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十年信仰,质朴为真散文
十年信仰,质朴为真散文
一、文章起于琐事。
前些日子,隐居芮城期间,由于吹空调过度,加上兄弟来访,膳食失衡,最终导致身体发虚,感冒头昏。夏季感冒最为烧脑,如若不及时医治,总有恍恍惚惚之感,一整天都干不好事情。为此,我就近选了一家公寓附近的中医诊所打算让大夫给我打个针开个药。
诊所的主人是一对年过古稀的夫妻。当我走进里面时,看到诊所男主人正在与棋友下棋,忙得不亦乐乎。女主人则在柜台忙着手边的活计。当看到我进来时,女主人一脸慈祥地用纯正方言问我哪不舒服?我赶忙把我症状告知她。随后她便拿出体温计让我量一下体温。
几分钟后,我突然听见女主人叫我:娃,量好了没有?不知是这里的方言还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缘故,她对我的亲切令我欣慰无比,病魔似乎也一退千里。接下来便是诊断病情了,非常少见的是这家店居然用把脉的方式来诊断病情。而今信奉中医的人已然不多,更别提号脉就诊了。我个人对老中医有一种莫名的崇敬,虽然把脉被视为跟不上潮流,但却体现着医生的妙手回春的本领与中华医术的博大精深。
到了抓药结算时,我看见这家诊所沿用的依旧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诊所的抓药习惯,用白纸将所需药片包好嘱咐我一包是一次的用量。问及价钱后,女主人打了打算盘,细声说,14元。我的心又一次被打动。在现代化的今天,科技引领时尚,改变人的生活,而这家店面为何要执拗地留恋着旧物呢?或许是他们习惯了传统技艺与工具。与其说习惯,倒不如说缘于心中的情怀吧。任凭时间飞逝,心中的情怀却始终保留着……
二、回忆源于信仰。
曾经说过,我无故留恋初二的一段时光。留恋之情讲不清道不明,很是让朋友费解。后来遇见芮城后,我以为我留恋那段时光只是为钟情芮城做铺垫,其实这是主观的解释。遇见芮城虽然在那年算比较有意义,但一件事情毕竟不能概括三百六十五天。那么,到底是什么牵动着我的惆怅呢?
姑且将之搁浅,先来说说我记忆中的'初二吧。初二当年,生活其实并不一帆风顺,老师错怪过我,与同学闹过别扭,差点离家出走……尽管如此,但当时我却并未被击垮,反而自诩为“阳光下的绝缘体”,这个网名曾经用过一段时间。其实人的乐观都是伪装的,之所以会波澜不惊,是因为当初的信仰支撑着我。这个信仰源于一个女孩,算是初恋情愫吧。纵然全世界不信任我,她却会待我如故。纵然会无限悲伤,一念想起她,便心若向阳。虽然现今这些话挺起肉麻,但却是当初真实写照,谁没个青春呢。
当初的我已然接触到电脑游戏,而且乐此不疲。可怪异的是每当我回到河津老家之时,看到家乡人们朴实归真的生活时,刚被网游占住的内心又飞回大自然。那时起,就有点向往小环境里的学生生活,总觉得那里有动听珍贵的故事,那里的生活不仅仅只有网游。加之遇见芮城县,所以芮城县便成了我唯一的信仰。
三、清流需要常驻。
缅怀过去是因为对现今的不满。准确地说,是对现今的自己不满。曾经的我棱角分明敢爱敢恨,随着时间更迭,性格被磨圆了,真爱也离我越来越远。当初一夜读万卷,而今一页啃万年。新鲜事物的生长牵引着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抹杀着当初的质朴。久居市区,一部手机走天下,苦涩空虚,没有追求。言语里多了些戾气,思想内少了点内涵;处世交往中少了点真诚,生活工作上多了些慵懒……
后来想想,我之所以留恋十年前2008年的初二,亦或是钟爱芮城十周年,无非就是留恋曾经的质朴年华和芮城的质朴水土。虽然求此答案,耗尽十年心血,但大道至简,悟者天成。越是宝贵的道理,其实越通俗易懂。道理虽通俗,求解却不易。
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芮城的质朴就是我对清流人生的追求。清流的人生本该超然脱俗,与众不同。清流模样我的理解为,笔下有乾坤,生活有格调,讲话有率真,做人有傲骨。而这种清流的性格在俗世是难以培养出来的。周敦颐虽然认为莲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但绝不代表污水里可以酝酿出莲花的圣洁节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质朴的山水孕育出清流的人生自然不在话下。
