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末勤学原文与翻译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2 08:04: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任末勤学原文与翻译

任末勤学原文与翻译

《任末勤学》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任末勤学原文与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任末勤学原文与翻译

原文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人物简介

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今属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人,东汉学者,经学家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与当时学者景鸾(字汉伯,梓潼人)等去都城洛阳游学。

任末尊师爱友的风范,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一书的《先贤士女总赞》中,有“叔本慕仁”条。东晋文学家王嘉所著《拾遗记,后汉》又记载,任末临终时曾告诫学生们说“好学不倦的人,虽然死了犹如活着;不学无术的人,即使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从此,“行尸走肉”便作为了一条成语,意思是可以走动的尸体,没有灵魂的肉体,多指不起作用的人,即活死人。也用以比喻庸碌无能、不求上进、无所作为、糊涂过日子的人。

作为汉代的乡土名人,以后的《新繁县志》、《新繁乡土志》都记载了任末的事迹,五四时期反封建礼教的斗士吴虞在其所作《新繁中学校歌》的第一句则写道“任先经苑起儒宗”,热情地赞美了任末在中国的学术和教育上的历史功绩。

第2篇:《任末勤学》文言文翻译

《任末勤学》文言文翻译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任末勤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任末勤学》原文: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任末勤学》注释:

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灌木名。

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喜欢。

⑧易:交换。

《任末勤学》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任末勤学》阅读题: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负笈从师

②暗则缚麻蒿自照

③门徒悦其勤学

④常以净衣易之

2、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划出两处)

常 以 净 衣 易 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②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5、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①背

②捆绑

③喜欢

④交换

2、常∕以净衣∕易之

3、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②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4、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5、学习贵在勤奋。

1、注释

(1)任末:人名。

(2)年:年龄。

(3)负:背,以背载物。

(4)笈:书箱。

(5)或:有时。

(6)为:成为。

(7)庵:茅草小屋。

(8)荆:灌木名。这里指荆的'枝条

(9)缚:捆扎。

(10)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1)题:写。

(12)悦:敬佩。

(13)易:交换。

(14)虽:即使。

(15)耳:罢了。

2、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任末爱学习的品质,要刻苦学习,这样才能博学多才。任末十分勤奋,有着刻苦的学习态度,并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感想及时写下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3篇:《任末好学》原文及翻译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翻译: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任末苦学原文及翻译译文

任末苦学原文及翻译译文

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②,负笈③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⑤,则何以成?”或⑥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⑦,削荆⑧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⑨,暗则缚⑩麻蒿⑾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⑿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⒀悦⒁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⒂之。临终诫⒃曰:“夫人好学,虽死犹⒄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⒅耳。”

选自

王嘉《 拾遗记 》

又名《 拾遗录 》﹑《 王子年拾遗记 》。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

任末苦学译文

任末十四岁,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任末勤学原文与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任末勤学原文与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