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5 06:50: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主题: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班会背景:

在我班有一个人人皆知的习惯,那就是但凡有谁在班内捡到了物品,不能明确失主的,就把物品放在讲台上的一个空着的小盒子里,而丢失的同学也会自动到讲台上去认取。一直以来,这不成文的规矩,同学们一直遵守的很好。上课时我经常发现同学们放上来的拾到物品,而这些物品也很快被别的同学领走。即使有的放上几日,也总会有人认走,而损坏的不能使用的,值日生也会适时打扫走,因此讲台上的这个小盒子,时而满满的,时而空空的。

一天,我发现讲台上有一只文具盒,这肯定又是哪位同学不小心丢失的,我这样想。可两天过去了,这只文具盒还放在小盒子里;又几天过去了,仍没有人领走。于是我注意起这只文具盒来,瘦长的盒身上清楚的印着两只小兔在盖房子,虽然有的地方已经有了磨损,但整体看来也有五成新。打开后,我发现有一个翻转的铁条断了。我就利用课间的时间修好了它,可一周过后,这只文具盒还静静地躺在讲台上,看来这是一只没有人认领的文具盒。原因大概是原主人嫌弃它有点破损了,而值日生又觉得它还能够使用,所以也没有把它当做垃圾清理掉。鉴于这种考虑,我想还是我来安排这个文具盒吧。

放学后,我找来班里家庭较为困难的李德华。我对他说:“这只文具盒还好用,又没人认领,你拿去吧,也方便学习。”原以为他会很感激,可谁知事与愿违,而且从他那很不情愿的表情和不多的支支吾吾的言语中可以断定:他不愿意要这只文具盒。这是什么原因哪?仔细盘问,他才说了原委。原来,大家的文具盒都是新的,他因为家穷没有文具盒大家不觉得怎样,现在使用别人淘汰扔掉的,反而要受到别人的嘲笑。

听了李德华的话,我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经了解我发现:班级扔掉旧学习用品的不在少数,很多同学在有了新的学习用品后,旧的便被扔掉了,甚至有的还以此来炫耀自己的阔气和潇洒,召开一次勤俭教育的主题班会迫在眉睫。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意识到身边浪费的严重性。

2、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号召全体同学参与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活动中来。

活动准备:

1、教室、黑板布置。

2、查找有关名人以及国外的节俭典型事例。

3、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代表。

4、让学生回忆身边的浪费现象及思考可行的改进措施。

5、那只没人招领的文具盒。

6、小品《如此浪费》

进行过程:

一、主持人导入主题:

甲:同学们,老师们,尊敬的各位家长,(合)大家好!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乙:大家是如何看待“勤俭节约”的?

李飞: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

张建峰:我国古代有许多勤俭节约的故事,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

赵雯:勤俭节约还是我国的建国方针。毛主席曾经说过: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勤俭建国的方针。

毛娜:勤俭节约就是要我们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甲:是啊,大家说得都很好。然而,我们真的做到了吗?在我们身边有没有浪费的现象?

请同学们发表一下你们的看法。

二、同学围绕班级中的浪费现象发言

赵宜从:课间有很多同学乱拿老师用的粉笔,甚至有的还打起了粉笔仗,一盒粉笔往往用不了多久。

吴琼:有的同学有很多的学习用品,时间一长,一些用不着的学习用品就丢弃了。

刘倩:食堂每天都要有大量剩菜、剩饭。有的同学吃馒头要剥皮,有的馒头甚至整个就丢掉了。

吴迁:有的同学吃的、用的、穿的都很奢侈,衣服、东西稍微旧一点就不穿不用了,造成了

极大的浪费。

乙:浪费的现象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我手中的这个普通的文具盒,(出示文具盒)在我班讲台上已经快一个月了,可直到现在也没人认领,这是什么原因呢?

