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拾荒母亲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5 06:50: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我的拾荒母亲散文

我的拾荒母亲散文

天气晴好,去看望父母。远远地,见老屋旁边一派喜庆景象:许多迎风摆一动的气球,挑了条副在半空中跳舞;几人高的红色充气拱门,手挽着手,威武地屹立着;花花绿绿的庆典礼炮分几排纵向站立在地上,蓄势待发;几米开外,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一家厂矿企业的主持人声嘶力竭地开始讲话:我宣布!xxxx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一刹那间,我在纷乱的人群中瞥见了母亲,她手里拖着一个蛇皮袋,正往摆放礼炮的方向走去。与此同时,鼓乐齐鸣,火光直冲天外,礼炮声震耳欲聋。母亲旋即被浓浓的烟雾和一片嘈杂声吞没。待鞭炮声稀疏了些,我往前走,见许多的老人在挣抢一个个礼炮的盒子,有的已经放空,有的在吐着白气。还有两个老人你推我搡,恨不得把对方撕成碎片——他们为一个即将要燃放完的礼炮起了争执,各自手里拿了竹挑帚和铁锹对着礼炮跃跃欲试。一个管事的人对着他们怒吼:这样往死里了抢,炸死了安静!我正在一旁看得惊心动魄,旁边走过一个熟悉的身影:胖胖的身一子,花白的头发,身上零星抹了几处土黄|色鞭炮灰。两手提了几个纸盒子正欲往家走。嘴里嘟嚷着:才捡了五个小的,他们像土匪,抢也抢不赢。我心里连连叫了几声天,再叫了声我滴个娘一亲。

仿佛有心电感应,那个熟悉的身影不经意回头,看见我,目光开始闪躲,手里的纸盒子也下意识地往后藏,脸上的表情略微有些尴尬。忍字头上一把刀,我尽量平息情绪,用最平和的语气对她说,妈,您这样多危险啊,万一炸瞎了眼睛,或者出了事故怎么办?你用几块钱博几千块甚至几万块钱,值得吗?“没,没你想的那样严重,我是等火熄了再捡的。”母亲只是小半会儿的气短,又恢复了从前的理直气壮。我哭笑不得,一时语塞。

老早就知道母亲拾荒,但如此高调的“浴火奋战”的拾法我还是头一回看见。

第一次看见母亲拾荒是在三年前一个细雨霏霏的秋天。那天,我经过老屋旁一个垃圾场,阵阵臭气袭来,我下意识地捂住了鼻子。这时,拖拉机正在倾倒冒着热气的煤渣,几个中老年妇女蜂拥而上——她们多是环卫工人,附近村里的五保户。手里拿了各式工具,在煤渣中耙拉——希望捡到铁,铜之类的废品,奢望卖几个小钱,换来小菜钱,如果有幸能换来肉钱,定是他们莫大的欢喜。城市里,这样的拾荒人随处可见,我们也已习惯了他们的存在,尽管他们看上去有些脏,甚至破烂。如果你不幸在这一群老人中突然看见了自己的母亲,你该有怎样的痛惜和羞惭?母亲手里拖了一个蛇皮袋,身上系了分辨不出颜色的围裙,头发被雨水打湿,一缕缕粘在脸上,与以往优雅干练的母亲判若两人。

人生最令人惊心的,莫过于前后境遇的巨大落差。三十多年前,母亲一直与干净的布料打交道,干的是装扮人的职业——裁缝。在常人眼里,两手不沾陽春水的母亲,每天坐在缝纫机前把那些散落的布料拼接成一件件美丽的衣裳。时常有收荒的老人来收母亲攒的碎布屑。如今颠了个儿,母亲开始捡拾别人扔弃的旧物。

好在,母亲只在老屋旁拾荒。不用四处游走,出没在城市的垃圾桶和废墟旁。母亲当然不用四处奔波,她是一幢四层楼房的收租婆,儿女三个,有车有房——二女儿还是某公司的财务主管,年薪二三十万。可就是这令旁人羡慕,嫉妒,恨的母亲却还要在垃圾场分人一杯羹。那些拾荒者对母亲充满恨意,一位老人却对母亲充满怜意——他是我弟弟同学的父亲。某次对着我弟弟,一顿恶狠狠地训斥:你是怎样当儿子的?混到让娘捡垃圾?弟弟当下难堪至极,只说如若不让娘捡,只怕会翻天。说不捡,母亲每每当面应承说好,转身又往垃圾堆里扑。这真是天要下雨,娘要拾荒,你能如何?

