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作文创新精神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6 07:05: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注重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作文创新精神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可以说,这是对当今中小学生对作文课厌烦程度的生动写照,也可以说,这是对大多数中小学生作文练习无效率的症结形象的披露。翻开学生的作文本,你会发现有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雷同,毫无新意;语言乏味,假话、大话、空话连篇,读之乏味。出现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生不但可以在课上,而且可以在生活中学习母语,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更应该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叶圣陶先生就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精辟的阐述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都强调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我们的学生恰恰忽视了这个源头,闭门造车,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内容空洞,缺乏新意了。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写作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达不到这一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各学段的写作目标,我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生活实践,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种敢于超越的精神,由创新意识(动机、需要、理想)和创新品质(独立性、创造性、批判性)形成的不畏困难、勇于创造的精神。反映到作文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具体做法是:

一、树立写“真”意识,让学生敢写

这里所说的“真”,一是指真实的生活,一是指说真话,抒真情。当前,小学生害怕写作现象严重,为了消解学生写作的神秘感,我从写“放胆文”起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所谓“放胆”,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写出来的话绝对是“诚实的、自己的话”。如学完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后,我也让学生把自己家庭的生活写出来,特别强调学生可以自主选材,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了,写上来的作文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如:“今天我做菜,系上小围裙,走到菜锅前,灵人一点通。”这是窦艳宇同学第一次做菜的情景,这里既有新奇的兴奋感,又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爸爸妈妈在单位都为居民奔走效劳,在家又都为我忙得不亦乐乎。我呢,是事业心加上爱心的爸爸妈妈共同撑起的这片天地里的小宠儿。这,就是我们一家。”这是张鹏幸福的一家。从这些话语中,我感到学生已对写作发生了兴趣。以后的日子,即使我不布置,学生也会在日记中记下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这些话,完全是出自一颗真心,毫不矫情。难怪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造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这“创造的源泉”,便是生活。学生怀着兴趣去观察生活,就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他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写作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写出来的话完全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突破选材定势,培养创新精神

现在中小学生作文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思路狭窄,选材陈旧,语言干涩。有的学生到了初中,仍在沿用小学作文的事例,学生普遍反映“不知道写啥”。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也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片荒芜。针对学生反映的“不知道写啥”的问题,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 实验写作:就是让学生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

把实验过程写下来。我曾让八年级的学生做高锰酸钾和砂糖的溶解的实验,让他们观察、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的变化,由于是自己做的实验,学生们观察的比较认真,写出来的文章不但有趣,有的学生还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呢。

(2) 制作写作: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件物品,然后写下制作

过程,制作物品的形状,学生们写的饶有兴趣。

(3) 表演写作:我曾让学生从课本中选取感兴趣的课文,

如《核舟记》,几个同学一组进行表演,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表演,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表现在作文中,有的写表演的感受,有的写表演的具体情景,内容丰富多彩。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发现可写的东西很多,只要留心观察,作生活的有心人,就不愁没啥可写。

我们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往往思路狭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

必要的指导。如:《生日》作文指导课上,大多数同学都说写自己过生日如何快乐,同学过生日如何热闹,选材雷同。这时我提示:我们还可以写给妈妈、奶奶、爸爸、爷爷过生日,还可以写生日这天发生的事,还可以写城市与农村孩子不同的生日,同学们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纷纷回忆起给长辈过生日的情景;另一次写表现母爱、父爱的作文,学生也习惯于从正面选材,说父母如何疼爱自己,宁可苦自己也要满足孩子的愿望,我又点拨:这些事固然可以表现父母的爱,但我们能不能从反面想一想,哪些事表面看起来表现了父母的粗暴,实质上却蕴涵着父母的深爱呢!这样一提示,学生们也能举出一些例子。一位同学回忆说:自己小时候一遇上下雨天就赖在床上不去上学,终于有一天,父亲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举起了巴掌,自己是被父亲打出家门哭着走到学校的,坐在教室里,偶然向窗外一望,却发现父亲拿着伞站在外面。从此,自己再也没逃过学。这个同学说,现在想起来,是父亲的巴掌使自己改掉了一个坏毛病,这也是父爱的表现。通过这样的指导,在以后的作文中,学生的选材有了新意。

三、写“想像作文”,培养创新精神

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的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也异口同声,千人一腔。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而造成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像力。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像”,要“写想像中的事物”,要写“想像作文”。

想像是在头脑中改变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孩子的想像力是丰富的,黑板上画一个圆,他们可以说出像太阳、像圆圆的苹果、爸爸发怒时瞪圆的眼睛、老师唱歌时张大的嘴巴等等。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儿童“常常使人吃惊地提出他在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过程中,在他的意识里产生的使人最为意想不到的问题。”为此,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练习这类作文。如《阿长买<山海经>》、《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等,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想像力。还有一次作文,一名同学想像奇特:“我有一个美丽的设想,我要让苍蝇变得像蜜蜂一样可爱。”可以说,想像是创新的翅膀,学生的想像之鸟一旦高飞,头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像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就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四、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贯穿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特别重视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创新精神。可见,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等,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意更是谈不上。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唯独丧失了学生自己。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有一次,我在一个学生的作文里发现了这样一段话:

人们都厌恶小草,说它使人们劳累,说世界上没有小草该多么干净。可是我要给小草平反,如果没有它,人们就不会到地里去干活,庄稼没有人给松土,长得就不会快,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对庄稼还有帮助呢。再说,城市里还在种草绿化环境,足球场里种的也是草,怎能说它对人没有好处呢!