蒋贺:我也注意到了这个文具盒,看外表大概是哪位同学故意丢掉的吧。

吴红:也许不是我们班同学丢的。

孙云龙:不对,别班的文具盒不太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班里,我看也是哪位同学故意丢弃的。

毛添雅:看到这些现象,作为班长的我很惭愧,想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我们应该以此为耻,引以为戒。今后,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勤俭节约的美德发扬光大,让老师们和各位家长放心。

甲:看来大家对生活中大量的浪费都深有体会,节约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在实践呢?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以另一种形式来重新体会节约这个词。请看荣建兵、于佰涛两位同学表演的小品“如此浪费”。

三、小品表演“如此浪费”(水、饭、铅笔)

小品内容梗概:一个学生(荣建兵演)从在校期间浪费水,吃饭浪费粮食,学习浪费学习用品、纸张,讲究名牌几个方面进行表演。同时于佰涛在旁加以适当的点评,把一个浪费学生的形象诠释得栩栩如生,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甲:感谢荣建兵、于佰涛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我刚才看到同学们都开怀大笑。其实,这个小品表现的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呢?只不过它是以一种夸张的艺术形式将我们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放大了而已。试问,在座的各位,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又有谁敢说自己从没浪费过一滴水、一度电,或是一张纸、一粒米?

(同学们都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乙:节约终究并不只是小事,现在的社会有时候变得很陌生,节约反而成了小气被人笑话,节俭被当成贫穷的表现。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改变那种所谓的虚荣消费心理和浪费观念,需要重新认识老祖宗留下的千年传统和良好美德。

对于我们所在有大路一小来说,我们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住校生,我们身边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吃饭,但是我们中有不少的人存在着很严重的浪费现象。(出示生活中浪费的图片)下面请我们的家长也来谈谈他们的看法。

环节五:介绍珍惜粮食的意义

黄雨泓: 同学们静一静,(等等同学们静下来再说)

现在让蒋诗滢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珍惜粮食的意义。

蒋诗滢: 让我来告诉同学们珍惜粮食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啊!

四位主持人一起说:(大声点)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巨大的浪费了!

环节六 :介绍珍惜粮食是最光荣的黄雨泓: 现在让张香琦同学,给大家说说,节约粮食很光荣。张香琦: 让我来告诉同学们节约粮食光荣

节约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

四、家长发言

程寒的家长: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一方面是他们劳动少,自身缺乏生活的体验;另一方面,我们做家长的也教育不够。总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让孩子们再吃苦,还有就是认为子女在校学习,生活上太差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影响。因此,平时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不是对他们好,而是害了他们,使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和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的不健康心理。我们今后要从中吸取教训,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

(其他家长也纷纷表示赞同,表示在以后关爱和教育子女时一定注意方式、方法。)

孙云龙的家长(孙云龙同学是一个留守子女,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退休的老教师爷爷抚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对子女的物质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像我们这个家庭,孩子的父母常年打工在外,总觉得亏欠了孩子,即使家庭收入并不高,但只要是孩子提出来的,家长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需求,这也无形中使得孩子追求高档的不健康心理日益严重。说实在的,我心里也很着急呀!可又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今天你们这个班会开得很好很及时,我们做家长的迫切希望学校能采取措施,家庭、学校、社会携手,帮助他们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甲:听了以上几位家长的发言,可能同学们会意识到自己生活中不经意的坏习惯,其实是一种多么可憎可鄙的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响应温家宝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强调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李德华: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大家,通过今天的班会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不该有虚荣心,我决定听从老师的意见,使用这个文具盒,以鞭策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表达自己不与同学比条件,而要比学习的决心。

刘帅(红着脸走到讲台前,双手捧起那只文具盒,对着全体同学和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和家长,我错了,这只文具盒是我扔的,听了大家的话,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这只文具盒我不该扔!

