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夏季日常食品安全常识
夏季日常食品安全常识
夏季天气炎热,温度高、湿度大,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因此,应高度注意食品卫生安全,谨防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夏季日常食品安全常识,希望有所帮助!
夏季食品安全知识
1、购买食品要仔细查看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尽量选择新鲜、贮藏时间短的食物,不购买“三无”食品及过期食品。
2、不采购未经检验的肉类、死因不明的禽类和水产品。不购买路边“无证”摊贩售卖的熟肉、凉拌菜、凉皮等食品。
3、夏季食用生食水产品的食品安全风险较大,少吃或不吃炝虾、毛蚶、醉虾、醉蟹等生食水产品。
4、加工凉拌菜的蔬果一定要洗净消毒,现做现吃。不私自采食瓜果蔬菜和野生食物。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
5、外出就餐,应选择卫生条件好、具有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就餐。餐前洗手,尽可能使用公筷,倡导分餐制。用餐时应注意分辨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有异物,切勿食用违禁食品,不要暴饮暴食。
6、夏季气温高,适时、适量吃些冷饮,能消暑解渴,利于身体健康。不宜过多贪吃冷饮,不宜在大量出汗、饭前饭后、喝完热饮等情况下食用冷饮。选购冷饮时要认真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量选择出厂日期较近的产品;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
7、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组织救治,并向镇食安办报告,以便得到及时调查处理,避免因时间拖延而导致食物中毒事件无法认定。
夏季日常食品安全常识
1、食品选购应注意
应选择储藏条件较好、符合卫生要求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市场,要购买感官正常的食品或食品原料,观察是否新鲜,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有无鼓包(涨袋、胖听)等现象。
特别是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要看是否符合相应的条件(一般冷藏温度为0-4℃、冷冻温度为-18℃以下)。
2、夏季要特别注意食物保藏
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尽快放入冰箱保存,避免在室温暴露过长导致腐败变质。冰箱内存放食品不宜过满,要定期除霜。蔬菜、水果类食品宜冷藏保鲜,与生肉、生鱼等要分开保存。听装、瓶装、罐装、利乐纸盒、真空包装等包装食品,即开即用,开启后应及时冷藏且不宜久存。
烹调好的食物室温存放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剩菜、剩饭等要及时冷藏,冷藏时最好用保鲜膜包好,冷藏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并确认无变质后方可食用。
3、食物制作过程要注意清洁卫生
食材要洗净,切配、盛放食品的刀板和餐具要生熟分开。加热烹制的食物要烧熟煮透;凉菜要现吃现做,可适量加入生蒜或醋杀菌。不吃或少吃生食海产品。
科学加工食品:富含蛋白质如肉、蛋及蛋制品、水产品等要烧熟煮透;四季豆类食品要翻炒均匀、煮熟、焖透;加工好的熟食应当在2个小时内食用,超过2个小时食用的,要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不吃或少吃生食水产品;加工凉拌菜的蔬果一定要洗净消毒,现做现吃。
4、外出就餐应注意
外出就餐应选择有证餐饮服务单位并索要发票或收据,建议选择食品安全动态等级评定高的餐饮单位就餐。烧烤食品原料储存条件不当容易腐败且烧烤加工中可形成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建议慎食,特别是不要贪吃无证摊贩烧烤。
同时注意外出旅游时的卫生,就餐时尽可能使用公筷,倡导分餐制。用餐时应注意分辨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有异物,切勿食用违禁食品,慎食凉拌食品,不要暴饮暴食。