人生之中总需要一股清流常驻,境遇才会出彩。
四、伪隐者的自白。
中国古代道家学者东方朔曾说过,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是心境高低对待外物的看法。
有能力的人可以借助周围的环境来忘却世事,沉迷于桃源世外,这是指小隐。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藏匿于市井之中,那里才是卧虎藏龙之地,这是指中隐。唯有顶尖的人才会隐身于朝廷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朝政,却能够大智若愚、宠辱不惊,这才是真正的道家隐者。
隐居芮城一直是我一个梦想。但我的隐居实际上连小隐也达不到,因为我美其名曰的隐居其实也就是换个环境去生活,并未看透世事忘却世情。如果真要定论,应该算伪隐者吧。关于伪隐者,元好问在《市隐斋记》有记载,“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外表行动举止的文饰之物,身体将隐居,还要文饰做什么呢?是为了求文以显耀自身而已。其实我所谓的隐居与元好问所讽刺的伪隐者的本质既有相同,亦有不同。不同之处在,我的隐居并非为了求名图利,而是为了寻找一片净土来净化慰藉自己的心灵。
五、守护心灵净土。
儿时,我家住在小区后面的筒子楼里,那时虽然食物匮乏,却充满着童年的味道。那个筒子楼里,我和儿时的伙伴嬉笑打闹,骑着小车,无忧无虑。筒子楼里的人大都是进城务工的人,他们贫穷,经常为了早市上的一丁半点毛票和菜贩子斗智斗勇,发挥着嘴上功夫。他们又很大方,当别人送来的好东西时,他们都会挨家送去,逐一分享。他们喜欢捕捉新闻却不喜欢后面嚼舌头;他们恩怨分明却同情难者……
我在那个筒子楼里生活了七年,之后大家都搬到了新小区,有的之前的邻居与我们住在一起,依然肝胆相照。有的虽然去了别地奔波,但逢年聚会如故。后来,那个地方被逐渐改变逐渐扩建,虽然总有人小孩子在现今的筒子楼上刷抖音,也有大人在居住,但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心中久违的童年感觉便如此丢失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的一切都在改变着。网咖、迪厅、桑拿屋等花样齐全,但这些新鲜的东西也渐渐地吞噬着我的净土,犹如被丢失的童年。而我心中仅留下的一块净土便是她——芮城。
从2008年到2018年,钟爱芮城始于缘分,贵在质朴,终于苍老。她已然成为我心中的净土。我一直觉得工作的地方不能称为生活,只能为生存。生活是应该积极地投入生活,热爱生活。而只有在这个天蓝水甜的小城里,我才能本真地活着,抛去所有的头衔与名利,“赤裸”地活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隐居吧。
或许在未来的一天,芮城会转型发展,空气不再新鲜,或许有一天芮城将改名换地,或许有一天……无论未来,芮城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我心里她的地位是永恒的。因为我钟情的是我心中的芮城,这片净土是我自己的独家记忆,心灵地位是无可比拟的。
缘分有时说来可笑,1998年我五岁,去过除老家之外的第一个地方居然就是芮城。这次的出行虽无收获却为2008年的遇见奠定了基础。2008年的我兴许有些早慧,在寻求质朴的生活时,将遇见的芮城作为向往之地。2014年,为了破解心中答案,我到这里顶岗实习,可笑的是答案追寻未果,却愈发对这里有感情。2018年的今天,开始实现芮城隐居的梦想,终究探寻出了十年谜题。然而这时,我与这里已经融为一体,再难分离。
芮城,注定是一辈子追求的心灵净土。
第2篇:质朴的棉优美散文
绸缎是柔滑的,曼妙的,带着凉意的,也曾喜欢过,可它的美经不起短短一夏的光阴,如一朵萎去的花,不复华美,不再飘逸,那么短促,一下子就变得面目沧桑,老祖母总说,陈丝如烂草。于是,更倾心于纯棉,是能穿着忙碌于烟火生活的,那么家常,日日贴着我们的肌肤,舒适的,平和的,不离不弃的,夜间,也在棉温软的怀抱里。
