是实,其意绪氛围体验是虚,却隐实就虚—着意层层渲染其“故国凄凉”之思和身世飘零欲归不得之叹。这种不得而悲,“故国凄凉”、纵归更悲的悲苦情境和意绪氛围,以及层层往复勾勒烘染的沉郁之势,使其超脱羁旅愁怀的实境层次,而具有传达词人所处时代情境和意绪氛围的径曲势远、由此及彼的艺术张力。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员谢桃坊《宋词概论》:此词比其余的咏物词有更为浓厚的抒情气氛,从结句可知,它是词人在异乡之夜见落叶而怀念故乡的。情绪黯淡而凄苦,在想望中,故园秋风落叶,荒凉寂寞,词的过片用红叶题诗的故事,借以抒写往事不堪回首之意。秋夜的啼滥、哀鸿、枯叶的乱影、叶飘的细碎声响,它们都恰与词人的情绪相应,因而更思念故山了。

【作者介绍】

(约1230~约1291)宋末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家住玉笥山,亦号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人。善文词,广交游,同代周密称其“结客千金,醉春双玉”(《踏莎行·题中仙词卷》)。元兵入会稽,杨琏真珈掘宋帝六陵,沂孙与唐珏、周密等结吟社,赋《乐府补题》,托意莲、蝉诸物,寄托亡国之恸。元世祖至元中,一度出为庆元路学正。晚年往来杭州、绍兴间。工词,风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尤以咏物为工,在宋末词人中其咏物词最多也最精巧,代表作有《齐天乐·蝉》、《水龙吟·白莲》等,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感慨。其词章法缜密,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收词60余首。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第2篇:《水龙吟》秦观词作鉴赏

《水龙吟》秦观词作鉴赏

水龙吟

秦观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玉珮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写一位妇女一整天的相思之情。

上片起首句,写女子登上挨着园林横空而起的小楼,看见恋人身骑骏马奔驰而去。此二句按景缀情,景物描写中缀入女主人公的别情。“朱帘”三句,承首句 “小楼”而言,谓此时楼上佳人正身穿春衣,卷起朱帘,出神地凝望着远去的情郎。“破暖”三句,表面上是写微雨欲无还有,似逗弄晴天,实际上则缀入女子的思想感情,说它也象当前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以下四句便写这位女子一个人楼上一直等待到红日西斜的过程以及当时的情绪。轻风送来的.卖花声清脆悦耳,充满着生活的诱惑力,也容易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女主人公想去买上一枝插鬓边;可是纵有鲜花,谁适为容?故此她没有心思买花,只好让卖花声过去,直到它过尽。“过尽”二字用得极妙,从中可以想象得到女主人公谛听的神态、想买又不愿买的惋惜之情。更为巧妙的是,词人将声音的过去同时光的流逝结合一起写,状画出女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感情。歇拍二句,则是以景结情。落红成阵,飞遍鸳甃,景象是美丽的,感情却是悲伤的。花辞故枝,象征着行人离去,也象征着红颜憔悴,最易使人伤怀。不言愁而愁自其中,因而蕴藉含蓄,带有悠悠不尽的情味。

下片从男方着笔,写别后情怀。“玉珮丁东别后”,虽嵌入“东玉”二字,然无人工痕迹,且比起首二句凝炼准确,读后颇有“环珮人归”之感。“怅佳期、参差难又”,是说再见不易。参差犹差池,即蹉跎、失误。刚刚言别,马上又担心重逢难再,可见人虽远去,而留恋之情犹萦回脑际。至“名韁利锁”三句,始点出不得不与情人分别的原因。为了功名富贵,不得不抛下情人,词人思想上是矛盾的、痛苦的,因此发出了诅咒。“和天也瘦”句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化来。但以瘦易老,却别有情味,明王世贞对此极为赞赏,因为它概括了人物的思想矛盾,突出了相思之苦。“花下”三句,照应首句,回忆别前欢聚之地。此时他虽策马远去,途中犹频频回首,瞻望女子所住的“花下重门,柳边深巷”。着以“不堪”二字,更加刻划出难耐的心情,难言的痛苦。煞尾三句,颇饶馀韵,写对月怀人情景,颇有“见月而不见人之憾”(《草堂诗余隽》卷二)。

此词以景起,以景结,而其中一以贯之的则是作者执着的情愫。对一个沦落风尘的薄命女子,作者竟钟情若此,这决非为征管逐弦而出入青楼的薄幸子弟所能望其项背。

第3篇:水龙吟·落叶古诗词鉴赏

水龙吟·落叶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译文翻译

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处。只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水龙吟·落叶》词作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龙吟·落叶》词作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