5、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减少或避免群体性聚餐,杜绝举办超接待能力的聚餐。消费者在饭店就餐时发现食品卫生问题,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保存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饭菜原状,并立即与饭店负责人交涉或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收集消费单据、发票等有关证据;消费者就餐时出现腹痛不适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后药尽早就医,餐饮服务业主或企业经营者一旦发现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应尽快组织救治,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得到及时处置和调查处理。消费者食用购买的食品或者在外就餐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夏季食品安全提示
1、夏天食用卤菜要冷藏
夏天能不能买卤菜?可以买,但要注意两点:一要到正规的卤菜店购买,正规卤菜店的切菜间或者配菜间都装有空调,这就使销售的卤菜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二要注意购买的量不要太多,能满足一餐的需要即可,如果有剩余,一定要及时冷藏。
2、洗蔬菜有要求
要防止农药残留中毒,需注意三个环节。
一是购买绿叶蔬菜最好去正规市场。
二是蔬菜可食部分如果有破损,应立即食用,不要储存,以免破损部分在长时间摆放后发生反应,产生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
三是如果是用蔬果专用的洗涤剂清洗,按照洗涤剂的产品说明书使用即可。如果是用清水清洗,建议洗三遍。需要提醒的是,在清洗前要浸泡20~30分钟。另外,用淘米水清洗蔬菜,可以有效清除残留农药。
3、即使不过夜,也不宜在常温下保存剩菜
在高温天气,对于吃不完的饭菜,一定要及时冷藏,不可在常温下保存。夏天的午餐与晚餐之间相隔时间长,如果在常温下保存,会给病菌的生长繁殖和释放毒素创造条件。因此,吃剩的'饭菜一定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对于荤菜和荤汤,食用后要加热烧开,待冷却后放入冰箱。
4、少吃街头刨冰
进食不洁冷饮、冷食,是夏季食物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夏季炎热,有的人耐不住酷热,到路边、树下无证摊点上吃刨冰,喝冰水。这些摊点所用的冰多是工业用冰,带有大量的细菌和其他有毒物质。而且,售卖者一般都未经健康检查,食后极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病症的发生。要教育孩子不要购买颜色鲜艳的冷食,也不要购买无证摊点经营的冷饮。
5、餐馆就餐三注意
热天到餐馆就餐,需要注意三点:首先要到有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厅就餐;其次,点菜时尽量多点热菜,吃剩的蔬菜不宜打包;最后,如果要举办婚宴、生日宴等较大宴会,要选择有足够接待能力的饭店。因为接待能力小的饭店,需要在开席前很久就把一些菜肴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做出,如果食物保存不当,极易变质。
6、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烹调操作时刀、案板等食品用工具及盛装食品的容器要生熟分开,冰箱内存放食品时注意不要生熟混放。
第2篇:食品安全常识
食品安全常识
一、食堂从业人员应掌握以下知识
1.必须取得健康证;
2.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4.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5.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餐分餐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二、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习惯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2.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3.不得留长指甲、戴戒指加工食品;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三、食品鉴别
1.怎样识别污染鱼
(1)看形体:污染较严重的鱼,形状不整齐,头大尾小,脊椎骨弯曲甚至畸形,皮部发黄,尾部发青。带毒的鱼眼睛浑浊,无光泽,有的甚至向外鼓出。
(2)看鱼鳃:鳃是鱼的呼吸器官,有毒的鱼腮不光滑,较粗糙,呈暗红色。
