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马仁抒情散文
马仁抒情散文
一晃马仁,漫卷尘埃。
初见马仁,情感,少不了的定时阅其初容后的震惊。以前常听起那些所谓的“游者”聚在一起聊着他们游玩圣地之媚。如东岳泰山,巍峨雄伟;如南岳衡山,幽深秀丽;如西岳华山,险峻如壁;如北岳恒山,雄浑奇异;又如中岳嵩山陡峭深邃;又如一品黄山,天高云淡。凡是名山大川无所不谈。谈山怎能不提水?自古山水是一家嘛!曲折延绵“九曲溪”,飞流直下“百丈瀑可鉴星月”明月泉,别具一格“日月潭”。可还未听起过有人如此大褒“马仁风光”!虽然有事也无意被提及,可充当的也只不过诗歌配角,是用来衬托出其他风景名胜“奇”与“绝”的小角色,是被羞辱与玩弄的“献丑者”。可是我的眼睛却告诉我,事实并非如此!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他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这句话的可信度我是从不怀疑的,至少此日一行更是让我对它专宠不已。马仁的安然自若,马仁的阴柔秀美,马仁的生气蓬勃,马仁的缠意绵绵无一不深深刺痛我的心。摸蜜三刀,心未甜身先融;浸洒三剑,身未死心先醉,好一派马仁风光!
谈论马仁,奇石是少不了要被提及的。马仁石虽不能造就有一个天地间的神话——华山,也不能蹦出“孙悟空”这一号人物,但是它却能将人物、动物、植物乃至万千事物所具有的各自形态与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低处有“金蟾望月”,青灰色的岩石覆盖了“金蟾”的整个背面,石缝间迸发出的绿更是为其添了几分亮色与活力。令人叫绝的还有那巨大体形下隐藏着的乳白色的肚皮,在竭力探头中,皮的紧绷下显得更有质感与鲜活。看着他那痴迷的摸样,我不禁在想:“金蟾望月”望的单单只是月吗?我倒认为他望的是月中的嫦娥,不是有句俗语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形容此石恐怕再合适不过了。不过,在如此坚贞不二、永不言弃的追求者面前,想必就算是嫦娥也未必不会为它几百年的等候所动心吧!高处有“仙人摆渡”。棱角的微翘,修长的身躯,对称的摆布,无疑形成了航游于天上的一只仙船,另附“船头”上伫立着的“掌舵艄公”,更是让自己产生了身处仙境的假象。不过,此石非得要远观才能寻的珍奇。不能将其动感“近”收眼底,恐怕也不只是我一人的遗憾吧!
“活水”当然也是马仁的又一特色,它虽不及“四奇”之名气,可流动中释放的魅力,也是不俗的。刚进大门不久,右拐多行几步路便能隐隐约约看见湖面泛着微微的灵光,可惜是阴雨天气,无福一睹阳光灿烂下湖水的风情万种。此湖名曰“月亮湖”,湖型如一钩弯月,湖净如一轮明镜。青山的倒映,与蓝天的相接,将其映的一片深暗,一片浅亮,一片泛着柔情,一片沉寂着萧瑟。春天里,她像是个怀春的小女人,在与微风垂柳的调情中尽情挥洒着自己妩媚与风骚,彻底、毫不保留的脱去了自己一层又一层的轻纱外披,可她放荡中却又不缺乏少许矜持。角落里,一只久弃的竹排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就这样一直静静地躺着,无言中已逝去许多年,等待岁月风霜侵蚀她的容颜,等待臣服于大湖脚下日子的到来,直到老去,死去。这要说的第二“水”便是“金蟾”下的泉水,若不究其源头,倒也可以当作是“金蟾”百年留下的`口水或泪水。泉会聚在一个不大的圆口沟里,清澈见底,此处还投有不少枚硬币,在流淌不息的泉水的长年洗濯下更显其光泽明亮。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许愿池”!对于这种实现愿望的不切实际的途径我是从不推崇的,故也没有多加逗留,只是蹲在泉水上口,握了一把清凉,偷了一心舒爽,可惜了这一池好泉还要承受众年金钱的污秽!
受泉水的感染,我的心已比初临时平静了许多,正是观木的好时机。马仁最有名的树就要属“楠木”,特别是一棵有着三百多年树龄的“螺旋楠”更是牵动了不少红男绿女的心,可我偏偏对此不钟情,到是对径旁的连理树颇感兴趣。同根异干是它最大的特色,两两分开,两两结合,忽如断桥上离别的男女,只能背对背拥抱,又如甜蜜恩爱的情侣在谈情说爱。粗干的镂空使人痛心,可是树叶的缠绵又同样令人兴奋,由于距离,它们彼此更加珍惜、更加疼爱,也比一般的树多了份和谐与保暖,少了份争抢与孤独。虽然它们没有一支独秀般的纵宠,但却有万枝舒放的精彩。另外有必要点出来讲的还有“竹子”,马仁的竹子不多也不少,面积占领刚刚好,形成了一个不大但却让人感到很是惬意的小竹林,它无心争抢楠木的风头,但也不甘隐蔽其后,只是这样默默地躺在我们身后。当然,除此之外,另有特色的树种也有很多,像“恋石树”、“梓树”、“银杏树”等等。只是心有所属,无心专研其他,故也写不出什么美态万千了!
