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国兰花的栽培与养护
中国兰花的栽培与养护
兰科花卉属于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种类和品种繁多并具独特的观赏价值,同时要求较高的栽培技艺。
1 形态,生物学及品种
中国兰花原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林中,约500属,10000多种。具横生的地下茎,节部肥胖,节间较细,地上部分只长叶丛和花葶,叶片长剑形,质地坚韧,翠绿并具光泽,花型虽小,但富于变化,香味浓郁。我们平时栽培观赏的兰花通常是指兰属中的几个主要品种,如墨兰、建兰、春兰、蕙兰、台兰、兔耳兰、寒兰等,这类兰花大都生长在土壤中,因此又称地生兰,它们是四季常青的宿根花卉,每个季节均有不同品种的兰花开放
2 繁殖和栽培管理
中国兰花种子呈粉末状,播种相当困难,目前均采用分株法进行繁殖,但由于兰花每年只有一次发新根新叶,因此生长缓慢。一般3-4年分株一次,分株时间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墨兰、寒兰、春兰、蕙兰等冬季和早春开花的花兰,应在秋季9-10月份停止生长后进行分株,建兰、兔耳兰等秋季开花的兰花,应在3-4月上旬分株。
2.1 分株繁殖
2.1.1
分株前停止浇水,每天向空中喷水1-2次,一周后肉质根失水变软。
2.1.2
将兰花的根团从盆中脱出,轻轻抖去植株根部泥土,用双手将兰花根部相连处自然分开,每株须保持3个以上假鳞茎。
2.1.3
剪去腐烂根和断裂根,修剪时不要伤及叶芽和肉质根,同时剪去上部枯黄叶片,然后用清水将根部洗净。
2.2 栽培管理
2.2.1 培养土
兰花喜温暖湿润,盆栽要求通透性好,肥沃疏松的酸性培养土,PH值要求5.5-6.5,北方可直接用褐泥炭或松针土,南方多用红山泥晒干后打成小块来上盆。
2.2.2 上盆
盆一般采用排水、通气良好的烧泥盆,盆径约20cm,在盆底垫碎瓦片5-6片,并放一些碎木块,为避免上盆易断根,可将处理好的植株放在阴凉通风处4-5h,使肉质根阴干,等根稍有皱缩时再上盆,上盆时根部要自然伸展,不能卷曲,同时使培养土和根部密接,土加到盆深一半时,将植株轻轻提起1-2cm,以使根部伸展顺直,填满后将花盆提起在土地上蹲实,不要用手镇压。
2.2.3 温度光照
兰花属半阴性植物,最适兰花生长的气温是18-25℃,在8-33℃范围内兰花可正常生长;在8-33℃范围外生长缓慢,夏季应有较好的遮荫环境,秋冬季给予充足阳光,加强通风。
2.2.4 浇水
加强肥水管理是养好兰花的关键。浇水随季节变化和盆土干湿程度而定。相对湿度应在70-85%之间,不能低于50%。早春新芽出土后,温度还较低,盆土宜带干,可2-3d浇水一次;初夏是新根和叶芽生长期,应早、晚各浇一次水; 9月中旬后,水量应渐少,一般2-3d浇一次;冬季入室后,土宜带干,一般10-15d浇水一次。兰花对空气湿度也有一定要求,夏季除浇水外,平时地面应喷雾或喷水4-5次,室内陈设最好把盆栽兰花放在水盘的上面,浇水时应掌握干透浇透的原则,不干不浇,最好用雨水、河水或凉开水浇灌,以防土质碱化,如叶片发黄,每周应浇一次1/500的`Feso4水溶液。
2.2.5 施肥
兰花施肥宜淡不宜浓,宜少不宜多,从新芽萌发到冬季休眠前15d施一次腐熟饼肥水,肥水比例为1:10左右,施肥后喷少量清水,以防止肥液沾叶,在抽葶前,用筷子在盆土外围插孔,向孔内滴香油,也可施0.1%的硫酸铵和磷酸二氢钾,以补充花期所需养分。
3 病虫害防治
兰花病虫害不多,常见的有褐斑病、白绢病、炭疽病等,多是雨季和温室养护阶段通风不良、盆土过湿又长期见不到阳光及洒水不慎,洒在叶片上所致。在发病严重的地区,除应栽培抗病品种外,室内养护时应把盆距拉开,发病后减少弥雾,注意通风,同时喷布多菌灵800-1000倍液,3d喷一次,连喷3-4次,最好把发病严重的叶片剪下来烧掉,平时如发现蚧壳虫,可用0.2-0.3%的石硫合剂喷洒.