(3)闻气味:正常的鱼有明显的腥味,污染了的鱼发出氨味、火药味、煤油味、大蒜气味等不正常的气味,含酚量高的鱼鳃还可能被点燃。
2.怎样判断鱼新不新鲜
(1)鲜鱼眼球饱满突出,角膜透明清亮,有弹性;鳃丝清晰呈鲜红色,粘液透明,具有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无异臭味。
(2)鲜鱼体表有透明的粘液,鳞片有光泽且与鱼体贴附紧密、不易脱落(鲳、大黄鱼、小黄鱼除外)。
(3)鲜鱼肌肉坚实有弹性,手指按压后凹陷立即消失,无异味,肌肉切面有光泽。
(4)鲜鱼腹部正常、不膨胀、肛孔白色、凹陷。
3.怎样判断鸡蛋、鸭蛋新不新鲜
(1)外观法。鲜蛋外壳有一层白霜粉末,手指磨擦时应不太光滑。
(2)手摇法。购鸡蛋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鸡蛋摇晃,没有声音的是鲜蛋,手摇时发出晃当的声音的是坏蛋。
(3)照射法。用手轻轻握住鸡蛋,对光观察,好鸡蛋蛋白清晰,呈半透明状态,一头有小空室,坏蛋呈灰暗色,空室较大。陈旧或变质的鸡蛋还有污斑。
4.怎样选购食用油
(1)首选包装油,慎选散装油。
(2)看颜色及保质期。颜色越浅,说明精炼程度越高,油也就越纯正,这种油清澈透亮,所含对人体有害的杂质少。购买日期离生产日期越近越好。
(3)根据需要选购。生拌菜蔬选色拉油,家常炒菜选烹调油,交替使用调和油,煎鱼炸鸡选煎炸油。
5.怎样鉴别食用植物油的质量
(1)观察油的透明度。质量好的植物油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静置24小时以后,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反之,则质量差。
(2)观察油的色泽。质量好的花生油呈淡黄色或澄黄色;豆油为深黄色;菜籽油为黄中稍绿或金黄色;棉籽油为淡黄色。
(3)闻油的香味。用手指沾少许油,抹在手掌心,搓后闻其气味。质量好的油除有本身应有的气味外,一般没有其它异味。如有异味,说明油质量不好或发生变质。
(4)品尝。用筷子沾上一点油,抹在舌头上辨其味。质量正常的油无异味。如油有苦、辣、酸、麻等味则说明油已变质,有焦糊味的油质量也不好。
(5)加热鉴别。水分大的食用植物油加热时会出现大量泡沫,且发出“吱、吱”声。油烟有呛人的苦辣味,说明油已酸败。质量好的油应泡沫少且消失快。
6.怎样选购豆制品
(1)选购豆制品最好到有冷藏保鲜设备的副食商场、超级市场。
(2)真空袋装豆制品原则上要比散装的豆制品卫生,保质期长,携带方便。选购时要查看袋装豆制品是否标签齐全,选购生产日期与购买日期接近的产品。
(3)选购真空抽得彻底的完整包装。
(4)豆制品要少量购买,及时食用,最好放在冰箱里保存,如发现豆制品表面发粘时,不要食用。
四、食品贮存
1.蔬菜怎样保鲜
利用“纸”留住蔬菜水分。叶菜类通常无法久放,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旧报纸,将叶片喷点水,然后用报纸包起来,以直立的姿势茎部朝下放入冰箱冷藏室,就可以有效地延长保存时间,留住新鲜。
把蔬菜的腐烂部分摘除,放进塑料袋内,把袋口扎紧,置于阴凉干燥之处。用此法一般能使蔬菜保鲜10-15天。用此法保存黄瓜、柿子椒、莴笋、小青椒、香菜等及未成熟的西红柿效果较好。
2.肉类常温下怎样保鲜
(1)用浸过醋的湿布将鲜肉包起来,可保鲜24小时左右。
(2)将鲜肉放入压力锅内,上火蒸至排气孔冒气,然后扣上减压阀离火,可保存48小时左右。
(3)将芥末放在小碟里,与鲜肉放在一起,可存放4~5天。
(4)把新鲜肉切成500克左右一块,装在干净的盆里。把酱油放在锅里熬开消毒,待凉后再放入盆里,酱油要能淹没猪肉,然后盖上盆盖,3个月后也不会有异味。
3.鸡蛋应该怎样保鲜、贮存
将鸡蛋埋入干燥、洁净的茶渣中,放阴凉干燥处,可保鲜2-3 个月;用箱子、土缸等作容器,先在底部铺一层谷糠或草木灰,再放一层鸡蛋,这样一层一层地装满为止,然后放在阴凉处,避免光照和潮湿,一般可保鲜3-4个月;把鲜蛋埋在盐里,也能久藏不坏。
4.鲜鱼怎样保鲜
(1)食盐保鲜法。利用固体食盐与鱼体析出的水分形成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盐渍保鲜;或将鱼体先放入盐仓,再加入预先配制好的过饱和食盐溶液进行盐渍保鲜。
(2)冰块保鲜法。用冰块把新鲜鱼的温度降至接近冰点但不冻结。
5.大米应该怎样贮存
大米不宜存放在厨房内及炉灶旁;不宜靠墙着地,通常要放在垫板上;不宜与鱼、肉、蔬菜等水分高的食品同时储存。
盛米容器在装米前,先用纸点火将容器烘干消毒,也可在容器内放几片干螃蟹壳、甲鱼壳,或大蒜头,可防止受潮霉变生虫。
6.夏季存放面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夏季雨水多、气温高、湿度大,面粉装在布口袋里很容易吸潮结块,发生霉变。因此,使用塑料袋密封存放,使面粉与空气隔绝,能防止反潮发霉,也不易生虫。
7.夏天应该怎样保管食用油
(1)合理地选择储存食用油的容器,油多时可选陶瓷缸,尽量减小容器的口径;油少时可选不透光的深色的玻璃瓶。