自然除了好石、好水、好树之外,马仁的庙宇也是非提不可的。“马仁寺”始建于宋代,距今也将近有一千年的历史了,由于在此期间几次大大小小的修复,寺院保存的还算完好。到底是在佛家圣地,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庄重,让我们这些凡人顿失霸气。我们像怕虎的牛犊,像逃难的士兵,在佛的面前深深忏悔自身的罪孽……
山中无一日,世上已千年。转眼间别了马仁,渡了红尘,心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明净与透彻不惹尘埃一粒。回首去时的急急匆匆,想想别时的真真切切,我不紧想说:“马仁风光无限好,只是众人抬眼低。”
第2篇:马仁奇峰
马 仁 奇 峰
同学们,你们去过马仁奇峰吗?什么,没去过!哈哈没关系,今天,我就充当大家的导游,带大家去一探究竟吧。
马仁奇峰旅游景区位于长江南岸的铜陵、南陵、繁昌的交界处,居皖南旅游带中部,风景奇特,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皖南张家界、江滨小黄山”之称。景区面积7.1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16米,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攝氏度,冬夏长、春秋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鸟语花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体验式旅游精品景区。
绝壁天梯 玻璃栈道
马仁奇峰之“绝壁天梯玻璃栈道”位于景区雄伟的主峰悬崖峭壁之上。栈道为全透明双层夹胶玻璃组成,单点承受力1000斤,长200米,垂直高度180米。宛如一条巨龙,盘桓在峭壁之上,欲腾云冲天。置身于玻璃栈道,远可观峰亦叠嶂、鬼斧神工,近可赏楠木拥翠、万紫千红。悬空穿越栈道,登绝4层天梯,层层高,层层险。实为国内首座带有天梯的栈道。
北纬30°唯一一片楠木林
进入楠木林,淡淡的香味萦绕在身边清透而静雅,刻意去闻又缥缈无从寻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楠香寿人”的记载。久居楠香之地可以延年益寿、舒缓神经。楠木还可以凝神、静心、止咳、洗肺、放松精神、舒缓压力的效果,并且楠木的特殊香味可使夏天不生蚊虫。
怎么样?听了我详细的解说,有没有心动的感受呢?那就收好包,准备出发吧。
第3篇:马仁奇峰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各位,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安徽旅行社对大家来到美丽的马仁奇峰表示欢迎,我是你们的导游小王。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驾车技术娴熟,请大家放心尽情游玩!我们的车牌号是皖A12345,小王我的手机号是1831234567,记住了吧。在游览之前呢,大家一定要记住在欢乐地旅程中注意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哦!
现在就由我简单介绍一下马仁奇峰森林旅游区吧,它位于芜湖境内的南陵、繁昌以及铜陵三县的交界处,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整个旅游景区既有名山大川之精华,又不乏乡间野趣之质朴,固有“皖南张家界,江滨小黄山”之美誉。马仁奇峰因马仁山而得名,马仁山原名马人山,因有巨石如马似人,形状特异,故得此名。好了,说到这里,已经到了我们的目的地马仁奇峰了,大家请有序下车,记住我们
第4篇:马仁奇峰一日游
马仁奇峰一日游
夏日的脚步渐行渐远,我的暑假生活也过去了一半,作为一名小学毕业生,这个假期我是快乐的:没有暑假作业,捧起久违的课外书,安静地弹一曲《欢乐的童年》,有充足的时间好好地放松和调整自己,为进入紧张的初中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宅在家里太久了,好想出去看一看。
一个晴朗的周末,难得爸爸妈妈都不加班,我提议去繁昌县马仁奇峰的玻璃栈道玩一玩。据报道说:“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马仁奇峰景区的飞龙在天高空玻璃桥,是世界首座将文化、体验融入于一体的高空玻璃桥,横跨马仁奇峰太阳山与主峰之间,连接空中栈道共同组成了一个高空体验观景胜地”。爸爸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一路上,爸爸开车,我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郁郁葱葱的稻田,感觉特别舒服,因为我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过。妈妈查了一些关于马仁奇峰的资料:“马仁奇峰景区位于长江南岸,
第5篇:马仁奇峰游记
游 记
安庆石化一中初二
(六)班 陈卓
这次游学由于有同学一起而逸趣横生,无论什么时候总会有人有意无意把我们逗乐。可下午在玻璃栈道上,出于恐惧,没人再敢说笑。
一开始我们一群人都是带着年轻人那种一口气冲上山顶的劲头大步迈上栈道第一块玻璃板,可跑了几步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停住了,更有甚者开始不住地颤抖。这颤抖的原因既不是因自己的英雄气概而激动,也不是为美景而陶醉,只是单纯意识到个人在大自然面前究竟是多么渺小——将我们与地面隔开的,只有仅几毫米甚至没有一部手机厚的两层玻璃与几十乃至几百米的空气。尽管人身置群山间,却无法体会到“一山放过一山拦”的意境,因为山不会主动跑来拦你。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在或不在,会对它们造成丝毫影响吗?在这威严的大自然面前,我们只得老老实实地扒着扶手,缓缓前行。
当我们举步维艰之际,我
第6篇:马仁伍运动会总结
运动会组织工作小结
马仁伍
第十二周我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虽然大会已经顺利地落下了帷幕,但是回顾起来还是留下了诸多的感慨。在本次校运会中,我们班虽然没有取得很好的名次,但是总成绩能够拿到95分,也还算不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激情与活力给班级带来了不少的进步。学生之间的友谊也得以进一步地发展,班级凝聚力也明显有所增强。现在我将自己整个组织发动工作总结如下,请各位领导与同事多多批评指正。
整个过程我是严格按照学校要求来进行操作的。具体说来就是事前有发动,事中有组织,事后有总结。结合本班情况我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好发动工作。
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我第一次将校运会的比赛项目宣读之后的那一幕,我听到的不是热烈的欢呼声,相反是一阵又一阵的叹息之声。了解一下才知道,一是怕苦,二是畏难,三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