第2篇:观赏植物栽培与养护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报告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郁万文 n080103108 李瑾玮
实习目的:
通过对专类园中树木养护管理的调查,认识到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不同的养护管理水平,会产生相应的景观效果;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的调查,进一步巩固植物配置方面的知识并掌握树木栽植时,树木规格、如胸径、树高、冠幅与株行距的关系; 实习正值秋季,对专类园建立直观认识。
实习地点: 杭州植物园 实习日期:2011-10 材料与工具:
实习材料:杜鹃、桃花、牡丹等专类园
实习用具:皮尺、钢卷尺、铅笔、笔记本、照相机
实习内容
一.专类园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专类园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种植一类观赏植物供观赏、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的园地。在植物界中,有些植物的变种和瓶中非常丰富,专类园中同科属中的品种和变种集中种植展示出其特殊的观赏效果,是有人充分欣赏到其美丽的色彩和别致的姿态,由于其生态习性、观赏期、栽培养护条件等较接近,利于养护管理,并能很好的发展现区域和季节地特色。
分类:目前,专类园的分来可以按植物分类学的科属种,也可以按植物生态习性、或按植物的观赏特性,亦可以按植物经济用途分类。在北京植物园里,观赏植物园就由几个专类园组成,有按植物科属分的牡丹园、芍药园、丁香园、碧桃园、集秀园、木兰园等,有按生态习性分的水生植物园,有按观赏特性分的绚秋园等等。
杭州植物园简介:杭州植物园创建于1956年,地处杭州市西湖区桃源岭,北纬30°15′,东经120°07′,占地248.46公顷,园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间多波形起伏。海拔10-165m之间,丘陵与谷地相间,大小水池甚多,土壤属红壤和黄壤,ph4.9-6.5,肥力适中。是一所具有公园外貌、科学内涵、以科学研究为主,并向大众开放,进行植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知识普及的地方性植物园,隶属于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报告
杭州市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园内建有植物分类区、经济植物区、观赏植物区、竹类植物区等专类园区以及为科研、科普、旅游和生产服务的众多设施。
多年来,杭州植物园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种子、种苗交换。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俄罗斯等48个国家369个单位引进植物;与国内28个省、市的40余家单位建立了种子种苗交换关系。至今全园已收集国内外植物3500余种(含品种),分别隶属于223科、1209属;压制收藏正号腊叶标本70,000余号,隶属于221科,1024属,正、副号标本达110000余份,是浙江省植物标本收藏最多的单位之一。园内收藏中外文科技图书一万余册。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及来园教学实习的农、林、医、园林等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120-150万人次。
杭州植物园完成各类研究项目130余项,发表大量论文、著作和科普文章,有91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一项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实习感想:
这次实习主要给我们讲解了山茶、桃花、牡丹等。
对于群落的调查,我们对于专类园设计,植物配置以及栽培养护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植物配置设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各种树形的树木,以及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以及修剪的知识有所了解。
二.专类园配置特点、栽培方式、养护要点及专类园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
1.山茶园
山茶园的设计要对山茶的生态习性有很深刻的理解,如知道山茶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温度、土壤条件以及繁殖方法等;还要对其余的植物材料有了解,以便通过植物的配置使环境符合山茶的生态习性要求;再者,要对山茶的典故有所了解,最好能在远去的设计时体现出花文化。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报告
(一)山茶的生态习性及相应的栽培措施: 光照:
山茶喜光,阳光不足时枝叶生长细弱,但过于强烈的阳光照射对花蕾发育不利,花瓣在强阳光下易枯焦。
