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二三事心情随笔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4 08:01: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回忆父亲二三事心情随笔

回忆父亲二三事心情随笔

父亲已经故去两年了,两年中时常想起父亲,想起父亲在世的点点滴滴。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为人忠厚实在,靠着和母亲的双手把我们拉扯大,用自己的品行教化着我们,引导着我们。

上小学四年级时因发生车祸我住院三个来月,父亲和母亲轮流守在我的身边。记得康复出院那天,村里的队长和本家的几位长辈都来到医院,感觉有点要和车辆肇事方谈判的迹象。因为车祸时伤的主要是头部,本家的一位长辈就悄悄地嘱咐我,到时家里大人问我头部脑部感觉的时候,一定要说现在头部时常头痛,还有头晕脑胀的症状,我就不明就里地答应了。

那天中午,对方和村里的负责人及本家的长辈在饭点吃饭,商量出院事宜,我也被叫了过去。对方和本家的长辈们挨个看看我的头部和伤疤的恢复情况,那位长辈借机问我现在的感觉怎么样。不知啥时父亲已经走到我的身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伤疤,我抬头望了望父亲的眼睛,发现父亲正用温和的眼神看着我,那眼神中透着正值,透着朴实和善良。我的话说到一半立即改了口,说是前段时间有头晕脑胀的感觉,现在好多了。父亲的脸上露出朴实的微笑,并让我给在座的各位鞠了一躬。记得事后父亲对母亲说,孩子小着呢,怎能教他说瞎话,再说,我们得靠劳动靠双手活着、养活自己,靠骗人家几百块钱,人就走了弯路,孩子将来怎会有出息?

现在家里住的那套老宅,面积不是很大了,可原先是两套宅子的面积,西侧五间是我和父母的,东侧五间是二哥的,比现在感觉要大的多。后来,村里规划修路,需要把二哥最东侧的两间房子拆掉,村里要重新给二哥划块宅基地。但是,二哥觉得周围也没有合适的位置,不如现在的`位置优越,就想着把我和父母住的五间房子去掉两间,然后重新盖一套五间的新房。当时我的心里是老大的不情愿,心想这样一来,家里本来十间房子,变成了八间,我和父母的房子一下子成了三间,就没有答应。后来,父亲找到城里给我做工作,说面积小点无所谓,他和母亲只要住的开就行,千万别伤了我和二哥的情分,将来啥形式谁也看不透,但是只要我们兄弟们和和睦睦、有亲有热,比什么都强,教育我不能在乎眼前那点小利益,有帮手有亲情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晚年,父亲和母亲的庄稼地交给了大哥、二哥打理,但是闲不住的父亲在大门下坡开了几分地,种植了许多的蔬菜,如菠菜、韭菜、大葱、丝瓜、南瓜、扁豆、黄瓜等。父亲劳动了一辈子,什么农活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对自己的小菜园照样收拾的板板整整。翻地、撒种、浇水、除草、搭架,父亲每天都在自己的小菜园里忙上一段时间,好像永远没有疲劳的迹象。忙完菜园,父亲就在大门的过道里锯木头、凿榫子、穿绳子,制作小马扎。其实,父亲种的那些菜自己只吃了很少的部分,大多都分给了左邻右舍,每次回家都给我收拾一大包,就连制作的马扎也都分给了我们兄妹。我们总是劝他丢下这些活路,到外面下下棋、打打扑克、聊聊天,父亲总是说人得有点活干,不论年纪大小,有点活总觉得有点盼头,有想头,整天逛来逛去的也没啥意思。

如今,父亲开辟的菜园依旧绿意匆匆,果实累累。母亲住在西侧的三间房子里,清净、安康,有二哥的时常照顾我们也非常放心。父亲的教诲我依然记得,我始终记着小时候父亲说的那句话:人得靠自己的劳动和双手来养活自己。

