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构建语文课堂研究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5 06:42: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用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构建语文课堂研究论文

用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构建语文课堂研究论文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自我实现,挖掘人的潜能。运用人本主义的相关理论构建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创造自我实现的情境,使用新颖独特的学习方法唤醒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纵观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存在一百多年了。但是,语文课堂作为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所,爆发出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只顾一味灌输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今社会愈发重视学生的主动性,用人本主义的观点构建语文课堂已经是大势所趋。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重视研究人的动机、潜能、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心理学新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人为本和以整体人为研究对象的视角,关心人的本性、价值和尊严,研究健康人格和自我实现。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下的语文课堂构建

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构建语文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构建语文课堂,可以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只顾一味灌输知识,从而忽视学生是自主、自由的,认知和情感统一的人的情况。

(一)创造自我实现的情境

人本主义心理学从人的自我实现的角度描述了学习的本质,强调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满足受教育者自我实现的需求,挖掘受教育者的潜能。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旨所在。“自我实现”是一种探寻知识、真理、智慧的欲望或趋向,是一种学习的推力。

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既是自我实现者的重要特征,又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高峰体验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豁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高峰体验论”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

对语文教师而言,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美,在教学中创设一种能够产生“高峰体验”的情境。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体验着的完整的人。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情感,调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灵去体验作品,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统一,产生意义学习。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高峰体验,逐渐激发出身体内在的潜能。学生通过能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觉印象的'活动,以达到高峰体验的状态,如爱的体验、创造的体验等。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以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为例,教师应该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在自然的美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让学生的心灵体验西湖湖面上弥漫一片冰花,天和云、山、水融为一体,天光湖色,天地一片白皑皑,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一叶扁舟的自然之美景。接着,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忘却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之中,物我两相忘。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检视自己,重新思索生命的意义,让学生感到宇宙的辽阔和人的渺小。

(二)新颖独特的学习方法——唤醒审美想象力

马斯洛认为,审美是人的高级精神需求,是一种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的充分的体现。人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满足基本的需要之后,开始寻求发展的需要。审美需要因此成为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审美需求源于人的内在冲动,欣赏美、创造美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活动因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的必要途径。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审美需要。想象是唤醒沉睡的美的手段,也是创造美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1.以美的语言营造情境。

美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语言可以熏陶学生的心灵。教师以富有美感的语言,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以《扬州慢》的导入为例,这里曾经繁花似锦,这里也曾楼阁参差、珠帘掩映,这里的月亮最多情。然而,这里屡经战火,衰败无情地爬上了城墙,荒芜了街道,冰冷了荞麦。二十四桥仍在,水波荡漾,那桥边的芍药年年如期盛放,多情的月亮也变得冷峻了。这就是命运多舛的扬州城,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扬州慢》这首词,看看扬州城的前世今生。教师用美的语言进行课堂导入,唤醒了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扬州慢》这首词描绘的衰败的扬州城的情境中。

2.以绘画营造情境。

图画,由许多各种线条和色彩组成,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师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简笔画、剪贴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绘画来营造情境,寓教学内容于形象具体的情境之中,可以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以《天净沙·秋思》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诗句,使用简单线条和色彩,绘出一幅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牵着瘦马在夕阳西下的古道暗自神伤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在诗中找画,让学生体会诗句的画面美。

第2篇: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研究论文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研究论文

摘要: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能紧密联系生活。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点就是做到以人为本,在实际应用中就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认识自己;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将各种教学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创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做到自我实现。这些教育思想在当前依然对教育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价值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概述

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出现于美国,是在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后出现的第三种思想,马斯洛是主要创始人,罗杰斯是发展者,他们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老师对学生具有绝对的命令权力,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学生不能有所创造,只是继承教师的认识,在社会上难以立足。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应用情感力量,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求帮助学生做到亲身体验与自我评价,从而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实现“非指导性教学”。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思想价值分析

1.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为了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很多教师在研究考试规律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过于重视进行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德育,很多学生不能全面发展,这种现状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应该为社会培养完整的人,罗杰斯认为教育应该影响人的全部因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需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些教育观点有利于帮助我们重新树立教学观念,改变教学中的失误之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依据传统教学模式,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居于主体地位,都是将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当前,虽然很多教师也明白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己处于组织者与指导者的地位,但还是会不同程度地控制着课堂。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思想将意义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提出教师应该促进学生学习,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则必须学习这些思想。一是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教师应该成为帮助者,主要就是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性学习;二是转变教学模式,不再应用注入式与“满堂灌”,而成为启发式与讨论式,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自由学习,真正将学生置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3.强调情感作用,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感和认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但在长期的教学中,人们只将认知因素作为主要因素,而没有认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这是错误的,提出在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接近自己的老师,才敢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对于教师来说,要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应用各种策略寻求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4.不仅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没有顾及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罗杰斯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他指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健全人格,所以学习过程更为重要。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理解这一认识,认真研究学习过程。要开展针对性教学,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如果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可以明确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更有利于学生的取长补短,开展自我教育,实现自己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宁美妍.浅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8).

[2]郑钰,方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宿州学院学报,2015,(2).

[3]付婷.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和道家思想之契合[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

第3篇: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美国人民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表面的经济繁荣与严重的信仰危机、精神危机的矛盾

(二)哲学背景

人文主义重视个人的价值,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力 人性论,人性本善论

现象学通过对人“纯粹意识内的存在”的研究揭示人生活的本质

存在主义人的自由、选择和价值是中心问题,人是有目的的(三)科学背景

生物学

有机体生命的实现倾向

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

从人类自身本性中发掘其潜能和价值

(四)心理学背景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批评

对精神分析的批评与继承

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立及基本理论

(一)代表人物

1、奥尔波特

生平及主要著作

《人格特质:分类与测量》《人格:心理学的解释》 《生成: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看法》

《人格的模式和成长》

2、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用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构建语文课堂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构建语文课堂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