措施:经过观察,山茶在园中多种植在空旷处日照充足。课本上说,山茶在南方种植要注意夏季遮荫,这是由于夏天南北光照强度不同决定的。温度:
山茶性喜温暖,一般气温在20度至25度时最适宜山茶的生长。忌高温和干风,气温超过30度山茶生长不良,开花小且色泽黯淡无光。故山茶能在生长季中花开不断,但以春秋最多最好。山茶耐一定低温,但有些品种在北京露地越冬需要保护,如一些攀援类、聚花类、树状山茶。
措施:盆栽山茶过冬应采取保护措施,其中一种经济易行的方法是挖假植沟沙藏的办法。具体的步骤可以分为挖坑(11月末)-加湿沙-放盆-埋土(注意留通气口)-扒去萌蘖(三月初)。沙藏注意事项:
1、沙藏时注意留通气孔;
2、要注意沙子的含水量;
3、沙藏地点应选在不会受到阳光直射的地方。土壤:
山茶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水,也不挑肥,并能耐受贫瘠和干旱。以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而微酸性的土壤为好。但要使花多花大,生长健壮,还必须施肥灌水。
措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中耕除草和地面覆盖。山茶要经常松土除草,特别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报告
是在灌水后,要在土壤稍干后立即松土。地面覆盖时要注意的事项是覆盖不能过厚,以3厘米为宜。覆盖5厘米时会导致植物的吸收根多分布在植物的表层,不利于山茶的越冬。施肥:
为使山茶健壮成长,开花繁茂,在整个生长季中开花不断,是山茶园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必须根据山茶的生长情况,及时施入各种肥料,以保证其在间隔一定的时间内重复抽芽、长枝、开花的生长发育过程。
有机肥:有机肥能直接供给山茶生长所需要的养分,而且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有机肥供给养分有全效、肥力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有机肥的施用注意事项:躲在早春山茶发芽生长之前作为基肥施用;所用的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后施用;使用时可掌握壮苗多施、弱苗及幼苗少施的原则。
无机肥:这种肥料肥分很高,而且见效快,但由于肥分单纯,肥效期短,雨季易流失,而且还会造成土壤的板结。所以,无机肥应是以在充足有机肥的情况下配合使用的追肥。无机肥的施用,能更有效地促进植株生长。无机肥的施用时间要与花期相适应,要在花前6周追肥。
(二)山茶的整形修剪
山茶整形方式均可采用多干瓶形,此次实习中山茶修剪采用的就是多干瓶形。它的特点是:无主干,分枝点接近地面,初期主枝为3~5个,生长5~6年后分枝可达10个左右。修剪时期及方法: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报告
修剪时期主要有越冬前修建、春季修剪、花后修剪。花后修剪是保证花开质量和数量的关键。以北方为例,在春季修剪完后,5月10日~6月10日为开花旺季,会多次开花,此期间不修剪,6月10日后进行第一次花后修剪,在7月下旬要进行第二次花后修剪,修剪采用中截,只在残花第二片五小叶的上面修剪,保留第二片五小叶的叶芽,在8月15日~8月20日,即立秋以后进行第三次花后修剪,保证修剪后施肥山茶会在9月25日左右上花,在11月上中旬进行越冬前修剪。
(三)山茶园的设计
该园位于植物园东部南端,南邻香颐路,北靠杨树区,西至植物园南门,东到植物园东南门,总面积7公顷,建成于1993年5月。
山茶园以展示不同类型山茶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配置形式为主,注重整体效果,既是山茶专类园,又是新优园林展示区。采用规则式设计手法,沉床式设计,轴线布局严整,中部是音乐喷泉广场。广场为沉床式,圆形,直径40米,面积1256平方米。中间为暗设的喷泉,喷水高达7米。沉床落差5米,上宽下窄,以三层山茶花形图案铺装的缓坡台地式花环,逐渐向底部过渡。三层最大直径90米,面积5102.5平方米。沉床周边是以疏林草地为基调的赏花区。造型别致的花架、新颖的布置手法,形成良好的垂直绿化效果。植物配置注重整体效果,品种区、山茶演化区,形成花带、花团和花溪。藤本区在轴线上矗有山茶园主景雕塑--花魂。山茶园除展示各种山茶外,还配植有新优植物金山、金焰绣线菊、紫叶矮樱等15种。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报告
2.桃花园
位于灵峰探梅景点南侧,占地面积4.5公顷,建成开放于1999年。栽有绯桃、碧桃、紫叶桃等16个桃花品种、1000余株桃树。园内设有硕果园科普展厅、植物押花制作室、菜园等,是进行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开展夏令营活动的基地。休闲娱乐区则有农家菜、烧烤、品茗等项目。
桃花的园林应用众多,“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赋予了桃花美妙的神话色彩。桃花便于养护管理,形态各异,景观效果十分好,其中帚形桃竖直俏丽,垂枝桃姿态优雅,寿星桃低矮妩媚,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此时来植物园赏桃花的人不在少数,可见桃花如此惹人怜。
(一)桃花的生态习性及栽培措施