母亲时常跟我说,不要轻易把旧东西送人,旧东西跟人跟久了,是有感情的。外婆生前也是这么跟母亲说的。我表面应承,内心不屑——不屑于她的锱珠必较,不屑于她的抱残守缺。我突然开始省视起自己,家里的衣柜,也总有几件闲置多年的旧衣服:有的`面料上乘,做工考究,只是式样过时;还有的一时冲动买了,却苦于不知如何搭配。我已经多年不穿它们了,它们就这样华丽丽地被我失一宠一。年年换季时翻拣,手触碰到它们时若有所思。家里的鞋柜,也总有几双鞋子,我也多年不待见它们,虽然它们曾那么让我足下生风。每个房间走过去,表面上看似整齐光鲜,总有哪个旮旯角落里还藏着你舍不得丢而不知如何处置的旧东西。旧物承载了旧时光,旧时光里的故事循着旧物悠悠而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多的新东西成了旧东西,旧东西或许会被你清除出局,或许被你永远珍藏——收藏荒芜的旧物,或许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拾荒。

记忆里,外婆也是拾荒的,只是我没有亲见,只从母亲的絮叨里得来。想当年母亲絮叨外婆拾荒,喜收旧东西时的表情,也是如我这般恨恨的。哪知母亲竟得了外婆的真传:从矿泉水瓶、饮料瓶、各类废弃纸盒到家中旧衣物及各类旧家什都喜欢拢在怀里不撒手——我们眼里的“荒”,在母亲眼里统统是宝贝。可以换钱的,总是聚一大堆才依依不舍卖掉;不能换钱的,总是这一堆,那一堆地摆放着。时常把明亮的窗户遮去了大半。外婆拾荒,收捡旧物,母亲也同样。我坚信这份“优秀”的“遗传基因”不会落到我身上。即便将来老了,世代相传的“薪火”突然从我骨子里蹿出来,我也会努力不让它烧得那么旺。

晚年的父亲寡言少语,加上痴迷下棋,时常铆在椅子上不挪窝。母亲便觉得对着个木头人。生性欢快的母亲哪里受得这种憋屈?一鼓作气在垃圾场附近辟了一小块菜园子,种了辣椒,茄子,豆角。如此,母亲种菜拾荒两不误。种菜归种菜,可家里吃饭多半还是买的菜,母亲拾荒拾得热火朝天,也没见她换来几个钱。

多年前,三个儿女像三只大一鸟飞离了老屋——二女儿和幺儿飞到了深圳,他们读的书越多,飞离父母越远。老大我扑楞着翅膀飞不远,从自家到老屋,不过十来分钟的路程。尽管这样,我陪伴父母的日子也不多,自从成家后,我的日子被分割成很多段,我把它们留给我生命更重要的人——丈夫和孩子。留给父母的,少得可怜。弟妹就不用说了,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钱是寄了不少,可那终究是冰冷生硬的触一摸。

母亲没有不一良嗜好,比如打麻将。如今连保姆也没得当——一手带大的外孙女回了广州。儿女们翅膀硬了,不再需要她——不被人需要的感受最空落。有时,“不一良”即“有良”。人老了,必要有所热爱。如果母亲学会了打牌这门“手艺”,并在其中找到乐趣,成为对抗寂寞岁月的利器,也是好的。

“老了吃饭不香,睡觉不沉,电视看久了眼睛花,坐久了腿发麻……”每个人最终都像一棵荒芜的植物,坐等岁月来收割。母亲越年迈,内心的孤独越深。读母亲越久,便越能触一摸她的内心。在外,母亲“拾”的是一份热闹和充实;在家,她捡拾种种安静的旧物。虽不能化腐朽为神奇,却也能在“淘洗”旧物的过程中寻找一份慰藉。如果拿掉了她这份喜好,不知她会用怎样的方式排遣寂寞?

第2篇:我拾荒的母亲散文

我拾荒的母亲散文

2010年6月,深圳、重庆、天津等城市的地铁上,循环播放着这样一部由几十张照片组成的公 益短片:一位衣着破旧的母亲,骑着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地拾破烂。夕阳下,母亲用力踩三轮车的背影感动了无数看客。照片的作者名叫冯英龙,短片的主人公是 他的母亲于化玲,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自从丈夫得了重病后,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于化玲便开始了她九年的拾荒生涯。

冯英龙一度曾以母亲的工作为耻,直到他亲自走进母亲的拾荒生活,才感受到母亲的不易。为了减 轻母亲的负担,他勤工俭学,将积攒的每一分钱用来为弟弟支付学费。一家人抱团取暖,共同完成了各自的梦想。2010年3月20日,冯英龙将“母亲的一天” 拍成照片,上传到腾讯网上,他要晒一晒他拾荒的母亲,和他从未说出口的感恩之情。这组照片被放在了腾讯网最显眼的位置,被人们称为2010年最感人的照片。