秋日,我曾多次从棉朵裂开的棉花地边走过,村子里接二连三地浮起一片片云朵,那是采回的棉从绽开的壳中剥出,被晒在暖意充足的秋阳下,有的盛在竹匾里,有的铺在道场上,黄昏时,带着阳光的热度被收回,一袋袋运到收购处。还要留下一些,给将要到来的严冬多絮一床棉被,送到城里住校的孩子那里,或者给新添的孙儿做套棉袄棉裤还有小棉背心,把小孙子穿得着实像个小棉球。
住在城里的我将轻软的新棉和花棉布,早早地送到一家老裁缝铺里,这老裁缝已年近花甲,铺子里挂的都是做好的孩童的棉衣,还有叠放好的棉布,镇子上的裁缝铺就只有这一家专做棉衣了,会做的,大都改成做羽绒衣或者丝绵的袄子了,做这棉衣大概太费时了吧,裁好了布,铺上了棉,多了太厚,就笨重,少了太薄,不暖和,身上铺的棉和袖子又不一样,还要用手工缝线固定,可离了三街七巷的人家也会打听了寻了去,排着队等候老裁缝做,送得早,到了冬至前后总是能取到的,老裁缝的灯总关得迟,总笑呵呵地说,怎么能冷着孩子呢。那笑容,日日和棉在一起,也棉一样朴素。
一场大雪从天而降,棉一样覆住大地,晚间多加一层棉被,尤其是晒过的棉被,留存着阳光的气息,是醉人的,棉是一种安抚,以温厚的情怀来慰藉我们,鲍尔吉·原野是喜欢棉的,他说棉花是“花”中最仁慈的花,给人温暖。他把棉花比作一个羞怯的没上过学的小女孩,悄悄地躲在乡村。棉,的确担当起这样的喜爱,棉是一个安静的字眼,它的内蕴始终是朴素的。岁月深处,各种花事均如过眼烟云,大抵赏心悦目,惟有棉花,制成棉线、棉被、棉布、棉鞋,甚至一块小小的手帕,友伴一样,即使不着色彩,也温馨无比。
懂得棉的好,也喜欢读那些棉一般朴素的文字,鲍尔吉·原野的那些写草木的,写胡四台的文字是棉质的,还有另一位出生在草原的叫席慕容的女子,少年时代,厚厚的笔记本里抄过无数首她写的诗,那些属于青春岁月的诗句,曾棉一样抚慰过年少的心,那是一段段开满碎花的棉布,隔着流逝的匆匆时光,依旧那么淳朴。
于是,想做一棵棉,开出淡雅的花,结出柔软的棉,絮出温厚的被,在琴弦一样的棉花弓下,被弹出民间的质朴的无需修饰的曲子。
第3篇:写人散文《美在质朴》
写人散文《美在质朴》
2011年,山东菏泽的农民朱之文用自己具有震撼力的歌声和质朴的外表征服了全国亿万观众。今年初,一期专访朱之文的《焦点访谈》再一次把草根明星朱之文推向高潮。
朱之文的海选视频,我是百看不厌,从朴素的农民喉咙里发出的天籁一般的歌声,一次次让我惊叹。之后,朱之文在众多艺术家和粉丝地呵护下不断成长着,一路过关斩将,成为2011年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栏目的年终总冠军。就在这一年,他报名参加了《星光大道》,一路高歌,顺利地经过周赛、月赛,杀入年终分赛,进入总决赛,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在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一曲《我要回家》后,他成了家喻户哓的农民歌星,至此,完成了从农民到明星的华丽转身。
成为明星后的朱之文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经常穿梭在演出的路上。有了一些钱的朱之文并不吝惜靠
第4篇:质朴的棉优美散文
质朴的棉优美散文
绸缎是柔滑的,曼妙的,带着凉意的,也曾喜欢过,可它的美经不起短短一夏的光阴,如一朵萎去的花,不复华美,不再飘逸,那么短促,一下子就变得面目沧桑,老祖母总说,陈丝如烂草。于是,更倾心于纯棉,是能穿着忙碌于烟火生活的,那么家常,日日贴着我们的肌肤,舒适的,平和的,不离不弃的,夜间,也在棉温软的怀抱里。
秋日,我曾多次从棉朵裂开的棉花地边走过,村子里接二连三地浮起一片片云朵,那是采回的棉从绽开的壳中剥出,被晒在暖意充足的秋阳下,有的盛在竹匾里,有的铺在道场上,黄昏时,带着阳光的`热度被收回,一袋袋运到收购处。还要留下一些,给将要到来的严冬多絮一床棉被,送到城里住校的孩子那里,或者给新添的孙儿做套棉袄棉裤还有小棉背心,把小孙子穿得着实像个小棉球。
住在城里的我将轻软的新棉和花棉布,早早地送