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太阳》教学设计
《太 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体会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2.学习课文中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介绍太阳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3.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播放《后羿射日》的故事。
2.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下来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太阳的资料。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有更多的了解。(板书课题)4.板书课文题目。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它?(多远、多大、多热……)归纳问题,继续学习课文。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
4.分组交流。
(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5.汇报。
(1)把自己当成太阳公公向大家介绍太阳的特点。(2)结合自我介绍,做练习。
①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②(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
(一)个太阳。③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④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三、品读欣赏第二部分,体会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虽然太阳离我们很远,但是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太阳与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句话。(学生练读、汇报读)2.这只是作者的总体感受,那课文又是怎样具体写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4―7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读书,鼓励动笔划重点句,写批注)3.四人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
先用上“太阳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来简单概括,再选择“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等句式汇报。5.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突出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
6.现在同学们已经成为研究太阳与人类关系的专家啦,我现在是一名记者,想采访
第2篇:《太阳》教学设计
《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熟读本课应认的字9个。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法和习惯:继续学习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3、读懂课文,使学生认识人类离不开太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认字,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一开始,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大问号,同时配有多次重复响起的“嘀勾”声。老师模仿“嘀勾”声说:“我有一个问题,谁想举手回答?”这时,问号变成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日出?日出时的景色美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老师引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太阳》,看看课文里给我们写了哪里的日出美景。
问号吸引,问题抓“心”,学生参与,自然导入。
二、播放动画,感知课文。
1、大海上,涛声阵阵,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问学生: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什么?)再出现课文第一句话:“大海上,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同时,“跳”字上下跳动。
2、草原上,马儿嘶鸣,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问学生: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什么?)再出现课文第二句话:“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同时,“冒”字从草里钻出来。
3、山村里,雄鸡鸣叫,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问学生: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什么?)再出现课文第三句话:“山村里,太阳是雄鸡叫出来的。”鸡边叫,“叫”字从鸡嘴里动画出现,停在该句中。
4、森林里,群鸟鸣唱,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问学生: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什么?)再出现课文第四句话:“森林里,太阳是鸟儿唱出来的。”鸟边叫,“唱”字从鸟嘴里动画出现,停在该句中。
5、将上述四幅日出图静止并列出现在一张幻灯片上,(请学生谈观感)之后,四幅图中出现一个大大的 “美” 字。(师问:“这美景哪里来的?”学生回答。)再出现第五幅日出美景图,同时出现课文第五句话:“哦,美丽的世界,是太阳照出来的。”
活化、趣化课文,强化感知印象,突出朗读重点,渗透美育德育。若学生课前预读较好,则不需老师点拨,就会在动画播放的同时争相读出课文句子,那样,日出美景加上学生配读,一幅人景交融的课堂氛围就会出现。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投影展示课文内容,学生齐读课文,师听测学生预读课文情况(字音准否、句子通否、课文熟否)。
2、指名学生说出本文哪些字还没有学,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些生字的?