桃花是落叶小乔木,花期因种类不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先后长短的不同,大致自3月中到4月中下旬期间开放,花期十余天。桃花一般定植2~3年后即可开花,5~6年进入盛花期,20~25年树势衰老,花朵的数量减少。桃花抗旱、怕涝、喜光,对土壤适应性强。温度:
桃花生长适温为18~23度,桃花生长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到桃花的正常发育。温度过低,影响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的质量和数量;温度过高枝干容易手灼伤,同时影响开花。桃花的话呀需要经过春化作用方能开花,故在广东一代因为冬季的低温量不够而不能把桃花作为主要的观花树种。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报告
光照:
桃花原产高海拔、光极强的地区,故桃花喜光,并且对光特别敏感。在栽植桃花时要种植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土壤条件:
桃花耐干旱、怕涝。桃花宜栽植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
实例分析:在颐和园西堤上,桃花军事靠近道路离水较远的内侧种植,在植物园中桃花也均种植在离水一定距离处。
(二)桃花的整形修剪
在上学期的修剪课程中,我学到了观赏桃花整形修剪的一些知识和修剪的方法和技巧。这次在植物园实习,我看到了更多的至桃花品种和修剪方法。现罗列如下:(1)自然开心形
如碧桃、寒红桃、“照手红”、照手白、“菊花桃”等
这种树形的有点是:属性饱满,充分利用空间;书馆开张,光照好;主侧枝枞树分明;开花地多,并呈立体化。(2)自然杯状形
如碧桃、寒红桃、“照手红”、照手白、“菊花桃”等,品种与自然开心形相似,树形呈杯状,枝组较多。该树形的特点就是侧枝寿命长,枝组多,成形快,开花早,但立体化开花不及自然开心形。(3)多主干丛球形和多主枝形
该种树形开花时满树是花,无花之时,深绿色的叶片十分有层次。(4)伞形式造型
主要应用于垂桃枝类。垂桃枝在修剪时要注意疏枝和回缩更新。在修剪时要注意延长枝剪留的部位,应在枝条弯曲处下剪刀,剪口芽留上芽,不可留下芽。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报告
(三)桃花园的设计
桃花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春天是花的季节,花的世界。可是人们一提到春天,就会想起浓艳的桃花。因为桃花在早春开放,芳华鲜美,往往成为春天来到的象征。比如唐代周朴的“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桃花》);唐代吴融的“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桃花》);宋代白敏中的“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桃花》)都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在万紫千红的春天所占的特殊地位。桃红柳绿,一直是明媚春光的典型写照,而春水也常常被形象地称为桃花水、桃花汛、桃花浪。除此之外,桃源即桃花源,是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建的世外仙境,是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理想世界,那里与世隔绝,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无忧无虑,千百年来一直令骚人墨客心驰神往。因此,桃花往往和桃源联系在一起,成为文人雅士避世隐居的理想处所。因此,在许多的桃花园的设计上,就以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为蓝本,给游人营造一个曲径通幽的世外桃源。
桃花花园的原入口处也是为了使人体会到曲径通幽的感觉,由一条小路通向一片豁然开朗的空地,周围用桃花围合,但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养护管理不得当,使空间变化不明显。
现在桃花园的两个主入口,都以山石和桃花为主景。碧桃园的入口使用极尽舒展的碧桃,使游人感到桃花环绕而来,集中在石块上,十分醒目。桃花源的入口处要通过一个木栈桥,周围植物的遮挡作用使其不容易被辨识到,有待改进。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报告
3.牡丹园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北京植物园以牡丹为主体设置的牡丹专类园。以欣赏其姿、色、香、韵为主,集中栽植大量优良品种。暮春时节,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蔚为壮观。给人以艳冠群芳的感受,叹为观止。设置十分出彩,不仅考虑到了牡丹的生态习性也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十分吸引游人。结合地形和其它花草树木、山石、建筑等自然和谐地配置一起,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从而进一步烘托出牡丹的雍容华贵、天生丽质,形成一个个优美的景色。北京植物园牡丹园中的牡丹造景的成功指出有许多,如卧姿牡丹仙子塑像,赋予牡丹园以主体特征和更加迷人的艺术魅力。