第2篇:回忆舅父二三事

回憶舅父二三事

上海交通大學

葉芃生

珍藏的舊照片

我母親馬榮權是舅父的大妹,抗戰勝利後我父親即去南京中央日報社工作,母親帶著我們姐妹三人往在平陽外祖父家西邊的廂間。1946年舅父為競選國大立法代表回到家鄉,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他。舅父十分歡喜我們,不顧日程繁忙,特地抽空到照相館與我及我姐一起照了相片,這張合影我們一直珍藏至今。當時我還太小,只知舅父十分和藹可親,人很魁梧,英俊。

童年的回憶

47年我們全家搬到南京,有了更多接觸舅父的機會。當時我家住在夫子廟附近的朱雀橋邊,舅父家則在靠近鼓樓的中央巷。因舅父大兒子上庚與我年齡相近,我們是要好的朋友,故經常在周末舅父派車接我到他家過夜。周日我們全家與舅父全家有時便一起到玄武湖公園遊玩,結束時舅父總是叫司機先送我們回家。春節舅父總是叫我們到他家過,這時他家客廳會點起許多蠟燭,吃年夜飯前孩子們圍坐一起做遊戲,輪到誰還要表演節目,十分開心。一次我有機會到舅父的中央日報社長辦公室,那是一個很大的房間,放了一張特大的辦公桌與轉椅,還有很多書櫃,當時覺得舅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這或許是我兒時對舅父最深的印象吧!

影響一生

1949年解放前夕我們回到溫州,不久舅父去了臺灣,從此天各一方,我們再也沒有見面了。但兒時的印象與母親從小就拿舅父為榜樣來勉勵與教育我,舅夫在我心中始終占據重要的地位,把舅父作為自己的楷模。能告慰舅父的是:我一生雖經歷許多坎坷與磨難,但始終堅持一個信念,即要像舅父那樣奮發上進,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有愛心的人,一個對國家與人民有益的人,近五十年來努力在教育與科研戰線上拼博,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包括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的有用之才,在科研道路上也取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及省市級科技進步獎在內的多項創新性成果。

不忘舅父對家鄉與親人濃濃的愛

舅父是一位充滿愛心的人,在臺灣雖身居要職,事務繁忙,但懷念家鄉,思念親人之情無時或減。

1980年1月21日他在中央日報曾撰寫《我生之初》思念故鄉的長文,談到他出生的平陽萬全陳嶴村巍峨挺秀的板幛巖,老屋門前水清泉冽的水井,用深挈的感情,幽美的筆觸贊美那山村中繁花似錦的桂花林。

1983年11月13日他發表於中央日報的《呈南懷瑾先生謝贈鮮味》詩“拜賜蒓鱸鄉味長,雁山甌海土生香;眼前點點思親淚,欲試魚生未忍嘗。”使海外赤子與諸多家鄉的溫州人灑下行行熱淚。

1984年4月21日他在在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接受頒獎後從聖路易斯機場轉機去聖地亞哥時曾與吳汝康姨夫及他正在美國求學的女兒吳建新相約在機場大廳見面。據我表妹回憶,因舅父的父母,姐妹除小妹外均在大陸,因兩岸關系他一直不能回來與親人團聚,因此在相隔48年之後他終於見到大陸的親人時,其激動之情難於言表。雖見面只有短暫的五分鐘,舅父緊緊擁抱著外甥女,淚流滿面,臨別時他交給表妹一封用下塌酒店洗衣單背面匆匆寫成給她父女二人的信,信中寫道“星今七六,在世無多,未報父母,厚負國恩,四十年間懷親思妹,肝腸寸斷……。”又說:“兄一生艱苦,又值亂世,衰白之年,難望長久,統一以後,當每年清明,在陽明山第一公墓寶塔之下,一視余跡”“祖文(即他夫人)老矣,亦望余年,能見骨肉及甥侄輩耳……”。這封信是舅父晚年期盼國家統一,親人相見情感的最真實寫照。

舅父生性至孝,他父母相繼去世後,他悲慟愈恒,曾淒涼地寫道:“茫茫大海,一發青山,何處是雙親的故墓?”每逢清明和父母的生辰、忌辰,他總要向著大海,陳列水果和青茶,朝西跪拜,哀讀祭文。

