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机智与素质教育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2 08:04: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课堂机智与素质教育(网友来稿)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教师一定要有良好的课堂机智。课堂机智包含两方面内容: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临堂发挥的灵感教学,即教师能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随机调整与课堂教学进展不一致的内容或节奏或教学方法,又是指教师能从容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以巧妙的手段予以引导、转化、淡化等恰当处理,将教学引向深入。素质教育能否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好,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教师的课堂机智是否发挥得好。

良好的课堂机智能使教师以其纯洁的品质、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与处世。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要对教材的整体内容及其内部联系了然于心,并能形成自己独到、深刻的理解,同时,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随时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自然恰当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既学知识又学做人,从而达到“学文育人”的目的。教师能否挖掘出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是以其是否具有较强的钻研能力、理解能力为前提的。教师能否有意识地发挥教材的思想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与处世,又是以其自身是否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前提的。教师确定什么时机以何种方式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与社会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澄清思想认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课堂机智是关键。诸如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如何对待荣誉、金钱,如何对待付出与收获,如何对待表扬与批评,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如何培养社会公德意识与责任心,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等等,都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凭借其良好的课堂机智随机加以引导、点化、强化。比如对隐含某种思想教育价值的教材内容,缺乏课堂机智的教师或者如同入宝山而空手归来,视而不见,发掘不出,或者轻描淡写,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而具有良好课堂机智的教师则会以此为引子,引导学生作纵横延伸联系,或类比联想,或正反比较,或让学生深思质疑,或让学生辩论争鸣,这样,学生自然深受教益,思想会不断走向成熟。可见,教师在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努力发挥好自己的课堂机智,确实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会学生为人与处世。

良好的课堂机智能使教师以其高超的教学艺术与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如坐春风,让学生既能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又能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除了要完全熟悉和深刻理解教材内容之外,还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熟悉学情,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整个课堂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学进行。教要为学服务。在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有困难的时候,在学生的理解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必须善于调整自己教的节奏与方法,甚至有必要临时加进一个课堂环节,如复习、讨论等。教学过程中,课堂环节的设置、课堂节奏的调控、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气氛的创设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富有良好课堂机智的教师总是能够随机调整自己的教,巧妙地引导学生的学。课堂上有教师的导,但学生不是教师的配角,不受教师与教材的束缚,而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动地学。课堂上有学生的学,但教师不是撒手不管,放任学生,而是能够巧妙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导向,适时地为学生指点知识迷津,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王国,感受知识的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这样水乳交融,结合得紧密自然。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品尝到吮吸知识琼浆的甘甜,获得探求知识奥秘的乐趣,学生会在乐学中变得会学起来。所以,发挥好教师良好的课堂机智,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又有助于学生学会求知与审美。

良好的课堂机智能使教师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真诚的态度让学生接受到语言美与情感美的熏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会处理意外事件的方法。课堂上难免会出现各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意外事件,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妥善处理,避免影响师生双方的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缺乏经验的教师可能会有些惊慌,以至于乱了方寸,有些教师可能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怕惹上麻烦,影响自己上课,有些教师可能会比较冲动,凭一时感情简单武断地予以处理。富有课堂机智的教师则会比较冷静、理智,或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加以化解,既能轻松一下课堂气氛,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者以此为教学的新契机,就势组织学生讨论争鸣,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巧妙地将学生高涨的情绪导向教学的正题上来,既让学生充分参与,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又让学生得到实用训练,学会处理意外事件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为前提,要从关心和爱护学生出发,要以亲切平易、真诚友善的态度对待。这样,教师的课堂机智便能有效地促成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应变能力的增强。因为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所持的正确态度与恰当的处理方法,其本身便是鲜活的教材,自然会“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会因此学会如何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待人,如何以巧妙合理的方法处事。

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会学生如何为人与处世,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会学生如何求知与审美,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会学生如何处事与生存,教师的课堂机智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培养和训练出自己良好的课堂机智,以此促进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作者邮箱: hnyzbzzhouzhien@126.com

第2篇:素质教育与高中数学课堂设计

素质教育与高中数学课堂设计

重庆市忠县中学 彭剑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课程,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课堂设计的各环节都必须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观.本文就素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与高中数学课堂设计谈一点体会和做法.一、构建素质化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全面发展

