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积极开展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3 08:06: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学校积极开展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

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和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之际,我校依据局团委《关于在中学生中开展烈士纪念日相关纪念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积极组织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一是精心组织策划。学校积极响应号召,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研究制定活动方案,认真安排部署,抓好活动落实,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二是活动载体丰富。组织七年级学生进行“我和国旗合个影”等活动,营造学习烈士精神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庆祝新中国65华诞,青春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活动,学习和宣传烈士精神;通过网上献花、点蜡烛等网络祭扫活动,缅怀纪念烈士;9月30日是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也是我校庆祝祖国65华诞之日,在升旗仪式上六年级学生代表赵海仪同学作了题为《你们永远在我心里》的国旗下讲话,讲话深情赞扬和讴歌了革命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同时表达了新时代少年对现在生活的无限感恩,以及准备努力谱写共和国新篇章的坚定决心;9月30日上午全校开展了迎国庆歌吟比赛, 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从红歌中感受革命岁月,无数英烈为祖国奉献的无私精神,面对困难的不屈意志,同时激励青少年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磨砺意志,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歌咏赛结束后,各年级纷纷开展了以《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各班队活动中,班主任为学生们播放了相关的影片,结合历史资料进行讲解,深化学生们对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认识,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七年级学生汪福菊在班队课上说:“烈士们是多么伟大,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来自于他们的奉献和大无畏的牺牲,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先烈们的壮举,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与此同时,学校还举办了以“缅怀烈士,报效祖国”为主题的手抄报、征文比赛,此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大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之,在本次活动中引导学生缅怀了烈士功绩、弘扬了烈士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2篇: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方案

2018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方案

2018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方案1 市委、市政府定于9月30日上午举行英德市2018年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方案如下:

活动由市委副书记巫永康同志主持。

第一项:主持人向烈士纪念碑行鞠躬礼,宣布英德市2018年烈士纪念日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现在开始

第二项:礼兵就位

第三项:全体肃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四项:宣读祭文(串在主持词中)

第五项:少先队员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第六项: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奏《献花曲》)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由8名武警战士负责敬献);

整理挽联: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和老干部、老战士、烈属代表、社会群众代表各1名上前整理挽联;

市武装部、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城监大队敬献花篮(由本单位2名工作人员敬献)。

第七项:全体人员向革命烈士三鞠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礼毕)

第八项:全体人员按逆时针方向绕纪念碑一周瞻仰,祭奠活动结束。

(一)要求全体人员着浅色衬衣参加(有制服的单位统一着制服)。

(二)请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于9月30日(星期二)上午8:45在行政中心综合楼正门集中,8:50统一乘车前往金子山烈士陵园。

(三)请参加祭奠活动单位办公室将领队(含姓名、性别、单位职务、移动电话)和参加人数名单于9月29日下午17:00前报市民政局。

(四)请团市委组织10名社会志愿者协助组织现场工作。

(五)请清远武警中队二大队另外安排10名战士负责列队礼兵和敬献花篮。

(六)请参加祭奠活动的单位自备交通工具(严格控制车辆,尽量使用面包车、中巴并集中乘坐),组织好本单位参加人员于当日上午8:40前到达金子山烈士陵园纪念碑前按指定的位置集中。

(六)请市民政局负责落实金子山烈士陵园场地、花篮等相关准备工作。

(七)请市公安局做好现场安保及道路交通疏导工作。

(八)请市民政局负责起草巫永康同志祭文讲话稿,送市委市府办综合一室审核。

(九)请市委宣传部通知新闻媒体报道。

(十)请市机关事务局负责准备活动的音响设备和《国歌》、《献花曲》。

2018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方案二

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实现国家建设发展和繁荣富强,无数的英雄献出了生命,烈士的功勋彪炳史册,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为引导广大青少年深情缅怀先烈,学习感悟革命精神,从各个时期的先烈身上汲取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帮助广大青少年在烈士事迹的熏陶、感染和启发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增强青少年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引导全省广大青少年为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追寻英烈坐标传承红色基因