1)投影展示本文生字,四人小组交流不同方法识字及在生活中找字情况,小组内协作,互教互学。
2)个别同学实物投影展示在生活中找到的本课生字(报纸上、儿童读物上、食品包装袋/盒上、玩具上、化装品外包装上、饮料瓶及其它小的生活用品上),并领读该字及该字所在的词语。
3)小老师教读生字及组词(指名、举手或小组推荐两三名同学,上讲台指着投影的生字教读)。
4)教师引领学生书空生字笔顺,学生跟着老师边读边说出字的笔画名称,同时用手指在空中书写(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十个基本笔画)。
课前,参与生活,自主学习;课上,参与交流,协作学习;小老师教学,体会成功。
四、指导朗读,理解内容,体会美,学质疑。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读音,体会抑扬顿挫。
2、老师大声读,学生同步轻声读进一步体会。
3、小组内自由读,小组内评议纠正。
4、个别同学朗读,师声一起评议。
5、引读。(如:老师读“大海上”,学生读“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
6、小组赛读。(前四句每组一句,第五句合起来读。)
7、全班齐声朗读。
8、你觉得哪一句写得美、有趣,为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小组讨论,互相问答,回答不了的请教老师,然后个别上台交流。
8、思想教育。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你愿意为这美丽的世界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循序渐进,指导朗读,形式多样,激趣引情,读懂内容,感悟美文美景,协作交流,创新质疑,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依托课文内容,训练语言表达。
1、投影课文句子,齐读增强语感。(大海上,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山村里,太阳是雄鸡叫出来的。)
2、简化句子,投影展示,引导学生照样子说话。()上,太阳是从()出来的。()里,太阳是()出来的。
3、老师示范引导。
范句: 麦田里,太阳是从麦浪里钻出来的。军营里,太阳是军号吹出来的。
4、小组内练习说话,然后举手发言,并上台展示自己课前根据说话内容所创作的画。齐读文章句子,进行语感铺垫,抽出句子主干,老师举例示范,小组交流发言,创作图画展览。自己解释图意,享受成功快乐。
六、延伸作业,巩固课堂。
课外搜集有关资料,说明美丽的世界离不开可爱的太阳。
第3篇:太阳教学设计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9个生字,重点指导写易错字“繁”。2.能正确流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通过总结每段意思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用学过的方法概括段意了解太阳特点,读懂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翻到课本85页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本组课文写了哪些内容?生读,指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来学习本组课文第一课《太阳》,看看本组课文讲了些什么呢?板书课题,齐读。“太”古代是大的意思,无法形容的大称为太。3.太阳,我们天天见,东升西落,每天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谈谈你们对于太阳的理解。生说。
4.资料袋引入,读,关于太阳,我们还有好多不理解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二、检查字词预习1.出示词语
抵得上 摄氏 比较 预防 野兽
杀菌
蔬菜 繁殖
第4篇:《太阳》教学设计
《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因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说明文,正是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好范例。
本单元的主题是探索宇宙的奥秘。选编本课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
第5篇:《太阳》教学设计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民权县白云寺镇第三初级中学 丁丽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前三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远”、“大”“热”等特点;
3、会认、会写及正确读写词语;
4、体会第一部分中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第一部分中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远”、“大”“热”等特点;
2、体会第一部分中的说明方法。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查找与太阳有关的资料和与太阳有的神话故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答。
出示谜语: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生答。
2、老师这儿还有一段资料(出示:资料袋),自己读读
太阳是由气体组成的,这些气体熊熊燃烧,发出光和热。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可以燃烧一百亿年左右,它以存在大约五十亿
第6篇:太阳教学设计
《太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写说明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激发学习自然科学兴趣。
4、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试着运用这样的写法。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易激发阅读的兴趣,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认真阅读,综合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思考,有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启发.过程与方法:
1、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相关知识。
3、精读课文,出示重点句词、重点探究关键句,观看课件,相关图片,了解太阳特点及作者说明方法,从而体会说明效果。
4、交流感悟,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分析、理解和习惯
第7篇: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5课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启发学生想像,让学生带入主观情感,从而表现出具有个性的“我的太阳”的形象。
“我的太阳”从激发主体热情和本原意识出发,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本课的难度很大,但给学生表现的空间却很大。
从平时学生画的太阳来看,往往显得简单、模式化。如何使这一课学生感兴趣而又不概念化,教师的引导就是关键了。教材范图中提供了画家米罗的作品和学生课堂作业,画面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教师从课外寻找和自己创作的“我的太阳”范图主要是在太阳的圆形内部及光芒上求变异,展示各式各样的太阳大概有二十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样式,拓展了学生的创作视野。作业要求宽泛,体现了灵活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创造表现活动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
教学要求:
1.能抓在太阳的基本形状特征进行
第8篇:《太阳》教学设计
《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太阳》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材展示了用泥塑造的多种不同的太阳作品,及西汉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太阳及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石。用泥塑的表现手法创作浮雕形式的太阳作品,既可以创设脸部的五官,又可以表现多种不同的光芒,通过揉一揉、滚一滚,以及简单的粘接组合,就可以体验到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又美化了环境与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观察大自然中给万物带来光明与温暖的太阳形象,了解其的光芒表现与表情刻划,感受古老艺术中的太阳文化。
2.能力目标:尝试、体验太阳五官与光芒的多种设计和材料表现,并采用搓、刻、贴、印、压等多种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自然界中不同时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