(话音未落,教室里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

五、总结词: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珍惜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精神,从平时一点一滴做到勤俭节约,制定计划如下:

一、中饭尽量吃完,不挑吃。

二、爱护学习用品,不人为损坏,旧的用品如果能用,尽量避免换新的。

三、对公共物品要倍加爱护,珍惜班级劳动成果。

四、全班同学做到“变废为宝”,废旧再利用。

五、杜绝吃零食,不乱花钱。

主持人:好了,计划已制定完了,那么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做一下点评。

甲:今天,通过这次班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比以前多节约一粒米、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共同 参与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活动中来

小华后悔了

人物:小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小华:(星期天早上九时半,小华在床上伸伸懒腰。)唉,真累,奶奶,几点钟了?

奶奶:(急急忙忙走过来)哎哟!我的小宝贝,快十点了,快起来。小华:(马上起床,看了看衣服)这衣服有些旧了,给我换件新的吧。奶奶:好,好,这就换,这就换。(马上递上新衣服)小华:(满意地)嗯,这还差不多。

爷爷:(端来早餐)华华,快趁热吃,这是爷爷亲手做的面条,还香喷喷的。小华:(瞪大眼睛,连连摆手,大叫)什么?又吃面条,我不吃,我要去广州宾馆买意大利粉吃。爷爷:(陪笑着说)好好,我的乖孙孙,这面条留给我和奶奶吃,你吃意大利粉。小华:(满意地点点头)这还差不多!(晚上,一家人在吃饭)

小华:(饭掉了满桌子)

妈妈:华华,你看,满桌子都是饭,要注意点。

小华:(无所谓地)才那么几粒饭,算什么?米缸里有的是大米,要做多少饭都行。

爸爸:(严肃地)华华,你这样认为就不对了。要知道,一粒饭是来得非常不容易的。农民伯伯要经过播种-插秧-除草,施肥-收割-晒干,再加成大米。最后,我们还要把大米煮熟,才变成香喷喷的米饭。从播种到加工成大米起码要半年的时间。你每天都浪费几粒米,一年下来就有一麻袋了。你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

惯呀!

小华:(低下头)爸爸,我真后悔。以后再也是浪费了。我要做个勤俭节约的好少年。

浪费粮食的小鸭

小鸭(小鸭坐在俞老师批作业的椅子上,调皮地拿着手机在玩游戏。)

主持人说:“从前,有一只鸭非常挑食、也不珍惜粮食。每一餐鸭妈妈都给小鸭准备得很丰盛。”

这时鸭妈妈(穿上围裙,忙进忙出的,把菜一盘一盘在拿到餐桌上,)最后一盘拿出来后,说:“宝贝别玩游戏了,好不好,我们要吃饭啦!”

小鸭(放下手机,拿起筷子,生气地,这盘夹一下,那盘夹一下,挑三捡四的。而且还弄得满桌子都是。)

鸭妈妈(二手插腰,生气的用手点点桌上的饭菜说:“这样多浪费粮食呀!” 主持人说:“可是小鸭没当回事儿,还是撒饭粒,还不吃青菜。” 小鸭(一直拿着筷子,撒饭粒)

过一会鸭妈妈(出来把桌子收拾干净,脱掉围裙)对小鸭说:“宝贝,我要带你去一个地方。” 鸭妈妈带小鸭在教室里绕半圈,这时小鸭拉住鸭妈妈,妈妈转身后,小鸭不开心地问:“妈妈,我们要去哪里呀?”鸭妈妈说:“我带你到农村看看。”

主持人说:“田野里,小鸭看到农民伯伯在辛苦地种地,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农民伯伯的汗水都滴到了泥土里。”

老公公和老婆婆(乡下老公公和老婆婆出场到讲台上,老公公拿着锄头种地,老婆婆拿着毛巾,帮老公公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二人用手挡着额头,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之后二个继续拿着锄头种地)

主持人说:“小鸭想:农民伯伯种地真辛苦,原来粮食来得这么不容易啊!我天天吃饭撒饭粒,真是太不应该了。

小鸭看着看着抱住妈妈,哭着说:“妈妈,以后吃饭时,不再撒饭粒啦!每次我都会吃得干干净净啦!”