冯英龙的老家在江苏省邳州市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那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家家户户屋后都种着 果树。对冯英龙和弟弟冯款来说,小时候最快乐的事就是待到果子成熟时,和一帮小伙伴偷偷爬上各家的果树,摘桃打李。而那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睡在厚厚的草 垛上,听着母亲于化玲在村子里喊他们的小名。可这样的幸福的日子后来不复存在了——为了给患脑瘤的父亲治病,为了供冯英龙和弟弟读书,妈妈不得不南下江都 市打工,已经好久没有回来过了。

2001年10月19日,14岁的冯英龙一放学就撒腿往家跑。离家已有半年的母亲今天要回来,他要赶回家为妈妈做顿可口的饭菜。

经过大奎家时,飞奔中的冯英龙和刚走出门的大奎撞了个满怀,大奎手中的'象棋被撞落一地。冯英 龙连说对不起。大奎正愁找不到人对弈,便一把抓住冯英龙说:“陪我杀一局。就算是你赔礼道歉了。”冯英龙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不行,我要赶紧回家。我妈今 天回来,她说她给我带了一双球鞋呢!”“有啥好高兴的,不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吗!”“你才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冯英龙生气地回了一句。大奎不屑地说: “你妈在江都收垃圾!那球鞋自然是从垃圾堆里找出来的!”“你胡说,我妈在工厂上班!”冯英龙反驳道。“不信你回去问你妈!”大奎不甘示弱。

冯英龙气呼呼地跑了。他无法相信大奎的话,更无法想象慈祥温柔的妈妈会整天与垃圾打交道。

进了家门,他看到妈妈正忙着给他们做饭。冯英龙有些兴奋,可大奎的话又让他心头沉甸甸的。于 化玲开心地把冯英龙拉到自己身边,仔细地端详着,“小龙又长高了,胡子都长出来了……”冯英龙望着母亲,眼前不禁浮现出母亲弯腰在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堆旁刨 垃圾的情景,他不自觉地将手从母亲手中抽了出来。

吃饭时,妈妈觉察到冯英龙的沉默寡言,问道:“小龙,有心事吗?”冯英龙实在是憋不住了,小 声问道:“妈,他们都说你不在工厂工作,你到底在江都做什么?”于化玲愣了一下,说:“妈没文化,进不了工厂,只能收破烂、卖废品,可收破烂也能供你上大 学啊!”冯英龙低下头吃饭,没再说话。

那一夜,母子俩都辗转难眠。于化玲刚刚开始拾荒时,也觉得很不好意思。是带她去的同乡开导她,自己靠双手挣钱,不偷不抢,养活家里人,没什么可丢人的。想到辛苦自己一个人,能让患重病的丈夫有药吃,两个儿子有书读,于化玲就不再为此烦恼。

第3篇:拾荒的母亲

拾荒的母亲

[小故事网 www.daodoc.com 时间:2011-4-19 14:10:27]

近期,在深圳、重庆、天津等城市的地铁列车上播放的“母爱无价”的公益短片

感动了无数旅客夕阳下,一位母亲吃力地骑着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拾破烂——为了供两个儿子读书,这位母亲背井离乡,坚持了9年的拾荒生涯

母亲捡破烂,儿子难受又无奈

冯英龙的老家在江苏省邳州市一个小村庄,那里山清水秀,家家屋后种着果树。对冯英龙和弟弟冯款来说,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是待到果子熟时,和一帮小伙伴摘桃打李。

2001年10月19日,14岁的冯英龙一放学就撒腿往家跑。在江都市打工的母亲于化玲回来了,他要赶回家为妈妈做顿可口的饭菜。

经过邻居家时,冯英龙和刚走出门的大奎撞了个满怀。大奎手中的象棋散落一地,他正愁找不到人对弈,一把抓住冯英龙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拾荒的母亲》读书笔记

《拾荒的母亲》读书笔记范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拾荒的母亲》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阿东和阿南两兄弟是单亲家庭的小孩,全家三人,靠着母亲拾荒来维持生活。家庭的贫困、同学的嘲笑,使阿东和阿南不敢承认自己拾荒的母亲,但却因为母亲的坚强、自食其力,建立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兄弟两人不但自愿的帮助母亲,更加的用功读书,成就了母亲的`遗愿,成为两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母亲很烦、很啰唆,但其实母亲都是为了我们着想。本来我也很不喜欢母亲的唠叨,总是认为自己一个人能过的很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我们现在就必须好好把握时间,对父母亲好一点,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了(父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我的拾荒母亲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拾荒母亲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