(2)密封瓶口,将容器放在阴凉、避光、干燥、温度低的地方,尽量减少其与空气、阳光的接触。
(3)食用油储存温度10-15℃最好,一般不应超过25℃;不应含有水分,往油中加入40:1的热油可用于吸收水分。当然,夏季食用油最好边买边用。
五、蔬菜搭配有什么禁忌
(1)萝卜:严禁与橘子同食,否则易患甲状腺肿大;忌与胡萝卜、何首乌、地黄同食;服人参时也应忌食。
(2)甘薯:不能与柿子同食,两者相聚后会形成胃柿石,引起胃胀、腹痛、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胃出血等,甚至危及生命;甘薯也不宜与香蕉同食。
(3)韭菜:不可与菠菜同食,二者同食有滑肠作用,易引起腹泻;不可与蜂蜜同食,同食易引起心痛;不可与牛肉同食,同食令人发热动火。
(4)茄子:忌与黑鱼、蟹同食,同食有损肠胃,并且一般过老熟的茄子不宜食,易引起中毒。
(5)菠菜:不宜与豆腐同食,易使人缺钙,忌与韭菜同食。
(6)南瓜:不可与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同食;不可与羊肉同食,否则易发生黄疸和脚气病。
(7)竹笋:不宜与豆腐同食,同食易生结石;也不可与糖、羊肝同食。
(8)茭白:不宜与豆腐同食,否则易形成结石。
(9)芹菜:忌与醋同食,否则易损伤牙齿;也不宜与黄瓜同食。
(10)芥菜:忌与鲫鱼同食,否则易引发水肿。
六、食物中毒怎样预防
(1)洗蔬菜水果最好先用水浸泡,再仔细清洗。
(2)选购包装好的食品时,要注意包装上的有效日期、生产日期及要求保存环境。
(3)煮食用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需保持清洁干净;加工、盛放生食与熟食的器具应分开使用。加工、贮存食物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
(4)正确烹调加工食品。隔夜食品、动物性食品、生豆浆、豆角等必须充分加热煮熟方可食用。
(5)冰箱等冷藏设备要定期清洁;冷冻的食品如果超过3个月最好不要食用。
(6)妥善保管有毒有害物品,防止误食误用。
(7)不要采集、食用不认识的蘑菇、野菜和野果。
(8)在外面吃饭,尽量不要到无证饮食场所。
(9)腌菜时选用新鲜菜、多放盐,至少腌30天以上再食用;现腌的菜,最好马上就吃。
(10)食用海味产品必须采用正确的烹调方法,炒熟烧透。生吃海产品应洗干净,用食醋调着吃,对预防食物中毒有一定的作用。
(11)不吃腐败发霉的食物。
(12)尽量不吃鱼胆。
第3篇:食品安全常识
前言
一.食品安全基本知识
1.食品安全的定义以及食品质量主要有哪几项基本要求? 2.什么是食品污染?有哪些环节导致食品污染? 3.你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及有机食品吗? 4.你知道什么是基因食品吗?基因食品会人体有害吗? 5.食品添加剂是否有“毒”?
6.什么是食品标签?如何看食品标签? 7.QS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8.食品保持期和保存期有什么区别? 9.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10.食品中毒如何预防?
11.突发性食品中毒应如何进行急救? 12.儿童食品安全十大问题你知道吗? 13.保健(功能)食品与药品的区别是什么?
二.常用食品安全选购、食用与保存
1.如何购买放心猪肉?
2.猪肉中含有“瘦肉精”会有什么危害?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什么? 3.激素是不是影响肉鸡快速生长的原因?如何选购和保存鸡肉?
第4篇:夏季消防安全常识
夏季消防安全常识
一、夏季火灾的特点
1、高温炎热,易引发火灾。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空调、冰箱、电风扇等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电气设备线路超负荷运转,电源绝缘皮损坏造成短路打火,或电器的电动机进水受潮,使绝缘强度降低,发生短路烧毁电机着火,还有生产设备升温等。进入夏季也是汽车火灾的多发期,另外,在炎热的气温条件下,化学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酿成火灾。
2、温度高,蔓延快,易形成立体或大面积燃烧。
炎热天气易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增大了火灾发展蔓延的速度。夏季日照时间长,高温炎热,降水少、蒸发大,天干物燥,燃点降低,遇明火易发生燃烧,在辐射热的作用下火势会向相邻建筑蔓延,形成立体或大面积火灾。
3、易发生雷击火灾。
炎热季节雷雨天气增多,打雷产生的强雷电易引发建筑物、可燃气体、森林等火灾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