主持人说:“不久小鸭长高了,也长胖了。鸭妈妈真高兴!

所有表演的同学站到讲台上大声地说:“我们也要学习小鸭爱惜粮食,吃饭时不撒饭菜,不挑食!”

鞠躬!

师总结:勤俭节约是一种习惯,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勤俭节约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对自然资源、对地球、对生命的一种感恩的方式;希望每位同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争做勤俭的楷模。从现在起,不浪费一颗粮食,用对每一分零花钱,珍惜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用好每一张纸。

《丑小鸭报》记者:感谢中队长给我提供了这一个采访和学习的机会。怀着向大家学习的心情赶来参与机会,谢谢大家。

中队长:下面请来看一组小品,你肯定会发现,原来在我们身边还真有这样的事呢?

小品A:队员甲站在会场中央,伸出右手做水龙头状。队员乙肩扛书包,大汗淋漓,在“龙头”上“洗手”。队员丙踢着小足球上。乙和丙同时洗用一个“水龙头”,争抢起来,互不相让,后来干脆用手“打仗”。忽然传来上课铃声,乙和丙欲走,“水龙头”将他俩拉住,定格。

中队长:请看,这属于什么行为? 小记者:不象话,这不是浪费水吗?

小品B:一队员带着春游的食品、水壶、面包等,边饮边磕上长,吃不下,摇摇头。把半个面包扔了,定格。

中队长:请看,像这样的行为你见过吗?

小记者:见过。上回春游,我们在一个中对做了统计,吃不了的食品扔掉的有11人呢,真浪费啊!

小品C:一个化妆成铅笔的队员上,叹息着: 生在森林野山,长在工厂车间,为小学生服务,咱心甘情愿。谁知主人无聊,削铅笔当作好玩。一毛钱一支铅笔,几分钟剩下半段。随手扔进垃圾里。如此浪费现象,实在令人心酸。

中队长:这就是一支铅笔的自述,听得叫人脸红。铅笔头到处乱扔,练习本撕下一张又一张,就是丢失一分钱,也是不愿意伸手捡,这种浪费现象十分普遍。

第2篇: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勤俭节约争做校园时尚达人

一、教育目标: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

一个小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明确勤俭节约,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爱惜物品、自觉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树立勤 俭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

4、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教育重难点:

重点:以真实故事感染教育学生学会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难点:把勤俭节约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上。

三、参与人员 :五2班全体学生

四、主持人:隋越王沛然

五、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查找有关名人以及国外的节俭典型事例。

2.准备向全校师生发出的倡议书。

3.让学生提前准备思考身边的浪费现象及可行的改进措施。

4.准备变废为宝的材料。

六、活动过程:

1、老师带领认识时代背景(光盘行动),引出班会主题。

2、女: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男: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

仍在心头萦绕;

女: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泽东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

引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男: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勤俭节约,是一种创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女:今天,我们的主题班会就来谈谈怎样做到勤俭节约

男:下面请大家认真地听几个小故事,听完后谈谈你的感受。(毛主席 周总理伊

丽莎白女王 丰田公司)

女:哪位同学愿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是啊,这些伟人、名人、名企业勤俭节约的故事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现在的生活条件,与毛主席、周总理生活的那个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生活条件再变,物质再丰富,也不能丢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本色。

3、男:同学们,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我们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无忧无虑。但

是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同学却不珍惜这样的幸福生活,肆意地浪费。现在,就请大家静静地想一想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有哪些浪费现象?(学生说后课件展示图片校园六大浪费行为)

4、女:面对日常生活的这些浪费现象,我们也许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当我们

随手扔掉一块馒头时,我们是否想到父母也许正在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当教室里的电灯、风扇在“孤独”工作时,我们是否想到西部地区还有很多孩子仍然在点着蜡烛的教室里上课?当肆意放开水龙头任意让水白白流走时,我们是否会想到还有无数人因缺水而生命垂危,面对日常生活的这些浪费现象,作为现代的小学生我们应当怎么做呢?请大家再讨论针对以上浪费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5、男:看来同学们想的点子还真不少。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大家刚刚所说的解决措施吧!(大屏幕出示)

