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阅读附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2 08:03: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水调歌头阅读附答案

水调歌头阅读附答案

水调歌头

李光①

过桐江,经严濑②,慨然有感。予方力丐宫祠,有终焉之志,因和致道《水调歌头》,呈子我、行简。

兵气暗吴楚,江汉久凄凉。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归去谢宾友,客路饱风霜。

闭柴扉,窥千载,考三皇。兰亭胜处,依旧流水绕修篁。傍有湖光千顷,时泛扁舟一叶,啸傲水云乡。寄语骑鲸客,何事返南荒?

注:①李光:南宋词人,时忤秦桧,意乞去。②严濑:严光,与汉光武刘秀同学,后刘秀做皇帝,他隐居富春山耕钓,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叫“严陵濑”。

10.本词上阕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概括。(5分)

11.下阕写词人归去后的`读书生活,其中“兰亭修篁”、“湖光扁舟”两幅图景有什么样的文化含义?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6分)

水调歌头阅读附答案

10.慨叹吴楚兵乱、江汉凄凉,追思隐者严光,痛惜国土沦亡,萌生去意。(每点1分,结合文本1分)

11.兰亭:东晋王羲之和其他文人于兰亭修禊,感受自然的美好;湖光:文人归隐,有扁舟一叶,渔樵江渚的愿望。寄寓了作者远离官场、寄情山水的理想。(每点2分)

第2篇: 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附答案)

 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附答案)

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附答案)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评析]:这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那时,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五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全篇上阕写景(望月),下阕议论、抒情(怀人),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1.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4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2分)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1)又恐 何似 (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

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4.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2.(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C)

4.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

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第3篇:《水调歌头-沧浪亭》阅读附答案

《水调歌头-沧浪亭》阅读附答案

水调歌头 沧浪亭①

(宋)苏舜钦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②,忽有扁

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

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③。刺棹穿芦荻,

无语看波澜。

【注】①沧浪亭:苏舜钦得罪免官,隐于苏州,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②陶朱张翰:陶朱,史载越国大夫范蠡辅勾践灭吴后,弃官泛舟五湖,后居于陶,经商致富,天下称陶朱公。张翰,西晋人,在洛阳见秋风起,思念家乡苏州的菰菜羹、鲈鱼脍,遂弃官而归。③青纶:佩系官印的'青色绶带,借指官员。

19.简析上阕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0.简析下阕中词人的复杂心态。(4分)

答案:

19.(4分)

①描写了太湖山水的凄清寂静、烟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水调歌头题剑阁阅读答案附赏析

水调歌头题剑阁阅读答案附赏析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1)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意思?(3分)

答:(1)怀念沦陷中原;痛心于战争惨烈与百姓苦难;深信失地终将收复;决心戍边抗敌,为国尽忠(答一点给1分,不加分)

(2)“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的石,怪我旧盟寒”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拟人(1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水调歌头 题剑阁》诗歌练习附答案

《水调歌头 题剑阁》诗歌练习附答案

水调歌头 题剑阁

崔与之①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②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③清泉白石,怪我旧盟④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①崔与之,广州增城人,南宋名臣,时任成都安抚使,组织抗金。②留屯,驻军屯田。③蒲涧,在广州白云山。④旧盟,指作者功成身退,回乡归隐的旧约。

(1)全词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其中四个方面。(4分)

(2)请结合诗句赏析“怪我旧盟寒”中“怪”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

10.(1)(4分)①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②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③人生易老的感叹;④壮志未酬的`慨叹;⑤归愿难遂的伤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水调歌头 苏轼答案

水调歌头 苏轼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训练】一

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水调歌头阅读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调歌头阅读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