2018年9月30日至10月30日

1.建立英烈地标分布图。联合民政部门澄清当地英烈名录,组织团员青年组成寻访小分队,通过读书、上网、走访等多种途径,查阅搜集英烈生活成长遗迹、革命斗争遗迹、革命事件纪念地等历史记录资料,形成图文台账,建立英烈地标分布图。利用网站、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在电子地图、实物地图等载体上开展英烈地标标注活动,组织全省各地团员青年借助网络平台互动交流,接受革命历史教育,追寻英烈革命历程,在建立本地区英烈地标分布图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全省英烈地标分布图。

2.开展集中纪念活动。充分利用英烈地标分布图,集中开展祭拜先烈、讲述革命故事、唱响革命歌曲、寻访革命英雄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充分借助网上中华英烈纪念馆,以网络祭奠、发表感言、网络献花为主要形式,开展网上祭奠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从英烈事迹中感悟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充分结合以“传播红色基因、传承优良传统、传递理想信念,讲道德去庸俗、讲文明去陋习、讲奉献去攀比、讲奋进去浮躁”为主要内容的“三传四讲”主题活动,开展“祭先烈、赞祖国、共筑梦”主题团队日活动,组织发动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等不同领域基层团队组织,在团员青年、少先队员中组织开展征文、演讲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帮助青少年加深对革命精神的认识,增强团队意识和担当精神。

3.深化青年志愿者专项行动。积极组织团员青年、社会公益组织和青年志愿者队伍走访慰问退伍老兵、革命先烈困难家庭,全面调查日常生产、生活情况,通过与老红军面对面谈心、一对一结对帮扶、家庭义工保洁、捐赠专项资金等多种形式,帮助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组织志愿者在本地“红色地标”开展义务讲解活动,引导青少年深刻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共建美丽家园。

4.举行“青春为祖国点赞”活动。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建立青春点赞团,通过开展“我为祖国唱赞歌”活动,利用唱吧、配音秀、微视等新媒体终端向祖国畅述感受、表达感恩,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开展“我向祖国说句心里话”微博征文活动,为祖国虔诚祈祷祝福,许下青春誓言。通过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我和祖国合个影”等活动,发起微博话题互动,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动漫等方式,引导青少年表达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想感悟,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1.活动形式上,注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全省各级团组织要用好“线上媒体”,又要用活“线下实体”。既要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宣传优势,在“线上”全方位、多形式开展纪念日系列活动。又要发挥共青团组织动员优势,充分利用各地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资源,以青年喜闻乐见形式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形成线上线下互动,不断掀起活动热潮。

2.活动载体上,注重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河南青少年首个烈士纪念日系列活动是共青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形载体。各级团组织既要结合“我的中国梦”、“三传四讲”等主题活动,又要创新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同时开展各类活动,以国家首个烈士纪念日为切入点,以青少年爱听、爱看、爱讲、爱参与为着眼点,注重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精神熏陶,增强纪念活动的实效性。

3.活动内容上,注重示范性与群众性相结合。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团委要统一在9月30日上午举行革命英烈地标分布图启动、实地祭扫、网络祭奠、诗歌朗诵、教育宣讲等示范性集中纪念活动,要与郑州主会场的祭奠活动形成联动有效呼应。全省各级团组织要结合工作实际,把组织开展这项活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因地制宜开展各类群众性纪念活动,精心组织设计活动载体和环节,努力将活动办出成效、办出影响。

第3篇:“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简报

“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简报

缅怀民族先烈丰功伟绩,凝聚和平发展正义力量。XX年的`9月30日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

9月30日,葛仙山镇九年制学校为响应国家对于做好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的通知,为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纪念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和发展坏境的革命烈士,宣传烈士崇高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继承和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激发全体学生爱国热情,我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

葛仙山镇九年制学校通过学校显示屏、国旗下讲话、师生全体朗读“学习烈士献身精神、继承革命光荣传统”的纪念标语,让大家时刻铭记烈士英雄事迹,用烈士的精神来武装自己。同时,倡议同学们做好国庆节与家长走访慰问烈士家属等相关活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学校积极开展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积极开展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