1991年3月11日舅父仙逝,他最終未能實現葉落歸根的願望,未能將自己埋在溫州家鄉梅嶴父母故墓的下邊,和姐妹們相守。他的夫人辜祖文女士幾個月後也隨他而去,未能實現回大陸與親人團聚的夢想。

未能再見到舅父是最令人遺憾的事,但我們會永遠記住舅父這份濃濃的對家鄉與親人的愛。

新聞王

舅父雖為國民黨高官又生活在臺灣,但家鄉人民一直懷念他,敬仰他,親切地稱呼他為平陽三王之一的新聞王。我想其主要原是:舅父除了是一個才學出眾的人,一個有愛心的人與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外,他把一生都獻身給新聞事業及新聞教育事業,爲中華民族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舅父既能繼承中國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社會的經驗,明確提出了“三民主義的新聞事業”理念。他認為那種為個人的“搖錢樹”的報紙是所謂獻媚大眾的報紙。為統治階級“楊聲筒”的報紙,是煽惑或欺騙大眾的報紙。三民主義社會的新聞事業之目標,不是為資本家賺錢,不是為統治階級說謊,而是為全社會中每一個國民,為全社會整個民族服務的。在中國記者信條中舅父還明確提出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反對一切誨淫誨盜,警世駭俗之讀材與淫靡頹廢、冷酷殘暴之作品,提倡從業者應有最高尚之品格,誓不受賄、誓不敲詐、誓不諂媚權勢等,做到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以作福於國家與人類。舅父的這種新聞觀不僅在當時令人刮目相看,今天讀來也不泛其積極意義,是人類在漫長歷史過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之一,因此也是值得親人與家鄉人民敬仰與永遠懷念。

第3篇:回忆母校二三事

回忆母校二三事

六三班

李春雨

美丽的校园就像一棵葱郁的大树,我们像快乐的小鸟,栖息其中——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可是,雏鹰总要离开大树的怀抱,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展翅飞翔。现在,我们即将小学毕业,有太多美好的回忆值得我们去怀念。

温馨的家

当我刚来学校时,一个人也不认识。在不谋而合中我们组建了一个家。每个人都为了这个家付出拉许多,为了这个家增添一份荣誉每个人都遵守纪律。熄灯后都不说话,每天早晨都用心打扫卫生。我记得有一次有一个柜子锁上了,东西都在里面,寝室里的成员都让她用自己的。

啊!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心中最美的雪人

冬天,最美的是下雪后,到处都是白雪皑皑,但也给学校里的许多小学生带来了不方便。而我们作为学校的学生,当然也得帮助他们啦!我们忙碌的干了起来,为他们开辟一条小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堆起了雪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作文父亲二三事

作文父亲二三事

我不知道多少次展纸弄墨,想写我的父亲。可是,在我提笔的瞬间,又不知道该从何写起,因为我怕写出隐藏在心中的酸楚和悲哀。于是,我只能剪下父亲生活中的片段,作为一分肃穆的记忆。

在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是很严厉的。他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女孩子从小就要受规矩。”他像培养一个大家闺秀般的培养着我。我说话、走路、坐卧、吃饭乃至端碗的姿势都必须按他的要求去做。小时候,他经常把我关在家里,让我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古文。于是一幅画面便在我脑子里永久定格:父亲拿着一根棍子,我像个受戒的小和尚一样恭恭敬敬站在他面前,一字一句的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背不出来,父亲手中的棍子就高高的扬起经常是我一边背,一边哭。那是我的心里就想:“我怎么这么命苦啊?如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父亲二三事作文

父亲二三事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亲二三事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父亲二三事作文1

我的父亲是一位朴实的农民,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美德值得我终身学习。

我的祖母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就是眼睛不大好使,毕竟年纪大了。父亲对祖母特别孝敬。父亲兄弟四人,父亲最小,祖母一直就住在我家。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祖母,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紧着祖母先吃。

俗话云: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人话说得多了,自然令人心生厌烦,况且说的都是些很迂的话。为此我经常会和祖母顶嘴,父亲听到后总会批评我不懂事,不尊重祖母。其实我也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祖母的唠叨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唉,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回忆父亲二三事心情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忆父亲二三事心情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