同学们,作为 当 代小 学 生 的 我 们 更 应 该 以 身 作 则,厉 行 节 约,坚 持 从 我 做 起,从 现 在 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现在我号召,遵守以下“节约公约”,请大家齐声朗读(幻灯片)

一.节约用水,适量使用;

二.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三.节约粮食,科学饮食;

四.适度消费,精打细算;

五.珍惜纸张,合理利用;

六.爱惜图书,循环使用;

七.资源再生,随手环保;

八.减少垃圾,废物利用;

九.互相监督,形成风气.

6、女:历 史 前 贤 国 与 家,成 由 勤 俭 败 由 奢,只 要 我 们从 小事 做 起,从 自 身 做起,相

信节约的行动一定会在我们的校园里成为一种校园时尚。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老师去做个变废为宝小达人吧!

7、班主任小结

8、谭主任讲话!

第3篇: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主题: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活动时间:2013年4月8日

活动地点:雏菊一班教室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意识到身边浪费的严重性。

2、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号召全体同学参与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活动中来。

活动准备:

1、教室、黑板布置。

2、查找有关名人以及国外的节俭典型事例。

3、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代表。

4、让学生回忆身边的浪费现象及思考可行的改进措施。

6、小品《如此浪费》

进行过程:

一主持人导入主题

甲:同学们,老师们(合)大家好!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乙:大家是如何看待“勤俭节约”的? 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B:我国古代有许多勤俭节约的故事,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5.4《勤俭节约》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知道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还应该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2、懂得勤俭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3、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古今中外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2、查阅我国水、电、森林资源等方面的资料。

3、收集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

4、班干部讨论制定勤俭节约倡议书。

5、查找《悯农》歌曲,制作课件。

一、导入

1、同学们,有一首古诗,我们代代传唱,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有什么感受?

2、配乐播放古诗《悯农》

3、学生谈感受。

4、这首诗告诉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节约每一粒粮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要节约的何止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教育目标: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个小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勤俭节约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教学方法: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2.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3.问题讨论,拓展思路。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查找有关名人以及身边的节俭典型事例。2.准备排练好与主题相关的小品及视频。

3.让学生提前准备思考身边的浪费现象及可行的改进措施。4.勤俭节约倡议书。活动过程:

一、导入:(通过小品)

把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表演出来,如早餐吃一口,不合胃口就不吃了;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对主题班会一定不陌生吧?主题班会的召开原则是:教育性、针对性、创造性、贴近性、多样性和灵活性。那么,主题班会需要如何准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篇1

一、教育目标: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小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明确勤俭节约,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爱惜物品、自觉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树立勤 俭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

4、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教育重难点:

重点:以真实故事感染教育学生学会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难点:把勤俭节约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上。

三、参与人员 :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宜宾县古罗镇小学 陈世恭

活动主题: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活动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小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意识到身边浪费的严重性。

3、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活动准备:

1、教室、黑板布置。

2、查找有关名人名言以及国外的节俭典型事例。

3、让学生回忆身边的浪费现象及思考可行的改进措施。进行过程:

一、教师引入:

孩子们,在我们的心里,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面对有限的资源,我们要厉行勤俭节约。勤俭是什么?勤劳、节约,不浪费。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美德。古今中外,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过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让我们走进今天班会,有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

《勤俭节约》主题班会

六年六班

活动目的:

1、进一步提高学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让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虽然生活好了,但还是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2、明确勤俭节约,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树立按照“八个一”要求开始节约行动的目标和信念。

3、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爱惜物品、自觉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树立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活动过程: [一] 主持甲: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主持乙:曾何时几,“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主持丙:曾何时几,“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主持丁: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泽东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主持合: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创造;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主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