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一般是:学科标准、会考说明、高考考试说明、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实际水平等.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在素质教育观下的教学目标必须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的协调和全面发展。如知识目标就是要根据大纲的认知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应用”什么等具体目标;能力目标则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识记、阅读、模仿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自学能力;情感目标即为个性品质目标,它的设置是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到一个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样重要的高度.此外,素质教育还特别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充分挖掘教材,广泛了解学生,建构素质化的教学目标.例如:《充要条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个概念;

2.能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熟练判断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3.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可以自觉地对定义进行转化,转化成推理关系及集合的包含关系.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

3.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善建构”,通过反复的观察分析和类比,对归纳出的结论,建构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情感目标:

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

2.通过对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相对性,培养同学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会观察”,“敢归纳”,“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敢于把错误的思维过程及弱点暴露出来,并在问题面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需要指出的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并不是要求每节课都面面俱到,也不是在教育目标上搞平均化,更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平均发展,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对象,充分利用知识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进行课堂目标的科学设计,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统一.二、构建素质化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这已成全社会的共识.然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1.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意去做与习惯思维方法完全相反的探索,这种思维方法无疑地是发散思维的一种.事实上,关于“逆”的思维方法在中学数学教材中随处可见.如乘法和除法、乘方和开方、定理和逆定理、命题和逆命题、微分和积分、进与退、动与静、„„.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主要抓:(1)公式、法则的逆用

在不少数学习题的解决过程中,都需要将公式变形或将公式、法则逆过来用,而学生往往在解题时缺乏这种自觉性和基本功.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以培养学生逆向应用公式、法则的基本功.(2)常规解题方法的逆用

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相反的探索.其主要的思路是:顺推不行就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了就考虑间接解决;从正面入手解决不了就考虑从问题的反面入手;探求问题的可能性有困难就考虑探求其不可能性;用一种命题无法解决就考虑转换成另一种等价的命题;„„.总之,正确而又巧妙地运用逆向转换的思维方法解数学题,常常能使人茅塞顿开,突破思维的定势,使思维进入新的境界,这是逆向思维的主要形式.2.改封闭型题目为开放型或半开放型题目,多给学生提供猜想的机会

对于教材中直接采用“已知、求证、证明”的方式机械地传授知识的封闭题(这类封闭式的题目比比皆是),教师也应有意识地把它改造成开放题,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归纳的方法得出一般的结论,然后再证明.3.抓好类比能力的培养,为猜想提供依据

由于获得猜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归纳和类比.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抓好归纳和类比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类比是发现的泉源”,它是获得数学猜想的一种基本方法.必须指出的是,由归纳和类比猜测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只有经过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才能肯定其真假性.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猜想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指明解题方向,通过使一些原来“山穷水尽”的题目转为“柳暗花明”,提高了解题能力,提高了创新思维的能力.4.改封闭型题目为探索性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课本中,一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恒等式问题,都可以改编为探索性问题.5.确定答案改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强化,教师在编造题目时,应注意将常规题目“倒过来”,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习惯.有的时候,这样编出来的题目(现编现讲),学生的解题思路非常清楚,记得牢.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学生也会学着编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然,这样编出来的题目,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还要求解出来.6.重视运用其它学科知识解决数学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然而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一般说来,是不够重视的.事实上,有很多数学问题用其它学科知识来解决,显得相当简捷.7.重视多学科的沟通

随着新教材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工具性学科的数学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所以数学知识的多角度应用将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在高中物理、生物、化学等的习题中,有些也可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从而可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限于篇幅,这里仅举与生物和地理相关的题目各一例.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以上谈的有系统地进行培养外,还应经常鼓励学生突破旧有相关知识的局限,不因袭前人,敢于提出“出人意料的问题”、“出人意料的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

第3篇:机智与勇敢

机智与勇敢

——读《夜莺之歌》有感

以前,我难以理解“机智”与“勇敢”这两个词的意思。而学完《夜莺之歌》这篇文章以后,我才深深的领会到了它的真正含义,并且被“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打动了。

——引子

我十分佩服“小夜莺”有这么大的勇气与智慧,这在文中的一处便可体现出来:敌人问小夜莺 “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人吗?”,而小夜莺巧妙地回答了德军的问题,他想迷惑敌军而答非所问:“怎么会只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到是只有一个!”这样巧妙地回答我只怕是难做到十分之一呢!

有一次,我被书上的一道难题难住了。没办法,我只好去问妈妈:“妈妈,这道题我不会做,你可以教教我吗?”“当然可以。”妈妈说着,一边拿起书看。可妈妈看了老半天,才吐出一句话“我也不会做,你明天问一下老师吧。”“啊?”我一下跌坐在地上。真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课堂机智与素质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机智与素质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