(一)生态习性
牡丹原产于我国中西部,这些地区的气候一般春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而凉爽,冬季比较寒冷。
温度:牡丹喜凉畏热,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多在长江中下游种植。牡丹一般在年平均气温10~20度的地区栽植最适宜,最低温不超多-22度,最高温不超过44度的地方均可种植。光照:
牡丹喜光,但不宜种植在强烈阳光直射下的地方。过多的阳光会使叶片焦枯,花瓣蔫萎。最好选有大树和建筑物半遮荫的地方。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报告
措施:在植物园牡丹园中种植了许多高大乔木,如刺槐、白皮松等,满足了牡丹半遮荫的需求。土壤:
牡丹忌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栽种地排水不好。在中牡丹的最理想地方为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
牡丹具有明显的亚灌木性;在它肥厚的肉质根系内,储藏了大量的淀粉等营养物质,犹如宿根的芍药和球根花卉。另外牡丹的当年生枝。不完全木质化,而只是下半部叶腋有芽眼的节位才能木质化,人们俗称“牡丹长一尺缩八寸”。上胚轴具有休眠的特性,牡丹单花花期短而集中。
(二)牡丹的整形修剪
牡丹整形修剪的目的是去掉不需要的枝条,使其上的枝条分布合理,书馆通风透气,保持树势的均衡,维持合理的根冠水分代谢平衡,使植株生长健壮旺盛,花期一致、花朵硕大。
牡丹通常顺其自然生长,稍加人工的干预。整剪成多丛植的自然圆头形。对于老牡丹,因“牡丹丛生,旧自繁冗”,为保证枝干生长旺盛,要“夺尽旁支”将基部的萌蘖条全部剪除。这时常说的“芍药打头,牡丹洗脚”。
牡丹为顶生的混合芽,花芽分为夏秋分化型,整形多在休眠期进行。在修剪时要注意的事项:
1、牡丹萌芽时要进行摘芽,每枝留1~2个饱满芽;
2、花后要修剪,花下的叶要全部保留,以增加光合作用;
3、更新修剪时不可选留过多的嫩芽,选留过多的枝芽会使老枝加快死亡。
(三)栽培要点
牡丹一般采用分株繁殖的方法,栽植与分枝繁殖同时进行,时间大致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牡丹一般不在春季栽植,有“春分栽牡丹,到老不开花”的说法。
牡丹在一年生长中需要很多肥料,特别是在花期和花芽分化期。通常在牡丹栽植的当年不施追肥,以后每年要施肥三次。第一次是在春天土壤化冻后施用,补充越冬时植株内储存养分的消耗,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第二次,在开花后花芽分化之前,称为“芽肥”,这次施肥是要恢复植物的生长势,保证花芽分化顺利进行。第三次追肥称为“冬肥”,要在土壤封冻前进行,这次施肥量要大,且用有机肥。
正耕除草是牡丹栽培养护的重要措施。要随时除草,保证土壤通风透气良好和避免杂草和牡丹争夺养分。在除草的具体操作时要记住两句农谚“湿地锄干,干地锄湿”和“春锄深一犁,夏锄划肚皮”。
(四)牡丹园的设计
北京植物园的牡丹园设计十分具有古典韵味。采取自然式手法,紧扣牡丹的生态习性和栽培要点,因地制宜,植物采取乔灌草复层混交,疏林结构,自然群落方 10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报告
式以原有的油松为基调树,既保护了古树,又增加了园林古朴高雅的情调。这种设计手法满足了牡丹肉质根需要排水良好地形的要求,也满足了牡丹越冬要求小气候良好和防止暴晒的弱阴条件。同时结合了牡丹仙子的传说。园中部的汉白玉牡丹那仙子雕塑侧卧于花丛翠竹中,附近矗一组山石,上镌“粉雪千堆”四字。园北部有一牡丹仙子大型烧瓷壁画,壁画长17.20米,高4.3米,取材于聊斋志异中葛巾.玉版篇。以此介绍牡丹仙子的传说。但是牡丹仙子雕塑处设计略有缺陷,没有考虑到人的活动的影响,致使游人自己开踩出一条道路,而且,一般游人拍照会聚集在汉白玉的框下,挡住了牡丹仙子的雕塑。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报告
第3篇: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测试题
…………………………………..姓名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 《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 》课程测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5分,共15分)1.极限温度: … 线..… … … …号…学… …..… … … … … … 封 … … … 级…班… … … … … … … … … … … 密.… 院…学…… … … … … 卷…试…学….大…江…长…… …
2.花芽分化:
3.根茎:
4.整形:
5.彩叶树种:
6.屋顶绿化:
7.定植水:
8.适地适树:
9.大树进城:
10.园林植物栽培养护:
二、正误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南树北引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极限低温,北树南引主要是夏季高温(园林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