这种与众不同的观点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真的很可贵。我给了这篇作文一个“优”。对于学生的“突发奇想”,教师绝不能轻易的否定,而应该多加鼓励,要知道,鼓励是创新的助手。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还在作文命题方面做了改进,即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证明,学生是能拟出很好的题目的,如《课本,我的小船……》、《老师,我懂得您的心了》、《老师,您为啥总是那样瞧着我》、《那一瞥,我终生难忘》、《我感到了严字后面的爱》,都出自学生之手,写出的文章也个性鲜明,感情真实,明显高于命题作文。

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经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作文真正“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倾吐出自己的积蓄,我们“诗人”的琴弦一定会发出美妙的乐声的。

郭巨存

第2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铸造班级活的灵魂

[摘要]创新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创新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一个班级的活灵魂取决于它的学生们是否有创新精神。做为新时期的班主任,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臵,才能铸造出班级的活的灵魂,为国家培养出真正有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铸造班级灵魂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班级、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有创新精神。未来的社会,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善于创新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最主动、最积极的力量。学校肩负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中。而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基本的组成单位,更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摆在突出的位臵。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臵。许多成功的经验证明,只要班主任能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创新的时间与空间,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点拨他们创新的思维,教给他们创新的方法,就能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我认为,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德育为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

首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入手,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创新就无从谈起。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诚信、守纪、自尊、自立的优良品质,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其次,从明确学习目的性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旧知识,创造新知识。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不怕失败,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学生只有生活在充满新意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二、强化班级管理,激发创新意识

首先,要选出责任心强、有创新意识的班干部。创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的竞选演讲,评选出的班干部,要具有竞争意识、组织能力、目标意识和极强的责任心,如果每个班干部都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问”,这样的班级活而不乱,富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

其次,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思维,充分发挥每学生的智慧资源,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管理,班主任要以接纳的胸怀欢迎每一个管理环节的建设性意见。班主任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优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如在我们班,现在是新课堂,班里都是以小组形式坐在一起,这样座位较集中,下课时学生来回走动容易碰到凳子,甚至被绊倒,有学生建议:下课时,全体学生在起立后都把凳子放到课桌下面。这样做既使得班级显得整齐宽敞,又能使同学们有个宽阔的通道。我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对这个学生给予表扬。

再次,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把它摆出来,让大家一齐讨论,共同商量对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各抒已见,如:有人经常抄袭作业怎么办?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等等,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思考的机会,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把创造思想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管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性思维,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从而造就具有富

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

三、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班主任要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既鼓励冒尖,也允许落后。改进评价方式,绝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要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机会和权利。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其次,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逐步解疑,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讨论、争辩。开发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然后对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受学习创新的美。

再次,是班主任要改进评价手段,增加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一位哲学家说:“人类正是在不断失败中才不断进步的”。新课改理念下的班主任不应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进而去创造;他们对学生不是简单地训斥与限制,而应是鼓励其发展与创造。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还应“导之以行”。通过组织诸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育学生,磨练学生意志,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精心组织每次活动,使班级各项活动呈螺旋上升趋势,永远给学生以启迪,以智慧、以希望,使学生永不满足,勇创佳绩。

总之,创新教育,班主任任重道远。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尽可能的发挥家庭、社会的力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积极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努力培养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商继宗、钱颖《创造性学习心理学》1983年3月,湖南教育出版社

戚建庄等《班主任工作艺术》1981年3月,华夏出版社

任小艾《我的班主任工作》1989年9月,光明日报出版社

第3篇: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 重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开展创造教育,关系到我国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基教育带入21世纪,尤其是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教育来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问题,所以,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教育一方面要继承、借鉴百年来教育改革中有益的经验,又要摒弃那些陈旧的过时的东西,汲取当代科技尤其是电脑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全面深入地改革传统教育。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成效,首先取决于思想觉悟的高低。所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是要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青少年学生如果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懂得自己的学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现代世界以国家的地区作为存在形式,自主不仅关系经济,也关系政治,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自主都是不可豁缺的。自主创新,重在创新,贵在自主。创新是内容、是实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是原则、是精神、是国家独立、自强的保障。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创新价值观是指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创新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态度极其实现穿心价值的谋划方面,目标与路径的系统观点。

自主创新的提出,昭示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努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各方面条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可靠保障。好的创新环境会不断孕育出大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注重学生习惯培养

注重学生习惯培养,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南部县铁佛塘九年一贯制学校刘海斌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林格在《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一书中指出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进行过论述(1)后天性。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习惯,克服不良习惯。(2)稳固性和可变性。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而言,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但这种稳固性也不是绝对的,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即使是已经形成的较为牢固的不良习惯,也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习陶行知创新教育理论有感

最先知道的陶行知先生,是那个奖励了打架小学生三块糖果的与众不同的校长,于是便利用放假在家的空闲,研读了《陶行知文集》。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陶先生这位留学西洋又为中国的乡村教育奔走呼号、鞠躬尽瘁、被誉为“民主魂”的伟大教育家,其教

育思想博大精深,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两点:

1、做起来 陶先生提倡实践第一,干字当头。他把王阳明先生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翻了半个筋斗,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因此又特意将“知行”的名字改为“行知”。

2、要创新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陶先生的整个教育思想中,这种创造精神,我以为是其精髓,值得细细研究,好好领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作文创新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感.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作文创新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作者:王玉琴 李昌平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7年第04期

作文难写,这是学生的共同心声,要写出有创意的文章,尤其难。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学实践中,笔者的体会是:作文创新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创造动机是创造活动的动力因素,它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兴趣能促进创造活动的成功,是促使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心理倾向。创造情感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创造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确的创造情感才能使创造成功。创造意志是在创造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创造意志具有目的性、顽强性和自制性。

创新意识是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为主要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注重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作文创新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注重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作文创新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