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桃花源记后传
桃花源记后传
话说北宋年间,湖南武陵郡(今常德市)有一位秀才,姓白名易生,年方十七岁,自幼好学,胸藏万古史,腹蕴五车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精。自诩白居易再生,常常和一帮文人墨客吟诗作对,好不快活。可惜这白易生打小父母双亡,家庭一日日败落,只好跟着哥嫂度日,原许了名门望族柳家二小姐为妻,也无钱可娶,他倒也不着急,只是饮酒作诗,逍遥自在,还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不如趁早人家想飞哪儿飞哪儿去。”
这日白易生不知怎的和几个朋友起了争执,一口咬定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存在世间,只是无人能找到而已。他的朋友对他一阵奚落:“呵呵,要是有,早就有人发现了,为何过了这么多年也没听人提过?”
白易生不服气,说他小时候有一回任性,和自己的仆人曾划船到了很远一个地方,那里满是桃花,可惜第二天又找不到了,后来才知道,那应该就是陶渊明提到的桃花源。友人更是一阵大笑:“哈哈,白兄,是不是你的酒喝高了,扯得越来越远了。”遂一哄而散,各忙各的去了。
白易生为朋友的不信任越想越气,直生了半日闷气,后来租来一条小船,顺着记忆中那条小溪向前划去。小溪左拐右拐,仿佛无尽头的样子,白易生渐渐迷了路,已分不清东南西北,只好顺着溪水流的方向而去。
此时夕阳西下,照得溪水波光粼粼,煞是好看,眼看天色已晚,白易生打算明日再寻,正要把船调头,一晃眼,依稀看见前方一片绯红。
白易生连忙快速向前划去,越往前越惊喜,只见岸两边数不清的桃树林立,时值春日,桃花朵朵盛开,似云如霞,鲜艳无比,随着微风吹来,瓣瓣桃花纷纷落下,像下了一场场花瓣雨,地上落花缤纷,仿佛在青草地上铺上了粉红色的锦缎。白易生依稀记得小时候好像走到这里,就返回了。
伴着花香阵阵,白易生划到了溪水的`尽头,桃花林也随之到头,面前是一面仿佛被斧头随意削砍的悬崖绝壁,显得参差不齐,白易生随着山壁左右走动查看,看是否能攀爬上去,忽然他发现,山壁上有一个洞口,一只燕子呼一下飞了进去,好长时间都没有出来,正在诧异间,呼啦一下飞出了一群燕子。
白易生决定上去看看,他抓住山崖垂下来的藤蔓向洞口攀去,费了好大得劲,终于到了洞口,更为惊异的是,洞口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依稀有光亮透过来。白易生呐呐道:“这……难道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吗?”他像发现仙境一样,毫不犹豫的顺着洞走过去,随着洞的越来越阔,一下子敞亮了许多,仿佛到了另一个天地。
只是这里荒草丛生,树木参天,渺无人烟,并无房舍桑竹之类。白易生心生不甘,继续往前走,突然在一棵硕大无比的榕树上,发现一处木头盖的房屋,这在原始般的森林里也算是一道奇观了。白易生正打算找一个能够攀上去的物件,忽然听到一声老虎的大吼,接着看见一只花斑大虎向他扑过来,顿时吓得魂不附体,浑身如筛糠一般。
只听一声女孩的娇喝:“金虎,回来!”那只老虎贴着白易生缓缓松了口,慢慢后退而去,白易生吓得大气不敢出,此时方昏了过去。等到白易生醒过来,自己竟然躺在小船上,四周仍是桃花灼灼。再看山壁,哪里有什么石洞,难道……只是做了一场梦而已?白易生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划着小船沿来时的路返回了。
第2篇:桃花源记后传作文
桃花源记后传作文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来到,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
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会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花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